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电子学
一、培养目标
应具有较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基础及专门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相关的仪器设备,掌握相应的实验技术,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光电信息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①特种图像信息的获取与光辐射探测技术;
②极端条件下辐射探测器件及技术研究;
③各种轴对称、非对称、非常规、复杂光学系统的设计、分析;全息、二元光学、非球面的设计;梯度折射率透镜及阵列透镜设计;
④现代光学测试理论与技术、三维数字成像及造型和光学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生物医学图像图形分析、机器及计算机视觉;
⑤平板显示技术:PDP中核心技术——放电过程、发光效率、驱动技术等研究。
2.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主要研究内容:
①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生长技术研究;
②半导体光电器件研究;
③外延用晶体材料的生长制备技术研究;
④功能薄膜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相关性能的研究;
⑤磷光和荧光聚合物的合成技术及其性能研究、聚合物的成膜工艺研究、荧光和磷光器件的光物理过程及基础理论研究。
3.微纳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①纳米电子学材料的合成、低维体系物质的结构与相互作用理论、纳米光电器件研究与设计等;
②场致发射显示(FED)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原理、材料、器件及系统的研究开发。
4.生物光子学
主要研究工作:
①光学功能成像原理与方法的研究;
②荧光拉曼光及宽场显微技术研究;
③X射线相衬成像及CT技术;
④新型光镊及其应用研究。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论文工作、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研究生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五、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两类,均为必修课;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类。
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理学专业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1学分。不同专业根据有关规定及专业特点可适当提高对总学分的要求。
补修课程一般为2-3门,由指导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和专业基础等因素在个人培养计划中确定。由各院协调随本科专业同堂上课、同堂考试,也可采取学生自学,本科任课教师或导师考核等方式补修。如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知识或修过相同或相近课程,可申请免修,但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过导师同意,报研究生部备案。
△详见课程及学分设置表:
物理电子学
课 程 学 习 及 学 分 | 1.本专业学制为 3 年。 2.本专业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 32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少于 21 学分。 3.课程学习与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比例为1:2。 | |||||||||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 | 讲授形式 | 考核 方试 | 要求 | ||||
学位课程 (必修课)
不得少于 21 学分 | 公共学 位课程 (9学分)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3学分) |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 | 1 | 36 | 考试 | 平均 75分 以上 |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文科) | 2 | 70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理工科) | 2 | 54 | ||||||||
外语 (6学分) | 基础 外语 | 英语(一) | 2 | 160 | ||||||
英语(二) | 3 | |||||||||
专业外语 | 1 | 40 | ||||||||
专业学 位课程 (12学分) | 专业基础课 | 光电子学 | 4 | 80 | ||||||
傅里叶光学及全息 | 3 | 60 |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3 | 60 | ||||||||
物理电子学 | 3 | 60 | ||||||||
半导体器件物理 | 3 | 60 | ||||||||
高等量子力学 | 3 | 60 | ||||||||
激光原理及技术 | 3 | 60 | ||||||||
非学位课程
不得少于 11 学分
| 必修环节 | 文献阅读 | 考查 | 通过 开题报告通过即可 | ||||||
学术讲座 | 10次 (导师考核) | |||||||||
必选课 |
| 考试 | 60分 以上 | |||||||
| 图像电子学 | 2 | 40 | |||||||
晶体学基础 | 2 | 40 | ||||||||
纳米技术 | 3 | 60 | ||||||||
平板显示技术 | 3 | 60 | ||||||||
薄膜技术 | 3 | 60 | ||||||||
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 3 | 60 | ||||||||
表面物理 | 2 | 40 | ||||||||
真空技术 | 2 | 40 | ||||||||
高速光子学和光学仪器 | 2 | 40 | ||||||||
光学测量学 | 2 | 40 | ||||||||
光学信息处理 | 2 | 40 | ||||||||
数字图像处理 | 2 | 40 | ||||||||
补修课 |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学生须补修2—3门,只记成绩,不记学分 | 考试 | 中期考核表中导师签字确认 (60分以上) | |||||||
实践环节 |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不记学分) | 40 | 考查 | 通过 (导师考核) | ||||||
课程免修 | 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须参加考试。 |
| 考试 | 60分 以上 | ||||||
制定个人 培养计划 | 第一学期结束前, | 确定导师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学院、研究生本人、研究生部各持一份(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学生须注明补修课程)。 | ||||||||
中期 考核 | 课程学习结束后, 举行开题报告前 | 考核筛选内容: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学习成绩、科研实践能力。均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终止学习,按退学处理。考核结束,各学院将中期考核结果汇总表交到研究生部,每位学生的中期考核表由学院永久保留。 | ||||||||
开题 报告 | 中期考核筛选后 | 经导师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首次未通过者,应一个月后再次开题,仍不能通过者应终止学习,做退学处理。评审结束, 学院将开题报告评审结果汇总表交到研究生部,每位学生的开题报告由学院永久保留。 |
备注:《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规定:各专业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32
六、免修课程
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试。
七、考核方式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学术报告、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文献阅读等进行考查外,其他课程一律进行考试
(一)学位课程的考核原则上采用考试的方式;
(二)文献阅读结合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开题报告通过即自动获得学分;
(三)参加学术讲座情况由学生在《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记录表》上登记,导师签字确认,研究生部抽查,累计10次即自动获得学分;
(四)补修课程的考核既可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也可由指导教师负责进行,在中期考核表中签字确认。
(五)考试科目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通过、不通过两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六)考试课程成绩要求6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通过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各科成绩平均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方可申请学位。
八、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应用一年半至二年的时间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开始进行,第四学期初完成《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应包括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科研调查、研究方法、实验手段、理论分析、文字总结等工作的进度计划。(学位论文要求详见《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细则》)。
九、培养计划
为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在第一学期结束前一个月,研究生指导小组应以师生双向互选的方式为研究生确定指导教师,经学院审定同意报研究生部。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于第一学期结束前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既要服从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又要根据每位研究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学院、研究生本人和研究生部各持一份。
十、参考书目
主要专业学术期刊:
1.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 AppliedPhysics Letters
3. Advancesin Physics
4. Rev. Scie. Instrum.
5. Proceedingsof SPIE
6.Optics Letters
7.Optics Express
8.J. Opt. Soc. Am. (A-B)
9.Applied Optics
10.Optics Communications
11.Optical Engineering
12.J. Biomedical Optics
13. J.of Optics (A-B)
14. Proceedingsof the IEEE
15.IEEE J. Quan. Elec.
16. IEEE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17. Journalof
18.Science in
19.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0.《中国科学》
21.《物理学报》
22.《光学学报》
23.《中国激光》
24.《光子学报》
25.《光电子·激光》
十一、专业、学科组成员
组长:杨勤劳
导师队伍:杨勤劳 偰正才 牛丽红 曾鹏举 冯玉春 刘 文 彭文达 李 冀 林子扬 (与2011年招生目录一致)
秘书:林娜
学科组负责人签名:
学院分学位委员会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