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地质微生物学: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6

地质微生物学: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李文均1, 蒋宏忱2
1.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275;
2.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4





Geomicrobiology: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Wenjun Li1, Hongchen Jiang2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control,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Hubei Province, China




? 地质微生物学(Geomicrobiology)涉及地质学和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地质环境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交叉学科。没有地质微生物就没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球,更没有地球上的动植物和人类。地质微生物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种类繁多、功能丰富,且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质微生物决定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微生物大约占据生命进化树的2/3,具有30多亿年的地球演化历史。地球早期产氧光合作用使得地球大气层由缺氧向有氧方向演化,导致真核生物广泛出现,进而形成目前丰富多彩的地球生态系统。
地质微生物改造了地球环境,使地球区别于任何其它星球。地质微生物直接调控岩石矿物的风化、土壤的形成、元素的迁移与转化等地质过程,在维持土壤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直接参与碳、氮、硫、磷等重要生源要素的循环,是地球表层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它们也直接参与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消耗,因而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微生物还可以将岩石矿物中的有害重金属释放到环境中(酸性矿山废水),从而造成环境污染;此外,某些微生物类群在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质微生物直接参与形成地球上形形色色的资源和能源。它们参与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富集与成矿,能通过生命代谢活动将岩石矿物中的重金属淋滤出来并富集成矿,且在低品位矿石的选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某些微生物类群也参与油气的形成、稠油的降解,可以为油气开采提供新的技术,也可为油气能源和某些伴生金属(如金、铀等)资源勘探提供指导。
极端地质环境(高温、低温、高盐、极端pH、高压、高放射性、寡营养等等)中的微生物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菌体本身、基因、和代谢产物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工程应用价值。
从本世纪初,地质微生物学得到了蓬勃发展。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于2000年前后就成立了地球生物学学科,专门支持地质与微生物的交叉学科研究,2007年开始先后支持12个关键带(树冠顶端到岩石-地下水界面,criticalzone,CZ)监测站(critical zone observatory,CZO)项目。该项目覆盖了不同气候、地貌、岩石类型背景下的生态系统,研究水-土壤-大气-岩石-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地质微生物是其中的重点研究内容。此外,全球开展的国际海洋微生物调查计划(International Census of Marine Microbes Program,ICoMM),由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主导、其它众多欧美研究院所参与,并于2004年启动,主要调查编录全球海洋中已知的微生物(细菌、古菌、原核动物、病毒)并从生态和进化的角度探索未知海洋微生物多样性(http://www.coml.org/projects/international-census-marine-microbes-icomm)。经过十余年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海洋环境微生物资源、生态功能的认识,同时提升了开发海洋资源的能力。近些年来,国际学术界已经把微生物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如:2011年发起的地球微生物计划(Earth Microbiome Project),旨在建立全球各种环境介质的菌种库、基因库与代谢途径。截止2014年,该计划已经分析沉积物、水体、人体微生物样品共计3万多个,并开发建立了一套数据分析软件。2015年10月,国内外****在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Nature连续发文,强烈呼吁启动国际微生物组计划,研究特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及其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微生物组学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一个战略性科技领域。
在国内,地质微生物学也得到了蓬勃发展,2016中国科学院学部发起了“中国深部地下生物圈计划”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系统探讨地壳深部生物圈的起源、物质营养与能量来源、深部生物圈和岩石圈-水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深部生物的多样性、代谢特性、进化历史和环境适应特征、深部生命和表层生物圈之间的关系以及深部生物圈与气候变化、碳循环的关系等内容。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联合地球科学部、化学科学部和信息科学部,启动“水圈微生物驱动地球元素循环的机制(水圈微生物) ”重大研究计划,选择典型水圈环境,聚焦微生物参与的碳、氮、硫等元素循环的地球微生物学过程,开展微生物学与地质学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揭示功能微生物和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新类型,发现元素循环与能量代谢新途径及其对生态与地质过程的贡献,阐明水圈微生物驱动碳、氮、硫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循环新机制。2017年我国科技部也推出了“中国微生物组计划”,以“国家需求导向、科学假设驱动、技术创新支撑”为基本原则,以与能源资源、环境、健康、工农业和海洋等领域相关的重点领域和内容为主要抓手,拟通过中国微生物组计划的实施,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并强化我国在相应领域的话语权,显著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催生一批基于颠覆性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此背景下,中国微生物学会于2017年10月正式批准成立了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旨在进一步推动地质微生物学学科发展、开发地质微生物资源、培养综合性人才、扩大中国地质微生物学的国际影响。
目前,国内地质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同仁先后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成功举办六届地质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扩大了地质微生物学的影响、促进国内地质微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首届国内地质微生物学术会议于2008年10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主要探讨极端环境条件下(高热、高盐、寒冷和深部地下等)的地质微生物过程,共有50多位美国和中国科学家参会。此次会议对中美地质微生物学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次会议的促进下,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国际研究和教育伙伴计划(PIRE)资助、美国内华达大学牵头的腾冲PIRE项目(2010-2016)获批。该项目是参照美国黄石公园等其它地热区的研究经验,对中国最大地热区——腾冲进行的一项比较研究,项目共有近10位中方****参加国际合作研究。同时,我国国家科技部立项资助、云南大学牵头的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013-2016,外方合作单位和科学家均为上述PIRE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和核心PI成员)主要以我国西部的云南、西藏热泉为研究对象,分析热泉微生物在碳、氮元素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挖掘与热泉碳、氮元素循环相关的可培养热泉微生物资源并确认其生态功能,进而深度挖掘特殊功能高温微生物资源;进一步推动我国热泉微生物资源深度开发,促进我国地质微生物学学科发展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升我国大众对热泉地质微生物的科学认知和科学素养。
第六届地质微生物学学术会议于2017年6月10–12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区举行,会议主题包括:计算机模拟与微生物信息学、地下深部生物圈、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及电子转移、水圈微生物与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地质微生物能源转化、地质微生物记录古环境重建和地质微生物环境修复,参会人数首次突破400人。参会****交流热烈,同时也受到国内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第七届地质微生物学学术会议将于2018年6月8–11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http://geomicrobiology.sjtu.edu.cn)。
本期《微生物学报》专刊以地质微生物学为主题,选取了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及电子转移、水圈微生物-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地质微生物能源转化、深部生物圈及相关方法等领域的17篇文章,与读者共享。希望通过本专刊,进一步扩大地质微生物学在国内的影响、促进地质微生物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融合。

相关话题/微生物 地质 微生物学 环境 地球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冶金微生物的铁硫代谢多样性及其与矿物的相互作用
    冶金微生物的铁硫代谢多样性及其与矿物的相互作用尹华群1,2,刘征华1,2,刘学端1,21.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2.教育部生物冶金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收稿日期:2017-11-23;修回日期:2018-02-03;网络出版日期:2018-03-02基金项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生物地球化学锰循环中的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制
    生物地球化学锰循环中的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制刘进超1,2,王欧美3,李佳佳1,2,刘芳华11.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生物学与生物资源利用所重点实验室,山东烟台264003;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滨州医学院,山东烟台264003收稿日期:2017-11-21;修回日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微生物驱动的氮循环研究进展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微生物驱动的氮循环研究进展杨雪琴,连英丽,颜庆云,贺志理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收稿日期:2017-11-05;修回日期:2017-12-29;网络出版日期:2018-01-18基金项目:中山大学“****”(38000-188211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湿地微生物介导的甲烷排放机制
    湿地微生物介导的甲烷排放机制顾航,肖凡书,贺志理,颜庆云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收稿日期:2017-11-05;修回日期:2018-01-10;网络出版日期:2018-01-24基金项目:中山大学“****”(38000-18821107);中山大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热泉微生物驱动的氮循环研究进展及展望
    热泉微生物驱动的氮循环研究进展及展望张艳敏,吴耿,蒋宏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收稿日期:2017-11-28;修回日期:2018-01-24;网络出版日期:2018-02-05基金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5FY110100);国家自然科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生物冶金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及其碳循环代谢途径研究
    生物冶金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及其碳循环代谢途径研究谷亚冰1,2,刘征华1,2,孟德龙1,2,邹源3,尹华群1,21.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湖南长沙410083;2.生物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3.广西山区综合技术开发中心,广西南宁530022收稿日期:2018-02-04;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未培养微生物研究:方法、机遇与挑战
    未培养微生物研究:方法、机遇与挑战周恩民,李文均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收稿日期:2017-10-30;修回日期:2018-01-06;网络出版日期:2018-01-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139,31600103);博士后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页岩气开采与深地微生物的相互影响
    页岩气开采与深地微生物的相互影响宋丹丹,蒋永光,石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湖北武汉430074收稿日期:2017-10-19;修回日期:2018-01-25;网络出版日期:2018-03-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30318,41772363);湖北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猪小肠微生物对不同蛋白源的体外发酵特性比较
    猪小肠微生物对不同蛋白源的体外发酵特性比较刘艺端,慕春龙,朱伟云江苏省消化道营养与动物健康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消化道微生物研究室,江苏南京210095收稿日期:2017-03-21;修回日期:2017-06-10;网络出版日期:2017-07-1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六十载春华秋实?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之际
    六十载春华秋实?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之际刘双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却是微生物所极不平凡的一甲子。六十年来,全所上下,和衷共济,倾力奉献,在探索中前行,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升华。半个多世纪的不舍昼夜、风雨兼程,微生物所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