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历史动物地理研究的他山之石——《历史动物地理》评述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张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安 710119



Online:2019-10-25



PDF (527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张博. 历史动物地理研究的他山之石——《历史动物地理》评述. 地理学报[J], 2019, 74(10): 2192-2193 doi:


2018年,Sharon Wilcox和Stephanie Rutherford主编的Historical Animal Geographies(《历史动物地理》)由Routledge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西方历史动物地理研究的最新著作,共收录相关研究论文12篇,集中体现了西方历史动物地理研究的视角、方法、理论等方面研究特点与发展趋势,对于中国历史动物地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该书力求探索“人类与动物在空间上的关系如何随时间而变化”,因而其所收录的12篇文章按照空间尺度被分为:家庭、城市、国家、全球四个部分。****们通过对于不同时空下人与动物的互动,将动物因素引入人类历史叙事中,展现动物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对人类中心论进行反思。

1 关注与人类密切接触的动物

该书所收录的文章,在关注野生珍稀动物的同时,更为关注与人密切接触的各种常见动物,如宠物、牲畜、常见昆虫(如蚯蚓)等。由于这些动物普通常见,所以长期被相关研究者所忽视,但相比于野生动物,它们却与人类有着更为密切的接触与互动,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如该书中Camilla Royle通过蚯蚓对于环境的改造历程,证明动物并不只是被动适应环境,它们亦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塑造环境,“动物不仅有历史,而且在塑造历史方面也发挥着作用”。Teresa Lloro-Bidart通过对1888-1918年太平洋支队士兵之家(Paci?c Branch Soldier's Home)中退伍军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揭示出动物在文明化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等。这一视角对于主要聚焦于野生珍稀动物的中国历史动物地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日常生活中与人类密切接触的常见动物较为忽视,相关研究也主要基于农业史等视角,而历史动物地理视角下,人类与这些本土常见动物互动关系的研究仍是一座有待深入发掘的富矿。

2 关注多元空间尺度下的动物

该书注重“以人、动物和他们居住的景观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为中心,采用时空方法对动物进行研究”,因而突出不同空间尺度下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互动。既关注大、中空间尺度下动物,如Harriet Ritvo探索了19世纪殖民地引进动物物种的全球运动;David Lambert则聚焦于加勒比地区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物因素等。也更为关注城镇、家庭、具体机构(如动物园、屠宰场、农场)等较中小尺度空间中的动物,如Ian MacLachlan和Chris Philo对于屠宰厂中动物的关注;Jennifer Wolch和Heidi J Nast对于具体城市中动物的关注等。****们通过展现多元空间尺度(特别是中小尺度)下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互动,不仅填补了部分历史研究的空白,更以独特的视角对史学界一些传统问题进行了新解。这一视角对于长期侧重于大地形区、行政区等空间的我国历史动物地理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提示我们在坚持传统研究视角的基础上,对于小尺度乃至微观尺度地理范围内人与动物的互动也要给与重视,从而能更细致、深入、生动地揭示动物在人类社会中作用,并对相关问题作出分析。

3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

近年来,随着后现代史学和人与动物研究(Human-Animal Studies)等思潮的兴起,学界开始对人类中心论进行反思。该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一思潮的响应者与推动者,通过展现不同时空中人类与动物的密切互动,将动物纳入到人类的历史叙事中,揭示了动物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人类中心论的相关认识发起挑战。正如该书编者在导论中所指出的:“我们都是动物地理学家。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要认真对待人类以外的世界,承认地球上所有居民影响和受影响的能力。因此,我们拒绝人类例外论的观点”。编者对于该书的追求与期待还不仅于此,他们更希望通过历史动物地理的研究,为人类未来的发展寻找道路,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公平地与包括动物在内的这个世界所有的“参演者”共同建设美好未来,而不是仅惟人类意志是从。

4 多元议题与方法

该书所收录的各篇文章虽均关注不同时空下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但所涉及的研究议题却极为多样,包括政治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殖民地问题、人类与动物情感、文明化社会构建、生态位建设、动物福利、边疆环境、社会平等、生物入侵等。****们以小见大,用独特的视角对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许多独到的新认识。值得注意的是,该书中相关****在研究方法上也极为多元,涉及有历史学、地理学、生物学、考古学、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学等诸多学科。而在研究的材料上,除传统的传世文献和政府档案外,私人日记、口述史料、艺术作品等也被充分利用,从而使相关研究更为多元与深入。

5 对于西方历史学和动物地理学研究趋势的呼应与推动

历史动物地理依托于历史学与动物地理学的发展,该书所收录文章所体现出的关注人类与动物的互动、揭示动物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重要作用等研究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方历史动物地理对于历史学和动物地理学研究发展趋势的呼应与推动。在历史学界,随着动物史、环境史等逐渐成为史学研究热点,特别是90年代以来后现代史学的日益发展,使反思甚至打破人类中心论的呼声增强,动物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受到认可与关注,史学界也出现了旨在突破以人为主历史学传统的“动物转向”,并且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此外,动物地理学界也自20世纪90年代起出现了新思潮。一方面关注物种范围扩大,除传统的野生动物及部分家畜外,对人类在各个地理空间内(如动物园、实验室等)所遇的多种动物均给与关注;另一方面,在将人类作为焦点的同时,强调动物不再仅仅是人类的控制对象,突出动物的主体性及其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该书中所体现出的历史动物地理的研究特点在相当程度上是西方历史学和动物地理学发展趋势的体现,相互呼应,相互促进。

6 他山之石

作为历史动物地理研究的最新著作,该书在研究视角、理论、方法等方面,均体现和代表了西方历史动物地理研究的经典范式与新的转向。诚然,书中亦存在诸多不足,如研究零碎、研究时段较为局限且连贯性差、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研究仍显不足等,但瑕不掩瑜,该书仍不失一本极富启发性的著作,对于我国历史动物地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相关话题/动物 历史 人类 地理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