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遗传学教学40年发展及展望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1

陈德富,1, 卢大儒,2, 张飞雄,3, 张根发,4 1.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 300071
2.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
3.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048
4.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s teaching in China in the last four decades and its future prospect

Defu Chen,1, Daru Lu,2, Feixiong Zhang,3, Genfa Zhang,4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2.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8, China
3.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4.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通讯作者: 陈德富,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分子遗传学。E-mail: chendefu@nankai.edu.cn 卢大儒,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E-mail: drlu@fudan.edu.cn 张飞雄,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植物分子细胞与表观遗传。E-mail: fxzhang@cnu.edu.cn 张根发,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分子遗传与基因资源。E-mail: gfzh@bnu.edu.cn

第一联系人: 4位作者对本文有同等贡献。
编委: 张博
收稿日期:2018-05-20修回日期:2018-08-29网络出版日期:2018-10-20

Received:2018-05-20Revised:2018-08-29Online:2018-10-20


摘要
1978年以来,在中国遗传学会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国遗传学教育工作者在遗传学教学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研讨、实验教学、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探索与改革,成效显著,促进了我国遗传学教育教学事业的大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遗传学人才。本文总结了近40年来中国遗传学教学的改革成就,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期待中国遗传学教学质量在新时代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 遗传学;教学;发展;展望;中国遗传学会

Abstract
Chinese genetics educators have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exploration and reform since 1978. With the guidance and help of the Genetics Society of China, they have made significant strides in the fields of genetics teaching system, publication of genetics textbooks, content of genetics teaching, workshop on genetics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techniques, etc. These efforts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nd promoted the vitality of genetic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s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genetic tal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Here, we sum up the overall achievement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enetics teaching in China, hoping that the quality of genetics teaching in China will take a new step in the new era.
Keywords:genetics;teaching;development;prospect;Genetics Society of China


PDF (4629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陈德富, 卢大儒, 张飞雄, 张根发. 中国遗传学教学40年发展及展望[J]. 遗传, 2018, 40(10): 916-923 doi:10.16288/j.yczz.18-171
Defu Chen, Daru Lu, Feixiong Zhang, Genfa Zhang.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s teaching in China in the last four decades and its future prospect[J]. Hereditas(Beijing), 2018, 40(10): 916-923 doi:10.16288/j.yczz.18-171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是生命科学中的核心学科。1978年,大学校园迎来“文革”后首批“择优录取”的新生,为适应遗传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从事遗传学科研和教学的中国遗传学工作者自愿组成了全国性、公益性和学术性的社会团体——中国遗传学会。中国遗传学教育工作者在中国遗传学会的指导与帮助下,开展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教学探索与改革,内容涉及教学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研讨、实验教学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为更好地发展遗传学教育事业,提高遗传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值中国遗传学会成立40年之际,本文旨在对中国遗传学教学进行回顾和展望。

本文为特邀稿件,应约仓促,素材不全面,若有遗漏,敬请谅解。

1 40年遗传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在遗传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倡导什么样的教学体系,一直是遗传学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问题。经过40年的探索,中国遗传学教学形成了几个具有学科特色、有益于教学活动又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

1.1 理顺与交叉学科知识点的逻辑层次

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起领头作用的4大学科,与其相对应的4门课程在综合性大学、师范、农林和医学等相关专业被教育部列为核心基础课。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随着生命科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学科间高度渗透与融合,使得一些知识点难以被界定,进而导致不同课程的内容彼此重复或忽视。经过40年的研讨,中国遗传学教学基本理顺了遗传学课程内容的逻辑层次——形成了以“基因型”、“表型”为中心,突出“性状”、“基因”、“连锁”、“重组”、“变异”、“表达”、“调控”、“表观”和“组学”等遗传学教学特色。

1.2 以传统的知识讲授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

40年前,由于中国遗传学领域师资极度匮乏,当时以知识讲授为主,即围绕“遗传学基本理论和规律”而开展“满堂灌”式的教学。随着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普及、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改善以及国际遗传学的发展,中国遗传学教学逐渐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讲授内容重点放在问题分析上,培养本科生敢于探索与创新的意识。例如:复旦大学在课堂上提出“克隆人的社会亲缘关系界定”、“云南摩检人的种族归附”和“自然界中的动物多倍体与植物多倍体的比例差异”等遗传学问题,引发学生们对遗传学的探讨和兴趣。

1.3 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遗传学教学内容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既有概念性的也有需要运算的,既有直观的也有推理的,既有感性的也有逻辑的,如何将如此复杂的知识直观地传授给学生是中国遗传学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为此,40年来我国遗传学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从使用板书、挂图、模具、幻灯和投影过渡到借助电化、多媒体、网络、远程、微课、慕课、翻转和社交平台等先进教辅工具开展遗传学教学活动,实现了学生轻松理解遗传学深奥知识的目的,提高了遗传学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是目前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之一,很多高校正在开展。

1.4 通过案例教学紧跟学科发展方向

40年来,遗传学的发展天翻地覆,对人类生活及思想产生了革命性变化,因此利用学科发展的典型案例开展遗传学教学,是中国遗传学教学热衷的教学新模式。例如:复旦大学在讲授热门话题“克隆人”时,引导学生探讨各种学术观点,对所涉及的社会伦理学问题进行深入的遗传学分析,从而寻找克隆人伦理问题的遗传学依据,评估克隆人的技术风险,这不仅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克隆”这个重要的遗传学概念,而且可给学生展示遗传学的魅力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題能力。

2 40年遗传学教材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遗传学教育工作者深谙“教材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道理,因此普遍重视遗传学教材的编写。在中国遗传学教材的百年编写史中,出版了大量的有影响力的遗传学教材。但是由于中国遗传学在1949年后经历了李森科伪科学和“文革”两次历时25年的灾难[1],因此真正称得上硕果累累精品叠出的阶段还是最近的40年。

2.1 形式的变化

40年前,我国刚结束“文革”,百废待兴,而高考制度的恢复,人才的培养,又急需合适的教材,为解燃眉之急,各高校首先通过油印讲义的方式恢复遗传学教学,同时赶编教材。尽管这些油印本的内容并不系统、语言并不流畅、印刷又很粗糙,很难称的上是“教科书”,但是对中国遗传学教学的恢复居功至伟,应被历史铭记其贡献。

40年来,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有影响力的纸质遗传学教材当属方宗熙先生著的《普通遗传学(修订本)》[2],该书修订于1959年出版的第一版及1961年和1964年更名的《细胞遗传学》版。全书共20章,系统地介绍了遗传学基本知识,是当年高校生物类专业普遍采用的遗传学教科书。随后,我国遗传学纸质教材的出版如雨后春笋,一部接一部,丰富多彩,科学性愈发前沿、知识性愈发系统、配套愈发齐全、版面与装帧愈发美观。

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我国遗传学教材建设已不再拘泥于纸质,提出了“遗传学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新理念。所谓“立体化教材”,又称“多元化教材”、“互联网+”创新教材、新形态教材和可视化教材。除主教材、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和试题库等组成的知识体系外,还包括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制品、电子文档和网络出版物等数字化资料。据了解,我国最早开展遗传学立体化教材建设当属浙江大学。其2003年出版的《遗传学》多媒体教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遗传学》基本内容和知识,同时具有大量图表或照片”,“成为国家精品课程《遗传学》和国内20多所院校《遗传学》课程的正式或辅助教材”[3]

2.2 数量的变化

我国遗传学油印讲义的版次与数量已无证可查,但每个高校都使用过,尤其是在纸质遗传学教材匮乏的年代。为了跟踪前沿、突出特色,尤其是“遗传学进展”或“遗传学实验”等前沿或特色课程,时至今日有些高校仍在使用,只是“形式”不再是油印,而改为激光打印。

关于我国遗传学纸质教材的数量变化,陈喜文等[4]根据“文津”搜索结果将高考恢复后的近40年分成了3个阶段(附表1):1976~1978为起步期,数量较少,平均每年仅出版2部,代表作为方宗熙著的《普通遗传学(修订本)》[2]。1979~1999为第二阶段,数量大幅提高,平均每年17.7部,代表作为刘祖洞先生的《遗传学》(第二版)[5,6]。2000~2013年为第三阶段,平均每年37部。由于陈喜文等一文写于2013年底,但按相同方法补充数据后发现,2014~ 2017年仍处于第三阶段,此阶段的代表作是戴灼华等的《遗传学》(第三版)[7]


附表1
附表1 40年来我国****自主编著的、具有影响力的遗传学教材列表
阶段 时期 教材名称
1976~1978 方宗熙著的《普通遗传学(修订本)》
1979~1999 浙江农业大学等编的《遗传学》(1979,1986,1998,农业出版社)、刘祖洞等编的《遗传学》(1979,人民教育出版社;上册-1990/下册-1991,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和《遗传学实验》(1979,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高等教育出版社)、李璞编的《医学遗传学纲要》(1980,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医学遗传学》(1999,2004,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盛祖嘉编的《微生物遗传学》(1981,1987,2007,科学出版社)、河北师范大学等四所师范院校合编的《遗传学》和《遗传学实验》(1982,人民教育出版社)、杜传书等编的《医学遗传学》(1983,1992,2014,人民卫生出版社)、刘国瑞等编的《遗传学三百题解》(1984,1988,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孙乃恩等编的《分子遗传学》(1990,1996,南京大学出版社)、季道藩编的《遗传学实验》(1992,农业出版社)、童克中著的《基因及其表达》(1996,2001,科学出版社)、王亚馥等编的《遗传学》(1999,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2000~2018 李振刚编的《分子遗传学》(2000,2004,2008,2014,2018,科学出版社)、陈竺编的《医学遗传学》(2001,2005,2009,2010,2014,人民卫生出版社)、傅松滨编的《医学遗传学》(2001,2007,2009,2013,2017,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培林等编的《医学遗传学》(2001,2007,2011,2016,科学出版社)、赵寿元等编的《现代遗传学》(2001,2008,高等教育出版社)、朱军编的《遗传学》(2002,2011,中国农业出版社)、杨金水编的《基因组学》(2002,2007,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贺竹梅编的《现代遗传学教程》(2002,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2017,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现代遗传学学习引导》(2012,高等教育出版社)、张飞雄编的《普通遗传学》(2004,2010,2015,科学出版社)、左伋编的《医学遗传学》(2004,2008,2013,人民卫生出版社)、徐晋麟等编的《现代遗传学原理》(2001,2005,2011,科学出版社)、刘庆昌编的《遗传学》(2007,2010,2015,科学出版社)、戴灼华等编的《遗传学》(2008,2016,高等教育出版社)、张根发编的《遗传学实验》(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梁前进和张根发主编的《遗传学-关于基因的科学》(201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融合文字、音频、视频、图片及动画等元素的纸质书籍数字化已成为趋势,各高校或出版社都在尝试开展数字教材甚至数字课程的建设。然而,数字化终究是新生事物,已建成的资源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交流途径,且是配套材料,因此本文暂不对遗传学数字化资源进行统计与评价。

2.3 内容的变化

由于油印讲义及数字化教材统计困难,遗传学分支学科又多,因此本文仅对我国40年来有影响力的“普通遗传学”纸质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每本遗传学教材的总字数在逐年增加,即由“第二阶段”的32~44.2万字增加到“第三阶段”的52.6~80万字(附表2),这反映出中国遗传学教材的广度或深度在逐年提高,也反映出遗传学学科知识在不断丰富发展。


附表2
附表2 国内几本遗传学教材再版前后的内容对比分析(单位:%)
主要作者 刘祖洞 王亚馥、戴灼华 贺竹梅 张飞雄 刘庆昌 平均值
版次
出版年份
占比
第一版
(1979)
第三版
(2013)
第一版
(1999)
第三版
(2016)
第一版
(2002)
第三版
(2017)
第一版
(2004)
第三版
(2015)
第一版
(2007)
第三版
(2015)
第一版 第三版
绪论 0.7 1.3 1.3 2.9 2.0 2.5 2.3 2.0 1.6 1.7 1.6±0.6 2.1±0.6
分子和
细胞基础
13.7 8.6 0.0 7.2 14.1 11.0 8.7 6.3 15.0 13.6 10.3±6.3 9.4±3.0
三大定律 17.0 19.6 5.7 4.5 20.6 14.2 16.3 13.4 12.9 12.7 14.5±5.6 12.9±5.4
遗传作图分析 14.4 13.1 25.8 24.8 14.1 13.5 23.2 20.5 7.8 7.5 17.1±7.4 15.9±6.8
变异 11.9 12.4 9.4 10.1 6.5 13.5 16.9 13.0 19.0 18.3 12.7±5.2 13.5±3.0
遗传重组 6.0 4.6 4.9 5.9 6.9 6.9 7.5 5.9 0.0 0.0 5.0±3.0 4.7±2.7
数量遗传 6.2 5.8 4.9 5.0 6.0 5.9 5.3 5.9 5.4 5.8 5.6±0.6 5.7±0.4
核外遗传 4.0 3.3 3.7 5.6 3.4 3.7 6.3 4.7 7.8 6.9 5.0±1.9 4.9±1.5
群体和
进化遗传
9.6 7.3 8.1 5.6 9.7 8.6 5.8 8.7 5.6 5.5 7.8±2.0 7.1±1.5
基因组 0.0 6.0 0.0 7.0 6.9 6.9 0.0 9.1 4.3 5.0 2.2±3.2 6.8±1.5
表达调控 0.0 10.0 12.9 7.0 0.0 6.9 0.0 0.0 6.7 6.9 3.9±5.8 6.1±3.7
表观遗传 0.0 0.0 0.0 4.5 0.0 0.0 0.0 3.1 0.0 0.0 0.0±0.0 1.5±2.2
发育遗传 6.1 5.1 6.0 5.4 4.2 4.2 7.7 3.5 3.5 3.6 5.5±1.7 4.4±0.9
基因工程 0.0 0.0 6.0 0.0 0.0 0.0 0.0 0.0 6.7 8.3 2.5±3.5 1.7±3.7
免疫遗传 0.0 0.0 3.2 0.2 0.0 0.0 0.0 0.0 0.0 0.0 0.6±1.4 0.0±0.1
行为遗传 0.0 0.0 0.0 2.7 0.0 0.0 0.0 0.0 0.0 0.0 0.0±0.0 0.5±1.2
体细胞遗传 0.0 0.0 4.2 0.0 0.0 0.0 0.0 0.0 0.0 0.0 0.8±1.9 0.0±0.0
人类遗传 0.0 0.0 3.5 0.0 0.0 0.0 0.0 0.0 0.0 0.0 0.7±1.6 0.0±0.0
近亲繁殖和
杂种优势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3.2 3.3 0.6±1.4 0.7±1.5
基因与环境 5.8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2±2.6 0.0±0.0
其他 4.6 2.9 0.3 1.6 5.7 2.4 0.0 3.9 0.5 0.8 2.2±2.7 2.3±1.2
全书总字数
(万字)
44.2 65.0 93.0 80.0 71.6 75.0 39.0 52.6 56.0 56.3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对部分遗传学教材再版前后进行对比,发现其在紧跟学科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内容已由40年前的分子和细胞学基础、三大定律、遗传作图分析、变异、遗传重组、数量遗传、核外遗传、群体遗传和进化遗传等经典知识,逐渐发展到基因组、表达调控、表观遗传、发育遗传、基因工程、免疫遗传、行为遗传和体细胞遗传等新知识上来。尽管如此,遗传学基本原理仍占现阶段教材主要篇幅,达73.9%;其中:分子和细胞学基础9.4%、三大定律12.9%、遗传作图分析15.9%、变异13.5%、遗传重组4.7%、数量遗传5.7%、核外遗传4.9%、群体和进化遗传7.1% (附表2),反映了教材编著者非常清楚教材的读者是本科生,目的是本科教学,而非研究生教学或遗传学分支学科的教学。

2.4 编写的传承性

分析“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遗传学教材作者的关系,发现:我国遗传学教材编写的传承性非常强,尤以北京(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和杭州(浙江大学)等高校的编著者较多、历史较长,且新一代****继承了上一代遗传学家高昂的编写热情和丰富的编写经验,因此教材一版再版,每一版均广受读者喜爱。

2.5 未来教材编写建议

由于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因此,尽管我国遗传学教材的满意度总体不错,但高标准严要求仍是未来教材编著者应该追求的基本原则,何况现有教材中也不乏有粗制滥造的,为此,对未来的遗传学教材编写人员提几点建议:

(1) 科学性:遗传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生物学的主干基础课程,因此遗传学教材编写的核心问题仍是坚持科学性,即:反映遗传学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最新进展,这是遗传学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目前多数教材做的不错,但个别教材“仍存在诸多 问题”[8]

(2) 系统性:遗传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所以教材的系统性非常重要,必须确保在反映遗传学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同时,注意章节之间内在的逻辑连贯,但目前“结构不够合理”[9]和“拼盘”[10]等现象时有发生。

(3) 学科差异: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内容几乎涉及了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发育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生命学科的所有分支。但生命科学学科广泛且研究范畴和对象差异明显,这无疑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要求——不同专业的遗传学教材应有所侧重。在这一方面,我国遗传学教材总体做的非常好,大致分为综合类、师范类、农林类、动物类及医学类等,但不同专业的遗传学教材如何反映学科特色仍需特别注意。

(4) 时代性: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迅速推广,读者的阅读习惯已悄然发生改变。遗传学教材也应与时俱进,迎合读者的阅读模式。近年来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已引起高度重视,但投入不足,有影响力的遗传学新形态教材不多。此外,我国教材更新周期长、特色插图稀缺、配套落后、黑白印刷、纸质差、印刷页字数过满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希望引起注意。

3 40年遗传学教学内容的变化与更新

由于我国高校数量庞大,发展不平衡,质量层次明显,学科与专业划分过细。不同学校或不同专业的遗传学教学课时数不同,主讲教师对遗传学教学内容的取舍也不同,因此难以详细解读40年来遗传学教学内容的变化。本文通过不同时期的遗传学教材/参考书代表作(附表2~表4)的内容,从教科书的视角来分析了解遗传学教学内容的变化与更新。


附表3
附表3 代表性遗传学习题集内容比较(单位:%)
内容 刘国瑞等
(1984)
南京师大
(1984)
毛盛贤等
(1987)
安彩泰等
(1987)
刘世强等
(1995)
张根发等
(2006)
佟向军等
(2009)
郭玉华等
(2013)
基础遗传学 86.38 87.43 89.82 84.89 96.13 69.18 71.81 77.92
分子遗传学 13.62 12.57 10.18 15.11 3.87 17.78 12.81 4.84
基因组学 0 0 0 0 0 3.30 8.01 7.24
体细胞遗传 0 0 0 0 0 4.44 0 3.84
基因工程 0 0 0 0 0 5.30 5.77 6.16
免疫遗传学 0 0 0 0 0 0 1.60 0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3.1 理论教学

统计显示,我国早期的遗传学教材主要偏重于基础知识,分子、调控和免疫等内容欠缺。至2000年,虽有一定篇幅的分子遗传学,但比例仍较低(11%)。随后,逐渐引入了基因组学、体细胞遗传学、基因工程和免疫遗传学等内容,使得基础遗传学占比大幅下降(73%)。约在2005年后,内容上逐渐增加了表观遗传这一特色内容。

上述教学内容的变化只是粗线条的,没有考虑我国各高校办学方针的巨大差异。正因为存在这个差异,遗传学教学内容在不同学科中也存在明显区别。如1980年李璞先生的《医学遗传学纲要》中就

有分子(疾病的分子基础)、免疫和肿瘤等内容,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的教材则于1996年才对相关内容有所体现,农业院校较晚,至2001年才有所体 现[11],正如米景九先生所言,当时的遗传学教学较多停留在经典遗传学内容上,分子遗传学较少,甚至在农口的遗传育种专业里,分子遗传学都未能纳入到理论课中[12]

3.2 实验教学

40年前,遗传学实验课内容相对简单,多为验证性实验,很少有开放性和拓展性实验,几乎没有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实验。为此,刘祖洞先生于1979年出版了《遗传学实验》[13],紧接着河北师范大学等4所师范院校联合编著了供高等师范院校和师范专科学校使用的《遗传学实验》[14],复旦大学于1981~1982年在《遗传》杂志上连续刊登了9篇有代表性的遗传学实验文章[15,16,17,18,19,20,21,22,23],这些内容对我国遗传学实验课的发展与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比40年来几本有影响力的遗传学实验教材(附表4)发现,有丝分裂(Feulgen染色法)、减数分裂、果蝇系列实验(如形态生活史、杂交、唾腺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等)、粗糙链孢霉分离和交换、微生物遗传实验(突变体诱导筛选和鉴定、接合、转化和转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植物杂交、植物多倍体诱导和植物单倍体诱导等实验是遗传学基础实验。部分综合性大学于1987年对遗传学实验内容进行了较大更新,这从刘祖洞先生的《遗传学实验》(第二版)[24]一书可见一斑,该书增加了大量的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实验内容。


附表4
附表4 代表性遗传实验教材内容的比较(单位:个)
实验内容 综合大学 师范院校 农业院校 医学院校
刘祖洞
(1979)
刘祖洞
(1987)
张文霞
(2006)
乔守怡
(2008)
乔守怡
(2015)
河北师大
(1982)
张根发
(2010)
张根发
(2017)
余毓君
(1991)
季道藩
(1992)
杨大翔
(2004)
郭宁
(2015)
马连第
(1995)
左伋
(2004)
彭翠英
(2016)
基础遗传学 17 22 21 16 19 15 16 18 19 17 15 17 10 9 7+5
细胞遗传学 3 10 5 3 3 2 3 3 12 4 4 5 3 3 7
分子遗传学 0 2 9 13 11 0 6 7 4 1 1 6 0 3 9
生化遗传学 0 2 0 0 0 0 1 1 0 0 0 1 2 0 2
微生物遗传 1 1 0 0 1 0 1 1 0 0 0 1 0 0 2
其他 0 0 0 0 0 2育种 0 1信息 5数量 0 0 0 0 0 5
总数 22 36 35 32 34 19 27 31 43 22 20 30 15 15 32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进入21世纪,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遗传学人才,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了一些综合性、开放性、研究性和探索性的遗传学实验[25,26,27]。实验的综合性现已成为我国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3.3 遗传学分支课程

遗传学有20多个分支学科(https://en.wikipedia. org/wiki/Outline_of_genetics)。尽管这些分支学科的许多教学内容在普通遗传学课程里都有涉及,但受课时数限制,都无法深入讲解。为此,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开设了诸如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和发育遗传学等课程,农业和医学类院校开设了植物育种学、数量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动物遗传学、医学遗传学和人类遗传学等课程。

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涌现,基因工程、基因操作技术与原理、免疫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和表观遗传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也相继开设。为了加强通识教育,很多院校还开设了“遗传与优生”和“进化生物学”等课程,供非生物类或非医学类学生选修。

4 中国遗传学会对推进遗传学教学的 贡献

教学研讨对同行交流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解决教学疑惑和争议问题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中国遗传学会成立之初就积极组织遗传学教学研讨会。然而,最早的教学研讨主要集中在反应强烈呼声最大的师资、实验和教材建设等方面[28]。1981年5月28日至6月3日,在杭州正式举办了第一次遗传学教学讨论会,就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材、实验课、研究生培养和教师业务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分综合大学组、师范院校中学组、医学院校组和农林院校组开展了经验交流[1]。1983年1月,中国遗传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福州举行,会上新成立了教育工作委员会,也就是现在的教育教学委员会。1983和1985年,又召开了两次遗传学教学研讨会,参会人数均接近200人,主题包括师资建设、多样化教材、实验条件、信息库建立和中学生物学教育等方面[1]

随后20余年,规模化的遗传学教学会议逐渐减少。至2006年8月,全国遗传学教学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再次举办,之后被常态化(附表5)。由于此时无论师资,还是教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都已取得了巨大进步,有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因此研讨的焦点是适应新形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培养领军人才。


附表5
附表5 中国重要的遗传学教学会议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参会人数 备注
中国遗传学会组织的遗传学教学会议
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学教学讨论会 1981.5.28~6.3 杭州 中国遗传学会 125 遗传学会第一
次教学会议
中国遗传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会议 1983.10.27~31 北京 中国遗传学会
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学进展报告暨
遗传学教学讨论会
1985.12.4~9 广州 中国遗传学会 185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届全国遗传学
教学会议
2006.8.9~12 南开大学 中国遗传学会 南开大学 150
全国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研讨会 2010.4.23~26 安徽师范大学 中国遗传学会 安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170
中国遗传学会教育教学委员会、
黑龙江省遗传学会学术研讨会
2012.2.15~16 哈尔滨 中国遗传学会 哈尔滨
医科大学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
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2013.9.19~22 哈尔滨 中国遗传学会 哈尔滨
医科大学
首次在全国性
遗传学大会中
设立教学会议
2014全国遗传学理论与实验
教学研讨会
2014.10.17~19 南开大学 中国遗传学会 南开大学 200
中国遗传学会教育教学委员会
2015年学术研讨会
2015.9.4~6 齐齐哈尔 中国遗传学会 哈尔滨
医科大学
其他相关学会组织的遗传学教学会议
全国高等农林、农垦院校植物
遗传学教学研讨会
1981.8.1~15 泰安 高等农林、
农垦院校
59
全国医学遗传学教学研讨会 1984.6.19~23 武汉 中国遗传学会 70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第二届
“医学遗传学”教学研讨会
2016.8.15~18 齐齐哈尔医
学院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遗传学教学联盟、齐齐哈尔医学院 齐齐哈尔
医学院
60 微课比赛
2017中国长三角遗传学大会 2017.10.27~29 东华大学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遗传学会,中国遗传学会 东华大学 400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为鼓励我国遗传学家投身遗传学教学事业,中国遗传学会在2011年八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上通过了

《谈家桢遗传教育奖奖励章程》,以奖励勇于创新、积极教改的国内遗传学教学人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在哈尔滨召开的遗传学大会上首开了“教学分会场”,并颁发了对遗传学教学影响巨大的首届“谈家桢遗传教育奖”。目前该奖项已颁发三届(附表6)。复旦大学赵寿元教授、北京大学戴灼华教授和兰州大学王亚馥教授长期活跃在我国遗传学教学第一线,在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方面见解独特,为我国遗传学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遗传学人才,先后被授予“谈家桢遗传教育杰出贡献奖”。中山大学贺竹梅教授、南开大学陈德富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飞雄教授、复旦大学卢大儒教授 和内蒙古大学邢万金教授积极开展遗传学教学改革,组织了较大规模的全国遗传学教学会议,编写了有影响力的遗传学教材,先后荣获“谈家桢遗传教育奖”。


附表6
附表6 谈家桢遗传教育奖获得者
届次 谈家桢遗传教育杰出贡献奖 谈家桢遗传教育奖 时间、地点
第一届 赵寿元(复旦大学) 贺竹梅(中山大学)
陈德富(南开大学)
2013年9月,哈尔滨
第二届 戴灼华(北京大学) 张飞雄(首都师范大学) 2014年10月,天津
第三届 王亚馥(兰州大学) 卢大儒(复旦大学)
邢万金(内蒙古大学)
2015年8月,昆明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5 《遗传》杂志对遗传学教育事业的贡献

教学论文是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中国遗传学会历来十分重视遗传学教学成果的交流,成立之初就通过会刊报道遗传学教学译文或教学研讨成果。《遗传》杂志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遗传学会共同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是我国遗传学教学工作者发表遗传学科研及教学论文的重要平台。其中的“遗传学教学”专栏迄今共刊出教学论文137篇(附表7)。通览这137篇论文,发现我国遗传学教改领域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21.2%)、实验教学(16.8%)、教学内容(38.0%)、案例教学(6.6%)、教材(2.9%)、其他(素质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考核、试题等, 14.6%)等6大类,其中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改革依然不容乐观,如何大踏步发展仍任重而道远。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提醒广大遗传学教育教学工作者,遗传学教育 相关领域包括案例教学相关论文是专栏特别欢迎的,希望其能成为未来中国遗传学教学主要模式之一。同时,对于遗传学网络化教学成果,也应予以重视。


附表7
附表7 《遗传》杂志自创刊发表的遗传学教学论文目录
序号 页码 题目 作者
1 1979 1 6 40 应重视中学生物学的教学 吴鹤龄
2 1979 1 6 41-43 一九七八年日本高考生物试题中遗传学部分介绍 张桂芬
3 1979 1 6 44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1979年研究生考试遗传学部分试题
4 1980 2 2 5 对于遗传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董育中
5 1980 2 1 41 讲授遗传学课程的一点体会 兰州大学生物系细胞遗传教研室
6 1980 2 2 19 来自会议上的呼声 罗鹏
7 1980 2 2 47 遗传学教学中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赵伦一
8 1980 2 3 44 对遗传学教学问题的几点建议 丁巨波
9 1980 2 3 45 关于设置农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几个问题 刘后利
10 1980 2 4 18 电化教学效果好 高锦声, 黄键, 徐梅玉
11 1980 2 4 46 医学院校应重视遗传病的系谱分析课 张玺安, 庄振西
12 1982 4 2 39 遗传学教学中遇到的有关联会和交换的几个问题 丁巨波
13 1982 4 5 35 谈谈遗传学教学的点滴经验 刘祖洞
14 1982 4 6 41 努力提高遗传学习题的质量 陈德鑫,王国龙
15 1983 5 2 43 谈谈国外医学院校遗传学教学现况 许由恩
16 1983 5 4 46 美国遗传学教学情况初步考察 罗鹏
17 1985 7 1 22 医学院校应当开设医学遗传学课程 章静波
18 1985 7 1 46 自交率对Hardy-Weinberg平衡效应 罗庆
19 1985 7 3 37 三个遗传规律的简明教学判别式 翁熔庸
20 1985 7 3 40 医用生物学的遗传学部分有必要上一点习题课 李忠孝
21 1986 8 2 46 关于在教学中修正染色体结构学说的建议 石文昇
22 1986 8 4 46 改进大肠杆菌(E.coli)局限性转导实验的探索 李双林
23 1986 8 5 46 微型计算机在遗传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黄远樟
24 1987 9 2 38 分子进化与中立说 刘祖洞
25 1987 9 2 41 单、双因子杂种交配的模拟实验 黄远樟,毛盛贤
26 1987 9 3 39 分子进化与中立说(续) 刘祖洞
27 1988 10 1 43 回交的确切含意及其遗传效应教学探析 张改生
28 1988 10 2 40 遗传漂变的计算机模拟 陈贵才
29 1988 10 3 43 二对非连锁基因遗传实验的微机模拟分析 余多慰,蔡自立
30 1988 10 5 44 对分离分析中的Weinberg's先证者法的理解 于全勇
31 1988 10 6 36 关于医学遗传学教学 李璞
32 1989 11 2 36 推荐一种遗传学教学实验用新材料—秀丽隐杆线虫 王盛献
序号 页码 题目 作者
33 1991 13 2 28 介绍一种遗传学教学实验材料—油菜 兰泽籧,罗鹏
34 1991 13 2 30 选好遗传学习题 贾树彪,秦安
35 1991 13 3 41 美国遗传学教材的比较分析 米景九,朱湄
36 1992 14 5 42 在遗传学课堂中试用启发式教学 王顺华
37 1993 15 4 39 明确遗传学中的几个概率统计问题 潘沈元
38 1994 16 3 38 谈系谱分析中的一个概率问题 潘沈元,张卓鹏,严建农,王梅丽
39 1995 17 2 37 一道遗传学习题的简化处理 张再君
40 1995 17 6 34 交换值、重组值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潘沈元,卫建
41 1996 18 1 39 关于群体遗传学一章教学改革的探讨 刘国瑞
42 1996 18 6 20 五个遗传学实验的一次杂交试验设计 陈宗礼
43 1996 18 6 24 二倍体与二基体 沈素香
44 1997 19 3 30 真菌类遗传学分析教学概论 侯占铭
45 1997 19 6 34 转导引起基因重组的教学分析 张霞,朱开平
46 1998 20 4 26 计算机模拟在遗传教学中的应用 黄远樟
47 1998 20 5 39 遗传学试题库的研制 潘沈元,李宗芸,朱卫中
48 1999 21 5 55 测交后代中基因遗传关系判断的规律性 吕朝阳,刘征,刘宗才
49 1999 21 6 40 遗传学实验课最优化组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汪珍春,黄韶玲
50 2000 22 1 34 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沈法富,王洪刚,于元杰
51 2000 22 2 101 Clarke-Carbon公式的推导 侯占铭
52 2000 22 6 409 同源同组分子基础的教学讨论 李雅轩,连振民,毛盛贤
53 2000 22 6 413 遗传学的发展与遗传学教学改革诌议 余诞年
54 2000 22 6 416 浅谈遗传规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屈艾,高焕,朱必才,等
55 2001 23 3 255 遗传学CAI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符碧,顾惠娟,乔守怡
56 2001 23 3 257 关于“生物体突变抑制机制”的教学探索 马沛勤,苏仙绒
57 2002 24 3 342 新编人类群体遗传学实验一组 华卫建,吕君
58 2002 24 3 345 黑腹果蝇杂交实验的教学改革 周玉萍,田长恩,周伯春,等
59 2002 24 3 349 真菌类遗传学分析的知识结构教学 罗桂花
60 2002 24 6 687 遗传学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探讨 张建龙,潘伟槐
61 2004 26 1 84 遗传学教学中Morgan定律讲解新探 贺继临,邱军,肖正明,侯福林
62 2004 26 1 87 遗传学双语教学探讨 刘进军,郑成木,庄南生
63 2004 26 2 215 两个基因座位的遗传平衡原理 潘沈元,屈艾,彭会,李爱玲
64 2004 26 4 505 新编分子进化实验一组 朱新宇,谢晓玲,陈佩林
65 2004 26 4 509 遗传学实验显微图像采集与演示系统设计 李健,潘沈元,朱明丽,高田惠,梁清珊,刘红霞
66 2005 27 5 815 遗传学专业术语不规范化的现象探研—I.同名异义现象 吴若菁
67 2005 27 6 972 人类群体遗传空间结构对应分析中的“蹄型效应”及其遗传学解释 薛付忠,王洁贞,郭亦寿,胡平
68 2005 27 6 980 《遗传学》课程的建设与优化 石春海,吴建国,马秋兰,肖建富,洪彩霞
69 2006 28 8 984 建设遗传学课件体系 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石春海,马秋兰,吴建国
70 2006 28 8 989 遗传学史在遗传学教学中的作用 李明晖
序号 页码 题目 作者
71 2006 28 11 1440 心理治疗模式遗传咨询的工作重点及基本程序 章远志
72 2007 29 4 508 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因组学创新教学模式 梁旭方,彭婧,周天鸿
73 2007 29 5 643 群体遗传不平衡条件下的遗传共适应现象及其遗传
分析
潘庆杰,李晓林,闵令江,沈伟,刘娣
74 2007 29 12 1529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实验和教学的重大影响 江海平,冯鸿
75 2008 30 2 246 生物教育专业《遗传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张羽
76 2008 30 5 655 临床实践渗透于基础医学教育与培养大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研究 杨康鹃,金英子,张子波,金艳花,金雄吉,修景会,孙连平,刘洋,盛天昕
77 2008 30 6 801 脉孢霉两对基因顺序四分子分析 杨先泉,赵勤,傅体华
78 2008 30 9 1217 选育1个玉米果穗验证遗传学三规律 赵文耀,刘俊波,赵亮
79 2008 30 12 1647 留学生医学遗传学教学初探 陈曹逸,赵祥强,谢晓玲,谭湘陵
80 2008 30 12 1651 高职高专医学遗传学“三联系”教学模式初探 周凤娟
81 2009 31 1 109 国内高校遗传学教材发展研究 皮妍,林娟,侯嵘,沈大棱,蒋科技,乔守怡
82 2009 31 3 320 《遗传学》多媒体教材的编写与实践 石春海,吴建国,马秋兰
83 2009 31 4 434 利用经典文献优化《遗传学》双语教学 赵祥强,陈曹逸
84 2009 31 7 763 遗传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及实践 肖建富,吴建国,石春海
85 2009 31 12 1273 发育生物学探究式教学探讨 李静,白素兰
86 2010 32 4 393 利用网络平台辅助遗传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李雅轩,张飞雄,赵昕,蔡民华,晏月明,胡英考
87 2010 32 4 394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教学体会 邱广蓉,李晓明,陈芳杰,李春义,刘洪,李福才,金春莲,孙桂媛,刘彩霞,赵彦艳,孙开来
88 2010 32 4 404 重视经典遗传学知识体系构建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罗培高
89 2010 32 5 524 化学在农业院校遗传学教学中的渗透与思考 邹平,罗培高
90 2010 32 8 864 概念图在遗传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李雅轩,张飞雄,胡英考,蔡民华,赵昕
91 2010 32 10 1084 医学遗传学多元式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杜少陵,徐思斌,宫磊,朱晓蕾,汪萍,林爱琴
92 2011 33 3 278 基因组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实践 欧阳立明,张惠展
93 2011 33 6 661 以遗传信息为主线的遗传学教学架构及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邢万金,莫日根,阿拉坦高勒,苏慧敏
94 2011 33 7 801 遗传学与基因组学整合课程探讨 刘志祥,徐刚标,曾超珍,王爱云,吴若炎
95 2011 33 9 1023 农林院校《遗传学》与相关课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及解决途径 梁顺祥,何涛,李淑娟,沈宁东,韦梅琴,熊辉岩,魏国良,孟晓平
96 2011 33 11 1279 数学原理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刘军,罗培高
97 2011 33 12 1409 改进实验教学设施和开放水平,提升遗传学实验教学
质量
肖建富,吴建国,石春海
98 2012 34 1 120 在粗糙脉孢菌两个连锁基因作图教学中若干关键问题的解析 张凤伟,施树良,顾宁
序号 页码 题目 作者
99 2012 34 2 248 从基因克隆到表达分析改革基因工程实验课程的实践与体会 吴燕华,郭滨,娄慧玲,崔玉良,顾惠娟,乔守怡
100 2012 34 3 379 纪录片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勇,陈建民
101 2012 34 4 503 巴氏小体案例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凡国,侯丙凯
102 2012 34 5 647 案例在遗传与优生教学中的应用 李雅轩,赵昕,张飞雄,胡英考,晏月明,蔡民华,李小辉
103 2012 34 12 1624 基因工程学教学改进的探索和实践 李立家,何世斌,张璐
104 2012 34 12 1628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识别 刘梦豪,赵凯强,王雅栋,杨梦平,赵宁宁,杨大祥
105 2013 35 1 101 构建优质教学体系,促进《遗传学》精品教育 石春海,肖建富,吴建国
106 2013 35 1 107 一种验证孟德尔定律中F性状分离比的新方法显性观察法 马海财,谢小冬
107 2013 35 5 673 关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遗传学名词》(第二版)若干问题的商榷(Ⅰ) 蔡绍京
108 2013 35 7 931 孟德尔豌豆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何风华,朱碧岩,高峰,李韶山,李娘辉
109 2013 35 8 1040 以人类血型为遗传学案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皮妍,李晓莹,怀聪,王诗铭,乔守怡,卢大儒
110 2013 35 11 1327 将制作转基因斑马鱼的实验引入本科生基因工程实验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袁婺洲,邓云
111 2014 36 2 182 激发学生对遗传学实验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探索 肖建富,石春海
112 2014 36 4 395 我国高校遗传学教材的出版与使用现状的调查 陈喜文,陈德富
113 2014 36 6 611 遗传学教学中性别决定关键基因的阐述 李萌,贺竹梅
114 2014 36 7 732 生物学教学中研究型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探索 邢万金,莫日根,苏慧敏
115 2014 36 9 952 物理学知识原理向遗传学教学渗透的实践与思考 罗慎,罗培高
116 2014 36 10 1062 小鼠毛色遗传的控制机制及其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邢万金,莫日根
117 2014 36 12 1269 以CRISPR/Cas9专利为例的知识产权教育 樊祥宇,廖国建,谢建平
118 2015 37 1 98 遗传学教学中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上理解等位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邢万金,莫日根
119 2015 37 2 214 探究式教学在基因组学课程中的实例研究:基于比较基因组学鉴定大肠杆菌致病因子 周纪东,李余动
120 2015 37 3 309 高校遗传学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探析 赫杰,张颢,张丽丽
121 2015 37 4 396 三自教学模式提高遗传学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何风华,黎杰强,朱碧岩,高峰
122 2015 37 4 402 本科植物细胞与基因工程研究型实验课程的构建与
实践
林晓飞,征荣,莫日根
123 2015 37 6 599 利用文献精读教学新模式优化遗传学教学 梁亮,梁世倩,秦鸿雁,冀勇,
韩骅
124 2015 37 6 605 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研究进展及其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刚,陈凡国
125 2015 37 8 837 番茄果重数量性状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海燕
126 2015 37 9 945 教学、实践、科研、临床四位一体的医学遗传学教学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周凤娟,谢文美,王强,赵小荣
序号 页码 题目 作者
127 2016 38 1 82 本科遗传学教学中的遗传漂变概念探讨 王春明
128 2016 38 2 170 灯刷染色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遗传学教学中的思考 陈凡国,李晴晴
129 2015 37 12 1258 基因组定向编辑技术的专利概述及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樊祥宇,林燕萍,廖国建,谢建平
130 2016 38 5 461 人类血型性状综合遗传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实践 赵健,胡冬梅,于大德,董明亮,李云,范英明,王延伟,张金凤
131 2016 38 11 1030 在遗传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 邢万金,莫日根
132 2017 39 8 763 秀丽隐杆线虫在高校遗传学实验中的应用 马小英,赵颖岚,贾方兴,宋亚坤,谢宇聪、
133 2017 39 9 856 基于SSLP分子标记验证遗传学三大定律的教学实践探索与体会 黄雪盈,范凯,叶炎芳,汪斌,吴为人,兰涛
134 2017 39 10 939 案例教学在林学专业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钦美,崔建国,于长志,张智,吴月亮,张丽杰,林梅
135 2018 40 1 75 医学病例在高校普通遗传学教学中的运用 贺竹梅,别林赛,李蔚
136 2018 40 6 508 植物遗传学中的世代及符号应用的建议 陈建民
137 2018 40 7 601 基于微信的“微生物遗传育种实验”混合式教学模式
探究
严婷婷,张蕾,李余动,梁新乐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遗传》的“封面人物”、“科学人生”、“遗传学史”和“科学新闻”等栏目文章也受到了广大遗传学教学工作者的关注与欢迎,迄今共介绍了22位中国遗传学先贤(附表8)和9位对遗传学科研和教育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遗传学家(附表9)。


附表8
附表8 《遗传》杂志登载的封面人物目录
序号 题目 作者
1 2006 28 7 徐道觉 高翼之
2 2006 28 8 蒋有兴 高翼之
3 2008 30 7 李汝祺 吴鹤龄,戴灼华
4 2008 30 8 余先觉 周荣家
5 2008 30 9 谈家桢 赵寿元
6 2008 30 10 李振声 张爱民,童依平,王道文
7 2008 30 11 盛祖嘉 盛祖嘉
8 2008 30 12 方宗熙 刘涛,戴继勋
9 2009 31 1 陈 桢 冯永康
10 2009 31 2 赵连芳 冯永康
11 2009 31 3 冯泽芳 冯永康
12 2009 31 4 李先闻 冯永康
13 2010 32 3 黄翠芬 杨晓
14 2010 32 4 刘祖洞 乔守怡
15 2010 32 5 奚元龄 佘建明,陆维忠
16 2010 32 6 陈宜峰 李庆伟
17 2010 32 7 施履吉 胡以平
18 2010 32 8 吴旻 褚嘉祐
19 2010 32 9 曾溢滔 任兆瑞
20 2010 32 10 王金陵 邱丽娟,韩天富,常汝镇
21 2010 32 11 胡含 张相岐
22 2010 32 12 施立明 张炳炎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附表9
附表9 《遗传》杂志登载的科学人生目录
序号 页码 题目 作者
1 2012 34 9 1208 刘廷析 周婷
2 2012 34 10 1348 吴仲贤 张沅,张勤,张劳
3 2013 35 1 118 杜传书 郭奕斌
4 2013 35 4 519 钱其斌 蕭崇德
5 2013 35 8 1045 蒋同庆 冯永康
6 2014 36 11 1179 罗会元 黄尚志
7 2014 36 11 1182 李璞 傅松滨
8 2014 36 11 1183 孙开来 赵彦艳
9 2015 37 5 499 盛祖嘉 陶无凡,卢大儒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6 遗传学教学的展望

在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和基因编辑改造生命创造生命的特殊历史时刻,我们总结过去倍感骄傲,展望未来也深感重任在肩,只有砥砺前行,本着全面培养、综合发展、抓住重点和突出特色的理念,中国遗传学教学方能不辱使命。

6.1 遗传学教学发展的新机遇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即“双一流”建设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项国家战略,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高校的发展,广大遗传学教学工作者应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不断更新遗传学教学方法,优化遗传学教学手段,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传承遗传学教学成就,进一步提升中国遗传学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培养大批遗传学优秀人才以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遗传学人才的新需要。

6.2 遗传学知识体系的新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同学科高度融合,如何保持特色并有新发展是中国遗传学教学未来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经典遗传学的分析方法、群体遗传学的发展与进化、细胞遗传学的基础、表观遗传学的基因与环境和现代基因工程(转基因生物和基因编辑)等内容如何有机地纳入到遗传学知识体系并形成鲜明的特色,是中国遗传学教学工作者未来需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鼓励优秀遗传学家投入遗传学教材建设,打造与科研发展高度同步的多元化教材体系,也是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

6.3 遗传学师资队伍与实验室建设

遗传学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发展,是课程建设的第一要素。目前,正值各高校积极引进国内外青年高级人才之际,希望我国遗传学教学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到遗传学教师队伍中来,为遗传学教学的大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和队伍建设。同时,遗传学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师资、体系和制度的建设,是遗传学实验课的基本要求,应打造以实验技术体系为本的系列实验室,使遗传学实验教学能用到最先进的仪器设备,能有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辅助教学,全面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6.4 遗传学教学体系的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体系应继续进行“立体化”和“多样化”建设,特别是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和讨论式教学应是今后大力提倡的。“双一流”建设推崇的“精英化教育模式”、“研究型学习模式”、“小班化教学”和“个体教育模式定制”等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也可在有条件的院校试行。总之,在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和教育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和经济发展规律,顺应现代知识和信息传播模式,与时俱进,打造创新型多样化的中国遗传学教学新模式是未来的大趋势。

在建设多样化教学体系的同时,建议各高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探索教学实践经验,让高年级学生走进实验室,拓展企业实训,提高自主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能力,或者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指导教师,开展知识到实践的转化学习,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型遗传学人才。

6.5 加强遗传学教学交流

中国遗传学会始终重视遗传学教学的研讨和遗传学教学论文的发表,但如何适应遗传学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使教学研讨更快、更好地发展下去,加强学术和教学交流,是中国遗传学会和教学同仁们共同关注的大事,为此建议遗传学优秀人才积极投身到遗传学教学组织、管理和实践工作上来,将遗传学最新进展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基层遗传学教师和学生,使我国遗传学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6.6 加强遗传学科普、提高民众科学素质

遗传学是身边的科学,持之以恒地动员遗传学家向全社会特别是面向青少年义务宣传遗传学知识,也是遗传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对提高民众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比如介绍遗传工程技术、普及遗传与生育和遗传与健康的知识,为国家科技推广和民族健康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致谢

本文在组织和撰写过程中承蒙安锡培先生的指导并提供素材,成文后承蒙李绍武先生提出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责任编委: 张博)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谈家桢, 赵功民 . 中国遗传学史.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
[本文引用: 3]

方宗熙 . 普通遗传学(修订本).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8.
[本文引用: 2]

Shi CH, Wu JG, Ma QL . Compilation and practice for “Genetics” multimedia textbook
Hereditas(Beijing), 2009,31(3):320-324.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FONT face=Verdana>教材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 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关系。文章根据多媒体教学已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实际情况, 对《遗传学》多媒体教材的编写形式、遗传学内容和知识点的选择、教材知识模块和结构体系的安排以及多媒体教材编写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FONT>
石春海, 吴建国, 马秋兰 . 《遗传学》多媒体教材的编写与实践
遗传, 2009,31(3):320-324.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FONT face=Verdana>教材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 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关系。文章根据多媒体教学已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实际情况, 对《遗传学》多媒体教材的编写形式、遗传学内容和知识点的选择、教材知识模块和结构体系的安排以及多媒体教材编写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FONT>

Chen XW, Chen DF. Investigation of the publishing and using status of college genetics textbooks in China
Hereditas(Beijing), 2014,36(4):395-402.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p>利用国家图书馆&ldquo;文津&rdquo;搜索系统发现, 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 累计出版遗传学教材895部, 其中理论教材588部(65.7%)、实验教材122部(13.6%)、教学参考资料185部(20.7%)。这些教材中, 医学遗传学最多, 普通遗传学其次, 动植物微生物遗传学较少。对教材的名称、第一编(著)者和出版机构的分析发现, 名称为&ldquo;医学遗传学&rdquo;的教材有91部, 左伋教授编写了9部教材, 是编写教材最多的&ldquo;第一编(著)者&rdquo;, 科学出版社共出版了179部(占20%)教材, 是遗传学教材出版的主力军。利用问卷调查发现, 戴灼华等主编的《遗传学》(第二版)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理论教材, 实验教材则多用自编讲义或教材。文章也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如更新周期长、配套落后、同名严重、遗传学故事写得太少、特色插图凤毛麟角、印刷页字数过满等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了解决途径。</p>
陈喜文, 陈德富 . 我国高校遗传学教材的出版与使用现状的调查
遗传, 2014,36(4):395-402.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p>利用国家图书馆&ldquo;文津&rdquo;搜索系统发现, 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 累计出版遗传学教材895部, 其中理论教材588部(65.7%)、实验教材122部(13.6%)、教学参考资料185部(20.7%)。这些教材中, 医学遗传学最多, 普通遗传学其次, 动植物微生物遗传学较少。对教材的名称、第一编(著)者和出版机构的分析发现, 名称为&ldquo;医学遗传学&rdquo;的教材有91部, 左伋教授编写了9部教材, 是编写教材最多的&ldquo;第一编(著)者&rdquo;, 科学出版社共出版了179部(占20%)教材, 是遗传学教材出版的主力军。利用问卷调查发现, 戴灼华等主编的《遗传学》(第二版)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理论教材, 实验教材则多用自编讲义或教材。文章也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如更新周期长、配套落后、同名严重、遗传学故事写得太少、特色插图凤毛麟角、印刷页字数过满等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了解决途径。</p>

刘祖洞 . 遗传学(第二版)上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本文引用: 1]

刘祖洞 . 遗传学(第二版)下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本文引用: 1]

戴灼华, 王亚馥, 粟翼玟 . 遗传学(第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本文引用: 1]

Wang DF . Discussion on some problems in "Genetics” edited by Guo De-dong
Hereditas(Beijing), 2001,23(4):362-364.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本文参阅有关文献及十多年遗传学教学中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对郭德栋主编的<遗传学>教材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商榷。<br>Abstract:Consulted some reference books and textbooks of different versions used over ten years,we are about to discuss some problems in the textbook “Genetics” edited by Guo De-dong in this paper.
王道富 . 对郭德栋主编的《遗传学》中若干问题的商榷
遗传, 2001,23(4):362-364.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本文参阅有关文献及十多年遗传学教学中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对郭德栋主编的<遗传学>教材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商榷。<br>Abstract:Consulted some reference books and textbooks of different versions used over ten years,we are about to discuss some problems in the textbook “Genetics” edited by Guo De-dong in this paper.

李广军 . 跟踪遗传学发展前沿,加快教材及辅助学习材料建设. 见: 张飞雄, 李绍武主编. 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 北京, 中国化工出版社, 2011, 156-158.
[本文引用: 1]

曹巍 . 高校教材问题谈
大学出版, 2006, ( 1):11-22.

[本文引用: 1]

杨业华 . 分子遗传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本文引用: 1]

米景九, 朱涓 . 美国遗传学教材的比较分析
遗传, 1991,13(3):41-43.

Magsci [本文引用: 1]

刘祖洞, 江绍慧 . 遗传学实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本文引用: 1]

河北师范大学等合编. 遗传学实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本文引用: 1]

乔守怡, 江绍慧 . 遗传学实验—果蝇实验
遗传, 1981,3(1):39-42.

Magsci [本文引用: 1]

乔守怡, 江绍慧 . 遗传学实验—果蝇实验
遗传, 1981,3(2):40-44.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实验原理和目的本实验通过对果蝇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验证孟德尔第二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独立分配定律)。采用的材料是长翅黑檀体果绳和残翅灰体果蝇。通过对杂交后代翅傍和体色这二个性状的观察,经过数据处理,验证是否符合杂种第二代的分离比数9:3:3:1比率。已经知道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第二染色体上的基因十//vg决定,灰体和黑檀体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第三染色体上的基因十/e决定,所以都属常染色体遗传。把长翅黑檀体雌蝇(十+ee)与残翅灰体(vgvg+十)的雄蝇杂交,或它们的反交,F.代全部是长翅灰体。F,代雌雄蝇互交,F,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了四种表型,图示如下:

顾惠娟 . 遗传学实验—微生物实验
遗传, 1981,3(3):38-42.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在遗传学研究中选用微生物作为实验材料,有以下几个理由:(1)世代短,繁殖一代仅几十分钟,如大肠杆菌约20-30分钟;培养一个晚上菌数可达1x10<sup>8</sup>以上。(2)一般是单细胞或是单倍体的细胞,容易得到变异菌株。(3)培养方便,在各种培养基上都能生长繁殖。(4)体制简单,遗传背景了解较清楚。

王文华 . 遗传学实验—微生物实验
遗传, 1981,3(4):38-41.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大肠杆菌的杂交与致育因子F有关。有F因子的细菌称为F<sup>+</sup>,没有F因子的细菌称为F<sup>-</sup>。一般F<sup>-</sup>菌株之间不能进行杂交。F因子有两种状态— t游离状态和整合状态(F因子插人到染色体的一定位置上,所以F因子是附加体),前者称F<sup>+</sup>菌株,后者称为高频重组或Hfr.F<sup>+</sup>和Hfr都能与F-菌株进行杂交,但重组矫率不同,Hfr比F<sup>+</sup>高1,000倍,一般为10-<sup>-3</sup>-10<sup>-4</sup>.

王文华, 金建中 . 遗传学实验—微生物实验
遗传, 1981,3(5):35-39.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十一)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一)(物理因素诱变)实验原理在以微生物为材料的遗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营养缺陷型。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细菌,使基因发生突变,丧失合成某一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核昔酸等)的能力,因而它们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必须补充某些物质才能生长。这样从野生型经诱变筛选得到的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必须经过如下几个步骤:诱变处理,淘汰野生型、检出缺陷型、鉴定缺陷型。本实验选择紫外线作为诱变剂,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采用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最后用生长谱法鉴定缺陷型。实验原理在以微生物为材料的遗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营养缺陷型。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细菌,使基因发生突变,丧失合成某一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核昔酸等)的能力,因而它们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必须补充某些物质才能生长。这样从野生型经诱变筛选得到的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必须经过如下几个步骤:诱变处理,淘汰野生型、检出缺陷型、鉴定缺陷型。本实验选择紫外线作为诱变剂,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采用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最后用生长谱法鉴定缺陷型。

金建中, 赵寿元, 李昌生 . 遗传学实验—微生物实验
遗传, 1981,3(6):36-40.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原理所谓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作为媒介将某一细胞(供体)的基因导入另一细胞(受体)的过程。转导可以分为两大类:(1)普遍性转导;(2)局限性转导。两者主要区别是: 前者可转导供体细胞的任意一个基因,后者只能转导供体细胞的某些特定基因。

邱信芳 . 遗传学实验
遗传, 1982,4(1):40-43.

Magsci [本文引用: 1]
(十五)两倍体细胞株培养实验原理组织培养是把动物或植物细胞自机体取出放在玻璃器皿里,选择和控制某些外界条件,使细胞继续分裂生长的一种基础性实验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生理学、免疫学、病毒学、遗传学等方面,对细胞分化、发育、肿瘤发生以及染色体研究等领域起着很大的作用。

马正蓉, 吕群 . 遗传学实验
遗传, 1982,4(2):41-43.

Magsci [本文引用: 1]
(十六)哺乳动物染色体的银染法实验原理银染法(Ag-As技术)专染哺乳动物染色体上的核仁组成区(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 NOR)。已知哺乳动物中编码18S rRNA, 28S rRNA的基因(rDNA)是位于特定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当用银染法染色时,rDNA能选择性地还原银,呈深黑色,染色深黑的可染区即为核仁组成区(Ag-NORs )。可染区的数目反映了有转录活性的核糖体RNA基因的数目。

吕群 . 遗传学实验
遗传, 1982,4(3):36-38.

Magsci [本文引用: 1]
(十八) 姊妹染色单体色差方法实验原理在DN人复制过程中,5-澳脱氧尿咯吮核昔(5-Bromodeox y-U ridine简称BrdUrd)掺入新合成的DNA链,并占有胸腺咯咤(Thymidine, T)的位置,所以哺乳类细胞在含有BrdUrd的培养液中经历两个分裂周期的培养之后,其两条姊妹染色单体的DNA双链在化学组成上就有了差别:即一条染色单体的DNA双链之一含有BrdUrd,而另一染色单体的DNA双链都含有BrdUrd,这样的细胞经过制片和荧光素染色后,就能观察到两条明暗不同的染色单体。二股都有BrdUrd的姊妹染色单体发出的荧光较强,其中只有一股有BrdUrd的单体荧光较弱。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清楚地看到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的情况(图18-1)

刘祖洞, 江绍慧 .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本文引用: 1]

洪彩霞, 肖建富, 石春海 . 改进遗传学实验教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21(2):27-28, 30.

URL [本文引用: 1]
在遗传学实验中,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整合实验内容、开设综合性实验、改进教学方法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进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余红卫, 谢志浩 . 注重实验教学环节改革提高遗传实验教学质量
高等理科教育, 2003, ( 4):96-99.

URL [本文引用: 1]
在遗传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办法等教学环节的改革,提高了遗传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李凤霞, 孙晖, 张径辉 . 遗传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理科教育, 2003, ( S2):219-221.

URL [本文引用: 1]
在遗传学实验课教学中 ,采用实验课独立设课、实验内容按类别进行综合、辅助多媒体手段、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操做完成、以研究论文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增强 ,动手能力不断提高

罗鹏 . 来自会议上的呼声——关于遗传学教学问题的讨论
遗传, 1980,2(4):19.

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西十加杨印opulus canadenssuaveolens)是苏联I1. J1.波格丹诺夫于1936年将加拿大杨归.X euramerzcana cv. ` regenerata")合接在西伯利亚杨护.suaveolens)上得到的。波氏称其为加拿大杨一西伯利亚杨无性杂种No. 10。我省于1961年引入,先后曾在白城、长春、吉林等市试栽,表现良好。西+加杨在白城市不仅比较耐寒,而且在较为湿润、肥沃的立地条件下还可速生丰产,10年生胸径可达30厘米,树高可达15米,分别为当地小青杨的200 %和175务。
相关话题/遗传学 遗传 教材 实验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