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高居里温度铋层状结构钛钽酸铋(Bi<sub>3</sub>TiTaO<sub>9</sub>)的压电、介电和铁电特性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压电材料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 使用的温度环境越来越严苛, 在一些极端环境下对压电材料的服役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研究具有高居里温度同时具有较强压电性能的压电材料,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利用普通陶瓷工艺制备了高居里温度铋层状结构钛钽酸铋Bi3TiTaO9+x wt.% CeO2 (x = 0—0.8, 简写为BTT-10xCe)压电陶瓷, 研究了钛钽酸铋陶瓷的压电、介电和铁电特性. 压电特性研究表明, 稀土Ce离子的引入可以提高BTT陶瓷的压电性能, BTT-6Ce (x = 0.6)陶瓷具有最大的压电系数d33~16.2 pC/N, 约为纯的BTT陶瓷压电系数(d33~4.2 pC/N)的4倍. 介电特性研究显示, BTT和BTT-6Ce (x = 0.6)陶瓷均具有高的居里温度, TC分别为890 ℃和879 ℃, 同时稀土Ce离子的引入降低了BTT陶瓷的高温介电损耗tanδ. 铁电特性研究表明, 稀土Ce离子的引入提高了BTT陶瓷的极化强度. 在180 ℃温度下和110 kV/cm的电场驱动下, BTT和BTT-6Ce (x = 0.6)陶瓷的矫顽场Ec分别为53.8 kV/cm和57.5 kV/cm, 剩余极化强度Pr分别为3.4 μC/cm2和5.4 μC/cm2. 退火实验显示: 稀土Ce离子组分优化的BTT压电陶瓷经800 ℃的高温退火后, 仍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 研究结果表明, BTT-6Ce (x = 0.6)陶瓷兼具高的居里温度Tc约为879 ℃和强的压电性能d33约为16.2 pC/N、较好的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 是一类压电性能优异的高温压电陶瓷.
关键词: 铋层状结构铁电体/
Bi3TiTaO9/
压电陶瓷/
高居里温度

English Abstract


--> --> -->
压电材料是一类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信息功能材料, 广泛应用于驱动器、换能器、传感器、医学成像和引燃引爆装置等. 近年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压电材料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 使用的温度环境越来越严苛, 在一些极端环境下对压电材料的服役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1]. 比如在能源冶金、航空航天、核能等技术领域, 许多压电驱动器、换能器、传感器的关键器件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内燃机中使用的燃油电喷压电阀, 航空航天领域压电加速度传感器, 核反应堆中使用的高温探测器等核心器件必须选用具有高居里温度的压电材料, 这样才能保证压电器件在高温环境下正常稳定工作.
压电材料的工作温度常被限制在其居里温度的一半以下. 长期以来, 特种高温压电器件 (≥ 400 ℃)不得不使用生产工艺复杂、成本昂贵的压电单晶材料, 但是高温压电单晶的压电性能十分有限, 而且压电晶体在抗冲击和振动方面远不如压电陶瓷材料[1]. 因此, 开发具有优异压电性能的高居里温度压电陶瓷材料已成为当务之急[2]. 目前研究的高温压电陶瓷主要有钙钛矿型(BiScO3-PbTiO3)高温压电陶瓷[3], 钨青铜结构压电陶瓷[4]和铋层状结构压电陶瓷[57]. 其中铋层状结构氧化物压电陶瓷具有居里温度高、自发极化强、电阻率高、老化率低、谐振频率的时间和温度稳定性好、机械品质因数高和易烧结的特点, 在高温高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是铁电压电材料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57].
铋层状结构氧化物由Aurivillius在1949年首次合成[8], 其有趣的层状结构和较高的居里温度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从结构上讲, 铋层状结构氧化物是由含铋的(Bi2O2)2+层和ABO3结构的类钙钛矿层沿铋层状结构氧化物的c轴方向有规律地相互交替排列而成, 其化学通式为(Bi2O2)2+(Am–1BmO3m+1)2-, 其中A代表Ca2+, Sr2+, Ba2+, Bi3+, La3+等适合于12配位的+1, +2, +3价离子或由它们组成的复合离子, B代表Fe3+, Ti4+, Nb5+等适合于八面体配位的离子或由它们组成的复合离子, m为整数, 对应 (Bi2O2)2+层之间的类钙钛矿层 (Am–1BmO3m+1)2-内的八面体层数, 其值一般为1—5. 通过对比常见的铋层状结构氧化物的居里温度(TC)和压电性能(d33)[1], 可以发现目前见于报道的居里温度TC~900 ℃ (工作温度T ≥ 400 ℃)且具有较高压电性能的铋层状结构氧化物, 只有m = 2 铋层状结构铌酸盐, 且其原型化合物的压电系数d33一般不高于5 pC/N, 如CaBi2Nb2O9 (TC~940 ℃, d33~5 pC/N)[9]和Bi3TiNbO9 (TC~914 ℃, d33~3 pC/N)[10]. 然而, 与铋层状结构铌酸盐相对应的高居里温度m = 2的铋层状结构钽酸盐及其压电性能研究却鲜见报道.
Bi3TiTaO9 (BTT)为m = 2的铋层状结构钽酸盐, 具有较高的居里温度(TC~890 ℃)[11]. 图1m = 2铋层状结构氧化物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可以看到, m = 2的铋层状结构氧化物是由含铋的(Bi2O2)2+层和含2个ABO3结构的类钙钛矿层沿铋层状结构氧化物的c轴方向有规律地相互交替排列而成. 前人对Bi3TiTaO9铁电特性有少许研究[1214], 但对其压电特性的研究很少[1517]. 近期, 科研工作者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织构化的Bi3TiTaO9陶瓷, 其压电系数d33 (⊥)~8.6 pC/N, d33 (∥)~1.4 pC/N[17]. 经过织构化的BTT陶瓷, 在性能方面具有很强的各向异性, 压电性能在特定方向(⊥)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但是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仅用于实验室研究用, 研究成本甚为昂贵, 因此本文通过组分调控, 进一步提高BTT陶瓷的压电性能. 在本文中, 我们选取铋层状结构Bi3TiTaO9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稀土Ce离子取代A位Bi离子, 提高BTT的压电性能. 选择稀土Ce离子来优化Bi3TiTaO9的压电性能是因为Ce离子经常用来提高钙钛矿结构压电陶瓷和铋层状结构压电陶瓷的压电特性[1821]. 研究结果表明: 在x = 0.6组分处, BTT-6Ce (x = 0.6)陶瓷具有最大的压电系数d33 = 16.2 pC/N, 约为纯的BTT陶瓷压电系数(d33~4.2 pC/N)的4倍, 且居里温度TC为879 ℃. 同时本文还研究了BTT陶瓷的介电、铁电特性.
图 1 铋层状结构氧化物 (m = 2)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Figure1. Crystal structure schematic diagram of bismuth layer-structured oxides (m = 2)

本实验采用分析纯的Bi2O3 (99.8%), TiO2 (99.8%), Ta2O5 (99.9%)和CeO2 (99.9%)粉料. 具体配比如下: Bi3TiTaO9+x wt.% CeO2 (x = 0, 0.2, 0.3, 0.4, 0.5, 0.6, 0.7, 0.8, 简写为BTT-10xCe). 按照配比, 原料经电子天平称出后, 置于加入适量蒸馏水的尼龙球磨罐中, 用ZrO2球球磨12 h, 球磨后的粉料烘干后, 在850 ℃保温3 h预烧. 预烧后, 再进行二次球磨. 球磨后的粉料烘干, 加入聚乙烯醇(PVA)粘合剂造粒, 压制成直径11.0 mm, 厚度约1.0 mm的圆片样品. 在650 ℃保温1 h将PVA粘合剂排除, 然后将样品置于Al2O3坩埚内, 按4 ℃/min的速率升温至1110 ℃保温3 h后自然降至室温.
高温烧结后的样品质量密度由阿基米德法测出, 样品结构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确定. 为测量样品的压电和铁电特性, 将样品研磨抛光至0.4 mm, 然后在样品的两表面用丝网印刷的方式被覆银电极, 并在600 ℃保温30 min处理. 被银后的样品在180 ℃的硅油中施加10 kV·mm–1的直流电场极化30 min. 极化后样品的压电系数d33由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生产的ZJ-2型准静态d33测量仪测得. 样品的铁电特性利用TF Analyzer 2000E铁电分析仪测得. 为测量样品的介电温谱, 将样品研磨抛光至0.8 mm, 在样品的两表面用丝网印刷的方式被覆铂电极, 并在800 ℃保温15 min处理. 被覆铂电极的样品的介电温谱利用Keysight E4991A高频阻抗分析仪测得.
图2为Bi3TiTaO9陶瓷的室温粉末XRD图谱, 从图中可以看出稀土Ce离子掺杂的BTT陶瓷样品均为单一的m = 2的铋层状结构. 如图1所示, Bi3TiTaO9是由含铋的(Bi2O2)2+层和含2个ABO3结构的类钙钛矿层沿Bi3TiTaO9c轴方向有规律地相互交替排列而成. 十二配位的XIIBi3+的离子半径为134 pm[22], 除了位于(Bi2O2)2+层中的Bi外, Bi离子还位于类钙钛矿层中的A位, 如图1所示; 六配位的VITi4+VITa5+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0.5 pm和64 pm[23], 位于类钙钛矿层中的B位. 十二配位的XIICe3+的离子半径为134 pm[23], 大于VITi4+VITa5+的离子半径, 与XIIBi3+的离子半径一致. 稀土Ce离子进入BVITi4+VITa5+的位置需要更大的能量, 而(Bi2O2)2+层中难以进入其他离子, Bi离子在烧结过程中易挥发, 因此稀土Ce离子应当进入类钙钛矿层中的A位, 填补(取代)由于Bi挥发造成的Bi缺位. 从XRD图谱还可以看出相对强度最大的衍射峰为(115)衍射峰, 这与铋层状结构氧化物的X射线衍射最强峰为(112m+1)的规律相符合[24]. 通过阿基米德法, 我们得到了样品的密度, 纯的BTT陶瓷的密度为8.713 g·cm–3, 约为理论密度(9.003 g·cm–3)的97%; 稀土Ce离子掺杂的Bi3TiTaO9陶瓷的相对密度也在理论密度的93%以上, 显示了BTT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致密度.
图 2 Bi3TiTaO9压电陶瓷的粉末XRD图谱 (a) x = 0; (b) x = 0.4; (c) x = 0.8
Figure2.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of Bi3TiTaO9 ceramics: (a) x = 0; (b) x = 0.4; (c) x = 0.8

图3为Bi3TiTaO9陶瓷的压电系数d33随稀土Ce离子含量x的变化图谱. 从图中可以看出纯的BTT陶瓷的压电系数d33值只有4.2 pC/N, 其压电性能约为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织构化Bi3TiTaO9陶瓷的压电性能 (~8.6 pC/N)的一半[17]. 随着Ce离子含量的增加, 压电系数d33值得到显著提高, 在x = 0.6处压电系数d33值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 在Ce含量为0.6 wt.%时, 即x = 0.6组分处, BTT-6Ce (x = 0.6)陶瓷具有最高的压电系数d33值(d33~16.2 pC/N), 约为纯的BTT陶瓷压电系数d33的4倍. BTT-6Ce (x = 0.6)的压电性能已超过商用的铋层状结构钛酸盐基高温压电陶瓷(TC > 800 ℃)的性能(d33~12 pC/N)[1].
图4为压电性能最优的组分BTT-6Ce (x = 0.6)陶瓷平面振动模式的阻抗和相角频谱. 阻抗最低值和最高值对应的频率分别为谐振频率(fr)和反谐振频率(fa). 对于理想的压电体, 在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之间的频段, 阻抗相角θ接近于90°. 图4显示BTT-6Ce (x = 0.6)陶瓷的阻抗相角在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之间频段接近90°, 这说明BTT-6Ce (x = 0.6)陶瓷得到了充分极化.
图 3 压电系数d33x的变化图谱
Figure3. Composition-dependent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 d33

图 4 阻抗|Z|和相角θ频谱
Figure4.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impedance |Z| and phase angle θ of BTT-6Ce in planar mode

图5为Bi3TiTaO9陶瓷的扫描电镜(SEM)图, 其中图5 (a)为纯的BTT陶瓷表面SEM图像, 图5 (b)x = 0.6的稀土Ce离子掺杂的BTT陶瓷表面SEM图像. 从图中可以看出, 晶粒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 晶粒形貌成片(盘)状, 这是典型的铋层状结构压电陶瓷的微观形貌特征. 晶粒的各向异性生长是因为沿a-b面方向的生长速率远远大于沿c轴方向的生长速率.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 Ce掺杂的BTT陶瓷晶粒尺寸明显增大, 这说明Ce对Bi的取代显著促进了BTT陶瓷晶粒的生长. 由于各种方位取向的片状晶粒堆积在一起, 我们从SEM图像上难以定量地给出晶粒尺寸的分布情况.
图 5 Bi3TiTaO9陶瓷表面扫描电镜 (a) x = 0; (b) x = 0.6
Figure5.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showing the surfaces of Bi3TiTaO9 ceramics: (a) x = 0; (b) x = 0.6

图6(a)图6(b)分别为纯的Bi3TiTaO9陶瓷和压电性能最优的BTT-6Ce (x = 0.6)陶瓷在频率为1 MHz时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tanδ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图. 随着温度的增加, 样品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也逐渐增加. 介电频谱的峰值对应温度为铁电-顺电的相变温度, 即居里温度TC, 如图6(a)内插图所示. 纯的BTT陶瓷的居里温度TC为890 ℃, 这与文献报道的纯的BTT的居里温度为890 ℃相一致. BTT-6Ce (x = 0.6)陶瓷的居里温度TC为879 ℃, 表明Ce离子对Bi的取代降低了BTT的居里温度, 但仍接近于900 ℃. 前人研究报道铋层状结构化合物的居里温度随着类钙钛矿层中A位离子半径的减小而升高[25]. 在这里, Ce取代BTT类钙钛矿层中A位Bi离子,12配位的XIICe+3XIIBi+3的离子半径均为134 pm. 因取代量较少, 而且XIICe+3XIIBi+3的离子半径非常接近, 故Ce取代后的BTT陶瓷的居里温度变化很小, 但本实验显示Ce的引入降低了BTT陶瓷的居里温度. 图6(b)的介电损耗温谱显示Ce的引入显著降低了BTT陶瓷高温下的的介电损耗tanδ, 特别是400—600 ℃温度区间的介电损耗. 在室温至400 ℃的温度区间内, BTT陶瓷的介电损耗tanδ在0.02以下, 当温度超过400 ℃时, 介电损耗急遽增加, 如图6(b)内插图所示. 而BTT-6Ce (x = 0.6)陶瓷的高温介电损耗, 在室温至600 ℃的温度区间内, 仍在0.02以下, 这表明稀土Ce离子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BTT陶瓷的介电损耗. 在前人的研究中发现, 稀土Ce离子引入钙钛矿结构PZT压电陶瓷有许多优点, 能够降低介电损耗, 提高压电性能[26]. 这与本实验Ce离子取代BTT的A位Bi离子, 引起BTT陶瓷介电损耗降低、压电性能提高的结果是一致的. 但是, 对于Ce离子引入的作用机理, 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结论[26].
图 6 Bi3TiTaO9陶瓷的介电温谱 (a) 介电常数; (b) 介电损耗 (1 MHz)
Figure6.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a), dielectric loss tanδ for the Bi3TiTaO9 ceramics measured at 1 MHz (b)

图7(a)图7(b)分别为纯的BTT和BTT-6Ce (x = 0.6)陶瓷在电场为90 kV/cm, 频率为1 Hz时的室温电滞回线(P-E)图以及电流(I-E)图. 在90 kV/cm的电场驱动下, P-E回线几乎为线性, 而且没有极化电流出现; 当驱动电场超过100 kV/cm时, 样品容易被击穿. 图7 I-E图显示, BTT和BTT-6Ce (x = 0.6)陶瓷在90 kV/cm的电场驱动下未出现极化反转电流, 这说明BTT和BTT-6Ce (x = 0.6)陶瓷的室温矫顽场Ec可能高于驱动电场, 导致样品直至击穿也未得到饱和的电滞回线. 同时这种现象与BTT压电陶瓷在室温极化时, 即使样品被击穿也无法得到理想的压电性能是一致的. 因此, 在180 ℃ (样品的极化温度)对BTT压电陶瓷进行了测试. 电滞回线测试结果显示样品在180 ℃可以承受更高的电场. 图8(a)图8(b)分别为纯的BTT和BTT-6Ce (x = 0.6)陶瓷在电场为110 kV/cm, 频率为1 Hz, 温度为180 ℃时的P-E图以及I-E图. 纯的BTT压电陶瓷的矫顽场Ec = 53.8 kV/cm, 剩余极化强度Pr = 3.4 μC/cm2, 最大极化强度Pmax = 5.8 μC/cm2. 图中也给出了BTT压电陶瓷电流强度I随驱动电场E的变化曲线图谱, 对应于在矫顽场Ec处, 电流I具有最大峰值(或最小值, 对应–Ec), 说明此处由于电畴的反转导致了电荷的快速传输, 极化电流峰越尖锐, 电滞回线显示也就越饱和. BTT-6Ce (x = 0.6)陶瓷的矫顽场Ec = 57.5 kV/cm, 剩余极化强度Pr = 5.4 μC/cm2, 最大极化强度Pmax = 8.0 μC/cm2. 与纯的BTT陶瓷相比较, BTT-6Ce (x = 0.6)陶瓷的剩余极化强度Pr和最大极化强度Pmax显著提高. 高的极化强度往往伴随着强的压电性能[27], 因此, BTT-6Ce (x = 0.6)陶瓷具有强的压电性能与其具有高的极化强度是一致的.
图 7 (a) BTT和(b) BTT-6Ce (x = 0.6)陶瓷的室温P-EI-E图谱(频率1 Hz)
Figure7. The polarization-electric field hysteresis (P-E) loops and current-electric field (I-E) curves of BTT (a), and BTT-6Ce (x = 0.6) (b) ceramics measured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t a frequency of 1 Hz

图 8 (a) BTT和 (b) BTT-6Ce (x = 0.6) 陶瓷的P-EI-E图谱 (180 ℃, 频率1 Hz)
Figure8. The polarization-electric field hysteresis (P-E) loops and current-electric field (I-E) curves of BTT (a) and BTT-6Ce (x = 0.6) (b) ceramics measured at 180 ℃ and at a frequency of 1 Hz

表1总结了高居里温度(TC~900 ℃) m = 2的铋层状结构氧化物压电陶瓷的电学性能参数(居里温度TC和压电性能d33). 从表中可以看出, 居里温度TC在900 ℃左右的原型铋层状结构压电陶瓷的压电系数d33一般不高于5 pC/N, 组分优化后的压电陶瓷的压电系数d33可达16 pC/N, 是原型铋层状结构压电陶瓷压电性能的3—5倍. 纯的BTT陶瓷的压电系数d33为4.2 pC/N, 经稀土Ce离子优化后, BTT-Ce陶瓷压电性能大幅提高. BTT-6Ce (x = 0.6)陶瓷压电系数d33为16.2 pC/N, 约为BTT陶瓷压电性能的4倍. 稀土Ce离子掺杂的BTT压电性能的提高可归因于BTT-6Ce具有更高的极化强度和较低的介电损耗.
m Ceramics TC/℃ d33/pC·N–1 Ref.
2 CBN 936 5 [9]
2 BTN 907 3 [10]
2 BTT 890 4.2 This work
2 CBN-NaCe 900 16 [28]
2 BTN-Ce 894 16 [29]
2 BTT-Ce 879 16.2 This work


表1高居里温度(TC~900 ℃)铋层状结构氧化物压电陶瓷的电学性能参数: CaBi2Nb2O9 (CBN), Bi3TiNbO9 (BTN), Bi3TiTaO9 (BTT)
Table1.Electrical parameters of high Curie temperature (TC~900 ℃) bismuth layer-structured oxide piezoelectric ceramics: CaBi2Nb2O9 (CBN), Bi3TiNbO9 (BTN), Bi3TiTaO9 (BTT)

图9为BTT和稀土Ce离子掺杂的BTT陶瓷的压电系数d33值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趋势图. 压电系数d33值是在退火温度下保温2 h后在室温测得. 从图中可以看出, 即使经800 ℃的退火处理, BTT和BTT-Ce陶瓷的压电系数d33值仍没有明显的下降, 这显示了800 ℃的高温退火对铋层状结构BTT陶瓷的压电性能影响较小. 当退火温度接近900 ℃, 压电系数d33值开始急速下降并趋于零. 压电系数d33值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趋势图表明稀土Ce离子掺杂的BTT陶瓷不仅具有强的压电性能和高的居里温度, 而且经800 ℃的高温退火, 仍然具有较好的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 铋层状结构钽酸盐钛钽酸铋(Bi3TiTaO9)是一类可以在居里温度和压电性能方面与铋层状结构铌酸盐媲美的压电陶瓷.
图 9 退火温度对BTT陶瓷压电系数d33的影响
Figure9. The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 d33 of the BTT and BTT-Ce ceramics as a function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利用普通陶瓷工艺制备了稀土Ce离子性能优化的铋层状结构钛钽酸铋Bi3TiTaO9压电陶瓷, 研究了稀土Ce离子对Bi3TiTaO9陶瓷的压电、介电和铁电特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稀土Ce离子的引入可以提高BTT陶瓷的压电性能, 降低BTT陶瓷的高温介电损耗tanδ, 提高BTT陶瓷的极化强度. BTT-6Ce (x = 0.6)陶瓷具有最大的压电系数d33 = 16.2 pC/N, 约为纯的BTT陶瓷压电系数(d33~4.2 pC/N)的4倍, 同时BTT-6Ce还具有高的居里温度TC~879 ℃. 研究结果表明: 铋层状结构Bi3TiTaO9陶瓷是一类性能优异的高温压电陶瓷.
相关话题/结构 材料 环境 实验 优化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硫离子注入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摘要: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纳米金刚石薄膜,并对薄膜进行硫离子注入和真空退火处理.系统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薄膜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离子注入有利于提升薄膜的电化学可逆性.在800°C及以下温度退火时,薄膜中晶界处的非晶碳相逐渐向反式聚乙炔相转变,致使电化学性能逐渐变差.当退火温度上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ZrS<sub>2</sub>量子点: 制备、结构及光学特性
    摘要:近年来,由于独特的电子结构及优异的光电特性,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自上而下”的超声剥离法成功制备了尺寸约为3.1nm的六方结构单分散1T相二硫化锆量子点(1T-ZrS2QDs).采用紫外-可见吸光度及光致发光方法,系统研究了1T-ZrS2QDs的光学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金属材料界面与辐照缺陷的交互作用机理
    摘要:高能粒子辐照在材料内部产生大量的辐照缺陷,如间隙原子、空位、位错环、空洞和气泡等.大量辐照缺陷的形成和演化引起材料微观结构的失稳并造成严重的辐照硬化和脆化.界面工程是一种调控材料抗辐照性能的有效方法.通过引入高密度的晶界、相界、自由表面等来增加空位和间隙原子的复合概率,能有效降低辐照缺陷的积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英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材料原位加载衍射实验高温样品环境优化设计
    摘要:英国散裂中子源(ISIS)在工程材料中子衍射领域有着十余年丰富的研究经验,最为典型的衍射谱仪之一的Engin-X在材料、加工等方向有着广泛应用,包括残余应力分布测量、金属相变分析、微观力学研究等.Engin-X通过设置红外加热型高温炉配套材料试验机的样品环境以实现中子衍射原位高温力学实验,目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在线学习方法优化磁屏蔽特性参数
    摘要:磁屏蔽在磁场敏感的装置如原子钟、原子干涉仪等精密设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变化外磁场下的某个磁屏蔽内部剩余磁场,可以通过Jiles-Atherton磁滞模型和磁屏蔽系数计算得出,根据计算结果可以进行主动补偿来抵消内部磁场的改变.然而实际应用中磁滞模型中五个与磁屏蔽相关的参数以及磁场衰减的两个参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矢量像差理论的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
    摘要:传统的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方法是先求取轴对称反射光学系统结构,然后通过光瞳离轴、视场离轴或二者结合的方法实现无遮拦设计.由于同轴光学系统像差分布规律不适用于离轴光学系统,因此离轴后的反射光学系统结构像差较大,而且系统无遮拦设计过程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像差理论的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初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飞秒脉冲抽运掺镱微结构光纤产生超连续谱的实验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钛蓝宝石飞秒激光器抽运自制的掺镱微结构光纤,对微结构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及超连续谱产生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当抽运光偏离Yb3+吸收最高峰85nm时,仍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在飞秒脉冲抽运下,位于反常色散区的发射光首先被位于正常色散区的抽运光激发、放大并俘获,然后演化为超短脉冲,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压电材料的薄膜声学超材料隔声性能研究
    摘要:针对低频噪声的隔离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电材料的可调控薄膜声学超材料,该材料由压电质量块嵌入弹性薄膜制成.建立了材料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且计算了材料的各阶特征频率与20—1200Hz频段的传输损失曲线,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有限元计算的真实性.计算结果表明:此声学超材料在20—1200Hz频段内隔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Zr, Nb, V在<i>α</i>-Fe(C)中的占位、电子结构及键合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计算了Zr,Nb,V固溶于α-Fe(C)后形成晶胞的体积变化率、晶胞总能、结合能、态密度、电荷布居数及力学性能,并由此研究了Zr,Nb,V与α-Fe(C)的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V优先置换α-Fe(C)晶胞中顶角位置的Fe原子,而Zr,Nb优先置换α-Fe(C)晶胞中体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sub>2</sub>MnO<sub>3</sub>稀土掺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掺杂是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优化改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稀土元素因其具有高的电子电荷、大的离子半径以及强的自极化能力,成为掺杂改性的重要选择.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稀土元素(La,Ce,Pr,Sm)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MnO3的性质.通过稀土元素的掺杂,Li2Mn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