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脉冲硬X射线能注量测量技术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阐述了全吸收法测量脉冲硬X射线能注量的基本原理, 选择了光电管配合硅酸镥(LSO)闪烁体作为探测系统的核心部件, 研制了脉冲硬X射线能注量测量系统. 利用该系统测量了“闪光二号”加速器产生的脉冲硬X射线强度, 结合灵敏度的实验标定结果, 计算得到了脉冲硬X射线的能注量. 在连续5发次的实验中, 能注量平均测量结果为35.9 mJ/cm2, 根据实测剂量和能谱计算得到的能注量为39.8 mJ/cm2, 两者的结果比较一致.
关键词: 脉冲硬X射线/
能注量/
闪烁探测器/
硅酸镥闪烁体

English Abstract


--> --> -->
近年来, 随着脉冲功率技术的发展, 硬X射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3], 国内外的硬X射线源[4-9]也越来越多. 以“闪光二号”加速器为平台的脉冲高能注量硬X射线源[10]平均能量约为80 keV, 宽度约为55 ns, 能注量大于20 mJ/cm2, 辐照面积50000 mm2, 可用于开展单元级系统电磁脉冲(SGEMP)效应易损性和敏感性试验. 其中, 脉冲硬X射线的能注量是设备束流的主要参数, 需要准确测量. 由于硬X射线的穿透能力强[11], 在物质中的射程长, 要实现其能注量的实验测量难度很大. 目前国际上多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获得: 依据射线的剂量和能谱[12], 结合各个能段的质能吸收系数求得所有能段下的能注量.
目前, 国内外关于硬X射线能注量测量的实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13,14], 很有必要发展一种适合脉冲硬X射线的能注量测量方法, 以丰富硬X射线辐射场参数诊断技术, 为设备考核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本文对该测量领域进行了原理分析和实验研究, 介绍了一种基于全吸收法的技术方案和系统设计思路, 通过对测量核心部件的选型、灵敏度标定, 研制了测量系统并获到了能注量的实验结果.
采用闪烁探测器配合高密度闪烁体的全吸收法进行测量. 测量系统由闪烁探测器、高密度闪烁体、中性减光片、射线准直系统、可见光屏蔽材料、电源及采集系统组成. 闪烁探测器使用的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研制的光电管. 减光片可实现闪烁体产生荧光的线性衰减[15], 避免了波形饱和. 射线准直系统和可见光屏蔽材料有效限制了光源的来源, 增加了信噪比. 可见光屏蔽材料为厚度0.1 mm的黑卡纸, 屏蔽了室内自然光和照明光线, 对脉冲X射线的衰减可以忽略. 图1为测量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 1 硬X射线能注量测量系统组成示意图
Figure1. The abridged general view of the fluenc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pulse hard X-ray.

射线经过准直后照射到闪烁体上, 激发出荧光, 经过减光片后被光电管阴极吸收, 荧光通过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 光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被阳极收集, 输出产生电脉冲信号[16]. 由标准X射线源标定入射光子能量与探测器电流的转换系数, 结合实测波形的幅值和匹配电阻, 计算得到实际入射光子的能量, 再除以入射光子的接收面积, 即可以得到射线的能注量.
为了充分收集所有X射线, 实现光的全吸收[17], 要求闪烁体要有足够高的密度和厚度, 而且必须具备机械上的坚固耐用性、正常气氛下的化学稳定性以及辐射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即辐射硬度). 表1列出几种常见高密度闪烁体参数对比.
闪烁体最强发射波长/nm闪烁衰减时间/ns折射率密度/g·cm–3相对光输出/%
Bi4Ge3O124803002.157.1312.0—14.0
BSO4802/30/1002.066.802.0—5.0
LSO:Ce420401.827.4075.0
PbWO4480102.168.200.5—1.0
GSO:Ce45031/651.906.7120.0
ZnWO448050002.207.8726.0
CdWO454050002.307.9040.0
CaWO454050002.307.9040.0


表1几种常见高密度闪烁体参数对比
Table1.The parameter comparison of several common high density scintillators.

通过闪烁体各项参数的对比及理论分析, 结合待测射线源强度, 选定了硅酸镥(LSO)闪烁体[18]. 它的主要特点是平均原子序数高、密度大, 对高能射线的阻止本领大, 适合用于高能辐射探测的场合[19-21]. 测量系统所用光电管阴极直径为18 mm, 为保证荧光全部被收集, 闪烁体直径略小于光阴极尺寸, 设计为16 mm. 理论计算了加速器出射的X射线能谱, 表2为基于理论能谱分布的入射光子通过不同厚度LSO闪烁体的总透射率.
Thicknesses of scintillators /mm0.0110.0015.0020.0025.0030.0035.00
Transmissivity/%97.82001.99700.87500.44400.22700.12000.0695


表2入射光子透过不同厚度闪烁体的透射率
Table2.The transmissivity of the photon transmitting scintillators of different thicknesses.

实验中闪烁体厚度设置为20 mm, 由表2数据可知, 待测X射线透射率为0.44%, 可视为对射线完成了全吸收, 设计满足实验要求.
脉冲硬X射线为连续谱, 闪烁体的灵敏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 要对具有能谱分布的脉冲辐射场进行精密物理测量, 就必须刻度出探测系统对X射线的能谱响应. 灵敏度标定实验在Xuniqu II型X光荧光谱仪上进行的, 标定平台由准单能直流X射线产生装置、高压发生器、控制器、探测器、高压电源、小电流计及高纯锗探测器(HPG)组成. 图2为标定平台组成框图, 图3为标定现场图. 光谱仪产生的电子经过打靶后产生轫致辐射连续谱, 光子照射特定金属材料, 激发产生特征准单能X射线, 准单能X射线的谱纯度用高纯锗进行测量, 通过调节管电流和光阑孔径来控制X射线输出强度, 特征X射线光路为图中虚线框内, 强度由电离室监测. 将光电管进行光线密封后放置于探测器屏蔽体中, 光电管的入射窗与光束垂直, 使之直接照射到入射窗和光阴极上.
图 2 标定平台组成框图
Figure2. The block diagram of the calibration platform composition.

图 3 探测器灵敏度标定现场图
Figure3. The field diagram of detector sensitivity calibration.

待标定的灵敏度定义为不同照射量条件下的光阴极收集电荷量[22]. 首先测量出光谱仪未出光子之前光电管的本底电流Id, 随后光谱仪产生光子束流, 通过光子准直器直接照射在光电管上, 产生的输出电流为I. 光谱仪改变电子的输出能量和滤片的材料, 调节出射光子的能量, 测量相应的输出信号.
光电管的灵敏度Sn表示为[23]
${S_{\rm{n}}} = (I-{I_{\rm{d}}})/\varphi ,$
其中灵敏度Sn的单位为C·cm2/MeV, I为光谱仪出射光束时光电管的输出电流, Id为本底电流, 均由Keithley 6517A型小电流计测量获得, φ为光电管所在位置的注量率, 单位为MeV·cm–2·s–1. 对于单能X或者γ射线, 空气中某点的照射量率${\mathop X\limits^.} $与该点处的注量率φ有如下关系:
$\varphi = {\mathop X\limits^.} \cdot \frac{{{W_{\rm{a}}}}}{{({\mu _{{\rm{en}}}}/\rho ) \cdot e}},$
照射量率${\mathop X\limits^.} $单位为R/s (1 R = 2.58 × 10-4 C/kg), 对于同种类、同能量的射线和同一种被照物质来说, 吸收剂量与照射量成正比, 1 R的X射线在空气中的吸收剂量约为0.838 rad, 剂量率由T10022型PTWUNIDOS标准剂量仪实时获取, 可换算成照射量率. ${W_{\rm{a}}}$为电子在干燥空气中每形成一对离子所消耗的平均能量, 其值为33.85 eV. μen/ρ为空气对射线的质能吸收系数, 对于具有能谱分布的X射线, 该系数是能量的函数, 单位为cm2/kg, 可查表获得. e为元电荷, 其值为1.602 × 10–19 C.
实验进行了铅(Pb)、钨(W)、镝(Dy)和锡(Sn) 4个靶材条件下的准单能X射线探测器灵敏度标定. 表3为灵敏度标定结果. 高能注量X射线源的平均能量大约为80 keV, 选用特征能量较为接近的Pb靶所对应的灵敏度作为光电管灵敏度的最可几值.
靶材光谱仪电压/kV光谱仪电流/mAX射线能量/keV本底电流/nA输出电流/nA剂量率/mGy·s–1灵敏度/10–17 C·cm2·MeV–1
Pb1002575.03.924.28.785.29
W953059.22.211.93.256.79
Dy753546.03.729.450.773.87
Sn506025.33.926.755.773.13


表3探测器在不同能量下的灵敏度
Table3.Sensitivity of the detector at different energies.

以“闪光二号”加速器的高能注量射线源为实验平台进行了硬X射线能注量测量实验研究. 为满足效应测试实验要求, 加速器采用了串级二极管结构, 中间电极阻挡主阴极发射的电子并转换为X射线, 同时作为第二级二极管的阴极发射电子在主阳极上形成轫致辐射, 两级二极管产生的轫致辐射在空间上叠加, 从而形成高强度大面积均匀的X射线. 在串级二极管末端设计了真空筒, 与现有的二极管腔体连接, 能注量测量探头置于真空筒的中心位置, 信号通过筒体末端的封真空电缆阵列引出, 降低了二极管末端的真空封板对能注量测量结果的影响. 将LiF热释光剂量片贴于光电管前端, 用于监测该处的剂量D (rad). 通过改变闪烁体及挡光材料的厚度、系统与光源的距离等参数, 进行了多轮实验. 图4为能注量测量的实验框图, 图5为能注量测量典型波形. 依据(1)式和(2)式, 结合实验波形的幅值、半高宽及匹配电阻(50 Ω)即可计算得到射线的能注量, 表4列出在“闪光二号”加速器上连续5发次实验测量结果.
图 4 能注量测量实验框图
Figure4. Experimental diagram of energy fluence measurement.

发次二极管电压/kV二极管电流/kA剂量/rad能注量/mJ·cm–2
1705311415.636.0
2741315342.435.0
3686323293.437.0
4746327309.336.6
5718305325.634.8
平均值719.2 ± 25.0316.2 ± 8.9337.3 ± 47.435.9 ± 1.0


表4连续5次实验的能注量测量结果
Table4.Measurement results of energy fluence in five successive experiments.

图 5 能注量测量典型波形
Figure5. Typical waveform of energy fluence measurement.

表4显示, 连续5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为35.9 mJ/cm2. 如前言所述, 脉冲硬X射线的能注量可以采用能谱和剂量值, 根据能注量和吸收剂量的关系折算得到, 作为实测值的验证.
能注量$\overline E $(单位面积上入射的能量, mJ/cm2)与剂量D (rad)有如下关系:
$\overline E = \frac{D}{{{\mu _{{\rm{en}}}}/\rho }},$
μen /ρ为材料的质能吸收系数, 在(2)式中已有所描述. 由于材料在不同光子能量下的质能吸收系数不同, 需将射线按其能谱分布划分为若干能段, 分别计算每个能段下的能注量, 并最终加和, 总的能注量可表达为
$\overline E = \int {\frac{{D(E)}}{{{\mu _{{\rm{en}}}}(E)/\rho }}} {\rm{d}}E = \sum\limits_i {\frac{{D({E_i})}}{{{\mu _{{\rm{en}}}}({E_i})/\rho }}} .$
表5是根据实测剂量和能谱计算得到的能注量, 理论计算值为39.8 mJ/cm2.
能量/keV15306090120150
能谱归一化数值0.11740.22600.21100.14650.11040.0865
质能吸收系数/cm2·kg–197904080143696969
能注量/ mJ·cm–20.047610.219965.859068.434046.354754.97756
能量/keV180210300400500600
能谱归一化数值0.05330.03190.01030.00360.00210.0004
质能吸收系数/cm2·kg–129.129.129.129.129.129.1
能注量/ mJ·cm–27.275544.360811.417930.497080.292620.06403


表5脉冲硬X射线能注量理论值
Table5.Theoretial values of pulsed hard X-ray energy fluence.

可以发现, 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小约9.8%, 分析其原因如下: 由射线在物质中的指数衰减规律可知, 实际上闪烁体是无法做到射线全吸收的, 总存在一部分射线穿透过去, 这部分能量无法探测到, 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由于准单能标定源的能量点有限, 将光子平均能量下的灵敏度作为探测器的灵敏度, 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度; 再者, 为了减少可见光的影响, 增加信噪比, 实验中使用了黑卡纸和减光片, 它们对射线有一定的衰减作用, 导致部分射线未照射到闪烁体上.
本文重点介绍了一套适应于脉冲硬X射线能注量的测量系统. 通过理论模拟, 结合待测束流强度确定了测量系统的组成. 在标准准单能X射线源上标定了探测器的灵敏度, 为实验的绝对测量提供了有力数据. 测量了以“闪光二号”加速器为实验平台的脉冲硬X射线源的能注量, 结合探测器的灵敏度, 经计算, X射线的能注量为35.9 mJ/cm2, 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该测量技术的成功应用为以后类似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方法, 也可以为X射线强度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话题/测量 实验 系统 光子 计算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采用多晶硅场板降低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探测器暗计数
    摘要:针对削弱暗计数噪声对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ingle-photonavalanchediode,SPAD)探测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采用多晶硅场板降低SPAD器件暗计数率(darkcountrate,DCR)的机理和方法.基于0.18-μm标准CMOS工艺,在一种可缩小的P+/P阱/深N阱器件结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蛋白质“液-液相分离”的理论和计算方法进展
    摘要:蛋白质分子的“液-液相分离”是近几年生物物理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研究热点.蛋白质相分离在一系列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分子序列和构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蛋白质分子的理论研究、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多尺度理论模型和多分辨率计算方法被广泛地用于蛋白质分子的“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网络分析仪的3D Transmon相干测量方法
    摘要:3DTransmon是目前已知退相干时间较长的一种超导量子比特,在超导量子计算、量子光学、腔量子电动力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拉比振荡是表征量子系统退相干时间的重要方法,也是体现量子系统能够进行能级演化的基本实验.对3DTransmon进行拉比振荡测试,需要进行严格的时序控制,测试调试的过程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级联四波混频相干反馈控制系统量子纠缠特性
    摘要:本文在级联四波混频结构基础上,利用光学分束器作为反馈控制器理论构造了一种相干反馈控制系统.考虑相干反馈回路中光束传输损耗以及原子对光束吸收损耗,通过计算系统的协方差矩阵以及利用部分转置正定判据,分析了该系统在不同反馈强度、增益以及相位下的纠缠特性.结果表明,系统存在真正的三组份纠缠,但是反馈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库仑耦合双量子点系统的熵产生率
    摘要:本文基于库仑耦合双量子点复合系统,研究了自发非平衡过程中熵产生率与信息流的基本关系.从玻恩马尔科夫近似下的量子运动主方程出发,获得稳态时总系统和子系统的熵产生率.利用Schnakenberg网络理论,揭示了各种熵产生率与基本环流的密切联系,发现全局环流决定了双量子点间的能量和信息交换,从而证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一体化微球物镜的超分辨成像系统
    摘要:利用直径微米量级的透明微球与传统光学显微镜相结合,可以在白光下实现超分辨成像.目前大部分研究是将微球直接播撒到样品表面,由于微球位置的随机性和不连续性导致无法实现特定区域的完整成像,极大限制了该技术的使用范围.使用微探针或微悬臂黏附微球,通过三维位移台精确控制微球位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石墨烯光力系统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及非线性光学质量传感
    摘要:研究了由泵浦光和探测光同时驱动的石墨烯光力系统中的非线性光学现象,如光学双稳态和四波混频现象.通过控制泵浦光功率强度和失谐能有效操控光学双稳态.对石墨烯光力系统中的四波混频研究发现四波混频谱中尖峰的位置正对应石墨烯振子频率的数值,因此给出一种测量石墨烯振子频率的非线性光学方法.此外,基于对石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电流积分计算磁矢量势修正的低磁雷诺数方法
    摘要:针对低磁雷诺数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分析了当前低磁雷诺数条件应用上存在分歧以及全磁流体力学方法在高超声速领域局限性产生的原理.在低磁雷诺磁流体力学控制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感应电流积分计算磁矢量势,考虑截断因子对计算域的缩减,提出了一种考虑感应磁场修正的低磁雷诺数磁流体力学计算方法,并加以验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循环噪声驱动下非对称双稳系统的驻留时间分布函数研究
    摘要:提出了一种循环噪声驱动下非对称双稳系统驻留时间分布函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利用具有分段逃逸速率的两态模型理论,建立分段逃逸速率方程,分段地推导出了驻留时间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数值模拟两方面阐明了在非对称性及循环噪声的影响下驻留时间分布函数呈现出反馈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非对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光子碰撞Au靶产生L系特征X射线角分布
    摘要:采用中心能量为13.1keV(最大能量小于30keV)的轫致辐射光子碰撞Au靶,在130°—170°的探测角度范围内以10°为间隔,测量了碰撞产生的特征X射线Lι,Lα,Lβ和Lγ1的光谱.根据实验测得的能谱结果,综合考虑探测器的探测效率及靶材的吸收校准后,计算了不同探测角度下特征X射线Lα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