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HTML
--> --> --> -->2.1.计算方法
本文中主要使用B3LYP结合DFT-D3色散校正的方法, 即B3LYP-D3方法[22]. 对于Ag, Hg, Cu, Fe, In, Al和Au等金属原子, 采用Lanl2dz基组; 而对于H, C和O等原子, 结构优化采用的是6-311G (d, p)基组, 计算单点能则采用的是更精确的6-311+G (d, p)基组. 计算过程中添加了溶剂为水的SMD溶剂化模型. 文中所有复合物的几何结构均通过频率计算, 确认为局域能量最小点, 即所有结构均不存在虚频. 所有计算在Gaussian 09程序包上完成[23]. 对于EGCG与金属离子弱相互作用的研究, 是利用约化密度梯度(reduced density gradient, RDG)函数方法[24,25]. RDG函数是描述均匀电子分布偏差的实空间函数, 表达式为2
2.2.EGCG模型选择
如图2(a)所示, EGCG被分为A环、B环、C环和D环, 而EGCG与金属离子反应主要发生在B环3', 4' 的酚羟基, 以及D环4", 5" 的酚羟基上[12]. 由于溶液的pH不同, 且不同的金属离子所带电荷量也不一致, 所以EGCG与金属离子的螯合方式有很多种. Navarro等[26]通过测定B和D环上1H核自旋弛豫时间鉴别了EGCG与金属的结合位点, 证实了D环比B环具有更高的配位能力, 且D环在配位过程中占主导作用. 由于吸附反应发生在溶液中, EGCG易发生去质子化反应, 即脱去质子形成阴离子. 我们统一以Inoue等在文献[27]中的方式构造模型, 即D环4"O, 5"O与金属离子1∶1发生反应, 形成EGCG-金属复合物, 其结构模型图如图2(b)所示.图 2 (a) EGCG结构图; (b) EGCG-金属复合物结构模型图
Figure2. (a) Structure of EGCG; (b) structure model diagram of EGCG-metal complex.
-->
3.1.EGCG-金属复合物的构型及键长
构建好的复合物模型利用Gaussian软件进行结构优化, 得到了各自最稳定的结构, 列在图3中.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 ECGC-Ag+, EGCG-Hg2+和EGCG-Fe2+复合物的形成对整体结构没有什么影响, 同时Fe2+离子与D环的4"O, 5"O形成了一个五元环, 而EGCG-Ag+与EGCG-Hg2+复合物则未形成. 不同的是, EGCG与Cu2+, In3+, Al3+和Au3+这四种离子复合后使得EGCG的D环发生折叠向B环靠近, 例如图3(c)展现的EGCG-Cu2+复合物(D环折叠与B环类平行, 而Cu2+离子在两个环之间, 形成“腔状结构”[28]). 由此, 推断这类“腔状结构”复合物中, 不仅D环的4"O, 5"O与金属离子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由于B环与D环形成堆积, 因此两者可能也存在相互作用. 图3(e)—(g)中的EGCG-In3+, EGCG-Al3+, EGCG-Au3+复合物结构与图3(c)相似. 此外图3(c)和图3(d)中形成了明显的螯合键, 而其他金属复合物则没有.图 3 EGCG-金属复合物的几何构型图 (a) EGCG-Ag+; (b) EGCG-Hg2+; (c) EGCG-Cu2+; (d) EGCG-Fe2+; (e) EGCG-In3+; (f) EGCG-Al3+; (g) EGCG-Au3+
Figure3. Geometric diagrams of EGCG-metal complexes: (a) EGCG-Ag+; (b) EGCG-Hg2+; (c) EGCG-Cu2+; (d) EGCG-Fe2+; (e) EGCG-In3+; (f) EGCG-Al3+; (g) EGCG-Au3+.
还计算了金属离子与EGCG中D环4"O, 5"O形成的复合键键长. 通过表1中的数据看出, Cu2+, Fe2+离子与EGCG之间形成的键长较短(分别为复合键4"O—Cu: 1.941 ?; 5"O—Cu: 1.916 ?; 4"O—Fe: 1.926 ?; 5"O—Fe: 1.893 ?), 因此Cu2+, Fe2+离子与EGCG形成的复合键较稳定(螯合作用较强). 而像Ag+, Hg2+离子和最近的酚羟基氧原子距离分别为2.302 ?和2.333 ?, 虽然Hg2+离子与EGCG之间可能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关系, 但由于二者的距离较远, 螯合作用较弱. 对于EGCG-In3+, EGCG-Al3+和EGCG-Au3+复合物, 与EGCG- Fe2+复合物对比, 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类的“腔状结构”复合物的复合键更长, 螯合作用自然也是最弱的.
EGCG-金属复合物 | 复合键 | 键长/? |
ECGC-Ag+ | 4"O—Ag | 2.363 |
5"O—Ag | 2.302 | |
EGCG-Hg2+ | 4"O—Hg | 2.366 |
5"O—Hg | 2.333 | |
EGCG-Cu2+ | 4"O—Cu | 1.941 |
5"O—Cu | 1.916 | |
EGCG-Fe2+ | 4"O—Fe | 1.926 |
5"O—Fe | 1.893 | |
EGCG-In3+ | 4"O—In | 2.929 |
5"O—In | 2.683 | |
EGCG-Al3+ | 4"O—Al | 2.418 |
5"O—Al | 2.008 | |
EGCG-Au3+ | 4"O—Au | 2.979 |
5"O—Au | 2.194 |
表1EGCG-金属复合物的复合键键长
Table1.Composite bond lengths of the EGCG-metal complexes.
2
3.2.EGCG-金属复合物的Mayer键级
判断原子间是否成键, 光从Gaussview中观察几何构型和计算相连键长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我们还计算了金属复合物的Mayer键级[29]. Mayer键级是基于量子化学计算产生的波函数计算的, 从物理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原子间共享的电子对数. 因此对于单/双/三重键, Mayer键级应比较接近1.0/2.0/3.0, 而没有或几乎没有成键的原子间Mayer键级应当接近0. 一般情况下, Mayer键级小于0.5, 都被称为弱成键. 对应下面的表2中, 唯有EGCG-Cu2+和EGCG-Fe2+复合物形成的Mayer键级超过了0.5, 即形成的螯合键作用较强. 尤其是EGCG与Fe2+离子的复合, 形成的复合键Mayer键级分别为4"O—Fe键级0.594, 5"O—Fe键级0.748. 而其他金属离子与EGCG中D环4"O, 5"O形成的复合键键级则较小, 可能仅仅形成了弱的复合键, 即螯合作用较弱. 通过表2还可以发现, In3+离子与EGCG复合形成的键级是最小的(4"O—In的Mayer键级仅为0.0742, 5"O—In的Mayer键级为0.1183), 可能与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EGCG距离较远有关, 这也导致了EGCG-In3+复合物的形成几乎不存在螯合作用.EGCG-金属复合物 | 复合键 | Mayer键级 |
ECGC-Ag+ | 4"O—Ag | 0.3462 |
5"O—Ag | 0.4304 | |
EGCG-Hg2+ | 4"O—Hg | 0.3870 |
5"O—Hg | 0.4697 | |
EGCG-Cu2+ | 4"O—Cu | 0.5089 |
5"O—Cu | 0.5458 | |
EGCG-Fe2+ | 4"O—Fe | 0.5940 |
5"O—Fe | 0.7480 | |
EGCG-In3+ | 4"O—In | 0.0742 |
5"O—In | 0.1183 | |
EGCG-Al3+ | 4"O—Al | 0.1635 |
5"O—Al | 0.3022 | |
EGCG-Au3+ | 4"O—Au | 0.1058 |
5"O—Au | 0.4331 |
表2EGCG-金属复合物中复合键的Mayer键级
Table2.The Mayer bond orders of composite bond in the EGCG-metal complexes.
2
3.3.EGCG-金属复合物的自然布居分析
既然说金属离子与EGCG在溶液中存在静电吸引作用, 那么自然就要观察它反应前后的电荷变化. 因此, 考察复合物部分原子的自然布居分析 (natural population analysis, NPA)十分必要[30]. NPA是NBO分析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复合物形成前后原子电荷的变化只能反映整个原子的电子得失, 而利用NPA分析则可以得知每个原子轨道的电子得失. Ag+和Hg2+离子在复合前分别带1, 2个单位正电荷; 与EGCG的复合后, 通过表3可以看出Ag+和Hg2+离子分别转移0.22和0.29个单位正电荷, 这仅仅有少量的电荷转移, 归结其原因是螯合作用较弱, 主要依靠静电作用吸附. 而Fe2+和Cu2+离子与EGCG复合后, 构型中金属离子与EGCG距离较近且形成了螯合键, 由于静电作用依然存在, Fe2+和Cu2+离子上的电子仍然有部分的转移. EGCG-In3+, EGCG-Al3+和EGCG-Au3+复合物的自然电荷分布则较为特别, 由于它们形成了“腔状结构”, EGCG的B环与D环对In3+, Al3+和Au3+离子都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这导致这些金属离子都转移了大部分的电荷, 分别是In3+离子转移了1.92个单位正电荷, Al3+离子转移了2.13个单位正电荷, 而Au3+离子也转移了2.13个单位正电荷, 因此可以判断EGCG对In3+, Al3+和Au3+这三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明显是静电吸引作用主导的.EGCG-金属复合物 | 复合原子 | 自然电荷分布 |
ECGC-Ag+ | Ag | 0.7803 |
4"O | –0.8837 | |
5"O | –0.9144 | |
EGCG-Hg2+ | Hg | 1.7086 |
4"O | –0.8860 | |
5"O | –0.9045 | |
EGCG-Cu2+ | Cu | 1.4836 |
4"O | –0.8479 | |
5"O | –0.8421 | |
EGCG-Fe2+ | Fe | 1.4342 |
4"O | –0.8121 | |
5"O | –0.8417 | |
EGCG-In3+ | In | 1.0761 |
4"O | –0.5587 | |
5"O | –0.6041 | |
EGCG-Al3+ | Al | 0.8686 |
4"O | –0.5978 | |
5"O | –0.7942 | |
EGCG-Au3+ | Au | 0.8679 |
4"O | –0.5229 | |
5"O | –0.6244 |
表3EGCG-金属复合物中复合原子的自然布居分析
Table3.Natural population analysis of composite atoms in the EGCG-metal complexes.
2
3.4.EGCG-金属复合物的结合能
金属离子与EGCG之间结合能的大小, 决定了形成的金属复合物是否稳定. 同时也能比较带电量相同的金属复合物结合能, 判断出这些金属离子与EGCG的复合是静电吸引主导, 还是螯合作用主导. 分别计算这七种金属离子与EGCG吸附后的结合能, 结果如图4所示.图 4 EGCG-金属复合物的结合能
Figure4. Binding energies of EGCG-metal complexes.
对比不同金属复合物的结合能, 我们发现复合物的结合能与金属离子所带电荷量有所联系. 一般来说, 金属离子所带的电荷量越大, 越容易进行电荷转移, 其金属复合物的结合能越低; 而对于带电量相同的金属离子, EGCG与其反应的结合能越低, 形成的复合物也就越稳定.
由图4可以看出, Ag+离子与EGCG的结合能只有–103.6 kJ/mol, 是七种复合物中结合能最高的. 对比带电量均为正二价的金属离子, Hg2+离子与EGCG的结合能是–135.3 kJ/mol, 高于成键的键能, 这也证实EGCG-Hg2+复合物中没有形成螯合键. EGCG-Fe2+复合物(
随后观察正三价的金属离子与EGCG复合后的结合能, 发现同为“腔状结构”的EGCG-In3+与EGCG-Al3+, EGCG-Au3+复合物结合能差异较大. EGCG-In3+复合物的结合能为–701.2 kJ/mol, 而EGCG-Al3+和EGCG-Au3+结合能分别是–1379.5 和–1417.7 kJ/mol. 根据前面几方面的考察, 归结原因是EGCG-In3+复合物中, In3+离子与EGCG距离较远导致静电吸引作用较弱, 虽然也存在芳环堆积作用, 但整体的吸附能力远小于EGCG-Au3+复合物. 而In3+, Al3+和Au3+离子与EGCG之间的吸附应该都是静电作用与芳环堆积作用共同主导.
2
3.5.EGCG-金属复合物的弱相互作用
Johnson等[24]提出了一种可视化研究弱相互作用的方法, 称为RDG或NCI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指出哪里存在弱相互作用, 还能可视化地了解弱相互作用的强度与类型. 其中将原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强弱用色彩加以区分, 即被设为蓝 > 绿 > 红. 蓝色区域代表相互作用强度较强, 最常见的就是氢键和卤键等作用. 绿色区域说明相互作用强度很弱, 范德瓦耳斯作用区域符合这个特征. 红色区域则为位阻效应区域, 对应的是环中周围原子间的互斥效应. 为了考察金属离子与EGCG的相互作用, 采用Multiwfn[31]+VMD[32]软件绘制了这几种金属复合物的RDG函数等值面图(图5), 用来判断是否存在弱相互作用.图 5 EGCG-金属复合物的RDG函数等值面图 (a) EGCG-Ag+; (b) EGCG-Hg2+; (c) EGCG-Cu2+; (d) EGCG-Fe2+; (e) EGCG-In3+; (f) EGCG-Al3+; (g) EGCG-Au3+
Figure5. RDG function isosurface diagrams of EGCG-metal complexes: (a) EGCG-Ag+; (b) EGCG-Hg2+; (c) EGCG-Cu2+; (d) EGCG-Fe2+; (e) EGCG-In3+; (f) EGCG-Al3+; (g) EGCG-Au3+.
通过观察发现, 在图5(a)和图5(b)中, 复合后的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且金属离子与D环4"O, 5"O之间都形成了明显的蓝色等值面, 这表明了EGCG与金属离子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弱作用(即存在静电吸引作用). 同时图5(c)中的Cu2+离子与EGCG的螯合键之间也形成了蓝色的等值面, 这是因为EGCG-Cu2+复合物中螯合作用强度一般, 导致两者间仍存在静电吸引; 并且B环与D环之间还呈现了小量的黄绿色等值面, 证实还存在小量芳环堆积作用. 而图5(d)中Fe2+离子与EGCG中D环4"O, 5"O形成的螯合键之间并没有任何颜色的等值面(即没有弱作用存在), 这也反映了EGCG-Fe2+复合物主要以螯合键的形式复合在一起. 此外, 图5(e)—(g)中不仅金属离子与D环4"O, 5"O之间存在蓝色等值面, B环与D环之间还呈现了大面积的黄绿色等值面(即存在芳环堆积作用). 当然如果仔细对比图5(e)与图5(g)可以看出, In3+离子与D环4"O, 5"O之间的等势面呈现的是淡绿色, 而EGCG-Au3+复合物中的等势面则是深蓝色, 这也从侧面展示了Au3+离子与EGCG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