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历史系教学大纲《台湾研究》讲授大纲

暨南大学 /2011-07-24

第一讲 台湾的地理环境与早期历史

一.地理环境

二.早期居民

1.大陆移民

2.南洋诸岛的南岛语族移民

三.早期居民的社会生活

1.旧石器时代

2. 新石器时代

四.台湾与大陆的早期联系

1.唐代以前的有关史籍记录资料

2.宋元朝澎湖驻军与巡检司的设立

3.明代汉人的迁台活动

4.“台湾”名称的由来

 

第二讲 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台湾

一.荷兰人入侵台湾的经过

1.入侵澎湖

2.占领台湾

二.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台湾社会,经济,政治状况

1.社会结构与职业状况

2.经济状况

3.荷兰在台的殖民统治措施

三.郑成功收复台湾

1.郑氏集团与荷兰在海上贸易方面的矛盾与冲突

2.收复台湾的经过

 

第三讲 清朝前期台湾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一.台湾政权的更迭

1. 郑台政权的更迭

2. 清朝前期在“弃台”与“保台”问题上的争论

二.郑台时期台湾的开发

1. 大陆移民的大量迁台

2. 郑氏政权推行和睦相处的民族政策

3. 大陆政治文教制度移植台湾

4. 郑台时期台湾的社会结构

5. 台湾土地开发与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

6. 郑台政权的对外关系与经贸往来

三.清朝前期台湾的开发

1. 移民潮的出现与土地开发

2. 台湾经济的成长

四.清朝前期台湾的社会结构与职业结构

1. 阶级结构与职业结构

2. 台湾移民的祖籍地缘关系

3. 移民与土著的关系

4. 台湾与大陆的密切联系

五.清政府在台湾的统治与社会矛盾

1.行政机构的设置

2.社会矛盾与社会动荡

〈1〉台湾社会矛盾的特点

〈2〉社会动荡的类型

 

第四讲、台湾近代化的开始(1840——1895年)

一.鸦片战争与台湾通商口岸的开放

1.通商口岸的开放

2.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3.外贸涌入台湾

二.台湾由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的转变

1.台湾经济结构的变化

2.社会结构的演变

三.边疆危机与台湾建省

1.台澎危机

2.清政府治台政策的转变

3.台湾建省

4.地方新政与台湾近代化的开始

 

第五讲、日治时期的台湾(1895——1945年)

一.日本侵占台湾

1.日本侵占的军事部署

2.《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

3.反割台的爱国救亡运动

4.台湾民主国与抗日保台斗争

二.日本殖民统治的建立

1.殖民统治机构与法律体系

2.日本殖民统治的特点

三.殖民地经济的初步确定

〈一〉殖民地经济的奠基工作

1.土地调查

2.林野调查

3.金融体制的确立

4.发展官营的交通设施事业

〈二〉台湾经济的殖民地位

1.日资制糖业在台垄断地位的确立

2.农业生产的发展

3.“米糖相克”现象

4.日本与台湾工农业垂直分工的贸易结构

四.日治时期台湾的社会结构与教育

〈一〉社会结构的变化

1.日本资本在台湾的垄断地位

2.社会结构状况

〈二〉殖民地教育

1.概况

2.性质分析

五.二战时期日本在台殖民统治的强化

〈一〉战时的经济统制

1.“工业化政策”

2.金融统制

3.人力统制

4.战时经济统制的三个阶段及成效

〈二〉皇民化运动

六.台湾人民的反日活动

1.日占初期的武装抗日活动

2.20世纪2、30年代争取民族独立的社会运动

①议会设置情愿活动

②台湾文化协会

③台湾民众党

④农工运动与台湾共产党

⑤雾社起义

3.战时台湾民众的反日活动

 

第六讲、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确立

一.台湾的光复与困境

1.台湾的光复与接收

2.南京国民政府的治台政策与矛盾

3.“二、二八事件”

二.东撤台湾与国民党的第一次改造运动

1.国民党东撤台湾的准备

2.蒋介石恢复“总统”职务

3.人事调整与国民党权力核心的重组

4.国民党的第一次改造运动(1950——1952年)

三.国民党“七大”与蒋介石的施政报告

四.法统与宪政危机

1.“国民大会”一届二次全会

2.宪政危机与镇压

①吴国桢事件

②孙立人事件

③雷震与《自由中国》事件

五.国民党的第二次改造运动

1.背景

①1971年的“保卫钓鱼岛运动”

②70年代后党外政治势力的发展

③“台独”势力的兴起

2.国民党“十大”与“党务革新”

 

第七讲、战后台湾经济的发展与腾飞

一.6、70年代台湾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措施

1.50年代的金融改革

〈1〉币制改革

〈2〉高利率政策

2.土地改革与经济基础的奠定

〈1〉背景

〈2〉内容

〈3〉作用与影响

3.“以农养工,以工促农”

4.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平衡国际收支

5.实行官民企业并举的方针

〈二〉经济发展状况

1.进口替代转向出口扩张

2.台湾工业社会的确定及其表现

〈三〉台湾经济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二.7、80年代的经济转型与调整

1.台湾面临的经济困境

〈1〉国际货币制度变化的影响

〈2〉石油危机的冲击

〈3〉其它因素

2.经济结构的调整

〈1〉推动工业转型,发展基础工业

〈2〉采取紧缩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3〉发展策略性工业和高科技术

〈4〉第三次经济改革

〈5〉第二次土地改革

〈6〉奉行“三化”政策

 

第八讲、七十年代后台湾政治的演进

一.蒋经国时代“革新保台”政策的推行

1.蒋经国时代的来临

2.70年代台湾的政治困境

3.“革新保台”政策的推行

二.70、80年代台湾的社会民主运动

1.中坜事件

2.高雄事件

3.民进党的成立

三.李登辉时代:台湾民主政治的进一步演化

1.李登辉时代的开始

2.政治革新的继续推行

3.80年代“台独”势力的兴盛

 

参考书目

一、教材部分

《台湾地方史》增订本,

陈碧笙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版

《台湾历史纲要》

陈孔立 九州图书出版社 1996年版

《台湾史略》

施连朱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中国国民党台湾四十年史纲》

郭传玺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3年版

《台湾四十年》

李仁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二.参考书籍

《台湾通史》(上、下)

连横 商务印书馆 1983年版

《台湾大事纪要》

周任、魏大业 时事出版社 1982年版

《台湾史话》

王芸生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8年版

《台湾四十年纪实》

封汉章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台湾三十年:1949—1988》

茅家琦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蒋经国之后的台湾》

张经纬等 华艺出版社 1988年版

《九十年代台湾之趋势》

詹宏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0年版

《当代台湾》

沈骏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台湾的政治转型:从蒋经国体制到李登辉体制》

金泓泛等 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台湾政坛风云》

赵英伟 上海出版社 1998年版

《转型期的台湾政治》

常燕生等 华艺出版社 1990年版

《台湾与大陆风云四十年》

高文阁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1年版

《建国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新论》

邓家培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台湾祸福:梳理大陆与大洋的历史流变》

倪建中 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6年版

《一国两制与台湾前途》

杨建新 华文出版社 1989年版

《“台独”剖析》

沈卫平 华艺出版社 1996年版

《再论“台独”》

彭清源 团结出版社 1996年版

《台湾经济发展40年》

林钟雄 台湾自立晚报文化出版社 1989年版

《台湾土地改革纪要》

陈诚著

《台湾农业兴衰四十年》

萧国和 台湾自立晚报出版社 1988年版

《台湾的经济发展》

何保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版

《台湾经济问题》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中国国民党与国际关系》

台湾中正书局 1984年版

《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

《使美八年纪要》

沈剑虹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3年版

《当代台湾政治研究》

朱天顺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

相关话题/历史 台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