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系统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第一外语),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有从事通信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组织管理等能力。
二、研究方向
宽带通信及网络 (01)
本方向主要从事光纤通信技术,包括光纤传输理论和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宽带交换技术、宽带接入技术、宽带通信中的流量控制技术,NGN(下一代通信网)的网络结构和关键技术以及NGI(下一代Internet)的关键技术。
通信信息处理(02)
本方向主要研究数据通信和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包括IP网络关键技术,无线通信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扩频、跳频通信信号处理,先进信道编码技术,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后小波变换与应用等。
网络信息安全(03)
主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安全体系结构,包括安全协议、安全机制和安全系统,将重点研究网络攻防、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信息隐藏等理论和技术及其在电子商务等实际业务中的应用。
新一代移动通信 (04)
本方向主要研究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实现技术、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支持宽带移动的理论、信号处理和实现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解决系统应用中的便易性、多媒体业务、个性化、综合服务等问题,使任何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对象,以任何方式(语音、视频、数据)实现有效、可靠的通信。
分布式系统与网络 (05)
研究无线环境下的各类分布式网络系统的接入、路由管理、传输控制、流量调度及高效资源管理策略;无线异构网络的融合及相应的信息搜索、存储、处理与传输关键性技术;支持服务质量保障及可靠传输的网络协议的优化与设计;基于无线环境下的移动管理、网络拓扑控制及终端节能策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仿生建模、智能信息处理与多任务协作。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课程学习一般为1年(1—2学期),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修满学分,按期毕业。
四、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论文工作、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参加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工程实践、导师个别重点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等。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2.采用启发和开拓式的培养方式,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专业知识、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的,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学生。
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以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第二作者,第三及其后作者名次一律不计),或完成相当水平的研究报告,或取得相当水平的科研成果。
5.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研究生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五、课程设置
本学科点设宽带通信及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网络信息安全、新一代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传感网络等五个研究方向,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两类,均为必修课;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类。
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理学专业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1学分。不同专业根据有关规定及专业特点可适当提高对总学分的要求。
补修课程一般为2-3门,由指导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和专业基础等因素在个人培养计划中确定。由各院协调随本科专业同堂上课、同堂考试,也可采取学生自学,本科任课教师或导师考核等方式补修。如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知识或修过相同或相近课程,可申请免修,但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过导师同意,报研究生部备案。
△详见课程及学分设置表:
通信与信息系统
课 程 学 习 及 学 分 | 1.本专业学制为 3 年。 2.本专业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 32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少于 21 学分。 3.课程学习与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比例为1:1。 | |||||||||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 | 讲授形式 | 考核 方试 | 要求 | ||||
学位课程 (必修课)
不得少于 21学分 | 公共学 位课程 (9学分)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3学分) |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 | 1 | 36 | 讲授 | 考试 | 平均 75分 以上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理工科) | 2 |
54 | 讲授 | 考试 | ||||||
外语 (6学分) | 基础 外语 | 英语(一) | 2 | 160 | 讲授 | 考试 | ||||
英语(二) | 3 | |||||||||
专业外语 | 1 | 40 | 讲授 | 考试 | ||||||
专业学 位课程 (12学分)
| 基础课 (2门) | 随机过程 | 3 | 60 | 讲授 | 考试 | ||||
数字通信 | 3 | 60 | 讲授 | 考试 | ||||||
专业课 (4选2门) | 计算机网络 | 3 | 60 | 讲授 | 考试 | |||||
信息论 | 3 | 60 | 讲授 | 考试 | ||||||
现代信号处理 | 3 | 60 | 讲授 | 考试 | ||||||
导波光学 | 3 | 60 | 讲授 | 考试 | ||||||
非学位课程
不得少于11 学分
| 必修环节 | 文献阅读 | 1 |
| 考查 | 开题报告通过即可 | ||||
学术讲座 | 2 |
| 考查 | 10次 (导师考核) | ||||||
必选课 | 光纤通信技术 | 2.5 | 60 | 讲授 | 考试 | 60分 以上 | ||||
移动计算 | 2.5 | 60 | 讲授 | 考试 | ||||||
选修课 |
任选课 | 信息安全技术 | 2 | 40 | 讲授 | 考试 | ||||
全光通信网 | 2 | 40 | 讲授 | 考试 | ||||||
通信网理论基础 | 2 | 40 | 讲授 | 考试 | ||||||
宽带通信网络 | 2 | 40 | 讲授 | 考试 | ||||||
非线性光纤光学 | 2 | 40 | 讲授 | 考试 | ||||||
光电子器件及组件 | 2.5 | 60 | 讲授 | 考试 | ||||||
DSP系统设计 | 2.5 | 60 | 讲授 | 考试 | ||||||
现代电路设计 | 2 | 40 | 讲授 | 考试 | ||||||
微型计算机接口 | 2 | 40 | 讲授 | 考试 | ||||||
多媒体技术与通信 | 2 | 40 | 讲授 | 考试 | ||||||
短距离无线通信 | 2.5 | 60 | 讲授 | 考试 | ||||||
矩阵论 | 2 | 40 | 讲授 | 考试 | ||||||
小波分析 | 2 | 40 | 讲授 | 考试 | ||||||
数据压缩技术 | 2 | 40 | 讲授 | 考试 | ||||||
语音信号处理 | 2 | 40 | 讲授 | 考试 | ||||||
通信系统仿真 | 2.5 | 60 | 讲授 | 考试 | ||||||
微纳光学加工技术 | 2 | 40 | 讲授 | 考试 | ||||||
现代通信技术 | 2.5 | 60 | 讲授 | 考试 | ||||||
现代电磁理论 | 2 | 40 | 讲授 | 考试 | ||||||
数字图像处理 | 2.5 | 60 | 讲授 | 考试 | ||||||
智能天线 | 2.5 | 60 | 讲授 | 考试 | ||||||
传感器网络技术 | 2.5 | 60 | 讲授 | 考试 | ||||||
补修课 |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学生须补修2—3门,只记成绩,不记学分 | 信号与系统 | 40 | 讲授 | 考试 | 中期考核表中导师签字确认 (60分以上) | ||||
微机原理 | 40 | 讲授 | 考试 | |||||||
实践环节 |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不记学分) | 40 | 考查 | 通过 (导师考核) | ||||||
课程免修 | 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须参加考试。 |
| 考试 | 60分 以上 | ||||||
制定个人 培养计划 | 第一学期结束前, | 确定导师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学院、研究生本人、研究生部各持一份(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学生须注明补修课程)。 | ||||||||
中期 考核 | 课程学习结束后, 举行开题报告前 | 考核筛选内容: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学习成绩、科研实践能力。均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终止学习,按退学处理。考核结束,各学院将中期考核结果汇总表交到研究生部,每位学生的中期考核表由学院永久保留。 | ||||||||
开题 报告 | 中期考核筛选后 |
备注:《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规定:各专业课程学习
六、免修课程
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试,通过考核取得学分。
七、考核方式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学术报告、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文献阅读实验课、专题讨论等进行考查外,其它课程一律进行考试。
(一)课程学习和各种教学环节,均需按培养计划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才能取得规定的学分。
(二)文献阅读结合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开题报告通过即自动获得学分;
(三)参加学术讲座情况由学生在《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记录表》上登记,导师签字确认,研究生部抽查,累计10次即自动获得学分;
(四)补修课程的考核既可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也可由指导教师负责进行,在中期考核表中签字确认。
(五)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通过、不通过两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六)考试课程成绩要求6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成绩通过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各科成绩平均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方可申请学位。
八、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应用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拟在第四学期初制定完成《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该计划应由硕士生本人在与其指导导师小组充分讨论后提交,由系主任(或研究中心主任)审定,经过学院负责人批准,报学校研究生部备案。《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科研调查、研究方法、实验手段、理论分析、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进度计划。硕士生本人和其指导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
学位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使硕士研究生经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后,通过学位论文工作,能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础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九、培养计划
为保证本学科点有关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课程设置及实施,论文指导及答辩、实践课程等由学科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小组成员为学术梯队指导教师。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于第一学期结束前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既要服从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又要根据每位研究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十、参考书目
1、 Gonzalez R C,Woods R E,Digital Image Processing,3rd ed., Addison-Wesley,1992
2、 Djafar K,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本,2002年
3、 Fiber Optic Networks,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 PAUL. E. GREEN, JR, 1993
4、 William Stallings, “Wireless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5、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Andrew S.Tanenbaurn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年6月
6、姜丹,《信息理论与编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7、 《通信原理》,樊昌信等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1
8、 William Stallings, “Wireless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9、 Stochastic Analysis,作者:P.Malliavin ,出版社:Springer-Verlag
10、《李群、李代数和表示论》,作者:(美)(Brian),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10月第1版,ISBN:9787506282970.
11、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2、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Processing
13、IEEE Transactions onCommunications
14、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in Communications
15、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Technology
16、Physical Reviews
17、Electronic Letters
18、电子学报,期刊
十一、专业、学科组成员
组长:
导师队伍:王 晖 钱恭斌 田传俊 卢元元 林晓辉 李晓滨 吉建华 徐铭 梁永生 何业军 周小安 许文焕 王 娟 蒙 山 陈 彬 谢宁
秘书:王 可
200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