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我国罗布麻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1

徐宗昌1, 周金辉2, 张成省1,*,, 李义强1,*,
1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海洋农业研究中心, 青岛 266101
2青岛大学医学部药学院, 青岛 266021
Xu Zongchang1, Zhou Jinhui2, Zhang Chengsheng1,*,, Li Yiqiang1,*,
1Marine Agriculture Research Center,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Qingdao 266101, China
2Medical College, Pharmic Department,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21, China
引用本文
徐宗昌, 周金辉, 张成省, 李义强. 我国罗布麻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 植物学报, 2018, 53(3): 382-390

贡献者
* 通讯作者。E-mail: zhangchengsheng@caas.cn; liyiqiang@caas.cn
基金资助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No.ASTIP-TRIC07);
接受日期:2018-01-29接受日期:2018-04-2网络出版日期:2018-05-20
-->Copyright
2018《植物学报》编辑部

Contributors
*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zhangchengsheng@caas.cn; liyiqiang@caas.cn

History
Received:Accepted:Online:





摘要: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是一种世界上稀有的野生植物。其叶可以入药, 也可以制保健茶。该文简介了罗布麻的发现、分布和植物学分类, 并对罗布麻种质资源多样性和耐盐性研究以及罗布麻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详细综述。旨在为罗布麻耐盐机理、种质资源保护以及定向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并呼吁广大同行加强对罗布麻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 罗布麻 ; 种质资源 ; 耐盐性 ; 纤维 ; 药用成分

Abstract: Apocynum venetum is one of the world’s rare wild plants. Its leaves can be used as medicine and for tea. In this review, the discovery, distribution and botanical classification of Apocynum venetum were concisely introduced. The A. venetum germplasm diversity, salt resistanc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onsultation for the salt tolerance mechanism of A. venetum, the protection of A. venetum germplasm and targeted plant breeding. We also appeal to academic peers to take efforts to protect the A. venetum germplasm.

Key words:Apocynum venetum ; germplasm resources ; salt tolerance ; fiber ; medicinal components


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又称茶棵子和茶叶花等, 隶属夹竹桃科(Apocynaceae), 是一种半灌木状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 通过种子和根蘖繁殖(张广伦等, 2005)。罗布麻能够在盐碱沙荒地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长, 具有改土保水等良好的生态效用, 也可作为观赏植物种植。罗布麻叶可以入药, 也可制保健茶; 罗布麻纤维有“野生纤维之王”的美誉, 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天然纤维材料, 因此综合利用价值巨大。我国野生罗布麻资源曾十分丰富, 但随着罗布麻生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工业生产对野生原料的过度开发, 致使目前我国罗布麻种质资源急剧减少。种质资源是基础科学研究以及培育和改良工农业用优良品种的基本材料, 其多样性程度决定了基础研究的深度和优良品种的丰富性。故呼吁相关从业人员重视罗布麻野生资源的保护, 从而使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并进。

1 罗布麻的发现及分布概况1952年, 我国已故农业经济学家董正钧先生在新疆罗布泊首次发现了罗布麻, 并随发现地命名, 将这一类纤维品质优良的植物统称为罗布麻。罗布麻在世界各地分布较为广泛, 俄罗斯、中亚、地中海沿岸、蒙古和北美等温带及寒温带地区都有分布(张广伦等, 2005)。在我国, 罗布麻主要分布在长江、淮河、秦岭和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张绍武等, 2000), 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吉林和山东等省均有分布。张绍武等(2000)根据罗布麻主要分布区年降水量的多少, 将我国罗布麻地理分布划为3个主区, 即年降水量250 mm以下的西北内陆白麻和红麻干旱分布区(主要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内蒙西部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等区域)、年降水量400 mm左右的北部红麻半干旱分布区(主要包括辽宁、吉林、内蒙古东南、山西、陕西和宁夏等省份)以及年降水量500-700 mm的沿海及内地红麻半湿润及湿润分布区(主要包括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山东和京津等地区)。杨会枫等(2017)利用MaxEnt模型对国内44个罗布麻分布点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指出, 最冷月低温、年平均温、最冷季平均降雨量和最湿季平均温是影响罗布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我国适宜罗布麻生长的地域占国土面积的11.94%, 这与张绍武等(2000)划分的罗布麻分布地域基本一致。同时杨会枫等(2017)还预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可逆性, 国内罗布麻适宜生境将会不断减少, 因此罗布麻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迁地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罗布麻能够在盐碱沙荒地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具有良好的抗逆性; 并且罗布麻宿根越冬、萌发、营养和生殖生长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相适应(吴浩等, 1986)。因此, 北方地区有罗布麻分布的地域均可种植罗布麻。目前, 在辽宁盘锦沿海滩涂地区、柴达木盆地、黄河三角洲以及吉林西部等地均已经开展了罗布麻的人工种植(唐兴起, 2008; 刘玉新等, 2010; 陈莉艳等, 2012; 丛建民等, 2014)。规模化的人工种植是罗布麻开发利用的基础, 也是其种质资源保护的一种手段。

2 罗布麻的植物学分类对某一物种外在形态以及内部解剖特征的认识鉴定和区分命名是人们准确认识和利用物种的有力保障。罗布麻植株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6个部分。罗布麻根系发达, 根基部通常会形成休眠芽,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通过根蘖繁殖; 虽然种子的繁殖系数很大, 但种子繁殖成活率不高且生长缓慢, 成林时间较长(谢彬, 2009)。一般在每年3-4月, 随着气温的回升, 地下根蘖由休眠状态开始萌动并陆续出土。5-7月我国北方地区温度较高且雨热同季, 罗布麻生长迅速, 株高可生长到1 m左右。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现蕾, 6月底至7月为盛花期, 到10月中旬果实成熟。罗布麻种子形似枣核, 顶端生有白色绒毛, 可随风扩散。进入11月, 随着气温的降低, 罗布麻叶片脱落, 根蘖进入休眠状态(吴浩等, 1986)。罗布麻茎直立生长, 多分枝, 其高度与分枝多少因种质和环境的不同而异, 茎一般呈圆筒形且具白色乳汁。叶对生, 多呈长椭圆状披针形至矩圆状卵形, 叶缘具细齿。罗布麻花序为圆锥状聚伞花序, 顶生或腋生, 通常每个聚伞花序有3-5朵花, 花萼裂深达萼基部, 花冠为圆筒状钟形, 颜色有紫红色和粉色等, 一般雄蕊5枚。罗布麻果实为蓇葖果, 一般结2枚, 平行或叉生, 每对含种子数十到几百不等(谢彬, 2009)。由于罗布麻茎和叶表现形式多样, 尤其是花的结构多样且特征复杂, 故可作为区分物种类型的重要参照之一(钱学射等, 2006)。
虽然罗布麻于1952年由董正钧先生命名, 但其植物学分类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应解决, 只是沿用当地俗称, 分为红麻和白麻两种(张卫明等, 2006c)。之后, 张鹏云等多位****就罗布麻的植物学分类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 分歧主要在于分类体系是采用Wood- son的分类方法还是林氏分类法(张卫明等, 2006a)。1975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记载, 我国俗称罗布麻的植物有3种, 划归2个属。具体包括罗布麻属(Apo- cynum)中的罗布麻(A. venetum)及白麻属(Poacy- num)中的白麻(P. pictum)和大叶白麻(P. hendersonii)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77)。直至近年, 罗布麻类植物的植物学分类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 不同****之间仍存在争议, 焦点主要在于白麻属与罗布麻属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以及白麻属类植物是否有必要另立新属。陈锡沐和李秉滔(1991)根据对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叶表面气孔形态、叶片、花和种子等结构形态的观察, 认为二者在这些方面性状十分相似, 大叶白麻没有另立新属的必要, 建议将白麻属撤销, 并将大叶白麻归并到罗布麻属。张卫明等(2007)通过对罗布麻属物种罗布麻(罗布红麻)、加拿大麻和白麻属物种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trnL内含子及trnL-F非编码区序列比对, 发现罗布红麻、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序列完全一致, 但与加拿大麻ITS序列差异较大; 在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 大叶白麻和白麻序列完全一致, 与罗布红麻仅有3个位点的变异。彭雪梅等(2007)通过对2005年全国罗布麻资源科学考察(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采集的罗布麻、大叶白麻和加拿大麻相关基因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即来源不同地区不同居群的罗布麻样品之间以及罗布麻和大叶白麻样品的ITS、trnL及trnL-F序列基本没有变化, 但加拿大麻与此两种植物在这3个DNA标记序列上具有多达十多个SNP以及多处碱基插入/缺失的差异。因此认为罗布红麻与大叶白麻和白麻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罗布红麻与罗布麻属内其它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建议撤销白麻属, 将大叶白麻和白麻归入罗布麻属(张卫明等, 2007)。在我国, 上述中的大叶白麻实际是指中花罗布麻。张卫明等(2006b)通过形态解剖指出, 中花罗布麻可作为罗布白麻的一个变型或变种。目前, 我国中花罗布麻仅在新疆与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有少量存世。综上, 目前一般认为我国的罗布麻植物可划分为1属2种, 即罗布麻属(Apocynum), 包括罗布红麻(A. venetum)和罗布白麻(A. hendersonii)两个种。
罗布麻种属的确定最初是依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区分的。虽然形态学鉴定直观简单, 在物种分类中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 但也有缺陷: (1) 无法鉴定隐存分类单元; (2) 发育阶段和性别会对正常鉴定产生影响; (3) 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 生境的不同会导致表型产生响应变化, 给物种鉴定带来困难(任轶等, 2015)。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手段逐渐应用到物种鉴定中。张卫明等(2007)彭雪梅等(2007)利用DNA分子标记鉴定了罗布麻基因组中的保守序列, 进而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物种的异同。目前, 此种方法在动植物种属确定和亲缘关系远近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Guichoux et al., 2011)。然而, 罗布麻基因组学发展滞后, 分子标记开发力度不够, 数量较少。仅有几个(如ALFP、ISSR和RAPD)能够用来进行种属鉴定的分子标记(刘志华等, 2009a; 2009b; Lu et al., 2010; 苏前和邱连勇, 2015)。因此, 需要加强罗布麻基因组学研究, 筛选和开发多种分子标记并建立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用于种属鉴定以及种质资源区分。另外, 由于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以及行为相对稳定, 故开展罗布麻争议种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也是区别不同物种的有效手段(任轶等, 2015)。

3 罗布麻种质耐盐性评价及耐盐基因的挖掘利用罗布麻能在盐碱荒漠地生长, 具有耐旱、耐寒和耐盐碱的特点。因此, 对罗布麻耐盐性评价是挖掘罗布麻耐盐基因的基础, 也是筛选和培育耐盐品种的有效手段。目前, 对罗布麻的耐盐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其种子和幼苗在单盐胁迫下发芽率和生长势的研究。所用单盐主要有中性盐NaCl、Na2SO4、MgSO4以及碱性盐NaHCO3和Na2CO3等。总体来说, 不同单盐对罗布麻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郑学平和任辉丽(2009)的研究表明, 罗布麻种子的萌发对Na2CO3敏感, Na2CO3无论浓度高低均显著抑制罗布麻种子的萌发, 并对幼苗的生长具明显的抑制作用。罗布麻种子在8%的MgSO4溶液中正常萌发, 低于8%的MgSO4溶液可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刘克彪和姜生秀(2016)指出, 低于0.2%的Na2SO4溶液能够促进罗布麻种子的萌发, NaHCO3则不影响罗布麻种子的萌发。在相同浓度的NaHCO3、NaCl和Na2SO4胁迫下, 罗布麻种子萌发的难易顺序依次为NaHCO3>NaCl>Na2SO4, 表明HCO3-对罗布麻的毒害作用显著高于其它离子。罗布麻在CO32-和HCO3-等含量较高的盐碱地上生存能力会被一定程度地遏制, 但在SO42-含量适中的土地上生长较好。罗布麻种子对NaCl的耐受性则较为复杂, 张秀玲等(2007)研究发现, 低于50 mmol·L-1 (约为0.29%)的NaCl溶液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NaCl浓度高于200 mmol·L-1 (1.17%)时, 罗布麻种子萌发则受到明显抑制。然而, 陈彦云等(2007)研究发现, 当NaCl溶液浓度低于0.8%时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大于0.8%时抑制种子萌发。虽然上述研究中对NaCl溶液抑制罗布麻种子萌发的临界浓度存在偏差, 但趋势基本一致: 低浓度的NaCl溶液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高浓度的NaCl溶液则抑制种子萌发。另外, 由于上述研究中采用的罗布麻来自不同的省份地域, 故结果的差异性可能与不同罗布麻种质有关。不同生境的罗布麻经过长时间驯化, 形成了独特的种质资源, 耐盐性也会存在差异。石秋梅等(2014)对罗布麻和大叶白麻种子在NaCl胁迫下的发芽率研究表明, 当NaCl浓度为200 mmol·L-1时, 大叶白麻种子的发芽率为88%左右, 低于罗布麻(97%); 用60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生长2个月的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幼苗, 10天后罗布麻的叶片全部脱落, 大叶白麻叶片则未受到影响, 表明二者在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期对NaCl的耐受性不同。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种质资源对NaCl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因此, 对罗布麻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和耐盐性鉴定, 是筛选高耐盐罗布麻种质和发掘耐盐基因的有效手段。
盐胁迫是非生物逆境胁迫的一种, 高盐胁迫极易导致植物细胞内Na+含量急剧增加, 从而导致K+/Na+和Ca2+/Na+的比值降低, 造成植物细胞内离子失衡, 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Parida and Das, 2005)。宁建凤等(2010)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罗布麻幼苗对不同浓度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结果表明, 盐胁迫下罗布麻根部和地上部的Na+含量明显增加, 而K+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 地上部的Ca2+含量显著降低, 而根部的Ca2+含量变化不大。在100 mmol·L-1盐胁迫下, 罗布麻根部和地上部的K+/Na+比值均高于1, 虽然植株鲜重明显降低但对干重的影响不大。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 K+/Na+和Ca2+/Na+比值也有所下降, 用400 mmol·L-1的盐溶液处理罗布麻30天后, 其根、茎和叶的干重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47%、37%和58%, 植株总重仅为对照的52%, 生物量几乎降低一半。尽管如此, 盐胁迫下罗布麻中Na+的含量明显低于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芦荟(Aloe vera)和大豆(Gly- cine max)等淡土植物以及海蓬子(Salicornia europaea)和碱蓬(Suaeda glauca)等真盐生植物(宁建凤等, 2010)。这说明虽然盐胁迫能够造成罗布麻胞内离子失衡, 但罗布麻同时具有非常强的拒盐能力, 对盐分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能够在低浓度的盐胁迫下正常生长。夏曾润等(2014)研究指出, 正常生长的罗布麻叶中K+含量约为Na+的15倍多; 在50 mmol·L-1 NaCl胁迫下, 低钾水平下处理的罗布麻鲜叶重明显低于正常钾水平的处理, 说明适宜的K+水平和较高的K+/Na+能够有效增强罗布麻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
植物的正常生长与外在环境相协调, 对盐生植物进行耐盐基因挖掘是盐生植物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刘风珍等(1995)以罗布麻幼苗为材料, 构建了我国第1个罗布麻基因文库。Liu等(2008)利用差减杂交和RACE扩增的方法从罗布麻中克隆到1个盐胁迫诱导基因AvDH1。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9个保守的DEAD-box结构域。体外实验证实, 该蛋白具有依赖ATP的DNA解旋酶活性、依赖ATP的RNA解旋酶活性以及依赖DNA或RNA的ATP酶活性。随后, AvDH1基因被证实可显著提高棉花(Gossypium hirsutum)的耐盐性(Chen et al., 2016)。可见, 罗布麻的耐盐基因具有在农作物上应用的潜力, 然而目前关于罗布麻耐盐基因挖掘应用的报道并不多见。因此, 利用转录组测序和转基因等手段从罗布麻中进行耐盐碱基因挖掘利用亟待开展。

4 罗布麻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种质资源多样性对基础研究和品种选育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分布在我国的罗布麻仅有2种,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罗布麻几乎遍布我国北部的各个省份, 再加上各地的生态环境差异极大以及物种长时间的自然进化, 罗布麻的野生种质资源仍相当丰富。贾春林等(2016)调查了分布在黄河三角洲附近13个县市的34个罗布麻居群, 共计315份材料。根据罗布麻植株的分枝情况, 将罗布麻株型分为直立型、半直立型和匍匐型3种; 同时发现罗布麻叶型有椭圆形和柳叶形两种, 花期茎秆多为绿色, 少量植株呈现红色, 即不同居群罗布麻有非常明显的形态学特征。张卫明等(2006c)根据植株高度将罗布红麻分为丛生高秆型(3 m以上)、灌丛矮秆型(2.5-3 m)和旷地矮秆型(1.5-2 m) 3种; 而罗布白麻类型较多, 主要分为展叶型、竖叶型、放牧型和盐渍型等几类, 株高介于0.6-1.8 m之间不等。总体而言, 罗布白麻较罗布红麻变异较多且株高偏矮。我们在山东省内进行罗布麻种质资源收集调查时也发现, 不同地域的罗布麻植株形态有较大差异。例如, 潍坊寒亭区生长的罗布麻茎秆直立粗壮, 分枝较多; 滨州市滨城区生长的罗布麻居群则匍匐生长, 茎细长。虽然形态学特征是区分不同植物最直观且最简便的分类手段, 但是罗布麻可辨识的生物学特征有限。其形态学分类也多是根据生境地植株分枝、株高、叶型、茎色和叶色进行, 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且也难以依靠其形态特征有效并准确区分众多不同的种质资源。
张语迟等(200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 发现芦丁和贯叶金丝桃素是罗布白麻的特征性成分, I 3-II 8-双芹菜苷元和穗花衫双黄酮则是罗布红麻的特征性成分。Chan等(2015)对罗布红麻和白麻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定量分析, 发现金丝桃苷的含量能有效地区分两种植物。然而, 生境地的土壤组成、肥力、水分状况以及大气环境等因素均能够影响罗布麻叶片的化学成分组成(Lu et al., 2010)。另外, 上述方法操作步骤繁琐, 分析流程复杂, 无法大规模应用。
分子标记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物种多样性鉴定, 结果可靠准确且不受环境和生育时期等条件限制。刘志华等(2009a, 2009b)苏前和邱连勇(2015)利用ALFP、ISSR与RAPD标记对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吉林和江苏等省份的多个罗布麻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这些地区的罗布麻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生境差异是导致遗传变异丰富的主要原因。Lu等(2010)使用BSA筛选手段找到了2个能有效区分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的RAPD标记, 并成功地将其中1个RAPD转化成了SCAR标记, 能且在罗布红麻中扩增出条带, 而白麻中未扩增出条带。因此, 可利用各类分子标记区分不同的罗布麻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分子标记在各类物种种质资源的分类以及鉴定中应用越来越广。目前, 通过第2代高通量测序寻找不同种质之间的差异SNP位点已成为趋势, 并已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和水稻(Oryza sativa)等粮食作物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 罗布麻种质鉴定用到的分子标记仍然停留在RAPD和ISSR等第1代标记上; 多态性位点良好、共显性且重复性良好的SSR标记尚未见报道, 说明罗布麻遗传标记的开发利用已严重滞后, 并且制约了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利用, 需要在遗传分析标记开发方面积极展开工作。不仅如此, 关于罗布麻的遗传学研究也严重滞后。陈彦云等(2008)使用醋酸乳酸地衣红对新疆库尔乐地区罗布麻根尖进行染色, 显微摄影分析表明, 罗布麻为二倍体植物, 有14条染色体, 即染色体组成为2n=14。而常洁等(2009)对新疆精河县采集的罗布麻根尖进行染色体组成分析表明, 罗布麻染色体组成为2n=24, 染色体条数较常洁等(2009)的报道多10条。染色体组成是判定物种差异的重要指标, 二者报道的研究对象是否为同一物种尚不能确定。此外, 染色体组成也是进行育种和遗传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因此明确罗布麻属中红麻和白麻的遗传组成对于物种、种质鉴定和后续的杂交育种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5 罗布麻的开发利用虽然目前对罗布麻种质资源、育种和遗传学等基础研究较为薄弱, 但是开发利用罗布麻下游产业的发展却如火如荼。目前, 对罗布麻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纺织用和药用两个方面。罗布麻作为一种药食同源植物, 可用于制茶, 也可制作药膳等(钱学射等, 2005)。
5.1 罗布麻纤维的开发利用罗布麻在我国发现之初, 正逢国内纺织原料短缺之时, 因此其作为一种新型纺织原料在国内逐渐得到利用(任辉丽等, 2008)。罗布麻纤维是指茎秆韧皮部中的韧皮纤维, 长度介于10-220 mm之间, 长短差异大且延展性低, 纤维脆性大, 只能与其它纤维产品混纺使用(徐红等, 2006)。但是与其它麻类和棉纤维相比, 罗布麻纤维具有良好的回潮率、抗静电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菌抑菌活性(马琳和孙卫国, 2009)。这些特点使得罗布麻纺织制品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吸湿透气且不易粘身, 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目前罗布麻在国内纺织领域的开发利用率仅约为10% (刘萍和李春颖等, 2009), 这与罗布麻的纤维特性和加工难度较大有关。与其它麻类相比, 罗布麻韧皮纤维含有高达55%的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 纤维素含量较低(约占45%)(张元明和韩光亭, 2005)。因此, 利用罗布麻纤维的第1步就是去除这些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由于罗布麻纤维中非纺织用成分构成复杂且含量较多, 脱胶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问题, 也一直是纺织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热碱脱胶法不仅会破坏罗布麻的纤维品质、影响纺丝和编织过程, 还会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品, 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Gao and Yu, 2015)。故清洁且高效的脱胶方法一直是纺织行业探索的目标。
目前, 纺织工业领域采用的脱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微波、超声波脱胶、化学脱胶、生物酶脱胶以及联合脱胶等(任辉丽等, 2008)。Li等(2010)通过对碱处理过的罗布麻浸提物进行超声波处理, 发现低频(28 kHz)超声波能够进一步去除纤维表面10-50 μm范围的杂质和胶连物, 高频(53 kHz)超声波则能够清除2-8 μm的杂质。另外, 超声波处理环境友好且易控制, 其不但不改变罗布麻纤维素的结晶结构而且还能提高纤维的结晶度, 进而提高纤维品质。Wang等(2007)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学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以及纤维机械性能测试等技术比较了化学脱胶、传统的手工处理、机械脱胶和微生物脱胶4种方法获得罗布麻纤维的效率及品质。结果表明, 微生物脱胶法获得的纤维在纤维结晶度、取向度和适于纺织工业的纤维机械性能方面与其它方法相比差别不大, 但微生物脱胶法具有更高的脱胶效率、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特点, 在工业生产上应用更广泛。Duan等(2017)利用一种能同时分泌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果胶杆菌属细菌DCE-01对罗布麻非纤维素成分进行消化, 结果表明细菌发酵处理的生物脱胶法的脱胶率较传统的化学脱胶法提高了22.56%, 纤维的抗断强度提高了18.14%, 且脱胶过程中化学能需要量降低了44.33%, 很好地减少了消耗, 并提高了产率和效率。

5.2 罗布麻提取物及其药用价值罗布麻是一味名贵的中药, 其根、茎、叶和花均可入药。1972年, 罗布麻正式载入国家药典(陈妙华和刘凤山, 1991), 并于2017年被列入药食同源原料目录。目前, 对罗布麻药用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即对罗布麻提取物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的研究, 以及对其粗提物或某一成分的药理研究。
罗布麻根、茎和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总黄酮类化合物, 包括槲皮素、芸香苷、黄酮苷和强心苷类物质等, 具有降血压、抗氧化和抗抑郁等多种药理活性(侯晋军等, 2006; 孔娜娜等, 2013)。此外, 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和氨基酸, 及K、Ca和Fe等微量元素, 药用价值极高。陈妙华和刘凤山(1991)从罗布麻叶镇静有效粗提物中分离出三十烷醇、槲皮素、金丝桃苷和异秦皮定等8种化合物, 并证实异秦皮定和金丝桃苷是发挥镇静作用的有效成分。Li等(2012)通过GC-MS方法从罗布麻纤维中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 主要包括脂肪酸、酯类、酮类、醛类、烷类、酚类和其它物质, 其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抑菌性能, 这也解释了罗布麻纤维的抑菌现象。张语迟等(200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分析方法, 对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叶中的16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罗布红麻与白麻叶的主要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别, 其中二者共有的成分为12种, 包括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金丝桃苷、槲皮素-3-O-呋喃型阿拉伯糖苷、乙酰化金丝桃苷、乙酰化异槲皮素、紫云英苷、山奈酚-3-O-半乳糖苷、槲皮素、山奈酚和贯叶金丝桃素等, 但含量差别较大。刘斌等(2017)对新疆库尔乐和阿勒泰地区的野生及栽培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 发现6-7月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介于5.36-12.19 mg·g-1之间, 不同地区和时间的罗布麻种质总黄酮含量变化差异大。李慕春等(2018)对来自新疆、吉林和广东等地的不同月份的33份罗布红麻和白麻样品,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绿原酸、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等共有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 这些成分含量在罗布红麻和白麻叶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也证实罗布麻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受生长环境与采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对特定环境下药效化学成分含量高的罗布麻种质进行鉴定筛选和人工驯化育种是增加药效成分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罗布麻推广应用的有效手段。
目前, 一般认为罗布麻提取物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抗脂质过氧化、抗抑郁、抗高血脂、镇静、利尿和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Barreras and Gurk-Turner, 2003; Kuo et al., 2011; Rabiei and Rabiei, 2017)。Hao等(2016)研究证实, 金丝桃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消炎和抗氧化等), 并且金丝桃苷能够抑制人静脉内皮细胞由于过氧化作用引起的细胞凋亡, 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Kim等(2000)研究表明, 罗布麻叶水提物能够有效降低大鼠的自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和NaCl引起的高血压。但只有在肾切除大鼠的尿液中Na+、K+和蛋白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 推测罗布麻降血压的功效可能与改善肾功能有关。Lau等(2012)也证实, 10 μg·mL-1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有效缓解由Ang II诱导产生的大鼠主动脉血管收缩形成的高血压。虽然罗布麻叶粗提物降血压的机制以及何种化学物质发挥主要作用并不完全清楚, 但是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国内医药市场已广泛应用罗布麻浸膏以及复方罗布麻片等中成药治疗高血压。Yama- tsu等(2015)研究表明, 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还有益睡眠, 能够促进人体进入深睡眠状态。Oliver等(2007)将罗布麻叶的醇提物在小鼠上进行抗焦虑实验, 与阳性抗焦虑药安定和丁螺旋酮相比, 摄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明显缩短EPM处理小鼠四肢由紧缩变成舒张的时间。罗布麻这种抗焦虑的功效能够被安定的拮抗剂氟马西尼和丁螺旋酮的拮抗剂WAY-100635拮抗, 表明罗布麻叶提取物的抗焦虑功能主要受氨基丁酸系统调控。另外, Lü等(2017)用罗布麻叶提取物喂养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大鼠, 大鼠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含量均明显减少, 主动脉中胶原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减少。Western blot实验表明, 患病大鼠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后p-AMPK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而mTOR蛋白显著减少, 二者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 罗布麻提取物能够有效减少血脂含量, 通过抑制过量的胶原合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很可能是通过AMPK/mTOR信号途径完成。罗布麻粗提物成分复杂, 虽然大量动物实验表明, 粗提物对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但何种单体化学物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行使功能尚不明确。另外, 鉴于不同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和种质之间的差别可造成其化学成分种类与含量的差异, 因此可能对其治疗效果产生潜在的影响。故加强罗布麻叶提取物单体化学成分的分离和药效研究是合理科学利用罗布麻的必要途径。

6 研究展望罗布麻在我国的药用和纺织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人们曾尝试研究不同地点、不同生境下罗布麻的药用成分和纤维品质等各方面的特点, 有目的地进行种质选择与人工驯化。 然而, 目前罗布麻的应用仍以野生材料为主, 人工培育驯化的专用型材料除了以做罗布麻茶为主的“戈宝麻”系列和纺织用的“波西努姆麻”系列外, 未见其它报道(麻浩等, 2017)。而这两个系列用麻材料也均分布在新疆地区——我国最大的野生罗布麻分布区, 以基地栽培和野生罗布麻为材料, 尚未在生产上游形成专用固定的定名品种。麻浩等(2017)认为, 野生罗布麻种质在形态、成分和品质等方面差异较大, 不易形成稳定的原料供应, 因而制约了罗布麻相关产业的发展。他建议, 建立优异罗布麻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体系, 进行专用型罗布麻种质筛选和品种培育, 及建立罗布麻规范化栽培基地并配套形成多种种植生产技术体系。对罗布麻野生种质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迁地保护, 收集野生种质资源并建立资源圃, 对保持罗布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具重要意义。此外, 对罗布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评价, 对种质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将为种质资源合理利用和定向育种奠定基础。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文献选项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34] 杨会枫, 郑江华, 贾晓光, 李晓瑾 (2017). 气候变化下罗布麻潜在地理分布区预测. 中国中药杂志 42, 1119-1124.

[本文引用: 2]
[35] 张广伦, 钱学射, 顾龚平 (2005). 晋冀豫鲁罗布麻资源及栽培技术.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4(6), 26-27, 50.

[本文引用: 2]
[36] 张绍武, 胡瑞林, 钱学射 (2000). 我国罗布麻分布区的地理区划.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4), 20-22.

[本文引用: 3]
[37] 张卫明, 彭雪梅, 陆长梅, 王蔓丽, 顾龚平 (2007). 基于DNA非编码区序列探讨罗布麻的分类问题. 西北植物学报 27, 931-937.

[本文引用: 3]
[38] 张卫明, 肖正春, 顾龚平, 张广伦, 钱学射 (2006a). 罗布麻资源利用与罗布麻植物分类问题.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5(2), 15-19.

[本文引用: 1]
[39] 张卫明, 肖正春, 顾龚平, 张广伦, 钱学射 (2006b). 罗布麻的形态解剖研究——兼论中花罗布麻的分类问题.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5(3), 11-15.

[本文引用: 1]
[40] 张卫明, 肖正春, 张广伦, 顾龚平 (2006c). 新疆罗布麻生态类型及其纤维品质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5(4), 33-37.

[本文引用: 2]
[41] 张秀玲, 李妍, 郑世英, 王立燕 (2007). NaCI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及胚生长的影响. 种子世界 (6), 28-30.

[本文引用: 1]
[42] 张语迟, 刘春明, 刘志强, 吴桂梅 (2009). 罗布白麻与罗布红麻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分析测试学报 28, 1148-1154.

[本文引用: 2]
[43] 张元明, 韩光亭 (2005). 不同脱胶方法加工罗布麻精干麻品质比较. 中国麻业 27(2), 81-83.

[本文引用: 1]
[44] 郑学平, 任辉丽 (2009). Na2CO3、MgSO4对罗布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北方园艺 (1), 14-16.

[本文引用: 1]
[45]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77). 中国植物志(第六十三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p . 157-165.

[本文引用: 1]
[46]
Barreras A, Gurk-Turner C (2003).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Pharmacol Notes 16, 123-126.
[本文引用: 1]
[47]
Chan CO, Lau CC, Ng YF, Xu LJ, Chen SB, Chan SW, Mok DKW (2015). Discrimination between leave of Apocynum venetum and its adulterant, A. pictum based on antioxidant assay and chemical profiles combined with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tioxidants 4, 359-372.
[本文引用: 1]
[48]
Chen J, Wan SB, Liu HH, Fan SL, Zhang YJ, Wang W, Xia MX, Yuan R, Deng FN, Shen FF (2016). Overexpression of an Apocynum venetum DEAD-box helicase gene ( Av- DH1) in cotton confers salinity tolerance and increases yield in a saline field. Front Plant Sci 6, 1227.
[本文引用: 1]
[49]
Duan SW, Cheng LF, Feng XY, Zheng K, Peng YD, Liu ZC (2017). Bio-degumming technology of Apocynum venetum bast by Pectobacterium sp. DCE-01. Text Res J. doi: https://www.chinbullbotany.com/article/2018/1674-3466/10.%201177/0040517517700198.
[本文引用: 1]
[50]
Gao SH, Yu CW (2015). Influence of pre-treatment on enzymatic degumming of Apocynum venetum bast fibers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Therm Sci 19, 1305-1309.
[本文引用: 1]
[51]
Guichoux E, Lagache L, Wagner S, Chaumeil P, Léger P, Lepais O, Lepoittevin C, Malausa T, Revardel E, Salin F, Petit RJ (2011). Current trends in microsatellite genotyping.Mol Ecol Resour 11, 591-611.
[本文引用: 1]
[52]
Hao XL, Kang Y, Li JK, Li QS, Liu EL, Liu XX (2016). Protective effects of hyperoside against H2O2-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Mol Med Rep 14, 399-405.
[本文引用: 1]
[53]
Kim DW, Yokozawa T, Hattori M, Kadota S, Namba T (2000). Effects of aqueous extracts of Apocynum venetum leaves o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enal hypertensive and NaCl-fed-hypertensive rats. J Ethnopharmacol 72, 53-59.
[本文引用: 1]
[1] 常洁, 计巧灵, 姜丽, 邢思雷 (2009). 罗布麻和大叶白麻染色体核型分析.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6, 338-341, 354.

[本文引用: 2]
[2] 陈莉艳, 魏晓敏, 张秀双, 苏国立 (2012). 滨海盐碱地区罗布麻栽培技术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 63-64.

[本文引用: 1]
[54]
Kuo CS, Kwan CY, Gong CL, Tsai MF, Nishibe S, Tatsuzaki J, Leung YM (2011). Apocynum venetum leaf aqueous extract inhibits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 of mo- use neuroblastoma N2A cells. J Ethnopharmacol 136, 149-155.
[本文引用: 1]
[55]
Lau YS, Kwan CY, Ku TC, Hsieh WT, Wang HD, Nishibe S, Dharmani M, Mustafa MR (2012). Apocynum venetum leaf extract, an antihypertensive herb, inhibits rat aortic contraction induced by angiotensin II: a nitric oxide and superoxide connection. J Ethnopharmacol 143, 565-571.
[本文引用: 1]
[56]
Li MH, Han GT, Chen H, Yu JY, Zhang YM (2012). Chemical compound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volatile oils from bast and fibers of Apocynum venetum. Fiber Polym 13, 322-328.
[本文引用: 1]
[57]
Li MH, Han GT, Yu JY (2010).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pocynum venetum fibers extracted by alkali-assisted ultrasound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Fiber Polym 11, 48-53.
[3] 陈妙华, 刘凤山 (1991). 罗布麻叶镇静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16, 609-611.

[本文引用: 2]
[4] 陈锡沐, 李秉滔 (1991). 罗布麻属与白麻属叶表面气孔形态的比较观察——兼论Poacynum的归属. 广西植物 11, 146-148.

[本文引用: 1]
[58]
Liu HH, Liu J, Fan SL, Song MZ, Han XL, Liu F, Shen FF (2008).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salinity stress-induced gene encoding DEAD-box helicase from the halophyte Apocynum venetum. J Exp Bot 59, 633-644.
[本文引用: 1]
[59]
Lu CM, Zhang WM, Peng XM, Gu GP, Chen MM, Tang ZZ (2010). Development of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marker for identification of Apocynum venetum Linn. from A. pictum Schrenk. Biol Pharm Bull 33, 522-526.
[本文引用: 4]
[60]
L, Zhang D, Sun B, Hu YW, Yan MT, Liu K, Li XJ, Ren LQ (2017). Apocynum leaf extract inhibits the progress of atherosclerosis in rats via the AMPK/mTOR pathway. Ph- armazie 72, 41-48.
[本文引用: 1]
[61]
Oliver G, Nakajima JI, Seo S, Butterweck V (2007). Anti- anxiety effects of Apocynum venetum L. in the elevated plus maze test. J Ethnopharmacol 110, 406-411.
[本文引用: 1]
[5] 陈彦云, 曹君迈, 李国旗, 任辉丽, 谢敏 (2008). 罗布麻染色体核型分析. 北方园艺 (1), 200-202.

[本文引用: 1]
[6] 陈彦云, 李国旗, 孟军, 曹君迈 (2007). 氯化钠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6(2), 49-51.

[本文引用: 1]
[62]
Parida AK, Das AB (2005). Salt tolerance and salinity effects on plants: a review.Ecotoxicol Environ Saf 60, 324-349.
[本文引用: 1]
[63]
Rabiei Z, Rabiei S (2017). A review on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medicinal plants.Bangladesh J Pharmacol 12, 1-11.
[本文引用: 1]
[7] 丛建民, 韩国君, 陈凤清 (2014). 吉林西部罗布麻驯化栽培方法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35(4), 88-91.

[本文引用: 1]
[8] 侯晋军, 韩利文, 杨官娥, 李青山 (2006). 罗布麻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中草药 37(10), 附7-附9.

[本文引用: 1]
[64]
Wang LL, Han GT, Zhang YM (2007).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pocynum venetum fibers under different pretreatments. Carbohydr Polym 69, 391-397.
[本文引用: 1]
[65]
Yamatsu A, Yusuke Y, Maru I, Yang JW, Tatsuzaki J, Kim M (2015). The improvement of sleep by oral intake of GA- BA and Apocynum venetum leaf extract. J Nutr Sci Vitami- nol 61, 182-187.
[本文引用: 1]
[9] 贾春林, 张文君, 张进红, 王国良, 刘洋, 吴波, 盛亦兵 (2016). 黄河三角洲罗布麻野生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35(2), 54-65.

[本文引用: 1]
[10] 孔娜娜, 方圣涛, 刘莺, 夏传海 (2013). 罗布麻叶中非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中草药 44, 3114-3118.

[本文引用: 1]
[11] 李慕春, 王苗苗, 韩飞, 何伟, 翟林红 (2018). 罗布麻和白麻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统计分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4(2), 102-108.

[本文引用: 1]
[12] 刘斌, 陈孝娟, 于萍 (2017). 新疆栽培种和野生种罗布麻叶中总黄酮含量分析. 海峡药学 29(2), 41-43.

[本文引用: 1]
[13] 刘风珍, 尹承佾, 陈章良 (1995). 罗布麻基因文库的构建.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6, 8-12.

[本文引用: 1]
[14] 刘克彪, 姜生秀 (2016). 干旱和钠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草业学报 25(5), 214-221.

[本文引用: 1]
[15] 刘萍, 李春颖 (2009). 罗布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18(3), 19-21.

[本文引用: 1]
[16] 刘玉新, 于德花, 常尚连 (2010).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罗布麻栽培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49, 2175-2176.

[本文引用: 1]
[17] 刘志华, 马立群, 于卓, 马艳红, 李小雷 (2009a). 罗布麻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华北农学报 24(2), 84-89.

[本文引用: 2]
[18] 刘志华, 于卓, 董鹏, 周亚星, 李小雷 (2009b). 罗布麻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 31(5), 96-101.

[本文引用: 2]
[19] 麻浩, 郁崇文, 粟建光, 肖浪涛, 温新惠, 王晋, 崔国贤 (2017). 罗布麻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 中国麻业科学 39(3), 146-152.

[本文引用: 2]
[20] 马琳, 孙卫国 (2009). 精干罗布麻纤维性能测试与研究. 纺织科技进展 (5), 50-57.

[本文引用: 1]
[21] 宁建凤, 郑青松, 邹献中, 孙丽丽, 姚瑶, 陈勇, 巫金龙, 魏岚 (2010). 罗布麻对不同浓度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植物学报 45, 689-697.

[本文引用: 2]
[22] 彭雪梅, 张卫明, 王蔓丽, 陆长梅, 顾龚平 (2007). 罗布麻及其易混品的DNA分子鉴定. 植物研究 27, 302-307.

[本文引用: 2]
[23] 钱学射, 张卫明, 顾龚平, 张广伦 (2005). 罗布麻保健茶的开发与药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4(6), 21-25.

[本文引用: 1]
[24] 钱学射, 张卫明, 张广伦, 顾龚平 (2006). 罗布麻药用部位的形态鉴定与标准.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5, 39-42.

[本文引用: 1]
[25] 任辉丽, 曹君迈, 陈彦云, 李国旗 (2008). 罗布麻的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利用. 北方园艺 (7), 87-90.

[本文引用: 2]
[26] 任轶, 侯荣, 冯慧, 王璐, 冯成利 (2015). 物种鉴定中的DNA分析方法. 陕西农业科学 61(10), 61-64.

[本文引用: 2]
[27] 石秋梅, 邓翻云, 吴敏言, 陈冬冬, 尹传华 (2014). 罗布麻和大叶白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耐盐性研究. 北方园艺 (12), 128-133.

[本文引用: 1]
[28] 苏前, 邱连勇 (2015). 基于RAPD技术对新疆地区罗布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农业灾害研究 5(7), 1, 17.

[本文引用: 2]
[29] 唐兴起 (2008). 柴达木盆地罗布麻资源及人工栽培技术. 青海草业 17, 48-50.

[本文引用: 1]
[30] 吴浩, 李玉华, 蒋国光 (1986). 罗布麻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江苏农业科学 (7), 28.

[本文引用: 2]
[31] 夏曾润, 王沛东, 贾文, 未丽, 米莉, 王锁民 (2014). K+对盐胁迫下罗布麻生长及离子吸收分配的效应. 草业科学 31, 2088-2094.

[本文引用: 1]
[32] 谢彬 (2009). 新疆罗布麻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硕士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 pp. 17-25.

[本文引用: 2]
[33] 徐红, 白璐, 李毅, 殷刚 (2006). 罗布麻的生物酶脱胶与精梳. 纺织学报 27(12), 102-104.

[本文引用: 1]

气候变化下罗布麻潜在地理分布区预测
2
2017

... 1952年, 我国已故农业经济学家董正钧先生在新疆罗布泊首次发现了罗布麻, 并随发现地命名, 将这一类纤维品质优良的植物统称为罗布麻.罗布麻在世界各地分布较为广泛, 俄罗斯、中亚、地中海沿岸、蒙古和北美等温带及寒温带地区都有分布(张广伦等, 2005).在我国, 罗布麻主要分布在长江、淮河、秦岭和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张绍武等, 2000), 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吉林和山东等省均有分布.张绍武等(2000)根据罗布麻主要分布区年降水量的多少, 将我国罗布麻地理分布划为3个主区, 即年降水量250 mm以下的西北内陆白麻和红麻干旱分布区(主要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内蒙西部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等区域)、年降水量400 mm左右的北部红麻半干旱分布区(主要包括辽宁、吉林、内蒙古东南、山西、陕西和宁夏等省份)以及年降水量500-700 mm的沿海及内地红麻半湿润及湿润分布区(主要包括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山东和京津等地区).杨会枫等(2017)利用MaxEnt模型对国内44个罗布麻分布点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指出, 最冷月低温、年平均温、最冷季平均降雨量和最湿季平均温是影响罗布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我国适宜罗布麻生长的地域占国土面积的11.94%, 这与张绍武等(2000)划分的罗布麻分布地域基本一致.同时杨会枫等(2017)还预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可逆性, 国内罗布麻适宜生境将会不断减少, 因此罗布麻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迁地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
... 划分的罗布麻分布地域基本一致.同时杨会枫等(2017)还预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可逆性, 国内罗布麻适宜生境将会不断减少, 因此罗布麻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迁地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

晋冀豫鲁罗布麻资源及栽培技术
2
2005

... 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又称茶棵子和茶叶花等, 隶属夹竹桃科(Apocynaceae), 是一种半灌木状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 通过种子和根蘖繁殖(张广伦等, 2005).罗布麻能够在盐碱沙荒地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长, 具有改土保水等良好的生态效用, 也可作为观赏植物种植.罗布麻叶可以入药, 也可制保健茶; 罗布麻纤维有“野生纤维之王”的美誉, 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天然纤维材料, 因此综合利用价值巨大.我国野生罗布麻资源曾十分丰富, 但随着罗布麻生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工业生产对野生原料的过度开发, 致使目前我国罗布麻种质资源急剧减少.种质资源是基础科学研究以及培育和改良工农业用优良品种的基本材料, 其多样性程度决定了基础研究的深度和优良品种的丰富性.故呼吁相关从业人员重视罗布麻野生资源的保护, 从而使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并进. ...
... 1952年, 我国已故农业经济学家董正钧先生在新疆罗布泊首次发现了罗布麻, 并随发现地命名, 将这一类纤维品质优良的植物统称为罗布麻.罗布麻在世界各地分布较为广泛, 俄罗斯、中亚、地中海沿岸、蒙古和北美等温带及寒温带地区都有分布(张广伦等, 2005).在我国, 罗布麻主要分布在长江、淮河、秦岭和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张绍武等, 2000), 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吉林和山东等省均有分布.张绍武等(2000)根据罗布麻主要分布区年降水量的多少, 将我国罗布麻地理分布划为3个主区, 即年降水量250 mm以下的西北内陆白麻和红麻干旱分布区(主要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内蒙西部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等区域)、年降水量400 mm左右的北部红麻半干旱分布区(主要包括辽宁、吉林、内蒙古东南、山西、陕西和宁夏等省份)以及年降水量500-700 mm的沿海及内地红麻半湿润及湿润分布区(主要包括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山东和京津等地区).杨会枫等(2017)利用MaxEnt模型对国内44个罗布麻分布点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指出, 最冷月低温、年平均温、最冷季平均降雨量和最湿季平均温是影响罗布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我国适宜罗布麻生长的地域占国土面积的11.94%, 这与张绍武等(2000)划分的罗布麻分布地域基本一致.同时杨会枫等(2017)还预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可逆性, 国内罗布麻适宜生境将会不断减少, 因此罗布麻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迁地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

我国罗布麻分布区的地理区划
3
2000

... 1952年, 我国已故农业经济学家董正钧先生在新疆罗布泊首次发现了罗布麻, 并随发现地命名, 将这一类纤维品质优良的植物统称为罗布麻.罗布麻在世界各地分布较为广泛, 俄罗斯、中亚、地中海沿岸、蒙古和北美等温带及寒温带地区都有分布(张广伦等, 2005).在我国, 罗布麻主要分布在长江、淮河、秦岭和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张绍武等, 2000), 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吉林和山东等省均有分布.张绍武等(2000)根据罗布麻主要分布区年降水量的多少, 将我国罗布麻地理分布划为3个主区, 即年降水量250 mm以下的西北内陆白麻和红麻干旱分布区(主要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内蒙西部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等区域)、年降水量400 mm左右的北部红麻半干旱分布区(主要包括辽宁、吉林、内蒙古东南、山西、陕西和宁夏等省份)以及年降水量500-700 mm的沿海及内地红麻半湿润及湿润分布区(主要包括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山东和京津等地区).杨会枫等(2017)利用MaxEnt模型对国内44个罗布麻分布点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指出, 最冷月低温、年平均温、最冷季平均降雨量和最湿季平均温是影响罗布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我国适宜罗布麻生长的地域占国土面积的11.94%, 这与张绍武等(2000)划分的罗布麻分布地域基本一致.同时杨会枫等(2017)还预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可逆性, 国内罗布麻适宜生境将会不断减少, 因此罗布麻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迁地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
... ), 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吉林和山东等省均有分布.张绍武等(2000)根据罗布麻主要分布区年降水量的多少, 将我国罗布麻地理分布划为3个主区, 即年降水量250 mm以下的西北内陆白麻和红麻干旱分布区(主要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内蒙西部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等区域)、年降水量400 mm左右的北部红麻半干旱分布区(主要包括辽宁、吉林、内蒙古东南、山西、陕西和宁夏等省份)以及年降水量500-700 mm的沿海及内地红麻半湿润及湿润分布区(主要包括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山东和京津等地区).杨会枫等(2017)利用MaxEnt模型对国内44个罗布麻分布点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指出, 最冷月低温、年平均温、最冷季平均降雨量和最湿季平均温是影响罗布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我国适宜罗布麻生长的地域占国土面积的11.94%, 这与张绍武等(2000)划分的罗布麻分布地域基本一致.同时杨会枫等(2017)还预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可逆性, 国内罗布麻适宜生境将会不断减少, 因此罗布麻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迁地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
... 利用MaxEnt模型对国内44个罗布麻分布点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指出, 最冷月低温、年平均温、最冷季平均降雨量和最湿季平均温是影响罗布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我国适宜罗布麻生长的地域占国土面积的11.94%, 这与张绍武等(2000)划分的罗布麻分布地域基本一致.同时杨会枫等(2017)还预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可逆性, 国内罗布麻适宜生境将会不断减少, 因此罗布麻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迁地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

基于DNA非编码区序列探讨罗布麻的分类问题
3
2007

... 虽然罗布麻于1952年由董正钧先生命名, 但其植物学分类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应解决, 只是沿用当地俗称, 分为红麻和白麻两种(张卫明等, 2006c).之后, 张鹏云等多位****就罗布麻的植物学分类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 分歧主要在于分类体系是采用Wood- son的分类方法还是林氏分类法(张卫明等, 2006a).1975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记载, 我国俗称罗布麻的植物有3种, 划归2个属.具体包括罗布麻属(Apo- cynum)中的罗布麻(A. venetum)及白麻属(Poacy- num)中的白麻(P. pictum)和大叶白麻(P. hendersonii)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77).直至近年, 罗布麻类植物的植物学分类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 不同****之间仍存在争议, 焦点主要在于白麻属与罗布麻属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以及白麻属类植物是否有必要另立新属.陈锡沐和李秉滔(1991)根据对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叶表面气孔形态、叶片、花和种子等结构形态的观察, 认为二者在这些方面性状十分相似, 大叶白麻没有另立新属的必要, 建议将白麻属撤销, 并将大叶白麻归并到罗布麻属.张卫明等(2007)通过对罗布麻属物种罗布麻(罗布红麻)、加拿大麻和白麻属物种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trnL内含子及trnL-F非编码区序列比对, 发现罗布红麻、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序列完全一致, 但与加拿大麻ITS序列差异较大; 在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 大叶白麻和白麻序列完全一致, 与罗布红麻仅有3个位点的变异.彭雪梅等(2007)通过对2005年全国罗布麻资源科学考察(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采集的罗布麻、大叶白麻和加拿大麻相关基因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即来源不同地区不同居群的罗布麻样品之间以及罗布麻和大叶白麻样品的ITS、trnL及trnL-F序列基本没有变化, 但加拿大麻与此两种植物在这3个DNA标记序列上具有多达十多个SNP以及多处碱基插入/缺失的差异.因此认为罗布红麻与大叶白麻和白麻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罗布红麻与罗布麻属内其它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建议撤销白麻属, 将大叶白麻和白麻归入罗布麻属(张卫明等, 2007).在我国, 上述中的大叶白麻实际是指中花罗布麻.张卫明等(2006b)通过形态解剖指出, 中花罗布麻可作为罗布白麻的一个变型或变种.目前, 我国中花罗布麻仅在新疆与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有少量存世.综上, 目前一般认为我国的罗布麻植物可划分为1属2种, 即罗布麻属(Apocynum), 包括罗布红麻(A. venetum)和罗布白麻(A. hendersonii)两个种. ...
... 通过对2005年全国罗布麻资源科学考察(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采集的罗布麻、大叶白麻和加拿大麻相关基因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即来源不同地区不同居群的罗布麻样品之间以及罗布麻和大叶白麻样品的ITS、trnL及trnL-F序列基本没有变化, 但加拿大麻与此两种植物在这3个DNA标记序列上具有多达十多个SNP以及多处碱基插入/缺失的差异.因此认为罗布红麻与大叶白麻和白麻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罗布红麻与罗布麻属内其它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建议撤销白麻属, 将大叶白麻和白麻归入罗布麻属(张卫明等, 2007).在我国, 上述中的大叶白麻实际是指中花罗布麻.张卫明等(2006b)通过形态解剖指出, 中花罗布麻可作为罗布白麻的一个变型或变种.目前, 我国中花罗布麻仅在新疆与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有少量存世.综上, 目前一般认为我国的罗布麻植物可划分为1属2种, 即罗布麻属(Apocynum), 包括罗布红麻(A. venetum)和罗布白麻(A. hendersonii)两个种. ...
... 罗布麻种属的确定最初是依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区分的.虽然形态学鉴定直观简单, 在物种分类中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 但也有缺陷: (1) 无法鉴定隐存分类单元; (2) 发育阶段和性别会对正常鉴定产生影响; (3) 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 生境的不同会导致表型产生响应变化, 给物种鉴定带来困难(任轶等, 2015).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手段逐渐应用到物种鉴定中.张卫明等(2007)彭雪梅等(2007)利用DNA分子标记鉴定了罗布麻基因组中的保守序列, 进而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物种的异同.目前, 此种方法在动植物种属确定和亲缘关系远近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Guichoux et al., 2011).然而, 罗布麻基因组学发展滞后, 分子标记开发力度不够, 数量较少.仅有几个(如ALFP、ISSR和RAPD)能够用来进行种属鉴定的分子标记(刘志华等, 2009a; 2009b; Lu et al., 2010; 苏前和邱连勇, 2015).因此, 需要加强罗布麻基因组学研究, 筛选和开发多种分子标记并建立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用于种属鉴定以及种质资源区分.另外, 由于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以及行为相对稳定, 故开展罗布麻争议种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也是区别不同物种的有效手段(任轶等, 2015). ...

a). 罗布麻资源利用与罗布麻植物分类问题
1
2006

... 虽然罗布麻于1952年由董正钧先生命名, 但其植物学分类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应解决, 只是沿用当地俗称, 分为红麻和白麻两种(张卫明等, 2006c).之后, 张鹏云等多位****就罗布麻的植物学分类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 分歧主要在于分类体系是采用Wood- son的分类方法还是林氏分类法(张卫明等, 2006a).1975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记载, 我国俗称罗布麻的植物有3种, 划归2个属.具体包括罗布麻属(Apo- cynum)中的罗布麻(A. venetum)及白麻属(Poacy- num)中的白麻(P. pictum)和大叶白麻(P. hendersonii)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77).直至近年, 罗布麻类植物的植物学分类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 不同****之间仍存在争议, 焦点主要在于白麻属与罗布麻属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以及白麻属类植物是否有必要另立新属.陈锡沐和李秉滔(1991)根据对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叶表面气孔形态、叶片、花和种子等结构形态的观察, 认为二者在这些方面性状十分相似, 大叶白麻没有另立新属的必要, 建议将白麻属撤销, 并将大叶白麻归并到罗布麻属.张卫明等(2007)通过对罗布麻属物种罗布麻(罗布红麻)、加拿大麻和白麻属物种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trnL内含子及trnL-F非编码区序列比对, 发现罗布红麻、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序列完全一致, 但与加拿大麻ITS序列差异较大; 在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 大叶白麻和白麻序列完全一致, 与罗布红麻仅有3个位点的变异.彭雪梅等(2007)通过对2005年全国罗布麻资源科学考察(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采集的罗布麻、大叶白麻和加拿大麻相关基因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即来源不同地区不同居群的罗布麻样品之间以及罗布麻和大叶白麻样品的ITS、trnL及trnL-F序列基本没有变化, 但加拿大麻与此两种植物在这3个DNA标记序列上具有多达十多个SNP以及多处碱基插入/缺失的差异.因此认为罗布红麻与大叶白麻和白麻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罗布红麻与罗布麻属内其它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建议撤销白麻属, 将大叶白麻和白麻归入罗布麻属(张卫明等, 2007).在我国, 上述中的大叶白麻实际是指中花罗布麻.张卫明等(2006b)通过形态解剖指出, 中花罗布麻可作为罗布白麻的一个变型或变种.目前, 我国中花罗布麻仅在新疆与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有少量存世.综上, 目前一般认为我国的罗布麻植物可划分为1属2种, 即罗布麻属(Apocynum), 包括罗布红麻(A. venetum)和罗布白麻(A. hendersonii)两个种. ...

b). 罗布麻的形态解剖研究——兼论中花罗布麻的分类问题
1
2006

... 虽然罗布麻于1952年由董正钧先生命名, 但其植物学分类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应解决, 只是沿用当地俗称, 分为红麻和白麻两种(张卫明等, 2006c).之后, 张鹏云等多位****就罗布麻的植物学分类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 分歧主要在于分类体系是采用Wood- son的分类方法还是林氏分类法(张卫明等, 2006a).1975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记载, 我国俗称罗布麻的植物有3种, 划归2个属.具体包括罗布麻属(Apo- cynum)中的罗布麻(A. venetum)及白麻属(Poacy- num)中的白麻(P. pictum)和大叶白麻(P. hendersonii)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77).直至近年, 罗布麻类植物的植物学分类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 不同****之间仍存在争议, 焦点主要在于白麻属与罗布麻属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以及白麻属类植物是否有必要另立新属.陈锡沐和李秉滔(1991)根据对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叶表面气孔形态、叶片、花和种子等结构形态的观察, 认为二者在这些方面性状十分相似, 大叶白麻没有另立新属的必要, 建议将白麻属撤销, 并将大叶白麻归并到罗布麻属.张卫明等(2007)通过对罗布麻属物种罗布麻(罗布红麻)、加拿大麻和白麻属物种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trnL内含子及trnL-F非编码区序列比对, 发现罗布红麻、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序列完全一致, 但与加拿大麻ITS序列差异较大; 在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 大叶白麻和白麻序列完全一致, 与罗布红麻仅有3个位点的变异.彭雪梅等(2007)通过对2005年全国罗布麻资源科学考察(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采集的罗布麻、大叶白麻和加拿大麻相关基因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即来源不同地区不同居群的罗布麻样品之间以及罗布麻和大叶白麻样品的ITS、trnL及trnL-F序列基本没有变化, 但加拿大麻与此两种植物在这3个DNA标记序列上具有多达十多个SNP以及多处碱基插入/缺失的差异.因此认为罗布红麻与大叶白麻和白麻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罗布红麻与罗布麻属内其它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建议撤销白麻属, 将大叶白麻和白麻归入罗布麻属(张卫明等, 2007).在我国, 上述中的大叶白麻实际是指中花罗布麻.张卫明等(2006b)通过形态解剖指出, 中花罗布麻可作为罗布白麻的一个变型或变种.目前, 我国中花罗布麻仅在新疆与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有少量存世.综上, 目前一般认为我国的罗布麻植物可划分为1属2种, 即罗布麻属(Apocynum), 包括罗布红麻(A. venetum)和罗布白麻(A. hendersonii)两个种. ...

c). 新疆罗布麻生态类型及其纤维品质研究
2
2006

... 虽然罗布麻于1952年由董正钧先生命名, 但其植物学分类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应解决, 只是沿用当地俗称, 分为红麻和白麻两种(张卫明等, 2006c).之后, 张鹏云等多位****就罗布麻的植物学分类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 分歧主要在于分类体系是采用Wood- son的分类方法还是林氏分类法(张卫明等, 2006a).1975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记载, 我国俗称罗布麻的植物有3种, 划归2个属.具体包括罗布麻属(Apo- cynum)中的罗布麻(A. venetum)及白麻属(Poacy- num)中的白麻(P. pictum)和大叶白麻(P. hendersonii)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77).直至近年, 罗布麻类植物的植物学分类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 不同****之间仍存在争议, 焦点主要在于白麻属与罗布麻属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以及白麻属类植物是否有必要另立新属.陈锡沐和李秉滔(1991)根据对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叶表面气孔形态、叶片、花和种子等结构形态的观察, 认为二者在这些方面性状十分相似, 大叶白麻没有另立新属的必要, 建议将白麻属撤销, 并将大叶白麻归并到罗布麻属.张卫明等(2007)通过对罗布麻属物种罗布麻(罗布红麻)、加拿大麻和白麻属物种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trnL内含子及trnL-F非编码区序列比对, 发现罗布红麻、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序列完全一致, 但与加拿大麻ITS序列差异较大; 在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 大叶白麻和白麻序列完全一致, 与罗布红麻仅有3个位点的变异.彭雪梅等(2007)通过对2005年全国罗布麻资源科学考察(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采集的罗布麻、大叶白麻和加拿大麻相关基因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即来源不同地区不同居群的罗布麻样品之间以及罗布麻和大叶白麻样品的ITS、trnL及trnL-F序列基本没有变化, 但加拿大麻与此两种植物在这3个DNA标记序列上具有多达十多个SNP以及多处碱基插入/缺失的差异.因此认为罗布红麻与大叶白麻和白麻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罗布红麻与罗布麻属内其它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建议撤销白麻属, 将大叶白麻和白麻归入罗布麻属(张卫明等, 2007).在我国, 上述中的大叶白麻实际是指中花罗布麻.张卫明等(2006b)通过形态解剖指出, 中花罗布麻可作为罗布白麻的一个变型或变种.目前, 我国中花罗布麻仅在新疆与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有少量存世.综上, 目前一般认为我国的罗布麻植物可划分为1属2种, 即罗布麻属(Apocynum), 包括罗布红麻(A. venetum)和罗布白麻(A. hendersonii)两个种. ...
... 种质资源多样性对基础研究和品种选育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分布在我国的罗布麻仅有2种,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罗布麻几乎遍布我国北部的各个省份, 再加上各地的生态环境差异极大以及物种长时间的自然进化, 罗布麻的野生种质资源仍相当丰富.贾春林等(2016)调查了分布在黄河三角洲附近13个县市的34个罗布麻居群, 共计315份材料.根据罗布麻植株的分枝情况, 将罗布麻株型分为直立型、半直立型和匍匐型3种; 同时发现罗布麻叶型有椭圆形和柳叶形两种, 花期茎秆多为绿色, 少量植株呈现红色, 即不同居群罗布麻有非常明显的形态学特征.张卫明等(2006c)根据植株高度将罗布红麻分为丛生高秆型(3 m以上)、灌丛矮秆型(2.5-3 m)和旷地矮秆型(1.5-2 m) 3种; 而罗布白麻类型较多, 主要分为展叶型、竖叶型、放牧型和盐渍型等几类, 株高介于0.6-1.8 m之间不等.总体而言, 罗布白麻较罗布红麻变异较多且株高偏矮.我们在山东省内进行罗布麻种质资源收集调查时也发现, 不同地域的罗布麻植株形态有较大差异.例如, 潍坊寒亭区生长的罗布麻茎秆直立粗壮, 分枝较多; 滨州市滨城区生长的罗布麻居群则匍匐生长, 茎细长.虽然形态学特征是区分不同植物最直观且最简便的分类手段, 但是罗布麻可辨识的生物学特征有限.其形态学分类也多是根据生境地植株分枝、株高、叶型、茎色和叶色进行, 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且也难以依靠其形态特征有效并准确区分众多不同的种质资源. ...

NaCI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及胚生长的影响
1
2007

... 罗布麻能在盐碱荒漠地生长, 具有耐旱、耐寒和耐盐碱的特点.因此, 对罗布麻耐盐性评价是挖掘罗布麻耐盐基因的基础, 也是筛选和培育耐盐品种的有效手段.目前, 对罗布麻的耐盐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其种子和幼苗在单盐胁迫下发芽率和生长势的研究.所用单盐主要有中性盐NaCl、Na2SO4、MgSO4以及碱性盐NaHCO3和Na2CO3等.总体来说, 不同单盐对罗布麻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郑学平和任辉丽(2009)的研究表明, 罗布麻种子的萌发对Na2CO3敏感, Na2CO3无论浓度高低均显著抑制罗布麻种子的萌发, 并对幼苗的生长具明显的抑制作用.罗布麻种子在8%的MgSO4溶液中正常萌发, 低于8%的MgSO4溶液可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刘克彪和姜生秀(2016)指出, 低于0.2%的Na2SO4溶液能够促进罗布麻种子的萌发, NaHCO3则不影响罗布麻种子的萌发.在相同浓度的NaHCO3、NaCl和Na2SO4胁迫下, 罗布麻种子萌发的难易顺序依次为NaHCO3>NaCl>Na2SO4, 表明HCO3-对罗布麻的毒害作用显著高于其它离子.罗布麻在CO32-和HCO3-等含量较高的盐碱地上生存能力会被一定程度地遏制, 但在SO42-含量适中的土地上生长较好.罗布麻种子对NaCl的耐受性则较为复杂, 张秀玲等(2007)研究发现, 低于50 mmol·L-1 (约为0.29%)的NaCl溶液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NaCl浓度高于200 mmol·L-1 (1.17%)时, 罗布麻种子萌发则受到明显抑制.然而, 陈彦云等(2007)研究发现, 当NaCl溶液浓度低于0.8%时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大于0.8%时抑制种子萌发.虽然上述研究中对NaCl溶液抑制罗布麻种子萌发的临界浓度存在偏差, 但趋势基本一致: 低浓度的NaCl溶液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高浓度的NaCl溶液则抑制种子萌发.另外, 由于上述研究中采用的罗布麻来自不同的省份地域, 故结果的差异性可能与不同罗布麻种质有关.不同生境的罗布麻经过长时间驯化, 形成了独特的种质资源, 耐盐性也会存在差异.石秋梅等(2014)对罗布麻和大叶白麻种子在NaCl胁迫下的发芽率研究表明, 当NaCl浓度为200 mmol·L-1时, 大叶白麻种子的发芽率为88%左右, 低于罗布麻(97%); 用60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生长2个月的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幼苗, 10天后罗布麻的叶片全部脱落, 大叶白麻叶片则未受到影响, 表明二者在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期对NaCl的耐受性不同.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种质资源对NaCl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因此, 对罗布麻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和耐盐性鉴定, 是筛选高耐盐罗布麻种质和发掘耐盐基因的有效手段. ...

罗布白麻与罗布红麻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2
2009

... 张语迟等(200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 发现芦丁和贯叶金丝桃素是罗布白麻的特征性成分, I 3-II 8-双芹菜苷元和穗花衫双黄酮则是罗布红麻的特征性成分.Chan等(2015)对罗布红麻和白麻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定量分析, 发现金丝桃苷的含量能有效地区分两种植物.然而, 生境地的土壤组成、肥力、水分状况以及大气环境等因素均能够影响罗布麻叶片的化学成分组成(Lu et al., 2010).另外, 上述方法操作步骤繁琐, 分析流程复杂, 无法大规模应用. ...
... 罗布麻根、茎和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总黄酮类化合物, 包括槲皮素、芸香苷、黄酮苷和强心苷类物质等, 具有降血压、抗氧化和抗抑郁等多种药理活性(侯晋军等, 2006; 孔娜娜等, 2013).此外, 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和氨基酸, 及K、Ca和Fe等微量元素, 药用价值极高.陈妙华和刘凤山(1991)从罗布麻叶镇静有效粗提物中分离出三十烷醇、槲皮素、金丝桃苷和异秦皮定等8种化合物, 并证实异秦皮定和金丝桃苷是发挥镇静作用的有效成分.Li等(2012)通过GC-MS方法从罗布麻纤维中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 主要包括脂肪酸、酯类、酮类、醛类、烷类、酚类和其它物质, 其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抑菌性能, 这也解释了罗布麻纤维的抑菌现象.张语迟等(200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分析方法, 对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叶中的16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罗布红麻与白麻叶的主要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别, 其中二者共有的成分为12种, 包括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金丝桃苷、槲皮素-3-O-呋喃型阿拉伯糖苷、乙酰化金丝桃苷、乙酰化异槲皮素、紫云英苷、山奈酚-3-O-半乳糖苷、槲皮素、山奈酚和贯叶金丝桃素等, 但含量差别较大.刘斌等(2017)对新疆库尔乐和阿勒泰地区的野生及栽培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 发现6-7月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介于5.36-12.19 mg·g-1之间, 不同地区和时间的罗布麻种质总黄酮含量变化差异大.李慕春等(2018)对来自新疆、吉林和广东等地的不同月份的33份罗布红麻和白麻样品,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绿原酸、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等共有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 这些成分含量在罗布红麻和白麻叶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也证实罗布麻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受生长环境与采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对特定环境下药效化学成分含量高的罗布麻种质进行鉴定筛选和人工驯化育种是增加药效成分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罗布麻推广应用的有效手段. ...

不同脱胶方法加工罗布麻精干麻品质比较
1
2005

... 罗布麻在我国发现之初, 正逢国内纺织原料短缺之时, 因此其作为一种新型纺织原料在国内逐渐得到利用(任辉丽等, 2008).罗布麻纤维是指茎秆韧皮部中的韧皮纤维, 长度介于10-220 mm之间, 长短差异大且延展性低, 纤维脆性大, 只能与其它纤维产品混纺使用(徐红等, 2006).但是与其它麻类和棉纤维相比, 罗布麻纤维具有良好的回潮率、抗静电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菌抑菌活性(马琳和孙卫国, 2009).这些特点使得罗布麻纺织制品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吸湿透气且不易粘身, 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目前罗布麻在国内纺织领域的开发利用率仅约为10% (刘萍和李春颖等, 2009), 这与罗布麻的纤维特性和加工难度较大有关.与其它麻类相比, 罗布麻韧皮纤维含有高达55%的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 纤维素含量较低(约占45%)(张元明和韩光亭, 2005).因此, 利用罗布麻纤维的第1步就是去除这些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由于罗布麻纤维中非纺织用成分构成复杂且含量较多, 脱胶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问题, 也一直是纺织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热碱脱胶法不仅会破坏罗布麻的纤维品质、影响纺丝和编织过程, 还会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品, 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Gao and Yu, 2015).故清洁且高效的脱胶方法一直是纺织行业探索的目标. ...

Na2CO3、MgSO4对罗布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
2009

... 罗布麻能在盐碱荒漠地生长, 具有耐旱、耐寒和耐盐碱的特点.因此, 对罗布麻耐盐性评价是挖掘罗布麻耐盐基因的基础, 也是筛选和培育耐盐品种的有效手段.目前, 对罗布麻的耐盐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其种子和幼苗在单盐胁迫下发芽率和生长势的研究.所用单盐主要有中性盐NaCl、Na2SO4、MgSO4以及碱性盐NaHCO3和Na2CO3等.总体来说, 不同单盐对罗布麻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郑学平和任辉丽(2009)的研究表明, 罗布麻种子的萌发对Na2CO3敏感, Na2CO3无论浓度高低均显著抑制罗布麻种子的萌发, 并对幼苗的生长具明显的抑制作用.罗布麻种子在8%的MgSO4溶液中正常萌发, 低于8%的MgSO4溶液可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刘克彪和姜生秀(2016)指出, 低于0.2%的Na2SO4溶液能够促进罗布麻种子的萌发, NaHCO3则不影响罗布麻种子的萌发.在相同浓度的NaHCO3、NaCl和Na2SO4胁迫下, 罗布麻种子萌发的难易顺序依次为NaHCO3>NaCl>Na2SO4, 表明HCO3-对罗布麻的毒害作用显著高于其它离子.罗布麻在CO32-和HCO3-等含量较高的盐碱地上生存能力会被一定程度地遏制, 但在SO42-含量适中的土地上生长较好.罗布麻种子对NaCl的耐受性则较为复杂, 张秀玲等(2007)研究发现, 低于50 mmol·L-1 (约为0.29%)的NaCl溶液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NaCl浓度高于200 mmol·L-1 (1.17%)时, 罗布麻种子萌发则受到明显抑制.然而, 陈彦云等(2007)研究发现, 当NaCl溶液浓度低于0.8%时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大于0.8%时抑制种子萌发.虽然上述研究中对NaCl溶液抑制罗布麻种子萌发的临界浓度存在偏差, 但趋势基本一致: 低浓度的NaCl溶液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高浓度的NaCl溶液则抑制种子萌发.另外, 由于上述研究中采用的罗布麻来自不同的省份地域, 故结果的差异性可能与不同罗布麻种质有关.不同生境的罗布麻经过长时间驯化, 形成了独特的种质资源, 耐盐性也会存在差异.石秋梅等(2014)对罗布麻和大叶白麻种子在NaCl胁迫下的发芽率研究表明, 当NaCl浓度为200 mmol·L-1时, 大叶白麻种子的发芽率为88%左右, 低于罗布麻(97%); 用60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生长2个月的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幼苗, 10天后罗布麻的叶片全部脱落, 大叶白麻叶片则未受到影响, 表明二者在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期对NaCl的耐受性不同.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种质资源对NaCl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因此, 对罗布麻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和耐盐性鉴定, 是筛选高耐盐罗布麻种质和发掘耐盐基因的有效手段.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
1977

... 虽然罗布麻于1952年由董正钧先生命名, 但其植物学分类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应解决, 只是沿用当地俗称, 分为红麻和白麻两种(张卫明等, 2006c).之后, 张鹏云等多位****就罗布麻的植物学分类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 分歧主要在于分类体系是采用Wood- son的分类方法还是林氏分类法(张卫明等, 2006a).1975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记载, 我国俗称罗布麻的植物有3种, 划归2个属.具体包括罗布麻属(Apo- cynum)中的罗布麻(A. venetum)及白麻属(Poacy- num)中的白麻(P. pictum)和大叶白麻(P. hendersonii)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77).直至近年, 罗布麻类植物的植物学分类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 不同****之间仍存在争议, 焦点主要在于白麻属与罗布麻属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以及白麻属类植物是否有必要另立新属.陈锡沐和李秉滔(1991)根据对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叶表面气孔形态、叶片、花和种子等结构形态的观察, 认为二者在这些方面性状十分相似, 大叶白麻没有另立新属的必要, 建议将白麻属撤销, 并将大叶白麻归并到罗布麻属.张卫明等(2007)通过对罗布麻属物种罗布麻(罗布红麻)、加拿大麻和白麻属物种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trnL内含子及trnL-F非编码区序列比对, 发现罗布红麻、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序列完全一致, 但与加拿大麻ITS序列差异较大; 在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 大叶白麻和白麻序列完全一致, 与罗布红麻仅有3个位点的变异.彭雪梅等(2007)通过对2005年全国罗布麻资源科学考察(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采集的罗布麻、大叶白麻和加拿大麻相关基因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即来源不同地区不同居群的罗布麻样品之间以及罗布麻和大叶白麻样品的ITS、trnL及trnL-F序列基本没有变化, 但加拿大麻与此两种植物在这3个DNA标记序列上具有多达十多个SNP以及多处碱基插入/缺失的差异.因此认为罗布红麻与大叶白麻和白麻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罗布红麻与罗布麻属内其它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建议撤销白麻属, 将大叶白麻和白麻归入罗布麻属(张卫明等, 2007).在我国, 上述中的大叶白麻实际是指中花罗布麻.张卫明等(2006b)通过形态解剖指出, 中花罗布麻可作为罗布白麻的一个变型或变种.目前, 我国中花罗布麻仅在新疆与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有少量存世.综上, 目前一般认为我国的罗布麻植物可划分为1属2种, 即罗布麻属(Apocynum), 包括罗布红麻(A. venetum)和罗布白麻(A. hendersonii)两个种. ...

1
2003

... 目前, 一般认为罗布麻提取物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抗脂质过氧化、抗抑郁、抗高血脂、镇静、利尿和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Barreras and Gurk-Turner, 2003; Kuo et al., 2011; Rabiei and Rabiei, 2017).Hao等(2016)研究证实, 金丝桃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消炎和抗氧化等), 并且金丝桃苷能够抑制人静脉内皮细胞由于过氧化作用引起的细胞凋亡, 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Kim等(2000)研究表明, 罗布麻叶水提物能够有效降低大鼠的自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和NaCl引起的高血压.但只有在肾切除大鼠的尿液中Na+、K+和蛋白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 推测罗布麻降血压的功效可能与改善肾功能有关.Lau等(2012)也证实, 10 μg·mL-1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有效缓解由Ang II诱导产生的大鼠主动脉血管收缩形成的高血压.虽然罗布麻叶粗提物降血压的机制以及何种化学物质发挥主要作用并不完全清楚, 但是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国内医药市场已广泛应用罗布麻浸膏以及复方罗布麻片等中成药治疗高血压.Yama- tsu等(2015)研究表明, 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还有益睡眠, 能够促进人体进入深睡眠状态.Oliver等(2007)将罗布麻叶的醇提物在小鼠上进行抗焦虑实验, 与阳性抗焦虑药安定和丁螺旋酮相比, 摄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明显缩短EPM处理小鼠四肢由紧缩变成舒张的时间.罗布麻这种抗焦虑的功效能够被安定的拮抗剂氟马西尼和丁螺旋酮的拮抗剂WAY-100635拮抗, 表明罗布麻叶提取物的抗焦虑功能主要受氨基丁酸系统调控.另外, Lü等(2017)用罗布麻叶提取物喂养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大鼠, 大鼠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含量均明显减少, 主动脉中胶原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减少.Western blot实验表明, 患病大鼠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后p-AMPK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而mTOR蛋白显著减少, 二者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 罗布麻提取物能够有效减少血脂含量, 通过抑制过量的胶原合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很可能是通过AMPK/mTOR信号途径完成.罗布麻粗提物成分复杂, 虽然大量动物实验表明, 粗提物对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但何种单体化学物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行使功能尚不明确.另外, 鉴于不同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和种质之间的差别可造成其化学成分种类与含量的差异, 因此可能对其治疗效果产生潜在的影响.故加强罗布麻叶提取物单体化学成分的分离和药效研究是合理科学利用罗布麻的必要途径. ...

1
2015

... 张语迟等(200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 发现芦丁和贯叶金丝桃素是罗布白麻的特征性成分, I 3-II 8-双芹菜苷元和穗花衫双黄酮则是罗布红麻的特征性成分.Chan等(2015)对罗布红麻和白麻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定量分析, 发现金丝桃苷的含量能有效地区分两种植物.然而, 生境地的土壤组成、肥力、水分状况以及大气环境等因素均能够影响罗布麻叶片的化学成分组成(Lu et al., 2010).另外, 上述方法操作步骤繁琐, 分析流程复杂, 无法大规模应用. ...

1
2016

... 植物的正常生长与外在环境相协调, 对盐生植物进行耐盐基因挖掘是盐生植物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刘风珍等(1995)以罗布麻幼苗为材料, 构建了我国第1个罗布麻基因文库.Liu等(2008)利用差减杂交和RACE扩增的方法从罗布麻中克隆到1个盐胁迫诱导基因AvDH1.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9个保守的DEAD-box结构域.体外实验证实, 该蛋白具有依赖ATP的DNA解旋酶活性、依赖ATP的RNA解旋酶活性以及依赖DNA或RNA的ATP酶活性.随后, AvDH1基因被证实可显著提高棉花(Gossypium hirsutum)的耐盐性(Chen et al., 2016).可见, 罗布麻的耐盐基因具有在农作物上应用的潜力, 然而目前关于罗布麻耐盐基因挖掘应用的报道并不多见.因此, 利用转录组测序和转基因等手段从罗布麻中进行耐盐碱基因挖掘利用亟待开展. ...

1
2017

... 目前, 纺织工业领域采用的脱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微波、超声波脱胶、化学脱胶、生物酶脱胶以及联合脱胶等(任辉丽等, 2008).Li等(2010)通过对碱处理过的罗布麻浸提物进行超声波处理, 发现低频(28 kHz)超声波能够进一步去除纤维表面10-50 μm范围的杂质和胶连物, 高频(53 kHz)超声波则能够清除2-8 μm的杂质.另外, 超声波处理环境友好且易控制, 其不但不改变罗布麻纤维素的结晶结构而且还能提高纤维的结晶度, 进而提高纤维品质.Wang等(2007)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学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以及纤维机械性能测试等技术比较了化学脱胶、传统的手工处理、机械脱胶和微生物脱胶4种方法获得罗布麻纤维的效率及品质.结果表明, 微生物脱胶法获得的纤维在纤维结晶度、取向度和适于纺织工业的纤维机械性能方面与其它方法相比差别不大, 但微生物脱胶法具有更高的脱胶效率、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特点, 在工业生产上应用更广泛.Duan等(2017)利用一种能同时分泌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果胶杆菌属细菌DCE-01对罗布麻非纤维素成分进行消化, 结果表明细菌发酵处理的生物脱胶法的脱胶率较传统的化学脱胶法提高了22.56%, 纤维的抗断强度提高了18.14%, 且脱胶过程中化学能需要量降低了44.33%, 很好地减少了消耗, 并提高了产率和效率. ...

1
2015

... 罗布麻在我国发现之初, 正逢国内纺织原料短缺之时, 因此其作为一种新型纺织原料在国内逐渐得到利用(任辉丽等, 2008).罗布麻纤维是指茎秆韧皮部中的韧皮纤维, 长度介于10-220 mm之间, 长短差异大且延展性低, 纤维脆性大, 只能与其它纤维产品混纺使用(徐红等, 2006).但是与其它麻类和棉纤维相比, 罗布麻纤维具有良好的回潮率、抗静电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菌抑菌活性(马琳和孙卫国, 2009).这些特点使得罗布麻纺织制品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吸湿透气且不易粘身, 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目前罗布麻在国内纺织领域的开发利用率仅约为10% (刘萍和李春颖等, 2009), 这与罗布麻的纤维特性和加工难度较大有关.与其它麻类相比, 罗布麻韧皮纤维含有高达55%的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 纤维素含量较低(约占45%)(张元明和韩光亭, 2005).因此, 利用罗布麻纤维的第1步就是去除这些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由于罗布麻纤维中非纺织用成分构成复杂且含量较多, 脱胶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问题, 也一直是纺织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热碱脱胶法不仅会破坏罗布麻的纤维品质、影响纺丝和编织过程, 还会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品, 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Gao and Yu, 2015).故清洁且高效的脱胶方法一直是纺织行业探索的目标. ...

1
2011

... 罗布麻种属的确定最初是依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区分的.虽然形态学鉴定直观简单, 在物种分类中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 但也有缺陷: (1) 无法鉴定隐存分类单元; (2) 发育阶段和性别会对正常鉴定产生影响; (3) 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 生境的不同会导致表型产生响应变化, 给物种鉴定带来困难(任轶等, 2015).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手段逐渐应用到物种鉴定中.张卫明等(2007)彭雪梅等(2007)利用DNA分子标记鉴定了罗布麻基因组中的保守序列, 进而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物种的异同.目前, 此种方法在动植物种属确定和亲缘关系远近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Guichoux et al., 2011).然而, 罗布麻基因组学发展滞后, 分子标记开发力度不够, 数量较少.仅有几个(如ALFP、ISSR和RAPD)能够用来进行种属鉴定的分子标记(刘志华等, 2009a; 2009b; Lu et al., 2010; 苏前和邱连勇, 2015).因此, 需要加强罗布麻基因组学研究, 筛选和开发多种分子标记并建立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用于种属鉴定以及种质资源区分.另外, 由于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以及行为相对稳定, 故开展罗布麻争议种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也是区别不同物种的有效手段(任轶等, 2015). ...

1
2016

... 目前, 一般认为罗布麻提取物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抗脂质过氧化、抗抑郁、抗高血脂、镇静、利尿和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Barreras and Gurk-Turner, 2003; Kuo et al., 2011; Rabiei and Rabiei, 2017).Hao等(2016)研究证实, 金丝桃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消炎和抗氧化等), 并且金丝桃苷能够抑制人静脉内皮细胞由于过氧化作用引起的细胞凋亡, 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Kim等(2000)研究表明, 罗布麻叶水提物能够有效降低大鼠的自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和NaCl引起的高血压.但只有在肾切除大鼠的尿液中Na+、K+和蛋白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 推测罗布麻降血压的功效可能与改善肾功能有关.Lau等(2012)也证实, 10 μg·mL-1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有效缓解由Ang II诱导产生的大鼠主动脉血管收缩形成的高血压.虽然罗布麻叶粗提物降血压的机制以及何种化学物质发挥主要作用并不完全清楚, 但是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国内医药市场已广泛应用罗布麻浸膏以及复方罗布麻片等中成药治疗高血压.Yama- tsu等(2015)研究表明, 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还有益睡眠, 能够促进人体进入深睡眠状态.Oliver等(2007)将罗布麻叶的醇提物在小鼠上进行抗焦虑实验, 与阳性抗焦虑药安定和丁螺旋酮相比, 摄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明显缩短EPM处理小鼠四肢由紧缩变成舒张的时间.罗布麻这种抗焦虑的功效能够被安定的拮抗剂氟马西尼和丁螺旋酮的拮抗剂WAY-100635拮抗, 表明罗布麻叶提取物的抗焦虑功能主要受氨基丁酸系统调控.另外, Lü等(2017)用罗布麻叶提取物喂养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大鼠, 大鼠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含量均明显减少, 主动脉中胶原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减少.Western blot实验表明, 患病大鼠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后p-AMPK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而mTOR蛋白显著减少, 二者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 罗布麻提取物能够有效减少血脂含量, 通过抑制过量的胶原合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很可能是通过AMPK/mTOR信号途径完成.罗布麻粗提物成分复杂, 虽然大量动物实验表明, 粗提物对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但何种单体化学物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行使功能尚不明确.另外, 鉴于不同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和种质之间的差别可造成其化学成分种类与含量的差异, 因此可能对其治疗效果产生潜在的影响.故加强罗布麻叶提取物单体化学成分的分离和药效研究是合理科学利用罗布麻的必要途径. ...

1
2000

... 目前, 一般认为罗布麻提取物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抗脂质过氧化、抗抑郁、抗高血脂、镇静、利尿和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Barreras and Gurk-Turner, 2003; Kuo et al., 2011; Rabiei and Rabiei, 2017).Hao等(2016)研究证实, 金丝桃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消炎和抗氧化等), 并且金丝桃苷能够抑制人静脉内皮细胞由于过氧化作用引起的细胞凋亡, 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Kim等(2000)研究表明, 罗布麻叶水提物能够有效降低大鼠的自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和NaCl引起的高血压.但只有在肾切除大鼠的尿液中Na+、K+和蛋白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 推测罗布麻降血压的功效可能与改善肾功能有关.Lau等(2012)也证实, 10 μg·mL-1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有效缓解由Ang II诱导产生的大鼠主动脉血管收缩形成的高血压.虽然罗布麻叶粗提物降血压的机制以及何种化学物质发挥主要作用并不完全清楚, 但是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国内医药市场已广泛应用罗布麻浸膏以及复方罗布麻片等中成药治疗高血压.Yama- tsu等(2015)研究表明, 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还有益睡眠, 能够促进人体进入深睡眠状态.Oliver等(2007)将罗布麻叶的醇提物在小鼠上进行抗焦虑实验, 与阳性抗焦虑药安定和丁螺旋酮相比, 摄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明显缩短EPM处理小鼠四肢由紧缩变成舒张的时间.罗布麻这种抗焦虑的功效能够被安定的拮抗剂氟马西尼和丁螺旋酮的拮抗剂WAY-100635拮抗, 表明罗布麻叶提取物的抗焦虑功能主要受氨基丁酸系统调控.另外, Lü等(2017)用罗布麻叶提取物喂养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大鼠, 大鼠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含量均明显减少, 主动脉中胶原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减少.Western blot实验表明, 患病大鼠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后p-AMPK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而mTOR蛋白显著减少, 二者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 罗布麻提取物能够有效减少血脂含量, 通过抑制过量的胶原合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很可能是通过AMPK/mTOR信号途径完成.罗布麻粗提物成分复杂, 虽然大量动物实验表明, 粗提物对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但何种单体化学物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行使功能尚不明确.另外, 鉴于不同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和种质之间的差别可造成其化学成分种类与含量的差异, 因此可能对其治疗效果产生潜在的影响.故加强罗布麻叶提取物单体化学成分的分离和药效研究是合理科学利用罗布麻的必要途径. ...

罗布麻和大叶白麻染色体核型分析
2
2009

... 分子标记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物种多样性鉴定, 结果可靠准确且不受环境和生育时期等条件限制.刘志华等(2009a, 2009b)苏前和邱连勇(2015)利用ALFP、ISSR与RAPD标记对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吉林和江苏等省份的多个罗布麻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这些地区的罗布麻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生境差异是导致遗传变异丰富的主要原因.Lu等(2010)使用BSA筛选手段找到了2个能有效区分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的RAPD标记, 并成功地将其中1个RAPD转化成了SCAR标记, 能且在罗布红麻中扩增出条带, 而白麻中未扩增出条带.因此, 可利用各类分子标记区分不同的罗布麻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分子标记在各类物种种质资源的分类以及鉴定中应用越来越广.目前, 通过第2代高通量测序寻找不同种质之间的差异SNP位点已成为趋势, 并已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和水稻(Oryza sativa)等粮食作物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 罗布麻种质鉴定用到的分子标记仍然停留在RAPD和ISSR等第1代标记上; 多态性位点良好、共显性且重复性良好的SSR标记尚未见报道, 说明罗布麻遗传标记的开发利用已严重滞后, 并且制约了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利用, 需要在遗传分析标记开发方面积极展开工作.不仅如此, 关于罗布麻的遗传学研究也严重滞后.陈彦云等(2008)使用醋酸乳酸地衣红对新疆库尔乐地区罗布麻根尖进行染色, 显微摄影分析表明, 罗布麻为二倍体植物, 有14条染色体, 即染色体组成为2n=14.而常洁等(2009)对新疆精河县采集的罗布麻根尖进行染色体组成分析表明, 罗布麻染色体组成为2n=24, 染色体条数较常洁等(2009)的报道多10条.染色体组成是判定物种差异的重要指标, 二者报道的研究对象是否为同一物种尚不能确定.此外, 染色体组成也是进行育种和遗传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因此明确罗布麻属中红麻和白麻的遗传组成对于物种、种质鉴定和后续的杂交育种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 对新疆精河县采集的罗布麻根尖进行染色体组成分析表明, 罗布麻染色体组成为2n=24, 染色体条数较常洁等(2009)的报道多10条.染色体组成是判定物种差异的重要指标, 二者报道的研究对象是否为同一物种尚不能确定.此外, 染色体组成也是进行育种和遗传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因此明确罗布麻属中红麻和白麻的遗传组成对于物种、种质鉴定和后续的杂交育种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滨海盐碱地区罗布麻栽培技术研究
1
2012

... 罗布麻能够在盐碱沙荒地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具有良好的抗逆性; 并且罗布麻宿根越冬、萌发、营养和生殖生长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相适应(吴浩等, 1986).因此, 北方地区有罗布麻分布的地域均可种植罗布麻.目前, 在辽宁盘锦沿海滩涂地区、柴达木盆地、黄河三角洲以及吉林西部等地均已经开展了罗布麻的人工种植(唐兴起, 2008; 刘玉新等, 2010; 陈莉艳等, 2012; 丛建民等, 2014).规模化的人工种植是罗布麻开发利用的基础, 也是其种质资源保护的一种手段. ...

1
2011

... 目前, 一般认为罗布麻提取物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抗脂质过氧化、抗抑郁、抗高血脂、镇静、利尿和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Barreras and Gurk-Turner, 2003; Kuo et al., 2011; Rabiei and Rabiei, 2017).Hao等(2016)研究证实, 金丝桃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消炎和抗氧化等), 并且金丝桃苷能够抑制人静脉内皮细胞由于过氧化作用引起的细胞凋亡, 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Kim等(2000)研究表明, 罗布麻叶水提物能够有效降低大鼠的自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和NaCl引起的高血压.但只有在肾切除大鼠的尿液中Na+、K+和蛋白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 推测罗布麻降血压的功效可能与改善肾功能有关.Lau等(2012)也证实, 10 μg·mL-1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有效缓解由Ang II诱导产生的大鼠主动脉血管收缩形成的高血压.虽然罗布麻叶粗提物降血压的机制以及何种化学物质发挥主要作用并不完全清楚, 但是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国内医药市场已广泛应用罗布麻浸膏以及复方罗布麻片等中成药治疗高血压.Yama- tsu等(2015)研究表明, 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还有益睡眠, 能够促进人体进入深睡眠状态.Oliver等(2007)将罗布麻叶的醇提物在小鼠上进行抗焦虑实验, 与阳性抗焦虑药安定和丁螺旋酮相比, 摄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明显缩短EPM处理小鼠四肢由紧缩变成舒张的时间.罗布麻这种抗焦虑的功效能够被安定的拮抗剂氟马西尼和丁螺旋酮的拮抗剂WAY-100635拮抗, 表明罗布麻叶提取物的抗焦虑功能主要受氨基丁酸系统调控.另外, Lü等(2017)用罗布麻叶提取物喂养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大鼠, 大鼠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含量均明显减少, 主动脉中胶原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减少.Western blot实验表明, 患病大鼠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后p-AMPK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而mTOR蛋白显著减少, 二者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 罗布麻提取物能够有效减少血脂含量, 通过抑制过量的胶原合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很可能是通过AMPK/mTOR信号途径完成.罗布麻粗提物成分复杂, 虽然大量动物实验表明, 粗提物对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但何种单体化学物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行使功能尚不明确.另外, 鉴于不同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和种质之间的差别可造成其化学成分种类与含量的差异, 因此可能对其治疗效果产生潜在的影响.故加强罗布麻叶提取物单体化学成分的分离和药效研究是合理科学利用罗布麻的必要途径. ...

1
2012

... 目前, 一般认为罗布麻提取物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抗脂质过氧化、抗抑郁、抗高血脂、镇静、利尿和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Barreras and Gurk-Turner, 2003; Kuo et al., 2011; Rabiei and Rabiei, 2017).Hao等(2016)研究证实, 金丝桃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消炎和抗氧化等), 并且金丝桃苷能够抑制人静脉内皮细胞由于过氧化作用引起的细胞凋亡, 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Kim等(2000)研究表明, 罗布麻叶水提物能够有效降低大鼠的自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和NaCl引起的高血压.但只有在肾切除大鼠的尿液中Na+、K+和蛋白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 推测罗布麻降血压的功效可能与改善肾功能有关.Lau等(2012)也证实, 10 μg·mL-1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有效缓解由Ang II诱导产生的大鼠主动脉血管收缩形成的高血压.虽然罗布麻叶粗提物降血压的机制以及何种化学物质发挥主要作用并不完全清楚, 但是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国内医药市场已广泛应用罗布麻浸膏以及复方罗布麻片等中成药治疗高血压.Yama- tsu等(2015)研究表明, 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还有益睡眠, 能够促进人体进入深睡眠状态.Oliver等(2007)将罗布麻叶的醇提物在小鼠上进行抗焦虑实验, 与阳性抗焦虑药安定和丁螺旋酮相比, 摄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明显缩短EPM处理小鼠四肢由紧缩变成舒张的时间.罗布麻这种抗焦虑的功效能够被安定的拮抗剂氟马西尼和丁螺旋酮的拮抗剂WAY-100635拮抗, 表明罗布麻叶提取物的抗焦虑功能主要受氨基丁酸系统调控.另外, Lü等(2017)用罗布麻叶提取物喂养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大鼠, 大鼠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含量均明显减少, 主动脉中胶原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减少.Western blot实验表明, 患病大鼠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后p-AMPK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而mTOR蛋白显著减少, 二者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 罗布麻提取物能够有效减少血脂含量, 通过抑制过量的胶原合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很可能是通过AMPK/mTOR信号途径完成.罗布麻粗提物成分复杂, 虽然大量动物实验表明, 粗提物对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但何种单体化学物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行使功能尚不明确.另外, 鉴于不同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和种质之间的差别可造成其化学成分种类与含量的差异, 因此可能对其治疗效果产生潜在的影响.故加强罗布麻叶提取物单体化学成分的分离和药效研究是合理科学利用罗布麻的必要途径. ...

1
2012

... 罗布麻根、茎和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总黄酮类化合物, 包括槲皮素、芸香苷、黄酮苷和强心苷类物质等, 具有降血压、抗氧化和抗抑郁等多种药理活性(侯晋军等, 2006; 孔娜娜等, 2013).此外, 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和氨基酸, 及K、Ca和Fe等微量元素, 药用价值极高.陈妙华和刘凤山(1991)从罗布麻叶镇静有效粗提物中分离出三十烷醇、槲皮素、金丝桃苷和异秦皮定等8种化合物, 并证实异秦皮定和金丝桃苷是发挥镇静作用的有效成分.Li等(2012)通过GC-MS方法从罗布麻纤维中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 主要包括脂肪酸、酯类、酮类、醛类、烷类、酚类和其它物质, 其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抑菌性能, 这也解释了罗布麻纤维的抑菌现象.张语迟等(200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分析方法, 对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叶中的16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罗布红麻与白麻叶的主要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别, 其中二者共有的成分为12种, 包括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金丝桃苷、槲皮素-3-O-呋喃型阿拉伯糖苷、乙酰化金丝桃苷、乙酰化异槲皮素、紫云英苷、山奈酚-3-O-半乳糖苷、槲皮素、山奈酚和贯叶金丝桃素等, 但含量差别较大.刘斌等(2017)对新疆库尔乐和阿勒泰地区的野生及栽培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 发现6-7月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介于5.36-12.19 mg·g-1之间, 不同地区和时间的罗布麻种质总黄酮含量变化差异大.李慕春等(2018)对来自新疆、吉林和广东等地的不同月份的33份罗布红麻和白麻样品,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绿原酸、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等共有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 这些成分含量在罗布红麻和白麻叶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也证实罗布麻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受生长环境与采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对特定环境下药效化学成分含量高的罗布麻种质进行鉴定筛选和人工驯化育种是增加药效成分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罗布麻推广应用的有效手段. ...

0
2010

罗布麻叶镇静化学成分的研究
2
1991

... 罗布麻是一味名贵的中药, 其根、茎、叶和花均可入药.1972年, 罗布麻正式载入国家药典(陈妙华和刘凤山, 1991), 并于2017年被列入药食同源原料目录.目前, 对罗布麻药用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即对罗布麻提取物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的研究, 以及对其粗提物或某一成分的药理研究. ...
... 罗布麻根、茎和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总黄酮类化合物, 包括槲皮素、芸香苷、黄酮苷和强心苷类物质等, 具有降血压、抗氧化和抗抑郁等多种药理活性(侯晋军等, 2006; 孔娜娜等, 2013).此外, 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和氨基酸, 及K、Ca和Fe等微量元素, 药用价值极高.陈妙华和刘凤山(1991)从罗布麻叶镇静有效粗提物中分离出三十烷醇、槲皮素、金丝桃苷和异秦皮定等8种化合物, 并证实异秦皮定和金丝桃苷是发挥镇静作用的有效成分.Li等(2012)通过GC-MS方法从罗布麻纤维中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 主要包括脂肪酸、酯类、酮类、醛类、烷类、酚类和其它物质, 其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抑菌性能, 这也解释了罗布麻纤维的抑菌现象.张语迟等(200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分析方法, 对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叶中的16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罗布红麻与白麻叶的主要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别, 其中二者共有的成分为12种, 包括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金丝桃苷、槲皮素-3-O-呋喃型阿拉伯糖苷、乙酰化金丝桃苷、乙酰化异槲皮素、紫云英苷、山奈酚-3-O-半乳糖苷、槲皮素、山奈酚和贯叶金丝桃素等, 但含量差别较大.刘斌等(2017)对新疆库尔乐和阿勒泰地区的野生及栽培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 发现6-7月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介于5.36-12.19 mg·g-1之间, 不同地区和时间的罗布麻种质总黄酮含量变化差异大.李慕春等(2018)对来自新疆、吉林和广东等地的不同月份的33份罗布红麻和白麻样品,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绿原酸、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等共有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 这些成分含量在罗布红麻和白麻叶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也证实罗布麻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受生长环境与采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对特定环境下药效化学成分含量高的罗布麻种质进行鉴定筛选和人工驯化育种是增加药效成分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罗布麻推广应用的有效手段. ...

罗布麻属与白麻属叶表面气孔形态的比较观察——兼论Poacynum的归属
1
1991

... 虽然罗布麻于1952年由董正钧先生命名, 但其植物学分类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应解决, 只是沿用当地俗称, 分为红麻和白麻两种(张卫明等, 2006c).之后, 张鹏云等多位****就罗布麻的植物学分类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 分歧主要在于分类体系是采用Wood- son的分类方法还是林氏分类法(张卫明等, 2006a).1975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记载, 我国俗称罗布麻的植物有3种, 划归2个属.具体包括罗布麻属(Apo- cynum)中的罗布麻(A. venetum)及白麻属(Poacy- num)中的白麻(P. pictum)和大叶白麻(P. hendersonii)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77).直至近年, 罗布麻类植物的植物学分类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 不同****之间仍存在争议, 焦点主要在于白麻属与罗布麻属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以及白麻属类植物是否有必要另立新属.陈锡沐和李秉滔(1991)根据对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叶表面气孔形态、叶片、花和种子等结构形态的观察, 认为二者在这些方面性状十分相似, 大叶白麻没有另立新属的必要, 建议将白麻属撤销, 并将大叶白麻归并到罗布麻属.张卫明等(2007)通过对罗布麻属物种罗布麻(罗布红麻)、加拿大麻和白麻属物种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trnL内含子及trnL-F非编码区序列比对, 发现罗布红麻、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序列完全一致, 但与加拿大麻ITS序列差异较大; 在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 大叶白麻和白麻序列完全一致, 与罗布红麻仅有3个位点的变异.彭雪梅等(2007)通过对2005年全国罗布麻资源科学考察(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采集的罗布麻、大叶白麻和加拿大麻相关基因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即来源不同地区不同居群的罗布麻样品之间以及罗布麻和大叶白麻样品的ITS、trnL及trnL-F序列基本没有变化, 但加拿大麻与此两种植物在这3个DNA标记序列上具有多达十多个SNP以及多处碱基插入/缺失的差异.因此认为罗布红麻与大叶白麻和白麻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罗布红麻与罗布麻属内其它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建议撤销白麻属, 将大叶白麻和白麻归入罗布麻属(张卫明等, 2007).在我国, 上述中的大叶白麻实际是指中花罗布麻.张卫明等(2006b)通过形态解剖指出, 中花罗布麻可作为罗布白麻的一个变型或变种.目前, 我国中花罗布麻仅在新疆与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有少量存世.综上, 目前一般认为我国的罗布麻植物可划分为1属2种, 即罗布麻属(Apocynum), 包括罗布红麻(A. venetum)和罗布白麻(A. hendersonii)两个种. ...

1
2008

... 植物的正常生长与外在环境相协调, 对盐生植物进行耐盐基因挖掘是盐生植物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刘风珍等(1995)以罗布麻幼苗为材料, 构建了我国第1个罗布麻基因文库.Liu等(2008)利用差减杂交和RACE扩增的方法从罗布麻中克隆到1个盐胁迫诱导基因AvDH1.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9个保守的DEAD-box结构域.体外实验证实, 该蛋白具有依赖ATP的DNA解旋酶活性、依赖ATP的RNA解旋酶活性以及依赖DNA或RNA的ATP酶活性.随后, AvDH1基因被证实可显著提高棉花(Gossypium hirsutum)的耐盐性(Chen et al., 2016).可见, 罗布麻的耐盐基因具有在农作物上应用的潜力, 然而目前关于罗布麻耐盐基因挖掘应用的报道并不多见.因此, 利用转录组测序和转基因等手段从罗布麻中进行耐盐碱基因挖掘利用亟待开展. ...

4
2010

... 罗布麻种属的确定最初是依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区分的.虽然形态学鉴定直观简单, 在物种分类中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 但也有缺陷: (1) 无法鉴定隐存分类单元; (2) 发育阶段和性别会对正常鉴定产生影响; (3) 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 生境的不同会导致表型产生响应变化, 给物种鉴定带来困难(任轶等, 2015).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手段逐渐应用到物种鉴定中.张卫明等(2007)彭雪梅等(2007)利用DNA分子标记鉴定了罗布麻基因组中的保守序列, 进而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物种的异同.目前, 此种方法在动植物种属确定和亲缘关系远近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Guichoux et al., 2011).然而, 罗布麻基因组学发展滞后, 分子标记开发力度不够, 数量较少.仅有几个(如ALFP、ISSR和RAPD)能够用来进行种属鉴定的分子标记(刘志华等, 2009a; 2009b; Lu et al., 2010; 苏前和邱连勇, 2015).因此, 需要加强罗布麻基因组学研究, 筛选和开发多种分子标记并建立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用于种属鉴定以及种质资源区分.另外, 由于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以及行为相对稳定, 故开展罗布麻争议种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也是区别不同物种的有效手段(任轶等, 2015). ...
... 张语迟等(200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 发现芦丁和贯叶金丝桃素是罗布白麻的特征性成分, I 3-II 8-双芹菜苷元和穗花衫双黄酮则是罗布红麻的特征性成分.Chan等(2015)对罗布红麻和白麻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定量分析, 发现金丝桃苷的含量能有效地区分两种植物.然而, 生境地的土壤组成、肥力、水分状况以及大气环境等因素均能够影响罗布麻叶片的化学成分组成(Lu et al., 2010).另外, 上述方法操作步骤繁琐, 分析流程复杂, 无法大规模应用. ...
... 分子标记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物种多样性鉴定, 结果可靠准确且不受环境和生育时期等条件限制.刘志华等(2009a, 2009b)苏前和邱连勇(2015)利用ALFP、ISSR与RAPD标记对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吉林和江苏等省份的多个罗布麻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这些地区的罗布麻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生境差异是导致遗传变异丰富的主要原因.Lu等(2010)使用BSA筛选手段找到了2个能有效区分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的RAPD标记, 并成功地将其中1个RAPD转化成了SCAR标记, 能且在罗布红麻中扩增出条带, 而白麻中未扩增出条带.因此, 可利用各类分子标记区分不同的罗布麻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分子标记在各类物种种质资源的分类以及鉴定中应用越来越广.目前, 通过第2代高通量测序寻找不同种质之间的差异SNP位点已成为趋势, 并已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和水稻(Oryza sativa)等粮食作物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 罗布麻种质鉴定用到的分子标记仍然停留在RAPD和ISSR等第1代标记上; 多态性位点良好、共显性且重复性良好的SSR标记尚未见报道, 说明罗布麻遗传标记的开发利用已严重滞后, 并且制约了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利用, 需要在遗传分析标记开发方面积极展开工作.不仅如此, 关于罗布麻的遗传学研究也严重滞后.陈彦云等(2008)使用醋酸乳酸地衣红对新疆库尔乐地区罗布麻根尖进行染色, 显微摄影分析表明, 罗布麻为二倍体植物, 有14条染色体, 即染色体组成为2n=14.而常洁等(2009)对新疆精河县采集的罗布麻根尖进行染色体组成分析表明, 罗布麻染色体组成为2n=24, 染色体条数较常洁等(2009)的报道多10条.染色体组成是判定物种差异的重要指标, 二者报道的研究对象是否为同一物种尚不能确定.此外, 染色体组成也是进行育种和遗传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因此明确罗布麻属中红麻和白麻的遗传组成对于物种、种质鉴定和后续的杂交育种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 目前, 纺织工业领域采用的脱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微波、超声波脱胶、化学脱胶、生物酶脱胶以及联合脱胶等(任辉丽等, 2008).Li等(2010)通过对碱处理过的罗布麻浸提物进行超声波处理, 发现低频(28 kHz)超声波能够进一步去除纤维表面10-50 μm范围的杂质和胶连物, 高频(53 kHz)超声波则能够清除2-8 μm的杂质.另外, 超声波处理环境友好且易控制, 其不但不改变罗布麻纤维素的结晶结构而且还能提高纤维的结晶度, 进而提高纤维品质.Wang等(2007)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学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以及纤维机械性能测试等技术比较了化学脱胶、传统的手工处理、机械脱胶和微生物脱胶4种方法获得罗布麻纤维的效率及品质.结果表明, 微生物脱胶法获得的纤维在纤维结晶度、取向度和适于纺织工业的纤维机械性能方面与其它方法相比差别不大, 但微生物脱胶法具有更高的脱胶效率、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特点, 在工业生产上应用更广泛.Duan等(2017)利用一种能同时分泌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果胶杆菌属细菌DCE-01对罗布麻非纤维素成分进行消化, 结果表明细菌发酵处理的生物脱胶法的脱胶率较传统的化学脱胶法提高了22.56%, 纤维的抗断强度提高了18.14%, 且脱胶过程中化学能需要量降低了44.33%, 很好地减少了消耗, 并提高了产率和效率. ...

1
2017

... 目前, 一般认为罗布麻提取物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抗脂质过氧化、抗抑郁、抗高血脂、镇静、利尿和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Barreras and Gurk-Turner, 2003; Kuo et al., 2011; Rabiei and Rabiei, 2017).Hao等(2016)研究证实, 金丝桃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消炎和抗氧化等), 并且金丝桃苷能够抑制人静脉内皮细胞由于过氧化作用引起的细胞凋亡, 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Kim等(2000)研究表明, 罗布麻叶水提物能够有效降低大鼠的自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和NaCl引起的高血压.但只有在肾切除大鼠的尿液中Na+、K+和蛋白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 推测罗布麻降血压的功效可能与改善肾功能有关.Lau等(2012)也证实, 10 μg·mL-1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有效缓解由Ang II诱导产生的大鼠主动脉血管收缩形成的高血压.虽然罗布麻叶粗提物降血压的机制以及何种化学物质发挥主要作用并不完全清楚, 但是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国内医药市场已广泛应用罗布麻浸膏以及复方罗布麻片等中成药治疗高血压.Yama- tsu等(2015)研究表明, 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还有益睡眠, 能够促进人体进入深睡眠状态.Oliver等(2007)将罗布麻叶的醇提物在小鼠上进行抗焦虑实验, 与阳性抗焦虑药安定和丁螺旋酮相比, 摄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明显缩短EPM处理小鼠四肢由紧缩变成舒张的时间.罗布麻这种抗焦虑的功效能够被安定的拮抗剂氟马西尼和丁螺旋酮的拮抗剂WAY-100635拮抗, 表明罗布麻叶提取物的抗焦虑功能主要受氨基丁酸系统调控.另外, Lü等(2017)用罗布麻叶提取物喂养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大鼠, 大鼠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含量均明显减少, 主动脉中胶原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减少.Western blot实验表明, 患病大鼠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后p-AMPK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而mTOR蛋白显著减少, 二者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 罗布麻提取物能够有效减少血脂含量, 通过抑制过量的胶原合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很可能是通过AMPK/mTOR信号途径完成.罗布麻粗提物成分复杂, 虽然大量动物实验表明, 粗提物对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但何种单体化学物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行使功能尚不明确.另外, 鉴于不同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和种质之间的差别可造成其化学成分种类与含量的差异, 因此可能对其治疗效果产生潜在的影响.故加强罗布麻叶提取物单体化学成分的分离和药效研究是合理科学利用罗布麻的必要途径. ...

1
2007

... 目前, 一般认为罗布麻提取物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抗脂质过氧化、抗抑郁、抗高血脂、镇静、利尿和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Barreras and Gurk-Turner, 2003; Kuo et al., 2011; Rabiei and Rabiei, 2017).Hao等(2016)研究证实, 金丝桃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消炎和抗氧化等), 并且金丝桃苷能够抑制人静脉内皮细胞由于过氧化作用引起的细胞凋亡, 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Kim等(2000)研究表明, 罗布麻叶水提物能够有效降低大鼠的自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和NaCl引起的高血压.但只有在肾切除大鼠的尿液中Na+、K+和蛋白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 推测罗布麻降血压的功效可能与改善肾功能有关.Lau等(2012)也证实, 10 μg·mL-1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有效缓解由Ang II诱导产生的大鼠主动脉血管收缩形成的高血压.虽然罗布麻叶粗提物降血压的机制以及何种化学物质发挥主要作用并不完全清楚, 但是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国内医药市场已广泛应用罗布麻浸膏以及复方罗布麻片等中成药治疗高血压.Yama- tsu等(2015)研究表明, 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还有益睡眠, 能够促进人体进入深睡眠状态.Oliver等(2007)将罗布麻叶的醇提物在小鼠上进行抗焦虑实验, 与阳性抗焦虑药安定和丁螺旋酮相比, 摄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明显缩短EPM处理小鼠四肢由紧缩变成舒张的时间.罗布麻这种抗焦虑的功效能够被安定的拮抗剂氟马西尼和丁螺旋酮的拮抗剂WAY-100635拮抗, 表明罗布麻叶提取物的抗焦虑功能主要受氨基丁酸系统调控.另外, Lü等(2017)用罗布麻叶提取物喂养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大鼠, 大鼠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含量均明显减少, 主动脉中胶原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减少.Western blot实验表明, 患病大鼠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后p-AMPK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而mTOR蛋白显著减少, 二者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 罗布麻提取物能够有效减少血脂含量, 通过抑制过量的胶原合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很可能是通过AMPK/mTOR信号途径完成.罗布麻粗提物成分复杂, 虽然大量动物实验表明, 粗提物对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但何种单体化学物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行使功能尚不明确.另外, 鉴于不同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和种质之间的差别可造成其化学成分种类与含量的差异, 因此可能对其治疗效果产生潜在的影响.故加强罗布麻叶提取物单体化学成分的分离和药效研究是合理科学利用罗布麻的必要途径. ...

罗布麻染色体核型分析
1
2008

... 分子标记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物种多样性鉴定, 结果可靠准确且不受环境和生育时期等条件限制.刘志华等(2009a, 2009b)苏前和邱连勇(2015)利用ALFP、ISSR与RAPD标记对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吉林和江苏等省份的多个罗布麻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这些地区的罗布麻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生境差异是导致遗传变异丰富的主要原因.Lu等(2010)使用BSA筛选手段找到了2个能有效区分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的RAPD标记, 并成功地将其中1个RAPD转化成了SCAR标记, 能且在罗布红麻中扩增出条带, 而白麻中未扩增出条带.因此, 可利用各类分子标记区分不同的罗布麻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分子标记在各类物种种质资源的分类以及鉴定中应用越来越广.目前, 通过第2代高通量测序寻找不同种质之间的差异SNP位点已成为趋势, 并已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和水稻(Oryza sativa)等粮食作物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 罗布麻种质鉴定用到的分子标记仍然停留在RAPD和ISSR等第1代标记上; 多态性位点良好、共显性且重复性良好的SSR标记尚未见报道, 说明罗布麻遗传标记的开发利用已严重滞后, 并且制约了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利用, 需要在遗传分析标记开发方面积极展开工作.不仅如此, 关于罗布麻的遗传学研究也严重滞后.陈彦云等(2008)使用醋酸乳酸地衣红对新疆库尔乐地区罗布麻根尖进行染色, 显微摄影分析表明, 罗布麻为二倍体植物, 有14条染色体, 即染色体组成为2n=14.而常洁等(2009)对新疆精河县采集的罗布麻根尖进行染色体组成分析表明, 罗布麻染色体组成为2n=24, 染色体条数较常洁等(2009)的报道多10条.染色体组成是判定物种差异的重要指标, 二者报道的研究对象是否为同一物种尚不能确定.此外, 染色体组成也是进行育种和遗传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因此明确罗布麻属中红麻和白麻的遗传组成对于物种、种质鉴定和后续的杂交育种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氯化钠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
2007

... 罗布麻能在盐碱荒漠地生长, 具有耐旱、耐寒和耐盐碱的特点.因此, 对罗布麻耐盐性评价是挖掘罗布麻耐盐基因的基础, 也是筛选和培育耐盐品种的有效手段.目前, 对罗布麻的耐盐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其种子和幼苗在单盐胁迫下发芽率和生长势的研究.所用单盐主要有中性盐NaCl、Na2SO4、MgSO4以及碱性盐NaHCO3和Na2CO3等.总体来说, 不同单盐对罗布麻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郑学平和任辉丽(2009)的研究表明, 罗布麻种子的萌发对Na2CO3敏感, Na2CO3无论浓度高低均显著抑制罗布麻种子的萌发, 并对幼苗的生长具明显的抑制作用.罗布麻种子在8%的MgSO4溶液中正常萌发, 低于8%的MgSO4溶液可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刘克彪和姜生秀(2016)指出, 低于0.2%的Na2SO4溶液能够促进罗布麻种子的萌发, NaHCO3则不影响罗布麻种子的萌发.在相同浓度的NaHCO3、NaCl和Na2SO4胁迫下, 罗布麻种子萌发的难易顺序依次为NaHCO3>NaCl>Na2SO4, 表明HCO3-对罗布麻的毒害作用显著高于其它离子.罗布麻在CO32-和HCO3-等含量较高的盐碱地上生存能力会被一定程度地遏制, 但在SO42-含量适中的土地上生长较好.罗布麻种子对NaCl的耐受性则较为复杂, 张秀玲等(2007)研究发现, 低于50 mmol·L-1 (约为0.29%)的NaCl溶液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NaCl浓度高于200 mmol·L-1 (1.17%)时, 罗布麻种子萌发则受到明显抑制.然而, 陈彦云等(2007)研究发现, 当NaCl溶液浓度低于0.8%时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大于0.8%时抑制种子萌发.虽然上述研究中对NaCl溶液抑制罗布麻种子萌发的临界浓度存在偏差, 但趋势基本一致: 低浓度的NaCl溶液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高浓度的NaCl溶液则抑制种子萌发.另外, 由于上述研究中采用的罗布麻来自不同的省份地域, 故结果的差异性可能与不同罗布麻种质有关.不同生境的罗布麻经过长时间驯化, 形成了独特的种质资源, 耐盐性也会存在差异.石秋梅等(2014)对罗布麻和大叶白麻种子在NaCl胁迫下的发芽率研究表明, 当NaCl浓度为200 mmol·L-1时, 大叶白麻种子的发芽率为88%左右, 低于罗布麻(97%); 用60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生长2个月的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幼苗, 10天后罗布麻的叶片全部脱落, 大叶白麻叶片则未受到影响, 表明二者在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期对NaCl的耐受性不同.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种质资源对NaCl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因此, 对罗布麻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和耐盐性鉴定, 是筛选高耐盐罗布麻种质和发掘耐盐基因的有效手段. ...

1
2005

... 盐胁迫是非生物逆境胁迫的一种, 高盐胁迫极易导致植物细胞内Na+含量急剧增加, 从而导致K+/Na+和Ca2+/Na+的比值降低, 造成植物细胞内离子失衡, 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Parida and Das, 2005).宁建凤等(2010)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罗布麻幼苗对不同浓度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结果表明, 盐胁迫下罗布麻根部和地上部的Na+含量明显增加, 而K+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 地上部的Ca2+含量显著降低, 而根部的Ca2+含量变化不大.在100 mmol·L-1盐胁迫下, 罗布麻根部和地上部的K+/Na+比值均高于1, 虽然植株鲜重明显降低但对干重的影响不大.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 K+/Na+和Ca2+/Na+比值也有所下降, 用400 mmol·L-1的盐溶液处理罗布麻30天后, 其根、茎和叶的干重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47%、37%和58%, 植株总重仅为对照的52%, 生物量几乎降低一半.尽管如此, 盐胁迫下罗布麻中Na+的含量明显低于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芦荟(Aloe vera)和大豆(Gly- cine max)等淡土植物以及海蓬子(Salicornia europaea)和碱蓬(Suaeda glauca)等真盐生植物(宁建凤等, 2010).这说明虽然盐胁迫能够造成罗布麻胞内离子失衡, 但罗布麻同时具有非常强的拒盐能力, 对盐分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能够在低浓度的盐胁迫下正常生长.夏曾润等(2014)研究指出, 正常生长的罗布麻叶中K+含量约为Na+的15倍多; 在50 mmol·L-1 NaCl胁迫下, 低钾水平下处理的罗布麻鲜叶重明显低于正常钾水平的处理, 说明适宜的K+水平和较高的K+/Na+能够有效增强罗布麻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 ...

1
2017

... 目前, 一般认为罗布麻提取物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抗脂质过氧化、抗抑郁、抗高血脂、镇静、利尿和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Barreras and Gurk-Turner, 2003; Kuo et al., 2011; Rabiei and Rabiei, 2017).Hao等(2016)研究证实, 金丝桃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消炎和抗氧化等), 并且金丝桃苷能够抑制人静脉内皮细胞由于过氧化作用引起的细胞凋亡, 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Kim等(2000)研究表明, 罗布麻叶水提物能够有效降低大鼠的自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和NaCl引起的高血压.但只有在肾切除大鼠的尿液中Na+、K+和蛋白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 推测罗布麻降血压的功效可能与改善肾功能有关.Lau等(2012)也证实, 10 μg·mL-1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有效缓解由Ang II诱导产生的大鼠主动脉血管收缩形成的高血压.虽然罗布麻叶粗提物降血压的机制以及何种化学物质发挥主要作用并不完全清楚, 但是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国内医药市场已广泛应用罗布麻浸膏以及复方罗布麻片等中成药治疗高血压.Yama- tsu等(2015)研究表明, 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还有益睡眠, 能够促进人体进入深睡眠状态.Oliver等(2007)将罗布麻叶的醇提物在小鼠上进行抗焦虑实验, 与阳性抗焦虑药安定和丁螺旋酮相比, 摄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明显缩短EPM处理小鼠四肢由紧缩变成舒张的时间.罗布麻这种抗焦虑的功效能够被安定的拮抗剂氟马西尼和丁螺旋酮的拮抗剂WAY-100635拮抗, 表明罗布麻叶提取物的抗焦虑功能主要受氨基丁酸系统调控.另外, Lü等(2017)用罗布麻叶提取物喂养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大鼠, 大鼠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含量均明显减少, 主动脉中胶原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减少.Western blot实验表明, 患病大鼠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后p-AMPK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而mTOR蛋白显著减少, 二者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 罗布麻提取物能够有效减少血脂含量, 通过抑制过量的胶原合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很可能是通过AMPK/mTOR信号途径完成.罗布麻粗提物成分复杂, 虽然大量动物实验表明, 粗提物对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但何种单体化学物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行使功能尚不明确.另外, 鉴于不同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和种质之间的差别可造成其化学成分种类与含量的差异, 因此可能对其治疗效果产生潜在的影响.故加强罗布麻叶提取物单体化学成分的分离和药效研究是合理科学利用罗布麻的必要途径. ...

吉林西部罗布麻驯化栽培方法研究
1
2014

... 罗布麻能够在盐碱沙荒地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具有良好的抗逆性; 并且罗布麻宿根越冬、萌发、营养和生殖生长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相适应(吴浩等, 1986).因此, 北方地区有罗布麻分布的地域均可种植罗布麻.目前, 在辽宁盘锦沿海滩涂地区、柴达木盆地、黄河三角洲以及吉林西部等地均已经开展了罗布麻的人工种植(唐兴起, 2008; 刘玉新等, 2010; 陈莉艳等, 2012; 丛建民等, 2014).规模化的人工种植是罗布麻开发利用的基础, 也是其种质资源保护的一种手段. ...

罗布麻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
2006

... 罗布麻根、茎和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总黄酮类化合物, 包括槲皮素、芸香苷、黄酮苷和强心苷类物质等, 具有降血压、抗氧化和抗抑郁等多种药理活性(侯晋军等, 2006; 孔娜娜等, 2013).此外, 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和氨基酸, 及K、Ca和Fe等微量元素, 药用价值极高.陈妙华和刘凤山(1991)从罗布麻叶镇静有效粗提物中分离出三十烷醇、槲皮素、金丝桃苷和异秦皮定等8种化合物, 并证实异秦皮定和金丝桃苷是发挥镇静作用的有效成分.Li等(2012)通过GC-MS方法从罗布麻纤维中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 主要包括脂肪酸、酯类、酮类、醛类、烷类、酚类和其它物质, 其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抑菌性能, 这也解释了罗布麻纤维的抑菌现象.张语迟等(200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分析方法, 对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叶中的16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罗布红麻与白麻叶的主要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别, 其中二者共有的成分为12种, 包括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金丝桃苷、槲皮素-3-O-呋喃型阿拉伯糖苷、乙酰化金丝桃苷、乙酰化异槲皮素、紫云英苷、山奈酚-3-O-半乳糖苷、槲皮素、山奈酚和贯叶金丝桃素等, 但含量差别较大.刘斌等(2017)对新疆库尔乐和阿勒泰地区的野生及栽培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 发现6-7月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介于5.36-12.19 mg·g-1之间, 不同地区和时间的罗布麻种质总黄酮含量变化差异大.李慕春等(2018)对来自新疆、吉林和广东等地的不同月份的33份罗布红麻和白麻样品,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绿原酸、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等共有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 这些成分含量在罗布红麻和白麻叶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也证实罗布麻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受生长环境与采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对特定环境下药效化学成分含量高的罗布麻种质进行鉴定筛选和人工驯化育种是增加药效成分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罗布麻推广应用的有效手段. ...

1
2007

... 目前, 纺织工业领域采用的脱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微波、超声波脱胶、化学脱胶、生物酶脱胶以及联合脱胶等(任辉丽等, 2008).Li等(2010)通过对碱处理过的罗布麻浸提物进行超声波处理, 发现低频(28 kHz)超声波能够进一步去除纤维表面10-50 μm范围的杂质和胶连物, 高频(53 kHz)超声波则能够清除2-8 μm的杂质.另外, 超声波处理环境友好且易控制, 其不但不改变罗布麻纤维素的结晶结构而且还能提高纤维的结晶度, 进而提高纤维品质.Wang等(2007)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学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以及纤维机械性能测试等技术比较了化学脱胶、传统的手工处理、机械脱胶和微生物脱胶4种方法获得罗布麻纤维的效率及品质.结果表明, 微生物脱胶法获得的纤维在纤维结晶度、取向度和适于纺织工业的纤维机械性能方面与其它方法相比差别不大, 但微生物脱胶法具有更高的脱胶效率、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特点, 在工业生产上应用更广泛.Duan等(2017)利用一种能同时分泌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果胶杆菌属细菌DCE-01对罗布麻非纤维素成分进行消化, 结果表明细菌发酵处理的生物脱胶法的脱胶率较传统的化学脱胶法提高了22.56%, 纤维的抗断强度提高了18.14%, 且脱胶过程中化学能需要量降低了44.33%, 很好地减少了消耗, 并提高了产率和效率. ...

1
2015

... 目前, 一般认为罗布麻提取物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抗脂质过氧化、抗抑郁、抗高血脂、镇静、利尿和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Barreras and Gurk-Turner, 2003; Kuo et al., 2011; Rabiei and Rabiei, 2017).Hao等(2016)研究证实, 金丝桃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消炎和抗氧化等), 并且金丝桃苷能够抑制人静脉内皮细胞由于过氧化作用引起的细胞凋亡, 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Kim等(2000)研究表明, 罗布麻叶水提物能够有效降低大鼠的自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和NaCl引起的高血压.但只有在肾切除大鼠的尿液中Na+、K+和蛋白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 推测罗布麻降血压的功效可能与改善肾功能有关.Lau等(2012)也证实, 10 μg·mL-1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有效缓解由Ang II诱导产生的大鼠主动脉血管收缩形成的高血压.虽然罗布麻叶粗提物降血压的机制以及何种化学物质发挥主要作用并不完全清楚, 但是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国内医药市场已广泛应用罗布麻浸膏以及复方罗布麻片等中成药治疗高血压.Yama- tsu等(2015)研究表明, 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还有益睡眠, 能够促进人体进入深睡眠状态.Oliver等(2007)将罗布麻叶的醇提物在小鼠上进行抗焦虑实验, 与阳性抗焦虑药安定和丁螺旋酮相比, 摄食罗布麻叶提取物能够明显缩短EPM处理小鼠四肢由紧缩变成舒张的时间.罗布麻这种抗焦虑的功效能够被安定的拮抗剂氟马西尼和丁螺旋酮的拮抗剂WAY-100635拮抗, 表明罗布麻叶提取物的抗焦虑功能主要受氨基丁酸系统调控.另外, Lü等(2017)用罗布麻叶提取物喂养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大鼠, 大鼠血浆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含量均明显减少, 主动脉中胶原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减少.Western blot实验表明, 患病大鼠服食罗布麻叶提取物后p-AMPK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而mTOR蛋白显著减少, 二者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 罗布麻提取物能够有效减少血脂含量, 通过抑制过量的胶原合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很可能是通过AMPK/mTOR信号途径完成.罗布麻粗提物成分复杂, 虽然大量动物实验表明, 粗提物对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但何种单体化学物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行使功能尚不明确.另外, 鉴于不同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和种质之间的差别可造成其化学成分种类与含量的差异, 因此可能对其治疗效果产生潜在的影响.故加强罗布麻叶提取物单体化学成分的分离和药效研究是合理科学利用罗布麻的必要途径. ...

黄河三角洲罗布麻野生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
1
2016

... 种质资源多样性对基础研究和品种选育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分布在我国的罗布麻仅有2种,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罗布麻几乎遍布我国北部的各个省份, 再加上各地的生态环境差异极大以及物种长时间的自然进化, 罗布麻的野生种质资源仍相当丰富.贾春林等(2016)调查了分布在黄河三角洲附近13个县市的34个罗布麻居群, 共计315份材料.根据罗布麻植株的分枝情况, 将罗布麻株型分为直立型、半直立型和匍匐型3种; 同时发现罗布麻叶型有椭圆形和柳叶形两种, 花期茎秆多为绿色, 少量植株呈现红色, 即不同居群罗布麻有非常明显的形态学特征.张卫明等(2006c)根据植株高度将罗布红麻分为丛生高秆型(3 m以上)、灌丛矮秆型(2.5-3 m)和旷地矮秆型(1.5-2 m) 3种; 而罗布白麻类型较多, 主要分为展叶型、竖叶型、放牧型和盐渍型等几类, 株高介于0.6-1.8 m之间不等.总体而言, 罗布白麻较罗布红麻变异较多且株高偏矮.我们在山东省内进行罗布麻种质资源收集调查时也发现, 不同地域的罗布麻植株形态有较大差异.例如, 潍坊寒亭区生长的罗布麻茎秆直立粗壮, 分枝较多; 滨州市滨城区生长的罗布麻居群则匍匐生长, 茎细长.虽然形态学特征是区分不同植物最直观且最简便的分类手段, 但是罗布麻可辨识的生物学特征有限.其形态学分类也多是根据生境地植株分枝、株高、叶型、茎色和叶色进行, 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且也难以依靠其形态特征有效并准确区分众多不同的种质资源. ...

罗布麻叶中非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1
2013

... 罗布麻根、茎和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总黄酮类化合物, 包括槲皮素、芸香苷、黄酮苷和强心苷类物质等, 具有降血压、抗氧化和抗抑郁等多种药理活性(侯晋军等, 2006; 孔娜娜等, 2013).此外, 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和氨基酸, 及K、Ca和Fe等微量元素, 药用价值极高.陈妙华和刘凤山(1991)从罗布麻叶镇静有效粗提物中分离出三十烷醇、槲皮素、金丝桃苷和异秦皮定等8种化合物, 并证实异秦皮定和金丝桃苷是发挥镇静作用的有效成分.Li等(2012)通过GC-MS方法从罗布麻纤维中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 主要包括脂肪酸、酯类、酮类、醛类、烷类、酚类和其它物质, 其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抑菌性能, 这也解释了罗布麻纤维的抑菌现象.张语迟等(200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分析方法, 对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叶中的16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罗布红麻与白麻叶的主要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别, 其中二者共有的成分为12种, 包括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金丝桃苷、槲皮素-3-O-呋喃型阿拉伯糖苷、乙酰化金丝桃苷、乙酰化异槲皮素、紫云英苷、山奈酚-3-O-半乳糖苷、槲皮素、山奈酚和贯叶金丝桃素等, 但含量差别较大.刘斌等(2017)对新疆库尔乐和阿勒泰地区的野生及栽培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 发现6-7月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介于5.36-12.19 mg·g-1之间, 不同地区和时间的罗布麻种质总黄酮含量变化差异大.李慕春等(2018)对来自新疆、吉林和广东等地的不同月份的33份罗布红麻和白麻样品,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绿原酸、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等共有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 这些成分含量在罗布红麻和白麻叶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也证实罗布麻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受生长环境与采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对特定环境下药效化学成分含量高的罗布麻种质进行鉴定筛选和人工驯化育种是增加药效成分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罗布麻推广应用的有效手段. ...

罗布麻和白麻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统计分析
1
2018

... 罗布麻根、茎和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总黄酮类化合物, 包括槲皮素、芸香苷、黄酮苷和强心苷类物质等, 具有降血压、抗氧化和抗抑郁等多种药理活性(侯晋军等, 2006; 孔娜娜等, 2013).此外, 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和氨基酸, 及K、Ca和Fe等微量元素, 药用价值极高.陈妙华和刘凤山(1991)从罗布麻叶镇静有效粗提物中分离出三十烷醇、槲皮素、金丝桃苷和异秦皮定等8种化合物, 并证实异秦皮定和金丝桃苷是发挥镇静作用的有效成分.Li等(2012)通过GC-MS方法从罗布麻纤维中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 主要包括脂肪酸、酯类、酮类、醛类、烷类、酚类和其它物质, 其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抑菌性能, 这也解释了罗布麻纤维的抑菌现象.张语迟等(200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分析方法, 对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叶中的16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罗布红麻与白麻叶的主要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别, 其中二者共有的成分为12种, 包括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金丝桃苷、槲皮素-3-O-呋喃型阿拉伯糖苷、乙酰化金丝桃苷、乙酰化异槲皮素、紫云英苷、山奈酚-3-O-半乳糖苷、槲皮素、山奈酚和贯叶金丝桃素等, 但含量差别较大.刘斌等(2017)对新疆库尔乐和阿勒泰地区的野生及栽培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 发现6-7月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介于5.36-12.19 mg·g-1之间, 不同地区和时间的罗布麻种质总黄酮含量变化差异大.李慕春等(2018)对来自新疆、吉林和广东等地的不同月份的33份罗布红麻和白麻样品,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绿原酸、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等共有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 这些成分含量在罗布红麻和白麻叶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也证实罗布麻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受生长环境与采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对特定环境下药效化学成分含量高的罗布麻种质进行鉴定筛选和人工驯化育种是增加药效成分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罗布麻推广应用的有效手段. ...

新疆栽培种和野生种罗布麻叶中总黄酮含量分析
1
2017

... 罗布麻根、茎和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总黄酮类化合物, 包括槲皮素、芸香苷、黄酮苷和强心苷类物质等, 具有降血压、抗氧化和抗抑郁等多种药理活性(侯晋军等, 2006; 孔娜娜等, 2013).此外, 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和氨基酸, 及K、Ca和Fe等微量元素, 药用价值极高.陈妙华和刘凤山(1991)从罗布麻叶镇静有效粗提物中分离出三十烷醇、槲皮素、金丝桃苷和异秦皮定等8种化合物, 并证实异秦皮定和金丝桃苷是发挥镇静作用的有效成分.Li等(2012)通过GC-MS方法从罗布麻纤维中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 主要包括脂肪酸、酯类、酮类、醛类、烷类、酚类和其它物质, 其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抑菌性能, 这也解释了罗布麻纤维的抑菌现象.张语迟等(200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分析方法, 对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叶中的16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罗布红麻与白麻叶的主要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别, 其中二者共有的成分为12种, 包括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金丝桃苷、槲皮素-3-O-呋喃型阿拉伯糖苷、乙酰化金丝桃苷、乙酰化异槲皮素、紫云英苷、山奈酚-3-O-半乳糖苷、槲皮素、山奈酚和贯叶金丝桃素等, 但含量差别较大.刘斌等(2017)对新疆库尔乐和阿勒泰地区的野生及栽培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 发现6-7月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介于5.36-12.19 mg·g-1之间, 不同地区和时间的罗布麻种质总黄酮含量变化差异大.李慕春等(2018)对来自新疆、吉林和广东等地的不同月份的33份罗布红麻和白麻样品,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绿原酸、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等共有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 这些成分含量在罗布红麻和白麻叶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也证实罗布麻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受生长环境与采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对特定环境下药效化学成分含量高的罗布麻种质进行鉴定筛选和人工驯化育种是增加药效成分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罗布麻推广应用的有效手段. ...

罗布麻基因文库的构建
1
1995

... 植物的正常生长与外在环境相协调, 对盐生植物进行耐盐基因挖掘是盐生植物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刘风珍等(1995)以罗布麻幼苗为材料, 构建了我国第1个罗布麻基因文库.Liu等(2008)利用差减杂交和RACE扩增的方法从罗布麻中克隆到1个盐胁迫诱导基因AvDH1.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9个保守的DEAD-box结构域.体外实验证实, 该蛋白具有依赖ATP的DNA解旋酶活性、依赖ATP的RNA解旋酶活性以及依赖DNA或RNA的ATP酶活性.随后, AvDH1基因被证实可显著提高棉花(Gossypium hirsutum)的耐盐性(Chen et al., 2016).可见, 罗布麻的耐盐基因具有在农作物上应用的潜力, 然而目前关于罗布麻耐盐基因挖掘应用的报道并不多见.因此, 利用转录组测序和转基因等手段从罗布麻中进行耐盐碱基因挖掘利用亟待开展. ...

干旱和钠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1
2016

... 罗布麻能在盐碱荒漠地生长, 具有耐旱、耐寒和耐盐碱的特点.因此, 对罗布麻耐盐性评价是挖掘罗布麻耐盐基因的基础, 也是筛选和培育耐盐品种的有效手段.目前, 对罗布麻的耐盐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其种子和幼苗在单盐胁迫下发芽率和生长势的研究.所用单盐主要有中性盐NaCl、Na2SO4、MgSO4以及碱性盐NaHCO3和Na2CO3等.总体来说, 不同单盐对罗布麻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郑学平和任辉丽(2009)的研究表明, 罗布麻种子的萌发对Na2CO3敏感, Na2CO3无论浓度高低均显著抑制罗布麻种子的萌发, 并对幼苗的生长具明显的抑制作用.罗布麻种子在8%的MgSO4溶液中正常萌发, 低于8%的MgSO4溶液可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刘克彪和姜生秀(2016)指出, 低于0.2%的Na2SO4溶液能够促进罗布麻种子的萌发, NaHCO3则不影响罗布麻种子的萌发.在相同浓度的NaHCO3、NaCl和Na2SO4胁迫下, 罗布麻种子萌发的难易顺序依次为NaHCO3>NaCl>Na2SO4, 表明HCO3-对罗布麻的毒害作用显著高于其它离子.罗布麻在CO32-和HCO3-等含量较高的盐碱地上生存能力会被一定程度地遏制, 但在SO42-含量适中的土地上生长较好.罗布麻种子对NaCl的耐受性则较为复杂, 张秀玲等(2007)研究发现, 低于50 mmol·L-1 (约为0.29%)的NaCl溶液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NaCl浓度高于200 mmol·L-1 (1.17%)时, 罗布麻种子萌发则受到明显抑制.然而, 陈彦云等(2007)研究发现, 当NaCl溶液浓度低于0.8%时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大于0.8%时抑制种子萌发.虽然上述研究中对NaCl溶液抑制罗布麻种子萌发的临界浓度存在偏差, 但趋势基本一致: 低浓度的NaCl溶液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高浓度的NaCl溶液则抑制种子萌发.另外, 由于上述研究中采用的罗布麻来自不同的省份地域, 故结果的差异性可能与不同罗布麻种质有关.不同生境的罗布麻经过长时间驯化, 形成了独特的种质资源, 耐盐性也会存在差异.石秋梅等(2014)对罗布麻和大叶白麻种子在NaCl胁迫下的发芽率研究表明, 当NaCl浓度为200 mmol·L-1时, 大叶白麻种子的发芽率为88%左右, 低于罗布麻(97%); 用60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生长2个月的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幼苗, 10天后罗布麻的叶片全部脱落, 大叶白麻叶片则未受到影响, 表明二者在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期对NaCl的耐受性不同.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种质资源对NaCl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因此, 对罗布麻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和耐盐性鉴定, 是筛选高耐盐罗布麻种质和发掘耐盐基因的有效手段. ...

罗布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1
2009

... 罗布麻在我国发现之初, 正逢国内纺织原料短缺之时, 因此其作为一种新型纺织原料在国内逐渐得到利用(任辉丽等, 2008).罗布麻纤维是指茎秆韧皮部中的韧皮纤维, 长度介于10-220 mm之间, 长短差异大且延展性低, 纤维脆性大, 只能与其它纤维产品混纺使用(徐红等, 2006).但是与其它麻类和棉纤维相比, 罗布麻纤维具有良好的回潮率、抗静电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菌抑菌活性(马琳和孙卫国, 2009).这些特点使得罗布麻纺织制品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吸湿透气且不易粘身, 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目前罗布麻在国内纺织领域的开发利用率仅约为10% (刘萍和李春颖等, 2009), 这与罗布麻的纤维特性和加工难度较大有关.与其它麻类相比, 罗布麻韧皮纤维含有高达55%的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 纤维素含量较低(约占45%)(张元明和韩光亭, 2005).因此, 利用罗布麻纤维的第1步就是去除这些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由于罗布麻纤维中非纺织用成分构成复杂且含量较多, 脱胶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问题, 也一直是纺织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热碱脱胶法不仅会破坏罗布麻的纤维品质、影响纺丝和编织过程, 还会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品, 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Gao and Yu, 2015).故清洁且高效的脱胶方法一直是纺织行业探索的目标. ...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罗布麻栽培技术
1
2010

... 罗布麻能够在盐碱沙荒地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具有良好的抗逆性; 并且罗布麻宿根越冬、萌发、营养和生殖生长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相适应(吴浩等, 1986).因此, 北方地区有罗布麻分布的地域均可种植罗布麻.目前, 在辽宁盘锦沿海滩涂地区、柴达木盆地、黄河三角洲以及吉林西部等地均已经开展了罗布麻的人工种植(唐兴起, 2008; 刘玉新等, 2010; 陈莉艳等, 2012; 丛建民等, 2014).规模化的人工种植是罗布麻开发利用的基础, 也是其种质资源保护的一种手段. ...

a). 罗布麻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2
2009

... 罗布麻种属的确定最初是依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区分的.虽然形态学鉴定直观简单, 在物种分类中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 但也有缺陷: (1) 无法鉴定隐存分类单元; (2) 发育阶段和性别会对正常鉴定产生影响; (3) 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 生境的不同会导致表型产生响应变化, 给物种鉴定带来困难(任轶等, 2015).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手段逐渐应用到物种鉴定中.张卫明等(2007)彭雪梅等(2007)利用DNA分子标记鉴定了罗布麻基因组中的保守序列, 进而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物种的异同.目前, 此种方法在动植物种属确定和亲缘关系远近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Guichoux et al., 2011).然而, 罗布麻基因组学发展滞后, 分子标记开发力度不够, 数量较少.仅有几个(如ALFP、ISSR和RAPD)能够用来进行种属鉴定的分子标记(刘志华等, 2009a; 2009b; Lu et al., 2010; 苏前和邱连勇, 2015).因此, 需要加强罗布麻基因组学研究, 筛选和开发多种分子标记并建立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用于种属鉴定以及种质资源区分.另外, 由于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以及行为相对稳定, 故开展罗布麻争议种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也是区别不同物种的有效手段(任轶等, 2015). ...
... 分子标记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物种多样性鉴定, 结果可靠准确且不受环境和生育时期等条件限制.刘志华等(2009a, 2009b)苏前和邱连勇(2015)利用ALFP、ISSR与RAPD标记对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吉林和江苏等省份的多个罗布麻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这些地区的罗布麻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生境差异是导致遗传变异丰富的主要原因.Lu等(2010)使用BSA筛选手段找到了2个能有效区分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的RAPD标记, 并成功地将其中1个RAPD转化成了SCAR标记, 能且在罗布红麻中扩增出条带, 而白麻中未扩增出条带.因此, 可利用各类分子标记区分不同的罗布麻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分子标记在各类物种种质资源的分类以及鉴定中应用越来越广.目前, 通过第2代高通量测序寻找不同种质之间的差异SNP位点已成为趋势, 并已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和水稻(Oryza sativa)等粮食作物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 罗布麻种质鉴定用到的分子标记仍然停留在RAPD和ISSR等第1代标记上; 多态性位点良好、共显性且重复性良好的SSR标记尚未见报道, 说明罗布麻遗传标记的开发利用已严重滞后, 并且制约了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利用, 需要在遗传分析标记开发方面积极展开工作.不仅如此, 关于罗布麻的遗传学研究也严重滞后.陈彦云等(2008)使用醋酸乳酸地衣红对新疆库尔乐地区罗布麻根尖进行染色, 显微摄影分析表明, 罗布麻为二倍体植物, 有14条染色体, 即染色体组成为2n=14.而常洁等(2009)对新疆精河县采集的罗布麻根尖进行染色体组成分析表明, 罗布麻染色体组成为2n=24, 染色体条数较常洁等(2009)的报道多10条.染色体组成是判定物种差异的重要指标, 二者报道的研究对象是否为同一物种尚不能确定.此外, 染色体组成也是进行育种和遗传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因此明确罗布麻属中红麻和白麻的遗传组成对于物种、种质鉴定和后续的杂交育种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b). 罗布麻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2
2009

... 罗布麻种属的确定最初是依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区分的.虽然形态学鉴定直观简单, 在物种分类中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 但也有缺陷: (1) 无法鉴定隐存分类单元; (2) 发育阶段和性别会对正常鉴定产生影响; (3) 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 生境的不同会导致表型产生响应变化, 给物种鉴定带来困难(任轶等, 2015).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手段逐渐应用到物种鉴定中.张卫明等(2007)彭雪梅等(2007)利用DNA分子标记鉴定了罗布麻基因组中的保守序列, 进而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物种的异同.目前, 此种方法在动植物种属确定和亲缘关系远近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Guichoux et al., 2011).然而, 罗布麻基因组学发展滞后, 分子标记开发力度不够, 数量较少.仅有几个(如ALFP、ISSR和RAPD)能够用来进行种属鉴定的分子标记(刘志华等, 2009a; 2009b; Lu et al., 2010; 苏前和邱连勇, 2015).因此, 需要加强罗布麻基因组学研究, 筛选和开发多种分子标记并建立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用于种属鉴定以及种质资源区分.另外, 由于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以及行为相对稳定, 故开展罗布麻争议种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也是区别不同物种的有效手段(任轶等, 2015). ...
... 分子标记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物种多样性鉴定, 结果可靠准确且不受环境和生育时期等条件限制.刘志华等(2009a, 2009b)苏前和邱连勇(2015)利用ALFP、ISSR与RAPD标记对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吉林和江苏等省份的多个罗布麻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这些地区的罗布麻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生境差异是导致遗传变异丰富的主要原因.Lu等(2010)使用BSA筛选手段找到了2个能有效区分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的RAPD标记, 并成功地将其中1个RAPD转化成了SCAR标记, 能且在罗布红麻中扩增出条带, 而白麻中未扩增出条带.因此, 可利用各类分子标记区分不同的罗布麻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分子标记在各类物种种质资源的分类以及鉴定中应用越来越广.目前, 通过第2代高通量测序寻找不同种质之间的差异SNP位点已成为趋势, 并已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和水稻(Oryza sativa)等粮食作物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 罗布麻种质鉴定用到的分子标记仍然停留在RAPD和ISSR等第1代标记上; 多态性位点良好、共显性且重复性良好的SSR标记尚未见报道, 说明罗布麻遗传标记的开发利用已严重滞后, 并且制约了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利用, 需要在遗传分析标记开发方面积极展开工作.不仅如此, 关于罗布麻的遗传学研究也严重滞后.陈彦云等(2008)使用醋酸乳酸地衣红对新疆库尔乐地区罗布麻根尖进行染色, 显微摄影分析表明, 罗布麻为二倍体植物, 有14条染色体, 即染色体组成为2n=14.而常洁等(2009)对新疆精河县采集的罗布麻根尖进行染色体组成分析表明, 罗布麻染色体组成为2n=24, 染色体条数较常洁等(2009)的报道多10条.染色体组成是判定物种差异的重要指标, 二者报道的研究对象是否为同一物种尚不能确定.此外, 染色体组成也是进行育种和遗传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因此明确罗布麻属中红麻和白麻的遗传组成对于物种、种质鉴定和后续的杂交育种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罗布麻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
2
2017

... 罗布麻在我国的药用和纺织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人们曾尝试研究不同地点、不同生境下罗布麻的药用成分和纤维品质等各方面的特点, 有目的地进行种质选择与人工驯化. 然而, 目前罗布麻的应用仍以野生材料为主, 人工培育驯化的专用型材料除了以做罗布麻茶为主的“戈宝麻”系列和纺织用的“波西努姆麻”系列外, 未见其它报道(麻浩等, 2017).而这两个系列用麻材料也均分布在新疆地区——我国最大的野生罗布麻分布区, 以基地栽培和野生罗布麻为材料, 尚未在生产上游形成专用固定的定名品种.麻浩等(2017)认为, 野生罗布麻种质在形态、成分和品质等方面差异较大, 不易形成稳定的原料供应, 因而制约了罗布麻相关产业的发展.他建议, 建立优异罗布麻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体系, 进行专用型罗布麻种质筛选和品种培育, 及建立罗布麻规范化栽培基地并配套形成多种种植生产技术体系.对罗布麻野生种质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迁地保护, 收集野生种质资源并建立资源圃, 对保持罗布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具重要意义.此外, 对罗布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评价, 对种质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将为种质资源合理利用和定向育种奠定基础. ...
... ).而这两个系列用麻材料也均分布在新疆地区——我国最大的野生罗布麻分布区, 以基地栽培和野生罗布麻为材料, 尚未在生产上游形成专用固定的定名品种.麻浩等(2017)认为, 野生罗布麻种质在形态、成分和品质等方面差异较大, 不易形成稳定的原料供应, 因而制约了罗布麻相关产业的发展.他建议, 建立优异罗布麻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体系, 进行专用型罗布麻种质筛选和品种培育, 及建立罗布麻规范化栽培基地并配套形成多种种植生产技术体系.对罗布麻野生种质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迁地保护, 收集野生种质资源并建立资源圃, 对保持罗布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具重要意义.此外, 对罗布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评价, 对种质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将为种质资源合理利用和定向育种奠定基础. ...

精干罗布麻纤维性能测试与研究
1
2009

... 罗布麻在我国发现之初, 正逢国内纺织原料短缺之时, 因此其作为一种新型纺织原料在国内逐渐得到利用(任辉丽等, 2008).罗布麻纤维是指茎秆韧皮部中的韧皮纤维, 长度介于10-220 mm之间, 长短差异大且延展性低, 纤维脆性大, 只能与其它纤维产品混纺使用(徐红等, 2006).但是与其它麻类和棉纤维相比, 罗布麻纤维具有良好的回潮率、抗静电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菌抑菌活性(马琳和孙卫国, 2009).这些特点使得罗布麻纺织制品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吸湿透气且不易粘身, 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目前罗布麻在国内纺织领域的开发利用率仅约为10% (刘萍和李春颖等, 2009), 这与罗布麻的纤维特性和加工难度较大有关.与其它麻类相比, 罗布麻韧皮纤维含有高达55%的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 纤维素含量较低(约占45%)(张元明和韩光亭, 2005).因此, 利用罗布麻纤维的第1步就是去除这些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由于罗布麻纤维中非纺织用成分构成复杂且含量较多, 脱胶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问题, 也一直是纺织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热碱脱胶法不仅会破坏罗布麻的纤维品质、影响纺丝和编织过程, 还会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品, 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Gao and Yu, 2015).故清洁且高效的脱胶方法一直是纺织行业探索的目标. ...

罗布麻对不同浓度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2
2010

... 盐胁迫是非生物逆境胁迫的一种, 高盐胁迫极易导致植物细胞内Na+含量急剧增加, 从而导致K+/Na+和Ca2+/Na+的比值降低, 造成植物细胞内离子失衡, 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Parida and Das, 2005).宁建凤等(2010)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罗布麻幼苗对不同浓度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结果表明, 盐胁迫下罗布麻根部和地上部的Na+含量明显增加, 而K+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 地上部的Ca2+含量显著降低, 而根部的Ca2+含量变化不大.在100 mmol·L-1盐胁迫下, 罗布麻根部和地上部的K+/Na+比值均高于1, 虽然植株鲜重明显降低但对干重的影响不大.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 K+/Na+和Ca2+/Na+比值也有所下降, 用400 mmol·L-1的盐溶液处理罗布麻30天后, 其根、茎和叶的干重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47%、37%和58%, 植株总重仅为对照的52%, 生物量几乎降低一半.尽管如此, 盐胁迫下罗布麻中Na+的含量明显低于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芦荟(Aloe vera)和大豆(Gly- cine max)等淡土植物以及海蓬子(Salicornia europaea)和碱蓬(Suaeda glauca)等真盐生植物(宁建凤等, 2010).这说明虽然盐胁迫能够造成罗布麻胞内离子失衡, 但罗布麻同时具有非常强的拒盐能力, 对盐分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能够在低浓度的盐胁迫下正常生长.夏曾润等(2014)研究指出, 正常生长的罗布麻叶中K+含量约为Na+的15倍多; 在50 mmol·L-1 NaCl胁迫下, 低钾水平下处理的罗布麻鲜叶重明显低于正常钾水平的处理, 说明适宜的K+水平和较高的K+/Na+能够有效增强罗布麻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 ...
... )等真盐生植物(宁建凤等, 2010).这说明虽然盐胁迫能够造成罗布麻胞内离子失衡, 但罗布麻同时具有非常强的拒盐能力, 对盐分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能够在低浓度的盐胁迫下正常生长.夏曾润等(2014)研究指出, 正常生长的罗布麻叶中K+含量约为Na+的15倍多; 在50 mmol·L-1 NaCl胁迫下, 低钾水平下处理的罗布麻鲜叶重明显低于正常钾水平的处理, 说明适宜的K+水平和较高的K+/Na+能够有效增强罗布麻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 ...

罗布麻及其易混品的DNA分子鉴定
2
2007

... 虽然罗布麻于1952年由董正钧先生命名, 但其植物学分类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应解决, 只是沿用当地俗称, 分为红麻和白麻两种(张卫明等, 2006c).之后, 张鹏云等多位****就罗布麻的植物学分类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 分歧主要在于分类体系是采用Wood- son的分类方法还是林氏分类法(张卫明等, 2006a).1975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记载, 我国俗称罗布麻的植物有3种, 划归2个属.具体包括罗布麻属(Apo- cynum)中的罗布麻(A. venetum)及白麻属(Poacy- num)中的白麻(P. pictum)和大叶白麻(P. hendersonii)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77).直至近年, 罗布麻类植物的植物学分类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 不同****之间仍存在争议, 焦点主要在于白麻属与罗布麻属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以及白麻属类植物是否有必要另立新属.陈锡沐和李秉滔(1991)根据对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叶表面气孔形态、叶片、花和种子等结构形态的观察, 认为二者在这些方面性状十分相似, 大叶白麻没有另立新属的必要, 建议将白麻属撤销, 并将大叶白麻归并到罗布麻属.张卫明等(2007)通过对罗布麻属物种罗布麻(罗布红麻)、加拿大麻和白麻属物种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trnL内含子及trnL-F非编码区序列比对, 发现罗布红麻、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序列完全一致, 但与加拿大麻ITS序列差异较大; 在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 大叶白麻和白麻序列完全一致, 与罗布红麻仅有3个位点的变异.彭雪梅等(2007)通过对2005年全国罗布麻资源科学考察(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采集的罗布麻、大叶白麻和加拿大麻相关基因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即来源不同地区不同居群的罗布麻样品之间以及罗布麻和大叶白麻样品的ITS、trnL及trnL-F序列基本没有变化, 但加拿大麻与此两种植物在这3个DNA标记序列上具有多达十多个SNP以及多处碱基插入/缺失的差异.因此认为罗布红麻与大叶白麻和白麻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罗布红麻与罗布麻属内其它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建议撤销白麻属, 将大叶白麻和白麻归入罗布麻属(张卫明等, 2007).在我国, 上述中的大叶白麻实际是指中花罗布麻.张卫明等(2006b)通过形态解剖指出, 中花罗布麻可作为罗布白麻的一个变型或变种.目前, 我国中花罗布麻仅在新疆与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有少量存世.综上, 目前一般认为我国的罗布麻植物可划分为1属2种, 即罗布麻属(Apocynum), 包括罗布红麻(A. venetum)和罗布白麻(A. hendersonii)两个种. ...
... 罗布麻种属的确定最初是依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区分的.虽然形态学鉴定直观简单, 在物种分类中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 但也有缺陷: (1) 无法鉴定隐存分类单元; (2) 发育阶段和性别会对正常鉴定产生影响; (3) 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 生境的不同会导致表型产生响应变化, 给物种鉴定带来困难(任轶等, 2015).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手段逐渐应用到物种鉴定中.张卫明等(2007)彭雪梅等(2007)利用DNA分子标记鉴定了罗布麻基因组中的保守序列, 进而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物种的异同.目前, 此种方法在动植物种属确定和亲缘关系远近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Guichoux et al., 2011).然而, 罗布麻基因组学发展滞后, 分子标记开发力度不够, 数量较少.仅有几个(如ALFP、ISSR和RAPD)能够用来进行种属鉴定的分子标记(刘志华等, 2009a; 2009b; Lu et al., 2010; 苏前和邱连勇, 2015).因此, 需要加强罗布麻基因组学研究, 筛选和开发多种分子标记并建立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用于种属鉴定以及种质资源区分.另外, 由于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以及行为相对稳定, 故开展罗布麻争议种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也是区别不同物种的有效手段(任轶等, 2015). ...

罗布麻保健茶的开发与药膳
1
2005

... 虽然目前对罗布麻种质资源、育种和遗传学等基础研究较为薄弱, 但是开发利用罗布麻下游产业的发展却如火如荼.目前, 对罗布麻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纺织用和药用两个方面.罗布麻作为一种药食同源植物, 可用于制茶, 也可制作药膳等(钱学射等, 2005). ...

罗布麻药用部位的形态鉴定与标准
1
2006

... 对某一物种外在形态以及内部解剖特征的认识鉴定和区分命名是人们准确认识和利用物种的有力保障.罗布麻植株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6个部分.罗布麻根系发达, 根基部通常会形成休眠芽,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通过根蘖繁殖; 虽然种子的繁殖系数很大, 但种子繁殖成活率不高且生长缓慢, 成林时间较长(谢彬, 2009).一般在每年3-4月, 随着气温的回升, 地下根蘖由休眠状态开始萌动并陆续出土.5-7月我国北方地区温度较高且雨热同季, 罗布麻生长迅速, 株高可生长到1 m左右.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现蕾, 6月底至7月为盛花期, 到10月中旬果实成熟.罗布麻种子形似枣核, 顶端生有白色绒毛, 可随风扩散.进入11月, 随着气温的降低, 罗布麻叶片脱落, 根蘖进入休眠状态(吴浩等, 1986).罗布麻茎直立生长, 多分枝, 其高度与分枝多少因种质和环境的不同而异, 茎一般呈圆筒形且具白色乳汁.叶对生, 多呈长椭圆状披针形至矩圆状卵形, 叶缘具细齿.罗布麻花序为圆锥状聚伞花序, 顶生或腋生, 通常每个聚伞花序有3-5朵花, 花萼裂深达萼基部, 花冠为圆筒状钟形, 颜色有紫红色和粉色等, 一般雄蕊5枚.罗布麻果实为蓇葖果, 一般结2枚, 平行或叉生, 每对含种子数十到几百不等(谢彬, 2009).由于罗布麻茎和叶表现形式多样, 尤其是花的结构多样且特征复杂, 故可作为区分物种类型的重要参照之一(钱学射等, 2006). ...

罗布麻的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利用
2
2008

... 罗布麻在我国发现之初, 正逢国内纺织原料短缺之时, 因此其作为一种新型纺织原料在国内逐渐得到利用(任辉丽等, 2008).罗布麻纤维是指茎秆韧皮部中的韧皮纤维, 长度介于10-220 mm之间, 长短差异大且延展性低, 纤维脆性大, 只能与其它纤维产品混纺使用(徐红等, 2006).但是与其它麻类和棉纤维相比, 罗布麻纤维具有良好的回潮率、抗静电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菌抑菌活性(马琳和孙卫国, 2009).这些特点使得罗布麻纺织制品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吸湿透气且不易粘身, 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目前罗布麻在国内纺织领域的开发利用率仅约为10% (刘萍和李春颖等, 2009), 这与罗布麻的纤维特性和加工难度较大有关.与其它麻类相比, 罗布麻韧皮纤维含有高达55%的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 纤维素含量较低(约占45%)(张元明和韩光亭, 2005).因此, 利用罗布麻纤维的第1步就是去除这些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由于罗布麻纤维中非纺织用成分构成复杂且含量较多, 脱胶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问题, 也一直是纺织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热碱脱胶法不仅会破坏罗布麻的纤维品质、影响纺丝和编织过程, 还会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品, 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Gao and Yu, 2015).故清洁且高效的脱胶方法一直是纺织行业探索的目标. ...
... 目前, 纺织工业领域采用的脱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微波、超声波脱胶、化学脱胶、生物酶脱胶以及联合脱胶等(任辉丽等, 2008).Li等(2010)通过对碱处理过的罗布麻浸提物进行超声波处理, 发现低频(28 kHz)超声波能够进一步去除纤维表面10-50 μm范围的杂质和胶连物, 高频(53 kHz)超声波则能够清除2-8 μm的杂质.另外, 超声波处理环境友好且易控制, 其不但不改变罗布麻纤维素的结晶结构而且还能提高纤维的结晶度, 进而提高纤维品质.Wang等(2007)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学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以及纤维机械性能测试等技术比较了化学脱胶、传统的手工处理、机械脱胶和微生物脱胶4种方法获得罗布麻纤维的效率及品质.结果表明, 微生物脱胶法获得的纤维在纤维结晶度、取向度和适于纺织工业的纤维机械性能方面与其它方法相比差别不大, 但微生物脱胶法具有更高的脱胶效率、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特点, 在工业生产上应用更广泛.Duan等(2017)利用一种能同时分泌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果胶杆菌属细菌DCE-01对罗布麻非纤维素成分进行消化, 结果表明细菌发酵处理的生物脱胶法的脱胶率较传统的化学脱胶法提高了22.56%, 纤维的抗断强度提高了18.14%, 且脱胶过程中化学能需要量降低了44.33%, 很好地减少了消耗, 并提高了产率和效率. ...

物种鉴定中的DNA分析方法
2
2015

... 罗布麻种属的确定最初是依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区分的.虽然形态学鉴定直观简单, 在物种分类中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 但也有缺陷: (1) 无法鉴定隐存分类单元; (2) 发育阶段和性别会对正常鉴定产生影响; (3) 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 生境的不同会导致表型产生响应变化, 给物种鉴定带来困难(任轶等, 2015).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手段逐渐应用到物种鉴定中.张卫明等(2007)彭雪梅等(2007)利用DNA分子标记鉴定了罗布麻基因组中的保守序列, 进而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物种的异同.目前, 此种方法在动植物种属确定和亲缘关系远近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Guichoux et al., 2011).然而, 罗布麻基因组学发展滞后, 分子标记开发力度不够, 数量较少.仅有几个(如ALFP、ISSR和RAPD)能够用来进行种属鉴定的分子标记(刘志华等, 2009a; 2009b; Lu et al., 2010; 苏前和邱连勇, 2015).因此, 需要加强罗布麻基因组学研究, 筛选和开发多种分子标记并建立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用于种属鉴定以及种质资源区分.另外, 由于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以及行为相对稳定, 故开展罗布麻争议种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也是区别不同物种的有效手段(任轶等, 2015). ...
... ).因此, 需要加强罗布麻基因组学研究, 筛选和开发多种分子标记并建立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用于种属鉴定以及种质资源区分.另外, 由于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以及行为相对稳定, 故开展罗布麻争议种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也是区别不同物种的有效手段(任轶等, 2015). ...

罗布麻和大叶白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耐盐性研究
1
2014

... 罗布麻能在盐碱荒漠地生长, 具有耐旱、耐寒和耐盐碱的特点.因此, 对罗布麻耐盐性评价是挖掘罗布麻耐盐基因的基础, 也是筛选和培育耐盐品种的有效手段.目前, 对罗布麻的耐盐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其种子和幼苗在单盐胁迫下发芽率和生长势的研究.所用单盐主要有中性盐NaCl、Na2SO4、MgSO4以及碱性盐NaHCO3和Na2CO3等.总体来说, 不同单盐对罗布麻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郑学平和任辉丽(2009)的研究表明, 罗布麻种子的萌发对Na2CO3敏感, Na2CO3无论浓度高低均显著抑制罗布麻种子的萌发, 并对幼苗的生长具明显的抑制作用.罗布麻种子在8%的MgSO4溶液中正常萌发, 低于8%的MgSO4溶液可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刘克彪和姜生秀(2016)指出, 低于0.2%的Na2SO4溶液能够促进罗布麻种子的萌发, NaHCO3则不影响罗布麻种子的萌发.在相同浓度的NaHCO3、NaCl和Na2SO4胁迫下, 罗布麻种子萌发的难易顺序依次为NaHCO3>NaCl>Na2SO4, 表明HCO3-对罗布麻的毒害作用显著高于其它离子.罗布麻在CO32-和HCO3-等含量较高的盐碱地上生存能力会被一定程度地遏制, 但在SO42-含量适中的土地上生长较好.罗布麻种子对NaCl的耐受性则较为复杂, 张秀玲等(2007)研究发现, 低于50 mmol·L-1 (约为0.29%)的NaCl溶液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NaCl浓度高于200 mmol·L-1 (1.17%)时, 罗布麻种子萌发则受到明显抑制.然而, 陈彦云等(2007)研究发现, 当NaCl溶液浓度低于0.8%时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大于0.8%时抑制种子萌发.虽然上述研究中对NaCl溶液抑制罗布麻种子萌发的临界浓度存在偏差, 但趋势基本一致: 低浓度的NaCl溶液促进罗布麻种子萌发, 高浓度的NaCl溶液则抑制种子萌发.另外, 由于上述研究中采用的罗布麻来自不同的省份地域, 故结果的差异性可能与不同罗布麻种质有关.不同生境的罗布麻经过长时间驯化, 形成了独特的种质资源, 耐盐性也会存在差异.石秋梅等(2014)对罗布麻和大叶白麻种子在NaCl胁迫下的发芽率研究表明, 当NaCl浓度为200 mmol·L-1时, 大叶白麻种子的发芽率为88%左右, 低于罗布麻(97%); 用60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生长2个月的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幼苗, 10天后罗布麻的叶片全部脱落, 大叶白麻叶片则未受到影响, 表明二者在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期对NaCl的耐受性不同.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种质资源对NaCl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因此, 对罗布麻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和耐盐性鉴定, 是筛选高耐盐罗布麻种质和发掘耐盐基因的有效手段. ...

基于RAPD技术对新疆地区罗布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2
2015

... 罗布麻种属的确定最初是依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区分的.虽然形态学鉴定直观简单, 在物种分类中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 但也有缺陷: (1) 无法鉴定隐存分类单元; (2) 发育阶段和性别会对正常鉴定产生影响; (3) 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 生境的不同会导致表型产生响应变化, 给物种鉴定带来困难(任轶等, 2015).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手段逐渐应用到物种鉴定中.张卫明等(2007)彭雪梅等(2007)利用DNA分子标记鉴定了罗布麻基因组中的保守序列, 进而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物种的异同.目前, 此种方法在动植物种属确定和亲缘关系远近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Guichoux et al., 2011).然而, 罗布麻基因组学发展滞后, 分子标记开发力度不够, 数量较少.仅有几个(如ALFP、ISSR和RAPD)能够用来进行种属鉴定的分子标记(刘志华等, 2009a; 2009b; Lu et al., 2010; 苏前和邱连勇, 2015).因此, 需要加强罗布麻基因组学研究, 筛选和开发多种分子标记并建立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用于种属鉴定以及种质资源区分.另外, 由于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以及行为相对稳定, 故开展罗布麻争议种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也是区别不同物种的有效手段(任轶等, 2015). ...
... 分子标记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物种多样性鉴定, 结果可靠准确且不受环境和生育时期等条件限制.刘志华等(2009a, 2009b)苏前和邱连勇(2015)利用ALFP、ISSR与RAPD标记对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吉林和江苏等省份的多个罗布麻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这些地区的罗布麻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生境差异是导致遗传变异丰富的主要原因.Lu等(2010)使用BSA筛选手段找到了2个能有效区分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的RAPD标记, 并成功地将其中1个RAPD转化成了SCAR标记, 能且在罗布红麻中扩增出条带, 而白麻中未扩增出条带.因此, 可利用各类分子标记区分不同的罗布麻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分子标记在各类物种种质资源的分类以及鉴定中应用越来越广.目前, 通过第2代高通量测序寻找不同种质之间的差异SNP位点已成为趋势, 并已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和水稻(Oryza sativa)等粮食作物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 罗布麻种质鉴定用到的分子标记仍然停留在RAPD和ISSR等第1代标记上; 多态性位点良好、共显性且重复性良好的SSR标记尚未见报道, 说明罗布麻遗传标记的开发利用已严重滞后, 并且制约了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利用, 需要在遗传分析标记开发方面积极展开工作.不仅如此, 关于罗布麻的遗传学研究也严重滞后.陈彦云等(2008)使用醋酸乳酸地衣红对新疆库尔乐地区罗布麻根尖进行染色, 显微摄影分析表明, 罗布麻为二倍体植物, 有14条染色体, 即染色体组成为2n=14.而常洁等(2009)对新疆精河县采集的罗布麻根尖进行染色体组成分析表明, 罗布麻染色体组成为2n=24, 染色体条数较常洁等(2009)的报道多10条.染色体组成是判定物种差异的重要指标, 二者报道的研究对象是否为同一物种尚不能确定.此外, 染色体组成也是进行育种和遗传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因此明确罗布麻属中红麻和白麻的遗传组成对于物种、种质鉴定和后续的杂交育种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柴达木盆地罗布麻资源及人工栽培技术
1
2008

... 罗布麻能够在盐碱沙荒地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具有良好的抗逆性; 并且罗布麻宿根越冬、萌发、营养和生殖生长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相适应(吴浩等, 1986).因此, 北方地区有罗布麻分布的地域均可种植罗布麻.目前, 在辽宁盘锦沿海滩涂地区、柴达木盆地、黄河三角洲以及吉林西部等地均已经开展了罗布麻的人工种植(唐兴起, 2008; 刘玉新等, 2010; 陈莉艳等, 2012; 丛建民等, 2014).规模化的人工种植是罗布麻开发利用的基础, 也是其种质资源保护的一种手段. ...

罗布麻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2
1986

... 罗布麻能够在盐碱沙荒地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具有良好的抗逆性; 并且罗布麻宿根越冬、萌发、营养和生殖生长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相适应(吴浩等, 1986).因此, 北方地区有罗布麻分布的地域均可种植罗布麻.目前, 在辽宁盘锦沿海滩涂地区、柴达木盆地、黄河三角洲以及吉林西部等地均已经开展了罗布麻的人工种植(唐兴起, 2008; 刘玉新等, 2010; 陈莉艳等, 2012; 丛建民等, 2014).规模化的人工种植是罗布麻开发利用的基础, 也是其种质资源保护的一种手段. ...
... 对某一物种外在形态以及内部解剖特征的认识鉴定和区分命名是人们准确认识和利用物种的有力保障.罗布麻植株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6个部分.罗布麻根系发达, 根基部通常会形成休眠芽,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通过根蘖繁殖; 虽然种子的繁殖系数很大, 但种子繁殖成活率不高且生长缓慢, 成林时间较长(谢彬, 2009).一般在每年3-4月, 随着气温的回升, 地下根蘖由休眠状态开始萌动并陆续出土.5-7月我国北方地区温度较高且雨热同季, 罗布麻生长迅速, 株高可生长到1 m左右.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现蕾, 6月底至7月为盛花期, 到10月中旬果实成熟.罗布麻种子形似枣核, 顶端生有白色绒毛, 可随风扩散.进入11月, 随着气温的降低, 罗布麻叶片脱落, 根蘖进入休眠状态(吴浩等, 1986).罗布麻茎直立生长, 多分枝, 其高度与分枝多少因种质和环境的不同而异, 茎一般呈圆筒形且具白色乳汁.叶对生, 多呈长椭圆状披针形至矩圆状卵形, 叶缘具细齿.罗布麻花序为圆锥状聚伞花序, 顶生或腋生, 通常每个聚伞花序有3-5朵花, 花萼裂深达萼基部, 花冠为圆筒状钟形, 颜色有紫红色和粉色等, 一般雄蕊5枚.罗布麻果实为蓇葖果, 一般结2枚, 平行或叉生, 每对含种子数十到几百不等(谢彬, 2009).由于罗布麻茎和叶表现形式多样, 尤其是花的结构多样且特征复杂, 故可作为区分物种类型的重要参照之一(钱学射等, 2006). ...

K+对盐胁迫下罗布麻生长及离子吸收分配的效应
1
2014

... 盐胁迫是非生物逆境胁迫的一种, 高盐胁迫极易导致植物细胞内Na+含量急剧增加, 从而导致K+/Na+和Ca2+/Na+的比值降低, 造成植物细胞内离子失衡, 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Parida and Das, 2005).宁建凤等(2010)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罗布麻幼苗对不同浓度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结果表明, 盐胁迫下罗布麻根部和地上部的Na+含量明显增加, 而K+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 地上部的Ca2+含量显著降低, 而根部的Ca2+含量变化不大.在100 mmol·L-1盐胁迫下, 罗布麻根部和地上部的K+/Na+比值均高于1, 虽然植株鲜重明显降低但对干重的影响不大.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 K+/Na+和Ca2+/Na+比值也有所下降, 用400 mmol·L-1的盐溶液处理罗布麻30天后, 其根、茎和叶的干重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47%、37%和58%, 植株总重仅为对照的52%, 生物量几乎降低一半.尽管如此, 盐胁迫下罗布麻中Na+的含量明显低于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芦荟(Aloe vera)和大豆(Gly- cine max)等淡土植物以及海蓬子(Salicornia europaea)和碱蓬(Suaeda glauca)等真盐生植物(宁建凤等, 2010).这说明虽然盐胁迫能够造成罗布麻胞内离子失衡, 但罗布麻同时具有非常强的拒盐能力, 对盐分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能够在低浓度的盐胁迫下正常生长.夏曾润等(2014)研究指出, 正常生长的罗布麻叶中K+含量约为Na+的15倍多; 在50 mmol·L-1 NaCl胁迫下, 低钾水平下处理的罗布麻鲜叶重明显低于正常钾水平的处理, 说明适宜的K+水平和较高的K+/Na+能够有效增强罗布麻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 ...

新疆罗布麻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2
2009

... 对某一物种外在形态以及内部解剖特征的认识鉴定和区分命名是人们准确认识和利用物种的有力保障.罗布麻植株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6个部分.罗布麻根系发达, 根基部通常会形成休眠芽,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通过根蘖繁殖; 虽然种子的繁殖系数很大, 但种子繁殖成活率不高且生长缓慢, 成林时间较长(谢彬, 2009).一般在每年3-4月, 随着气温的回升, 地下根蘖由休眠状态开始萌动并陆续出土.5-7月我国北方地区温度较高且雨热同季, 罗布麻生长迅速, 株高可生长到1 m左右.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现蕾, 6月底至7月为盛花期, 到10月中旬果实成熟.罗布麻种子形似枣核, 顶端生有白色绒毛, 可随风扩散.进入11月, 随着气温的降低, 罗布麻叶片脱落, 根蘖进入休眠状态(吴浩等, 1986).罗布麻茎直立生长, 多分枝, 其高度与分枝多少因种质和环境的不同而异, 茎一般呈圆筒形且具白色乳汁.叶对生, 多呈长椭圆状披针形至矩圆状卵形, 叶缘具细齿.罗布麻花序为圆锥状聚伞花序, 顶生或腋生, 通常每个聚伞花序有3-5朵花, 花萼裂深达萼基部, 花冠为圆筒状钟形, 颜色有紫红色和粉色等, 一般雄蕊5枚.罗布麻果实为蓇葖果, 一般结2枚, 平行或叉生, 每对含种子数十到几百不等(谢彬, 2009).由于罗布麻茎和叶表现形式多样, 尤其是花的结构多样且特征复杂, 故可作为区分物种类型的重要参照之一(钱学射等, 2006). ...
... ).罗布麻茎直立生长, 多分枝, 其高度与分枝多少因种质和环境的不同而异, 茎一般呈圆筒形且具白色乳汁.叶对生, 多呈长椭圆状披针形至矩圆状卵形, 叶缘具细齿.罗布麻花序为圆锥状聚伞花序, 顶生或腋生, 通常每个聚伞花序有3-5朵花, 花萼裂深达萼基部, 花冠为圆筒状钟形, 颜色有紫红色和粉色等, 一般雄蕊5枚.罗布麻果实为蓇葖果, 一般结2枚, 平行或叉生, 每对含种子数十到几百不等(谢彬, 2009).由于罗布麻茎和叶表现形式多样, 尤其是花的结构多样且特征复杂, 故可作为区分物种类型的重要参照之一(钱学射等, 2006). ...

罗布麻的生物酶脱胶与精梳
1
2006

... 罗布麻在我国发现之初, 正逢国内纺织原料短缺之时, 因此其作为一种新型纺织原料在国内逐渐得到利用(任辉丽等, 2008).罗布麻纤维是指茎秆韧皮部中的韧皮纤维, 长度介于10-220 mm之间, 长短差异大且延展性低, 纤维脆性大, 只能与其它纤维产品混纺使用(徐红等, 2006).但是与其它麻类和棉纤维相比, 罗布麻纤维具有良好的回潮率、抗静电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菌抑菌活性(马琳和孙卫国, 2009).这些特点使得罗布麻纺织制品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吸湿透气且不易粘身, 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目前罗布麻在国内纺织领域的开发利用率仅约为10% (刘萍和李春颖等, 2009), 这与罗布麻的纤维特性和加工难度较大有关.与其它麻类相比, 罗布麻韧皮纤维含有高达55%的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 纤维素含量较低(约占45%)(张元明和韩光亭, 2005).因此, 利用罗布麻纤维的第1步就是去除这些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由于罗布麻纤维中非纺织用成分构成复杂且含量较多, 脱胶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问题, 也一直是纺织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热碱脱胶法不仅会破坏罗布麻的纤维品质、影响纺丝和编织过程, 还会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品, 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Gao and Yu, 2015).故清洁且高效的脱胶方法一直是纺织行业探索的目标. ...



相关话题/种子 鉴定 资源 植物 罗布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