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HTML
--> -->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处在不同的状态, 相应的脑电波类型也不尽相同. 脑电波中的正弦波信号并不是单一存在的, 频率越低其幅值越低, 反之越高. 考虑到大脑活动的生物学特性, 将脑波信号引入到混沌神经网络中, 使其更加贴近大脑真实的动力学特性. 多频正弦信号是一种周期性的信号[18-20], 它是由幅度、相位和频率不同的多个正弦信号叠加而成, 多频正弦信号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为了分析方便本文将其简化, 使用频率和初相不同的两个正弦信号的叠加组成一个多频正弦信号, 并引入至细胞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中, 进而定义MFCS为
图 1 MFCS图像
Figure1. Graph of MFCS function.
由图1可以看出, 由两种不同频率的正弦函数叠加而成的MFCS, 其幅度和频率的变化都更加复杂. 相比单一的变频正弦函数, 使用两个不同频率和相位的正弦函数进行叠加, 使整个函数更加贴近脑电波的生物机制.
将MFCS与分段线性函数
图 2 分段型函数+0.15 MFCS激活函数
Figure2. Piecewise function + 0.15 MFCS activation function.
和FCS一样, MFCS也能通过参数的调节来控制其频率和幅度, 如图3所示. 通过对A,
图 3 幅值和频率随q, m, n的变化 (a)幅值A随q的变化; (b)频率1/
Figure3.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with q, m, n: (a)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amplitude A with q; (b)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frequency 1/
同时, m, n和x决定了MFCS的频率范围, 具体关系可见表1.
类型 | 频率/Hz | ${\varepsilon _1}$(0) | ${\varepsilon _2}$(0) |
$\delta $ | 0.50—3.01 | 0.32 | 0.64 |
$\theta $ | 3.98—6.97 | 0.04 | 0.08 |
$\alpha $ | 7.96—15.09 | 0.02 | 0.04 |
$\beta $ | 15.92—30.18 | 0.01 | 0.02 |
$\gamma $ | 36.17—100.31 | 0.0044 | 0.0088 |
表1频率
Table1.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frequency
由表1可知, 通过调整参数, MFCS产生的频率
图 4 MFCS随参数m, n变化图像
Figure4.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FCS with m and n.
激活函数对神经元上层级与下层级之间传递的信息进行处理, 使神经网络具备了分层的非线性映射学习能力, 对整个神经网络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Sigmoid激活函数存在软饱和性[21]的缺陷, 使它在向后传递的过程中出现梯度消失问题, 会导致训练速度降低. 而且它的输出不是以0为中心, 这会使它收敛速度较慢, 导致逼近最优解的能力大大降低. 本文提出的激活函数由多频-变频正弦函数与分段型函数加和组成, 它不但加入了生物机制, 也克服了软饱和性的缺陷. 对分段线性函数g(x)和多频-变频函数S(x)分别求导得:
图 5 分段型函数、MFCS和MFCS激活函数及其导数图像 (a)分段型函数及其导函数; (b) MFCS及其导函数; (c) MFCS激活函数; (d) MFCS激活函数导函数.
Figure5. Piecewise function, MFCS and MFCS activation function and its derivative image: (a) Piecewise function and its derivative function; (b) MFCS and its derivative function; (c) MFCS activation function; (d) MFCS activation function and its derivative function.
分析可知, 分段型函数和MFCS都可以以0为中心输出. 虽然分段型函数的导函数最终趋于0, 但由于MFCS可通过调节幅度参数q来控制其自身的导函数最终是否趋近于0, 因此MFCS激活函数的导函数也可通过调节参数q来控制其是否具有软饱和度, 故而不存在梯度消失的问题. 由图5(c)可知, 虽然MFCS激活函数的斜率最终趋近0, 但在x趋于正无穷和负无穷时, MFCS激活函数的导函数(图5(d))却分别大于零和小于零. 因此, MFCS激活函数不仅具有生物特性, 而且不容易发生梯度消失, 且其输出以0为中心(图5(c)). 本文提出的基于MFCS和分段函数的激活函数相比于传统的激活函数具有更好的特性.
参数 | 参数值 | 参数 | 参数值 | 参数 | 参数值 | 参数 | 参数值 | |||
S13 | –1.0 | S41 | 98 | S65 | 4.0 | m | 10.6 | |||
S14 | –1.0 | S44 | –105 | S66 | –4.0 | n | 0.1 | |||
S22 | –1.3 | S51 | 1.0 | A24 | 5.0 | ${\varepsilon _1}$ | 0.04 | |||
S23 | 2.0 | S52 | 18 | A | 0.5 | ${\varepsilon _2} $ | 0.02 | |||
S31 | 13.0 | S55 | –1 | c | 0.25 | φ | $ - {{\text{π}} / {{4}}} $ | |||
S32 | –14.0 | S62 | 100 | q | –1.0 |
表2与图6相对应的参数取值
Table2.Values of parameters corresponding Fig. 6
图 6 混沌吸引子相图
Figure6. Chaotic attractors of the MFCS chaotic cell neuron model.
Lyapunov指数可以表征系统运动的特征, 通过计算得到该混沌神经元系统的Lyapunov指数为LE1 = 5.2631, LE2 = –0.0005, LE3 = –0.9956, LE4 = –4.0100, LE5 = –7.5025, LE6 = –104.0340, Lyapunov维数DL = 2.2986.
2
3.1.MFCS混沌细胞神经网络复杂性分析
由于本文采用的混沌细胞神经元模型使用的是MFCS激活函数, 这使生成的MFCS混沌细胞神经网络系统具有复杂的动力学行为.为了更加深入分析MFCS混沌细胞神经元模型特性, 以及它相对于传统的细胞神经网络所表现出的更为复杂的动力学特性, 画出其随参数m变化的Lyapunov指数谱图, 同时使用一种基于结构复杂度的算法——SE复杂度算法[22]和C0复杂度算法[23,24]. 这种基于结构复杂度的算法, 时间序列复杂性越大, 随机性越大, 序列能够恢复成原序列越困难. 对于SE复杂度算法, 当序列的功率谱变化越稳定, 相对应的结构则越简单, 振幅越不明显; 对于C0复杂度算法, 不规则的部分越多, 其对应时域信号越接近随机序列, 而序列的复杂性也越大. 图7为画出的三维SE图与C0图.
图 7 系统的三维复杂度 (a) SE图; (b) C0图
Figure7. Three-dimensional complexity of the system: (a) The complexity of the SE; (b) the complexity of the C0.
从SE图和C0图可知, 当系统处于周期态时, 其SE和C0复杂度最小, 反之系统处于混沌态时, 其SE和C0复杂度大. 为清楚起见截取A24 = 5时随m变化的SE图和C0图, 如图8所示. 可以看出, 在m = 3.5与m = 7.8等窗口处, 系统处于周期状态, 对应的SE与C0的值也比较小. 当处于m = 4.7与m = 6.5等窗口处时, 其SE与C0的值比较大, 说明此时系统处于混沌状态.
图 8 系统的二维复杂度 (a) Lyapunov指数谱; (b) SE图; (c) C0图
Figure8. Two-dimensional complexity of the system: (a) Lyapunov exponents; (b) the complexity of SE; (c) the complexity of C0.
2
3.2.MFCS激活函数对系统动力学特性影响
本文取MFCS激活函数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参数c, q和n, 分析MFCS激活函数对细胞神经网络的影响. 其中c代表着MFCS激活函数的比例系数, q为控制幅度A的参数, n为控制频率变化的参数. 随着参数c, q, n的改变, 系统也将处于不同的状态. 固定初始条件(0.1, 0.2, 0.3, 0.4, 0.5, 0.6), 令参数c, q, n分别在一定区间内变化, 其他参数的取值如表3所列, 对应的系统的分岔图与Lyapunov指数谱如图9、图11和图13所示, 相应的相图如图10、图12和图14所示.参数 | 参数值 | 参数 | 参数值 | |
A24 | 5 | ${\varepsilon _1}$ | 0.04 | |
A | 0.5 | ${\varepsilon _2}$ | 0.02 | |
m | 10.6 | φ | $ - {{\text{π}} / {\rm{4}}}$ |
表3参数c, q, n取不同值时, 其他参数的取值
Table3.Values of other parameters when changing c, q, n.
图 10 系统随参数n变化的相图 (a) n = 0.2; (b) n = 0.53; (c) n = 0.61; (d) n = 0.7; (e) n = 1.62; (f) n = 2.98; (g) n = 3.16
Figure10. Chaotic attractors of the system changing with parameter n: (a) n = 0.2; (b) n = 0.53; (c) n = 0.61; (d) n = 0.7; (e) n = 1.62; (f) n = 2.98; (g) n = 3.16.
图 11 系统随参数c变化的分岔图和Lyapunov指数谱 (a)分岔图; (b) Lyapunov指数谱
Figure11. Bifurcation diagram and Lyapunov exponential spectrum of the system varying with c: (a) Bifurcation diagram; (b) Lyapunov exponents.
图 12 系统随参数c变化的相图 (a) c = 0.08; (b) c = 0.118; (c) c = 0.25; (d) c = 0.50; (e) c = 0.52; (f) c = 0.73
Figure12. Chaotic attractors of the system changing with parameter c: (a) c = 0.08; (b) c = 0.118; (c) c = 0.25; (d) c = 0.50; (e) c = 0.52; (f) c = 0.73.
图 13 系统随参数q变化的分岔图和Lyapunov指数谱 (a)分岔图; (b) Lyapunov指数谱
Figure13. Bifurcation diagram and Lyapunov exponential spectrum of the system varying with q: (a) Bifurcation diagram; (b) Lyapunov exponents.
图 14 系统随参数q变化的相图 (a) q = –1.26; (b) q = –0.75; (c) q = –0.38; (d) q = –0.25
Figure14. Chaotic attractors of the system changing with parameter q: (a) q = –1.26; (b) q = –0.75; (c) q = –0.38; (d) q = –0.25.
3
3.2.1.MFCS激活函数参数n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当n在区间[0, 5]变化时, c和q的取值分别为c = 0.25和q = –1, 其余参数如表3所列, 系统的分岔图及Lyapunov指数谱如图9所示.图 9 系统随参数n变化的分岔图和Lyapunov指数谱 (a)分岔图; (b) Lyapunov指数谱
Figure9. Bifurcation diagram and Lyapunov exponential spectrum of the system varying with n: (a) Bifurcation diagram; (b) Lyapunov exponents.
在MFCS激活函数中, n为控制频率变化的参数. 从图9看出, 随着参数n的增大, 系统处于混沌状态而后又通过逆倍周期分岔逐渐演变为周期状态. 因此, 在n > 3.2的频率范围内, 系统不出现复杂现象.
另外, 在此演化过程中还出现了多次阵发混沌现象. 其分岔图整体可以分为4个部分: [0, 0.5], [0.5, 0.8], [0.8, 2.75]和[2.75, 4]. 当n处于[0, 0.5]时, 系统处于混沌状态, 其吸引子形状较为复杂, 如图10(a)所示; 当n处于[0.5, 0.8]时, 系统处于周期与混沌交替的状态, 此时系统分岔图的结构相对于区间[0, 0.5]比较简单, 区间也比较小, 反映至相图上, 即相图呈现出较第一部分更为简单的吸引子相图交替出现, 如图10(b)—(d)所示; 当n处于区间[0.8, 2.75]时, 系统又处于一个较为复杂的阶段, 此时系统的混沌吸引子以更复杂的线轨呈现出来, 如图10(e)所示; 当n处于区间[2.75, 4]时, 系统的分岔图逐渐趋于简单化最终演变为周期, 期间的混沌吸引子如图10(f)和图10(g)所示.
3
3.2.2.MFCS激活函数参数c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当c在区间[0, 1]变化时, q和n的取值分别为q = -1和n = 2.5, 其余参数如表3所列, 可画出系统的分岔图及Lyapunov指数谱如图11所示.由图11可知, 系统逐渐由周期轨道通过周期分岔演变为混沌状态. 参数c为MFCS激活函数的比例系数, 当c越大时, MFCS函数在细胞神经网络中所占的比例也就越大. 随着参数c逐渐增大, 变量x的混沌映射区间(幅值)也逐渐增大. 当c运行至0.51与0.7时, 出现混沌映射区间突然增大的现象, 此时系统的吸引子也变得更为复杂. 这一现象也验证了参数c越大, MFCS函数所占的比重越大, 系统变量的混沌映射区间也越大, 其动力学特性也更为丰富多变. 其典型的混沌吸引子见图12.
3
3.2.3.MFCS激活函数参数q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当q在区间[–1.5, 0.5]变化时, c和n的取值分别为0.25和2.5, 其余参数如表3所列, 系统的分岔图及Lyapunov指数谱如图13所示.MFCS激活函数中, q为控制幅度A的参数. 可以看出, 随着参数q的增大, 系统通过几个逆倍周期分叉窗口逐渐从混沌演变至周期, 在整个演化过程中有多次周期轨道与混沌轨道的切换, 这对系统激活函数的幅度提出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当q∈[–0.7, –0.63]系统处于混沌轨道, 当q∈[–0.63, –0.58]系统处于周期轨道. 类似地, 在区间[–0.5, 0]内, 系统经历了多次混沌轨道与周期轨道切换的过程, x-y相平面吸引子随q变化的几种典型相图如图14所示.
从图9、图11和图13看出, 当系统分别随参数c, q和n变化时, 所产生的混沌吸引子的Lyapunov指数都较大, 其中随参数n变化时, 最大Lyapunov指数为5.263, 随参数c变化时, 最大Lyapunov指数为2.5211, 而随参数q变化时最大Lyapunov指数也有2.0655. 大的Lyapunov指数反映了系统在初值变化时其轨道之间的分离程度, 即具有更好的初值敏感性. 这说明在MFCS激活函数作用下系统会产生更为复杂的混沌动力学行为, 其吸引子相图较一般的混沌神经网络系统也显得更为丰富, 如图15所示.
图 15 系统随参数c, q, n变化的几种典型相图 (a) c = 0.25, q = –1, n = 2.5; (b) c = 0.73, q = –1, n = 2.5; (c) c = 0.52, q = –1, n = 2.5; (d) c = 0.25, q =–1, n = 0.715; (e) c = 0.118, q = –1, n = 2.5; (f) c = 0.25, q = –1, n = 0.2; (g) c = 0.73, q = –0.9, n = 2.5; (h) c = 0.25, q = –1, n = 2.98; (i) c = 0.25, q = –1, n = 3.16; (j) c = 0.08, q = –1, n = 2.5; (k) c = –0.25, q = –0.9, n = 2.5; (l) c = 0.25, q = –1, n = 0.61
Figure15. Several typical chaotic attractors of the system changing with parameter c, q, n: (a) c = 0.25, q = –1, n = 2.5; (b) c = 0.73, q = –1, n = 2.5; (c) c = 0.52, q = –1, n = 2.5; (d) c = 0.25, q =–1, n = 0.715; (e) c = 0.118, q = –1, n = 2.5; (f) c = 0.25, q = –1, n = 0.2; (g) c = 0.73, q = –0.9, n = 2.5; (h) c = 0.25, q = –1, n = 2.98; (i) c = 0.25, q = –1, n = 3.16; (j) c = 0.08, q = –1, n = 2.5; (k) c = –0.25, q = –0.9, n = 2.5; (l) c = 0.25, q = –1, n = 0.61.
2
3.3.非线性系统的共存动力学行为
当系统设置参数A24 = 5, A = 0.5, c = 0.25, m = 5.6, n = 2.5, q = –1,图 16 系统随初始值y(0)变化的分岔图和Lyapunov指数谱 (a)分岔图; (b) Lyapunov指数谱
Figure16. Bifurcation diagram and Lyapunov exponential spectrum of the system varying with the initial value y(0): (a) Bifurcation diagram; (b) Lyapunov exponents.
可以看出, 系统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混沌状态, 其运动轨迹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处于周期轨道和混沌轨道相互切换的状态;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处于混沌状态, 且在y(0)等于–1和0.8的情况下, 系统的混沌轨道发生了两次跳变, 其吸引子类型与形状随之改变, 如图17所示. 当y(0)处于区间[–2, –1]时, 系统大部分时间处于周期状态, 但期间存在多次周期轨道与混沌轨道的切换. 当y(0)处于区间[–1, 2]时, 系统处于混沌状态, 但是当y(0)处于0.8时, 混沌发生了跳变如图16所示.
图 17 系统随初始值y(0)变化的相图-共存吸引子
Figure17. Chaotic attractors of the system changing with the initial value y(0)-coexistence attractor.
共存吸引子是系统参数固定时, 初值变化引起的不同动力学行为, 其本质反映论文系统的敏感性, 但与传统的初值敏感性有所不同. 传统的初值敏感性一般指在同一个混沌吸引子中, 由于初值的微小扰动而引起混沌轨道的快速分离. 而共存吸引子是指初值变化时系统产生的不同动力学特性的吸引子, 如混沌、周期和点吸引子等, 或具有系统动力学特性但特征不同的吸引子. 因此也把共存吸引子分为两类, 一类是具有相同动力学行为的不同吸引子, 称之为同质共存吸引子; 另一类是具有不同动力学行为的不同吸引子, 称之为不同质的共存吸引子. 若一个混沌系统具有共存吸引子, 说明该混沌系统对初值更为敏感, 也具有更复杂的动力学行为, 系统在信息加密和保密通信等方面也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一个系统在不同的参数下, 具有很多不同的共存吸引子不算特别, 但本文所述的MFCS混沌细胞神经网络在固定参数数值的情况下, 依然具有十分丰富的共存吸引子. 不同类型的吸引子共存在一起是系统多稳定性的体现. 多稳定性可用于图像处理等领域, 因此在许多保密工程中, 它被视为另一个随机序列的来源. 如果取表4中的参数值, 系统可产生多种共存吸引子, 几个典型的例子如图18所示. 可以看出, 随着初值的变化, 系统将会产生多种共存现象. 其中有Ic型、IIc型和IIIc三种类型的共存混沌吸引子, 如图18(a)和表4所列. 此外还存在混沌吸引子与极限环共存的情况, 如图18(b)所示; 也存在Ip型和IIp两种极限环的共存现象, 如图18(c)所示. 每种共存吸引子的性质与初值条件如表5所列.
参数 | 参数值 | 参数 | 参数值 | |
A24 | 5 | q | –1 | |
A | 0.5 | ${\varepsilon _1}$ | 0.04 | |
m | 5.6 | ${\varepsilon _2}$ | 0.02 | |
n | 2.5 | φ | $ - {{\text{π}} / {\rm{4}}}$ |
表4与图18相对应的参数的取值
Table4.Values of parameters corresponding Fig. 18.
性质 | 类型 | 初始条件 |
混沌吸引子与 混沌吸引子 | Ic型、 IIc型 | (0.2, 0.2, 0.3, 0.4, 0.5, 0.6), (0.52, 0.2, 0.3, 0.4, 0.5, 0.6) |
Ic型、 IIIc型 | (0.2, 0.2, 0.3, 0.4, 0.5, 0.6), (–0.5, –1.2, 0.3, 0.4, 0.5, 0.6) | |
IIc型、IIIc型 | (0.52, 0.2, 0.3, 0.4, 0.5, 0.6), (–0.5, –1.2, 0.3, 0.4, 0.5, 0.6) | |
混沌吸引子 与极限环 | IIc型、Ip型 | (0.82, 1.5, 0.3, 0.4, 0.5, 0.6), (5.5, 5.81, 0.305, 0.4, 0.5, 0.6001) |
IIIc型、IIp型 | (–0.8, –1.5, 0.3, 0.4, 0.5, 0.6), (0.1, –1.51, 0.3, 0.4, 0.5, 0.6) | |
极限环与 极限环 | Ip型、IIp型 | (5.5, 5.81, 0.305, 0.4, 0.5, 0.6001), (0.1, –1.51, 0.3, 0.4, 0.5, 0.6) |
表5初始条件的取值
Table5.Values of initial conditions.
图 18 系统在x-y-z平面的共存吸引子 (a) 混沌吸引子共存; (b) 混沌吸引子与极限环共存; (c) 极限环共存
Figure18. Coexistence attractor of the system in the x-y-z plane: (a) Chaotic attractors coexist; (b) chaos attractors coexist with limit cycles; (c) limit cycles coexist.
从图17、图18和表5看出, 系统产生的IIc型、IIIc型吸引子相互对称, 分别从初始状态(0.52, 0.2, 0.3, 0.4, 0.5, 0.6)和(–0.5, –1.2, 0.3, 0.4, 0.5, 0.6)出发, 但这两种吸引子的初始条件并不对称, 显然其对称性来自系统本身. 系统关于初值x(0)-y(0)和x(0)-z(0)的吸引盆如图19所示, 其中不同的颜色区域代表不同种类的共存吸引子. 图19(a)中橙色代表IIp型, 红色代表IIc型, 蓝色代表Ip型; 图19(b)中橙色代表Ic型, 红色代表IIc型, 蓝色代表Ip型.
图 19 系统随x(0), y(0), z(0)变化的吸引盆 (a)系统随x(0), y(0)变化的吸引盆; (b)系统随x(0), z(0)变化的吸引盆
Figure19. Suction basin of the system varying with x(0), y(0) and z(0): (a) The suction basin of the system varying with x(0), y(0); (b) the suction basin of the system varying with x(0), z(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