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通信序列熵的复杂网络传输容量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网络的传输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网络的拓扑结构. 本文从结构信息的角度分析复杂网络的传输动力学行为, 寻找影响网络传输容量的信息结构测度指标. 通信序列熵可以有效地量化网络的整体结构信息, 为了表征网络整体传输能力, 把通信序列熵引入到复杂网络传输动力学分析中, 研究网络的通信序列熵与传输性能之间的关联特性, 分析这种相关性存在的内在机理. 分别在BA无标度和WS小世界网络模型上进行仿真, 结果显示: 网络的通信序列熵与其传输容量存在密切关联性, 随着通信序列熵的增加, 网络拓扑结构的均匀性随之增强, 传输容量明显增加. 网络的传输容量是通信序列熵的单调递增函数, 与通信序列熵成正关联关系. 通信序列熵可有效评估网络的传输容量, 本结论可为设计高传输容量网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复杂网络/
通信序列熵/
传输容量/
拥塞

English Abstract


--> --> -->
现实世界中有着各式各样的网络, 如通信网络[1-4]、交通网络[5,6]、社区网络[7,8]、贸易网络[9]等. 这些网络大多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 如连接结构的复杂性、节点类型的复杂性和网络演化过程的复杂性等. 复杂网络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网络的复杂结构特征, 还可以有效研究发生在现实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10-14]. 网络的拓扑结构决定其功能, 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受到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网络拥塞现象越发严重, 如何提升网络传输容量成为广大****关注的问题. Guimerá等[15]证明了缺少高介数节点的均匀网络具有更大的网络承载能力. Zhao等[16]基于概率统计方法对影响网络传输容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指出网络的传输容量与网络平均最短路径和节点最大介数值所占比重成反比关系, 提出了可用于衡量网络传输容量的数值计算公式. 孙磊等[17]从网络的拓扑结构指标(最大介数、最大介数比例、平均路径长度)角度研究了网络结构对网络传输容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网络的拓扑结构指标的变化对网络的传输容量有着显著影响. Chen等[18]通过理论分析表明, 为缓解拥塞现象, 最佳的网络拓扑应具有两个关键特征: 流量分布均匀和传输距离短. 现有一些****通过增加或删除部分比例的边, 或者将一定比例的双向边更改为单向边的方法来优化网络的拓扑结构, 进而缓解网络拥塞的发生, 提升网络的传输容量[19-34].
如何定量地描述网络拓扑结构信息是研究网络传输性能的关键问题. 当以信息的角度去描述网络的拓扑结构时, 信息论中的香农熵理论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香农熵理论本身是描述事物带有某种信息的不确定性, 在热力学与信息学理论中广泛应用[35-37]. 随着复杂网络研究的逐渐深入, 为了有效地量化网络结构信息, 香农熵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复杂网络模型相关信息的度量评估上. Wang等[38]研究了可以度量网络异质性的度分布熵. 吴俊等[39]利用节点相对度值定义了网络的结构熵, 可以定量分析无标度网络拓扑结构的非均匀性. 蔡萌等[40]从网络结构中的“点”差异性和“边”差异性两方面综合考虑度值大小和度分布作为结构重要性的度量, 进而提出一种新的网络结构熵定义. 这种网络结构熵可以更有效地反映网络的结构特征, 能够更为合理地解释稀疏网络及星型网络的结构差异. 蔡萌等[41]针对以往用以度量网络异构型不足问题引入网络流的概念, 综合考虑径向测度和中间测度, 提出一种新的网络结构熵, 能够从全局刻画网络的真实结构, 但这种网络结构熵并不是单独考虑网络的静态拓扑结构, 而是从流量角度刻画网络真实结构, 复杂度较高. 胡钢等[42]研究了节点与其直接相连的邻节点和一次间接相连的邻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提出了节点邻接信息熵算法, 并以节点的信息熵数值大小表征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程度. 陈单等[43-45]以通信能力函数矩阵为基础引入香农熵理论, 并提出通信序列熵的概念. 由于网络节点间的通信能力函数考虑了节点之间的所有可能路径, 所以通信序列熵能完整地体现网络的整体拓扑性质, 可以作为网络之间的差异性的衡量指标.
本文基于网络通信序列熵理论, 分析不同类型网络通信序列熵与网络承载能力的数量变化关系, 以明确网络的拓扑结构的特征对传输容量的影响. 系统地研究了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的通信序列熵和传输容量之间的关联特性. 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而言, 它们的通信序列熵与传输容量成正关联. 这一发现对构建高效率的传输网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
2.1.通信序列熵
-->一个无权无向网络可以用$ N\times N $的邻接矩阵A表示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如果网络中的节点$ i $和节点$ j $直接相连, 则邻接矩阵A中的元素$ a_{ij} = 1 $, 否则$ a_{ij} = 0 $. Estrada等[46-48]根据网络中节点之间相互到达的所有路径与该网络的幂次邻接矩阵之间的关系, 并考虑到在节点间较短的路径对节点的通信能力影响比较大, 因此将较短的路径赋予较大的权重, 用正值表示网络中节点间的通信能力, 提出了可用来表示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的矩阵CA :
$ \begin{array}{l} {\mathit{\boldsymbol{{CA}}}}=\sum\limits_{l = 0}^{N}\dfrac{1}{l!}{\mathit{\boldsymbol{A}}}^{l}=\begin{pmatrix} \left (ca_{} \right )_{11} &\left (ca_{} \right )_{12} & \cdots & \left (ca_{} \right )_{1N}\\ \left (ca_{} \right )_{21}& \left (ca_{} \right )_{22} & \cdots & \left (ca_{} \right )_{2N}\\ \vdots & \vdots & \ddots &\vdots \\ \left (ca_{} \right )_{N1} & \left (ca_{} \right )_{N2} &\cdots & \left (ca_{} \right )_{NN} \end{pmatrix}. \end{array} $
通信能力矩阵${\mathit{\boldsymbol{{CA}}}}$的第$ i $行第$ j $列的元素$ \left (ca \right )_{ij} $代表节点$ i $和节点$ j $之间的通信能力, $ l $表示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长度. 当$ i $ = $ j $时, $ \left (ca \right )_{ij} $ 是节点的子图中心性, 表示节点的自通信能力(本次研究暂不考虑). 为方便计算, 首先使用矩阵论中的矩阵分解$ {\mathit{\boldsymbol{A}}} = {\mathit{\boldsymbol{Q}}}\wedge {\mathit{\boldsymbol{Q}}}^{-1} $, 然后求出通信能力矩阵${\mathit{\boldsymbol{{CA}}}} = $$ {\rm e}^{\mathit{\boldsymbol{A}}} = {\mathit{\boldsymbol{Q}}}{\rm e}^{\wedge } {\mathit{\boldsymbol{Q}}}^{-1}$, 其中$ {\mathit{\boldsymbol{Q}}} $为标准正交基组成的正交矩阵.
通信序列熵的概念描述如下: 首先将通信能力矩阵的对角线上方的元素取出来存储到通信序列元素集合${\mathit{\boldsymbol{B}}} = [ ( ca )_{12}, ( ca )_{13}, \;\cdots, ( ca )_{1 N};\; ( ca )_{23}, $$ ( ca )_{24}, \; \cdots, ( ca )_{2 N};\;\cdots]$, 然后根据香农熵理论计算概率集合 ${\mathit{\boldsymbol{P}}} = [P_{1}, P_{2},\; \cdots, P_{M} ]$, $M = N ( N-1 )/2$, 其中集合P中的元素为$P_{l} = ( ca )_{ij}/\displaystyle\sum\nolimits_{i < j} ( ca )_{ij} $$ (1\leqslant l\leqslant M, 1\leqslant i < j\leqslant N)$. 规定$ 0 {\rm {log}}\left ( 0 \right ) = 0 $, 定义通信序列熵为
$ \begin{array}{l} S({\mathit{\boldsymbol{P}}}) = -\sum\limits_{i = 1}^{M}P_{i}{\rm {log}}_{2}\left ( P_{i} \right ), \end{array} $
定义通信序列标准熵为
$ \begin{array}{l} S_{\rm N} = \dfrac{S({\mathit{\boldsymbol{P}}} )}{{\rm {log}}_{2}(M)}. \end{array} $
本文用到的通信序列熵为通信序列标准熵.
2
2.2.流量模型
-->复杂网络的传输容量是衡量网络传输性能的重要指标, 衡量网络传输容量的模型为流量模型. 流量模型用来描述数据包在网络的传输过程, 并可判断网络从自由态到拥塞态的相变. 本文采用了复杂网络研究中经典的流量模型[49-51], 具体描述如下:
1)节点有主机和路由功能, 即节点本身同时具有产生、接收、转发数据包的功能. 节点尾部设置缓存队列, 用来存储节点自身产生和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包, 此缓存队列设置为无穷大. 数据包进出缓存队列时采用先进先出的规则.
2)数据包产生: 每个时间步内, 网络中会生成$ R $个数据包, 各个数据包的源节点$ s $和目的节点$ d $随机确定, 并且不能为同一节点.
3)数据包传输: 每个时间步内, 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对数据包的处理能力$ C $, 这种处理能力是节点每个时间步能处理的数据包数量.
4)数据包接收: 如果每个时间步内超过$ C $个数据包需要处理, 则节点先对前$ C $个数据包进行处理, 节点的缓存队列会对剩余的数据包进行保存, 等待下一时间步内处理. 如果数据包到达目的节点, 则被立即从网络中移除.
通过流量模型可以知道, 当节点处理能力$ C $为有限值时, 随着数据包的生成速率$ R $逐渐增大, 网络中的部分节点缓存队列堆积的数据包的数量越来越多, 造成这部分节点缓存队列中的数据包无法及时处理而越积越多, 最后数据包数量超过了网络的承受能力, 网络进入拥塞状态. 数据包的生成速率$ R $存在一个关键值$ R_{\rm c} $. 当$ R < R_{\rm c} $时, 每个时间步内, 网络中产生的数据包数量与已到达目地节点的数据包的数量保持大致平衡, 网络处于畅通的自由状态. 当$ R > R_{\rm c} $时, 网络的总数据包数目呈无限增长趋势, 会导致网络产生拥塞现象. 引入有序参数$ H(R) $对网络从自由态向拥塞态转换进行刻画:
$ \begin{array}{l} H \left ( R \right ) = \displaystyle \lim\limits_{t\rightarrow \infty }\dfrac{C}{R}\dfrac{\langle\Delta W\rangle }{\Delta T} \end{array}, $
式中$ \langle\Delta W\rangle = W\left ( t+\Delta T \right )-W\left ( t \right ) $, 其中, $ W\left ( t \right ) $表示在t时刻, 网络中所拥有的数据包的数目, $ \Delta W $表示在$ \Delta T $窗口时间内, 网络中的数据包数量的变化. 当$ R < R_{\rm c} $时, $ H \left ( R \right )\approx 0 $, 网络中无拥塞现象发生. 当$ R > R_{\rm c} $时, $ H \left ( R \right ) > 0 $, 随着时间的增加, 网络中的缓存数据包越积越多, 出现拥塞现象.
2
2.3.理论评估
-->介数(betweenness centrality)可以表示节点在网络中的中心程度, 其最初的定义为在最短路由算法下经过节点$ i $的最短路径条数[52]:
$ B_{i} = \displaystyle \sum\limits_{s\neq d} \dfrac{\sigma _{sd}\left ( i \right )}{\sigma_{sd}}, $
其中, $ \sigma _{sd} $表示源节点$ s $到达目的节点$ d $之间的最短路径条数, $ \sigma _{sd}\left ( i \right ) $表示从源节点$ s $到达目的节点$ d $的最短路径中经过节点$ i $的最短路径条数. 虽然介数的定义基于最短路径路由算法, 但是有很多已经存在的路由算法并不是以最短路径为基础. 研究人员将介数的定义扩充为有效介数, 用以评估实际路由策略下网络的容量情况, 有效介数一般定义为[53]
$ \begin{array}{l} B_{i}^{\rm {eff}} = \displaystyle \sum\limits_{s\neq d} \dfrac{\sigma _{sd}'\left ( i \right )}{\sigma_{sd}'} \end{array}, $
其中$ B_{i}^{\rm {eff}} $表示节点$ i $的有效介数, $\sigma_{sd}'$指在某种路由算法下从节点$ s $到节点$ d $之间的路径条数, $\sigma _{sd}'\left ( i \right )$表示从源节点$ s $到达目的节点$ d $的路径中通过节点$ i $ 的条数.
可以使用介数对网络的传输容量进行理论评估[50], $ RB_{i}/[N\left ( N-1 \right )] $表示每个时间步长内, 到达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 i $的平均数据包个数, 其中$ B_{i}/[N\left ( N-1 \right )] $表示一个数据包到达介数为$ B_{i} $的节点$ i $的概率. 如果$ RB_{i}/[N\left ( N-1 \right )] > C $, 那么数据包将在节点$ i $上逐渐堆积, 网络拥塞现象将会发生. 当保证网络中节点都不发生数据包堆积时, 那么所有的节点都应满足$RB_{i}/[N\left ( N-1 \right )]\leqslant C$, 整理此式可以得到下式:
$ \begin{array}{l} R\leqslant {CN\left ( N-1\right )}/{B_{\rm {max}}} \end{array}, $
其中$ B_{\rm {max}} $表示网络中所有节点介数的最大值. 网络传输容量$ R_{\rm c} = CN(N-1)/B_{\rm {max}} $为使得网络不发生拥塞的最大$ R $值, 则从该式可以看出, 要想得到网络最大的传输容量, 可通过最小化网络中节点的最大介数. 因此, 可以用网络中节点介数的最大值$ B_{\rm {max}} $的变化来评估网络传输容量的变化情况.
2
3.1.仿真数值的设置
-->在复杂网络数据包传输动力学行为研究过程中, 网络中度值较大的核心节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数据包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拥塞现象与之息息相关. 因此, 有效路由策略(efficient routing)[54]将网络中节点的度作为路由选择的代价函数, 假如从节点$ i $到节点$ j $的路径为$P(i\rightarrow j): = i\equiv x_{0},\; x_{1},\; \cdots, $$ x_{n-1}, x_{n}\equivj$, 其代价函数为$P_{ij} = {\rm {\min}} \displaystyle\sum_{m = 0}^{n} k(x_{m})^{a}$, 其中$ n $为路径长度, $ a $为控制参数. 此次仿真采用的为有效路由策略且策略中的可调控制参数均为通过仿真得到的最优控制参数. 设定网络节点规模为$ N = 400 $, 网络中数据包生成速率$ R = 80 $, 节点的处理能力$ C = 1 $. 采用文献[10]中的网络生成算法生成网络平均度为$\left\langle {k} \right\rangle = 2 m$, 并且网络的度分布服从指数为$ \gamma = -3 $的BA无标度网络. 采用文献[11]中的网络生成算法生成WS小世界网络, 网络中任意节点都与它左右相邻的各$ 2 $个节点相连, 重连概率$ P $设置为从$ 0.1 $$ 0.9 $.
2
3.2.仿真结果分析
-->图1(a)图1(b)分别给出了BA无标度网络和WS小世界网络的通信序列熵$ S_{\rm N} $和网络的度分布$ P(k) $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 两种类型网络的通信序列熵在增大的时候, 网络的度值范围增大, 但网络中节点的度分布曲线从陡峭化向平缓状态发展, 网络愈加均匀. 分析如下: 网络向均匀网络发展时, 通信序列元素集合B中的元素会变得更加均匀, 进而通信序列熵值会增大. 随着网络通信序列熵的增大, BA无标度网络的度分布并没有改变整体的幂律分布形状, WS小世界网络的度分布则更加趋近于正态分布.
图 1 网络的通信序列熵SN与网络的度分布P(k)之间的关系图 (a) BA无标度网络; (b) WS小世界网络
Figure1. 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twork’s communication sequence entropy SN and the network’s degree distribution P(k): (a) BA scale-free network; (b) WS small world network.

图2图3给出了网络的通信序列熵与传输容量的关系. 可以看出, 网络传输容量随着通信序列熵的增大而增大. 理论分析如下: 网络的均匀性会随着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当网络变得越来越稠密时, 网络通信序列熵中的元素数值彼此接近且均匀, 进而导致网络的通信序列熵增大. 从网络的拓扑结构角度来看, 网络中许多非邻节点随着通信序列熵的增大或减小而进行连接或断开, 这些节点的度值会因此增大或减小, 使网络中原有的核心节点的影响降低或增大. 网络的核心节点比例程度极大地影响网络的均匀性. 当均匀性较低时, 网络中核心节点影响力高, 网络向非均匀性网络发展, 根据传统流量模型随机选取的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包传输路径经过网络的核心节点的概率高, 数据包将会通过网络的核心节点, 核心节点的处理能力是固定的, 那么数据包在核心节点的缓存队列中需要等待更长时间, 随着时间的延长, 网络就会处于一个拥塞状态. 反之, 当均匀性程度较高时, 网络中核心节点影响力低, 网络向均匀性网络发展, 根据传统流量模型随机选取的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包传输路径经过网络的核心节点的概率低, 数据包传输将会经过更多的普通节点, 舒缓了核心节点上的负载压力(数据包负载数目), 网络不易拥塞. 且本次路由策略选取的是有效路由的策略, 合理有效地避开了部分核心节点, 再一次降低了核心节点的影响力. 对以上分析我们采取负载在节点分布的方法进行验证.
图 2 (a)不同的通信序列熵的BA无标度网络下, 有序参数H(R)与数据包生成率R的关系; (b) BA无标度网络通信序列熵$S_{\rm N}$与传输容量$R_{\rm c}$的关系. 采用的路由策略为有效路由策略
Figure2.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der parameter H(R) and the packet generation rate R under BA scale-free network with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equence entropy; (b) relationship between BA scale-free network communication sequence entropy$S_{\rm N}$ and traffic capacity $R_{\rm c}$. The routing strategy adopted is an effective routing strategy.

图 3 (a)不同的通信序列熵的WS小世界网络下, 有序参数H(R)与数据包生成率R的关系; (b) WS小世界网络通信序列熵$S_{\rm N}$与传输容量$R_{\rm c}$的关系. 采用的路由策略为有效路由策略
Figure3.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der parameters $H(R)$and the packet generation rate R under the WS small world network with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equence entropy; (b) relationship between WS small world network communication sequence entropy$S_{\rm N}$ and traffic capacity $R_{\rm c}$. The routing strategy adopted is an effective routing strategy.

图4(a)图4(b)所示为两种网络的节点度值上的数据包负载 (traffic load)分布. 可以看出, 随着通信序列熵的增大, 数据包负载在各个不同度值大小的节点间的分布愈加缓和及均匀. 核心节点和普通节点的数据包负载数目随着通信序列熵的增大渐渐地接近于相同的数值. 数据包负载在传输过程中的分布愈加均匀, 进而使网络的传输容量整体提升, 所以BA无标度网络及WS小世界网络的传输容量随着网络的通信序列熵的增大而增大, 成正关联关系. 通信序列熵亦可成为评估同种类型但不拓扑同结构网络的传输容量的指标.
图 4 数据包负载 (traffic load) 在网络中节点度值上的分布情况 (a) BA无标度网络; (b) WS小世界网络
Figure4. Distribution of traffic load on degree value of nodes in the network: (a) BA scale-free network; (b) WS small world network.

图5(a)图5(b)给出了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随通信序列熵的变化. 可以看出, 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随着通信序列熵的增大反而减小. 这是因为路由策略考虑的数据包在传输时尽量是避开核心节点, 对于数据包选择的路径而言, 节点之间间隔较短的路径上有度值较大的核心节点, 节点之间间隔远的路径上有度值较小的普通节点. 由于随着网络通信序列熵的增大, 网络从稀疏状态向稠密状态发展, 使节点之间间隔远的路径上的非邻节点之间进行连接, 出现了许多的度值较大的节点, 使核心节点的地位降低. 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数据包传输会经过更多新出现的度值较大节点, 经过更少的边. 从而导致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传输路径长度变小, 进而导致整个网络的平均路径减小, 会使数据包到达各个目的节点的平均时间整体降低, 提高了数据包整体的传输效率.
图 5 网络的通信序列熵$S_{\rm N}$与平均路径长度$\left\langle {L} \right\rangle $的关系 (a) BA无标度网络; (b) WS小世界网络
Figure5.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 sequence entropy SN and average path length$\left\langle {L} \right\rangle $ in the network: (a) BA scale-free network; (b) WS small world network.

根据2.3节得知, 网络中介数值最大的节点最先发生拥塞, 与网络传输容量成反比. 通过仿真实验计算网络的传输容量非常耗时, 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在不同路由策略下网络中所有节点的有效介数的最大值来间接评估网络的传输容量. 通过对图6(a)图6(b)的观察可以看出, 基于有效路由算法下, 同等规模的网络通信序列熵值变化较快时, 网络的最大有效介数变化随之增快, 可见网络的节点最大介数敏感于通信序列熵的变化. 当通信序列熵最大时, 网络中最大介数值最小, 传输容量最大. 当通信序列熵最小时, 网络中最大介数值最大, 传输容量最小.
图 6 网络的通信序列熵$S_{\rm N}$与节点的最大介数$B_{\rm {max}}$的关系 (a) BA无标度网络; (b) WS小世界网络
Figure6.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 sequence entropy $S_{\rm N}$ and the maximum betweenness of nodes $B_{\rm {max}}$ in the network: (a) BA scale-free network; (b) WS small world network.

网络传输容量与其拓扑结构密切相关. 本文引入了通信序列熵这一概念, 研究了不同网络拓扑结构与其通信序列熵的对应关系, 并探究网络通信序列熵与传输容量的关联性, 研究发现复杂网络的通信序列熵和网络的传输容量之间成正关联. 随着网络通信序列熵的增大, 网络拓扑结构从非均匀网络性向均匀网络发展演化, 网络的均匀拓扑结构利于数据包的传输. 在网络的传输动力学中, 可以通过提高网络的通信序列熵来优化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而提高网络的整体传输能力. 这些工作表明在未来的实际网络工程中, 可以通过增大网络的通信序列熵的方法来优化网络的传输容量. 这对实际网络的设计与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们将在未来的研究中着重研究通信序列熵的应用价值.
相关话题/网络 序列 通信 结构 信息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原子尺度材料三维结构、磁性及动态演变的透射电子显微学表征
    摘要:原子表征与操控是实现原子制造必须突破的物理瓶颈之一.像差校正电子显微学方法因其优异的空间分辨率,为实现原子精细制造提供了有力的表征手段.因此,利用电子显微学手段,在原子尺度对原子制造的材料及器件进行三维结构和性能的协同表征,对于深入理解原子水平材料操控的物理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纳米团簇及纳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DNA折纸结构介导的多尺度纳米结构精准制造
    摘要:原子及近原子尺度制造在近年来一直是物质科学领域被广泛探讨的前沿问题.当制造和加工的尺度从微米、纳米逐渐走向原子级别时,材料在常规尺度下所具备的性质已无法通过经典理论进行解释,相反地,会在这一尺度下展现出一系列新奇的特性.因而对材料极限制造尺度和颠覆性物性的不断追求始终是科学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领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Rydberg原子的高灵敏微波探测与通信
    摘要:利用Rydberg原子作为微波传感器实现了微弱场的测量与通信.在铯原子蒸气池中,相向传输的探测光(852nm)和耦合光(510nm)与铯原子相互作用形成阶梯型三能级电磁感应透明光谱,用于实现Rydberg原子的光学探测.频率约为2.19GHz的强微波场作为本地场$(E_{{m{L}}})$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DNA折纸模板的铁原子阵列构建及其信息加密应用
    摘要:在后摩尔时代,突破原有技术极限,进行原子尺度的精准构筑,是当前的重大科学问题.DNA作为具有原子级精准度的生物大分子,能够进行程序性的分子识别,构筑原子数量与位置均严格确定的自组装结构,因此是进行原子制造的理想平台.本文提出基于DNA自组装折纸结构的精准定位能力,构筑铁原子阵列图案,并应用于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有机分子吸附和衬底调控锗烯的电子结构
    摘要:锗基集成电子学的发展潜力源于其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以及与现有的硅基和锗基半导体工业的兼容性,而锗烯微小带隙能带特点极大程度地阻碍其应用.因此,在不降低载流子迁移率的情况下,打开一个相当大的带隙是其应用于逻辑电路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范德瓦耳斯力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电场作用下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识别Z玻色子喷注的卷积神经网络方法
    摘要:高能物理中喷注识别任务是从背景中识别出感兴趣的特定信号,这些信号对于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发现新的粒子,或者新的过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量能器中产生的能量沉积可以看做是对喷注的一种拍照,分析这样产生的数据在机器学习领域中属于一个典型的视觉识别任务.基于喷注图片,本文探索了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周期调制结构平面薄膜电爆炸实验研究
    摘要:在金属层表面引入微结构以实现对Z箍缩等离子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稳定性的调控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在“强光一号”装置上(峰值电流~1.4MA,上升时间~100ns),开展了针对具有一维周期性凹槽调制结构的金属薄膜的电爆炸实验研究.实验负载采用外推型平面结构,基底为30μm厚铝膜,刻蚀周期为2mm,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应力调控BlueP/<i>X</i> Te<sub>2</sub> (<i>X</i> = Mo, W)范德瓦耳斯异质结电子结构
    摘要: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探讨了蓝磷烯与过渡金属硫化物MoTe2/WTe2形成范德瓦耳斯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以及施加双轴应力对相关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形成BlueP/XTe2(X=Mo,W)异质结,二者能带排列为间接带隙type-II并有较强的红外光吸收,同时屏蔽特性增强.随压缩应力增加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复杂网络上的意见动力学对谣言传播的影响
    摘要:通过在SIR(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模型中引入抑制者对谣言的辟谣机制研究了在线社交网络上的意见动力学对谣言传播的影响.在这一模型中,节点可以与自身的邻居组成1个群,传播者可以通过该群传播信息,抑制者也可以在此群中对信息发表意见进行辟谣.辟谣机制在降低未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逻辑器件响应特性的自治布尔网络调控
    摘要:自治布尔网络已成功应用于随机数产生、基因调控、储备池计算等领域.为了在应用中合理选择器件使输出更好地满足各应用的需求,本文研究了自治布尔网络中的逻辑器件响应特性变化时,自治布尔网络输出状态随之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逻辑器件响应特性变化可以调控自治布尔网络输出在周期和混沌之间转变,且能改变自治布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