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类型研究与入罪化思路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类型研究与入罪化思路
Studies On Types of Criminal Law in Helping Behavior Criminalization 于冲; 1: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2: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自1997年刑法到刑法修正案(九),逐步确立了片面共犯、帮助犯正犯化、事后帮助行为入罪化、帮助违法行为入罪化等立法模式,通过对于资助行为、帮助介绍行为、帮助容留行为、一般协作行为等帮助行为类型的入罪化,实现了罪名体系的严密化,解决了共犯体系无法涵盖的定罪难题,也为共犯理论的完善提供了立法支撑。在总结现有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打破传统共犯思维,提倡共犯限制从属性说的同时,积极探索帮助犯的正犯化和非共犯帮助行为的入罪化,恐怕将成为今后立法关注的重点和理论亟待思考的时代命题。

关键词(KeyWords): 帮助犯;;共犯;;正犯;;犯罪化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5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15FXC052)的阶段性成果;;中国政法大学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校级人文社科专项项目(15ZFZ82010)资助

作者(Author): 于冲;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于志刚:“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载《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2]姜敏:“法益保护前置:刑法对食品安全保护的路径选择”,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3]江澍:“论刑法中帮助行为的结构”,载《法学论坛》2015年第4期。[4]张小虎:“犯罪实行行为之解析”,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2期。[5][日]山口厚:《刑法总论》,付立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6][日]大谷实:《刑法讲义总论》,黎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7]张伟:“帮助犯概念与范畴的现代展开”,载《现代法学》2012年第4期。[8][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刑法总论教科书》,蔡桂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9]张明楷:“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载《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2期。[10]皮勇:“网络恐怖活动犯罪及其整体法律对策”,载《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第1期。[11]高铭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2]胡云腾:“谈《刑法修正案(九)》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载《中国审判》2015年第20期。[13]郑伟:“就这样动摇了共同犯罪的根基——论组织卖淫罪与协助组织卖淫罪的怪异切分”,载《法学》2009年第4期。[14]刘鹏:“共犯异罪的立法研究——谈刑法中的独立从犯与独立教唆犯”,载《贵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15]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第2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16]阎二鹏:“共犯行为正犯化及其反思”,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7]阎二鹏:“扩张正犯概念体系的构建——兼评对限制正犯概念的反思性检讨”,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18]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19]车浩:“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以<刑法修正案(九)>为中心”,载《法学》2015年第10期。[20]茹士春:“论帮助行为单独定罪——以协助组织卖淫罪与组织卖淫罪的切分为例”,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1期。[21]张明楷:《刑法学》(第4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22]于志刚,陈强:“网络空间中的帮助违法行为及其入罪化”,载《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23]张明楷:“共同犯罪的认定方法”,《法学研究》2014年第3期.[24]王志远:《共犯制度的根基与拓展——从”主体间”到”单方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25][日]曾根威彦:《刑法总论》,成文堂2000年版。[26]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27][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刘明祥、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8]林东茂:《刑法综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9][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0]夏勇:《定罪与犯罪构成》,中国人民公安人学出版社2009年版。[31]陈子平:《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2]黎宏:“论中立的诈骗帮助行为之定性”,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1)赵秉志、杜邈:“刑法修正案(九):法益保护前置织密反恐法网”,载2015年9月30日《检察日报》。(2)宋宁华:“吸毒在我国为何不构成犯罪?”,载2014年4月16日《新民晚报》。(1)资敌罪严格意义上不应属于刑法意义上帮助行为的入罪化模式,故此未将其统计在内。(2)第417条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并非共犯中的帮助行为,而属于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的实行行为,为了探讨刑法分则中所有帮助行为的入罪化思路,在此将其统计在内。(1)对于此类协助性“帮凶”的入罪化解读,参见高明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82页。

相关话题/刑法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法律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