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毕生探索历史自然地理学的结晶——以新出版三部著作纪念文焕然先生百年诞辰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王守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Online:2019-09-25



PDF (457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王守春. 毕生探索历史自然地理学的结晶——以新出版三部著作纪念文焕然先生百年诞辰. 地理学报[J], 2019, 74(9): 1938-1939 doi:


历史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几千年乃至一万年以来地表自然环境诸要素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变化,尤其是越来越受到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变化。这一研究领域,也是中国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当今世界唯我国有数千年来丰富且不间断的历史文献以及众多人类活动遗迹,为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使之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在历史自然地理学这一学科的发展中,文焕然先生为诸多分支领域的发展做出开拓性贡献。2019年为纪念文焕然先生诞辰100周年,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和重庆出版社分别出版的《历史时期中国气候变化》《历史时期中国森林地理分布与变迁》和《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三部著作,着重精选文先生毕生探索历史气候、历史植物地理学与历史动物地理学做出的突出成绩和开拓性工作,是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又一批重大成果。

文焕然先生的学术研究,具有前瞻性和不断探索、开拓新领域。早在20世纪40年代,文先生就立志进行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并锲而不舍,践行了这一志向。1947年,发表的《北方之竹》与《从地理学之观点论我国核心区域之转移》两篇文章,开始了他的历史自然地理研究。1956年,他又发表《从秦汉时代中国的柑、橘、荔枝地理分布大势之史料来初步推断当时黄河中下游南部的常年气候》,尝试通过喜暖植物地理分布的变迁来探讨历史气候变化。1959年,文先生出版了《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被邹逸麟先生赞为中国第一部历史气候专著。20世纪60年代初,他开展了历史竹林分布北界变迁研究。文先生很有见地把柑、橘和竹子作为研究对象,其地理分布与变迁可以反映气温的状况与变化。他对这些植物的研究,为历史植被变化研究奠定基础。

1972年,在竺可桢先生主持下,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织全国地理学界编著《中国自然地理》丛书。该丛书之一的《历史自然地理》,是中国第一部涉及该学科较成熟的各分支/领域的专著;其中《历史时期植被变迁》主要由文焕然先生撰写,独立成章。文先生在为《历史时期植被变迁》撰写收集资料同时,还关注到历史森林分布变迁,开创了历史森林分布变迁研究的先河。他为了进行历史时期森林分布变化的研究,不仅竭力发掘历史文献中的有关信息,还亲自到到宁夏贺兰山和宁夏南部山区的6县、青海省东部地区以及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实地考察,取得有关这些地区历史时期森林分布变化的一系列重要认识。如文先生在宁夏贺兰山考察,见到贺兰山针叶林分中每每可见到残留着的众多粗大的伐根,伐桩有一人多高,直径在1 m以上,伐桩分布广,甚至在分水岭也能见到伐桩,据此,文焕然先生认为,贺兰山高山部分原始森林历史悠久,并非自古以来就是以中、小径材为主的残破林区;贺兰山中低山部分林线的上升、林相残破,平均立木直径缩小,林木生长率低,应该是过伐林;贺兰山低海拔的山杨等森林,应是次生的天然林。文先生在宁夏南部山区,了解到这里出土的大量古木,他认为,这些古木并非外来木材,而是当地历史上生长的林木,这些出土古木,树种有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以及香树、圆柏、油松、辽东栎、桦等,文先生认为历史上,宁县南部山区的森林是以云杉、落叶松为优势的针叶林,其中云杉连续分布于宁县南部山区南北高海拔处,以北部以圆柏占优势。文先生还到内蒙古大青山考察,了解到大青山山下的许多称为“板升”的古村庄,其早期房屋是用阴山的木料建造的。他还了解到,16世纪的蒙古阿勒坦汗为自己建造了一出过摸宏大的城郭和宫殿,所用梁柱门窗的木料也都是取自大青山。他的这些研究,曾为我国林业建设,特别是为“三北”防护林建设,提供重要历史依据,还为后来其他****的《中国森林》和《中国植被》两部大型重要著作所采纳和吸收。文先生对三北地区历史时期森林地理分布变迁的研究,只是新出版的《历史时期中国森林地理分布与变迁》一书的一小部分。

文焕然先生在进行历史植被变迁研究中,还关注到历史动物地理的研究,并于1976年发表《我国古籍有关南海诸岛动物的记载》一文,相关工作引起很大反响。此后,他深耕于这方面的研究,克服种种困难又撰写了大熊猫、扬子鳄、鹦鹉、孔雀、猕猴、麋鹿、长臂猿、野马、野驴、野骆驼等动物历史分布变迁的多篇文章。

文焕然先生的研究具有视野广阔的特点,并善于将各种自然因素与人文影响联系起来,通过相互之间关系来研究历史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所进行的《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研究中,主要是利用植物和动物的有关史料,作为“代用指标”,来探讨我国冬半年气候的变化。由于在冬半年我国气温差异显著,而那些对气温敏感的喜暖动植物分布变迁则反映在相对持续稳定一阶段时期,或冬季异常突变的气温变化,这是历史气候研究的一个很有创意的视角。文先生独到的科学视野,为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研究开拓一条新途径。不仅如此,他还为历史气候变化研究收集了大量历史记录、对历史记录解读和整理,并提出若干新认识。这些研究,都汇集在新出版的《历史时期中国气候变化》中。

文焕然先生的研究成果,曾获得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院和国家出版部门的多项奖掖。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今天人们的生态意识越来越浓厚,他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文焕然先生仙逝之后,其子文榕生继续其父之研究,现将文先生已发表与尚未发表的论著重新设计、配置、制图,汇总结集成这三部巨著。2019年是文焕然先生百年诞辰,这三部著作的出版,是对先生工作的传承,也是对先生的很好纪念,又使我国历史自然地理学增添一批精选的重要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相关话题/历史 动物 植物 自然地理学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