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学位管理条例及深圳大学学位条例实施办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经过在校学习和培养,应达到下列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爱祖国,遵纪守法;努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具备本专业应有的基础理论知识、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3、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业较为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
4、熟练掌握和运用第一外语,能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5、能够熟练应用互联网等现代多媒体工具获取研究资料和学术信息,从事学术研究。
6、身体健康,综合素质均衡发展。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有改革开放与高校德育、价值哲学与价值观教育、公民与道德教育3个研究方向,各方向的研究重点如下:
1、改革开放与高校德育研究
(1)高校德育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侧重研究高校德育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主要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等,同时论及改革开放条件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以及现实中总结的新经验、新规律等。
(2)高校德育内容专题研究:内容涉及理想信念、民主法制、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合格公民、心理健康、美育等诸多高校德育领域。
(3)特区高校德育比较研究:注重经济特区高校德育与内地、港澳台地区及国外高校德育的比较研究。
2、价值哲学与价值观教育研究
(1)价值哲学的基本内容研究:主要包括价值的本质和特点、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的基本类型和层次、价值评价、价值冲突、价值创造等内容。
(2)价值观研究:主要包括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形态、价值观形成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价值观的演变机制、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等内容。
(3)价值观教育研究:主要包括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基本途径、基本方法,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与价值选择,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基本现状、主要问题与教育转变等。
3、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
(1)道德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侧重于道德教育的发展历史、当代中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比较研究。
(2)公民应有的道德素质研究:侧重于对当前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调查和实证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公民的道德素质现状研究;全球化形势下作为世界公民的道德素质研究。
(3)移民社区的道德建设研究:侧重于以新兴移民城市深圳特区为例的移民社区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研究。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本专业研究生之培养实行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论文工作、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研究生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研究生所学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两类,均为必修课;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类。
(一)学位课程(21学分)
1、公共学位课(9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1学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70学时,2学分)
(2)第一外语(6学分)
基础外语(160学时,5学分)
专业外语(40学时,1学分)
2、专业学位课(12学分)
(1)基础理论课(6学分)
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54学时,3学分)
伦理学专题研究(54学时,3学分)
(2)专业课(6学分)
教育哲学专题研究(54学时,3学分)
学校德育比较研究(54学时,3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1学分)
1、必修课(3学分)
(1)必修环节(3学分)
学术讲座(10次,2学分)
文献阅读(结合开题报告,1学分)
实践环节(不计学分)
(2)补修环节(不计学分)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54学时,3学分)
教育心理学(36学时,不计学分)
中外德育思想史(36学时,不计学分)
2、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
(1)方向必选课(三个方向各1门,2学分)
改革开放与高校德育(36学时,2学分)
价值哲学与价值观教育研究(36学时,2学分)
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36学时,2学分)
(2)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应用伦理学(36学时,2学分)
青年学生成长辅导研究(36学时,2学分)
青年学(36学时,2学分)
当代社会思潮(36学时,2学分)
社会主义学说与经济特区实践(36学时,2学分)
中国伦理思想史(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流派(36学时,2学分)
△详见课程及学分设置表:
思想政治教育
课 程 学 习 及 学 分 | 1.本专业学制为 3 年。 2.本专业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 32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少于 21 学分。 3.课程学习与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比例为1:1。 | |||||||||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 | 讲授形式 | 考核 方试 | 要求 | ||||
学位课程 (必修课)
不得少于 21 学分 | 公共学 位课程 (9学分)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3学分) |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 | 1 | 36 | 讲授 | 考试 | 平均 75分 以上 |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文科) | 2 | 70 | 讲授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理工科) | 2 | 54 | 讲授 | |||||||
外语 (6学分) | 基础 外语 | 英语(一) | 2 | 160 | 讲授 | |||||
英语(二) | 3 | |||||||||
专业外语 | 1 | 40 | 讲授 | |||||||
专业学 位课程 (12学分) | 基础课 (2门) | 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 | 3 | 54 | 讲授 | |||||
伦理学专题研究 | 3 | 54 | 讲授 | |||||||
专业课 (2门) | 教育哲学专题研究 | 3 | 54 | 讲授 | ||||||
学校德育比较研究 | 3 | 54 | 讲授 | |||||||
非学位课程
不得少于 11 学分
| 必修环节 | 文献阅读 | 1 |
| 考查 | 通过 开题报告通过即可 | ||||
学术讲座 | 2 |
| 10次 (导师考核) | |||||||
必选课 |
| 考试 | 60分 以上 | |||||||
选修课 | 任选课 | 改革开放与高校德育 | 2 | 36 | 讲授 | |||||
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 | 2 | 36 | 讲授 | |||||||
价值哲学与价值观教育研究 | 2 | 36 | 讲授 | |||||||
西方伦理思想研究 | 2 | 36 | 讲授 | |||||||
中国德育思想史 | 2 | 36 | 讲授 | |||||||
应用伦理学 | 2 | 36 | 讲授 | |||||||
青年学生成长辅导研究 | 2 | 36 | 讲授 | |||||||
青年学 | 2 | 36 | 讲授 | |||||||
当代社会思潮 | 2 | 36 | 讲授 | |||||||
| 中国现代化模式研究 | 2 | 36 | 讲授 | ||||||
补修课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 | 36 | 讲授 | 考试 | 中期考核表中导师签字确认 (60分以上) | |||||
教育心理学 | 36 | 讲授 | ||||||||
中外德育思想史 | 36 | 讲授 | ||||||||
实践环节 |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不记学分) | 40 | 考查 | 通过 (导师考核) | ||||||
课程免修 | 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须参加考试。 |
| 考试 | 60分 以上 | ||||||
制定个人 培养计划 | 第一学期结束前, | 确定导师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学院、研究生本人、研究生部各持一份(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学生须注明补修课程)。 | ||||||||
中期 考核 | 课程学习结束后, 举行开题报告前 | 考核筛选内容: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学习成绩、科研实践能力。均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终止学习,按退学处理。考核结束,各学院将中期考核结果汇总表交到研究生部,每位学生的中期考核表由学院永久保留。 | ||||||||
开题 报告 | 中期考核筛选后 | 经导师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首次未通过者,应一个月后再次开题,仍不能通过者应终止学习,做退学处理。评审结束, 学院将开题报告评审结果汇总表交到研究生部,每位学生的开题报告由学院永久保留。 |
备注:《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规定:各专业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32
六、免修课程
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试。
七、考核方式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学术报告、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文献阅读等进行考查外,其他课程一律进行考试
(一)学位课程的考核原则上采用考试的方式。
(二)文献阅读结合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开题报告通过即自动获得学分。
(三)参加学术讲座情况由学生在《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记录表》上登记,导师签字确认,研究生部抽查,累计10次即自动获得学分。
(四)补修课程的考核既可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也可由指导教师负责进行,在中期考核表中签字确认。
(五)考试科目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通过、不通过两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六)考试课程成绩要求6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通过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各科成绩平均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方可申请学位。
八、学位论文
本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从第三学期开始,第四学期初完成《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文献阅读、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科研调查、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文字总结等工作的进度计划),用一年半至二年的时间完成包括确定选题、开题报告和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开题报告由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审核,经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报研究生部备案。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符合其他考核要求者,报学校学位委员会授予学位。
九、培养计划
为保证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第一学期结束前一个月,研究生指导小组应以师生双向互选的方式为研究生确定指导教师,经学院审定同意报研究生部。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于第一学期结束前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既要服从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又要根据每位研究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学院、研究生本人和研究生部各持一份。
1、经典著作:
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袁贵仁:《价值学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美)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美)诺兰:《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2、专业期刊:
《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教育研究》、《思想理论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各省市和高校的CSSCI来源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的相关期刊等
组长:梁桂麟研究员
导师队伍:
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