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赖昌星案件法律问题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赖昌星案件法律问题研究
赵秉志;张磊; 1: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Abstract):

作为当代中国刑事法治发展历史上的重大案件,赖昌星案引起了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赖昌星是被遣返回国,而不是引渡回国。赖昌星遣返主要经历了难民身份确认程序和遣返前的风险评估程序。在此过程中,影响赖昌星遣返的主要法律障碍是政治犯罪问题、死刑问题和酷刑问题。反思赖昌星案件,我们应当加大反腐败力度,遏制腐败犯罪分子外逃;加强自身法治建设,努力完善国际形象;做出并信守不判处死刑的承诺,切实推动死刑改革进程;积极与西方发达国家缔结双边条约,开拓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新领域。

关键词(KeyWords): 赖昌星案件;;非法移民遣返;;引渡;;死刑;;酷刑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赵秉志;张磊;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廉颖婷:“媒体披露赖昌星在加拿大12年诉讼历程”,载《法制日报》2011年7月27日。[2]“中国目前有逾四千官员境外在逃中高级干部增多”,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7月26日。[3]王岐山:“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载《人民日报》2013年2月26日。[4]郑幼智:“引渡赖昌星可能遥遥无期最快也得明年下半年”,载《中国青年报》2004年9月13日。[5]薛宁:“论赖昌星的国际引渡”,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月(下)。[6]黄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规则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7]张智辉:《国际刑法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8]黄风:《引渡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9]张磊:“袁宏伟事件的法理分析”,载《刑法论丛》2008年第2卷。[10]黄风等:《国际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1]李红光:“论引渡的替代措施”,载黄风、赵林娜主编:《境外追逃追赃与国际司法合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2]张磊:“从胡星案看劝返”,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13]黄风:“论引渡的非常规替代措施——由‘袁宏伟案’说起”,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14]周宇:“赖昌星免死内幕”,载《凤凰周刊》2011年第23期。[15]张敬博:“赖昌星被遣返案的启示与法律影响——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黄风教授”,载《人民检察》2011年第11期。[16]黄风:“境外追逃问题研究”,载《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研究与文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7]王彦钊、杨柳:“犯罪分子无论逃到哪里,最终都难逃法律制裁”,载《检察日报》2011年7月23日。[18]陈雷:“从高山携10亿元巨款外逃案透视——中国和加拿大刑事司法国际合作”,载《检察日报》2007年2月5日。[19]陈雷:“赖昌星遣返事件中的国际司法合作”,载《检察日报》2006年6月12日。[20]张磊:“赖昌星遣返案若干问题研究”,载《刑法论丛》2011年第4期。[21]梁文钧:“赖昌星遣返案中若干法律问题的思考”,载黄风等主编:《境外追逃追赃与国际司法合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2]尤小文译:《加拿大移民与难民保护法及条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3]郝小奇:“一赖十二年曾以头撞柱逃过遣返”,载《西安日报》2011年7月23日。[24]赵秉志:“我在加拿大赖昌星案聆讯庭上作证”,载《凤凰周刊》2011年第23期。[25]赵秉志主编:《刑法新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6]杨春洗、张庆方:“世界范围内的死刑存废现状和中国的死刑问题”,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27]赵秉志:“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死刑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2期。[28]赵秉志主编:《英美刑法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29]赵秉志:“死刑不引渡原则探讨——以中国的有关立法与实务为主要视角”,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1期。[30]田晓萍:“我国引渡外逃经济罪犯的法律障碍和对策”,载《行政与法》2007年第5期。[31]高铭暄、陈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解读与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32]“赖昌星漫漫回国路”,载《法治周末》2011年7月27日。[33]“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就死刑核准制度改革问题答问”,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12月29日。[34]白龙:“最高法: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载《人民日报》2012年7月8日。[35]王强军:“酷刑:非法移民的瓶颈”,载黄风等主编:《境外追逃追赃与国际司法合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6]赵秉志等:《刑事大案要案中的法理智慧》,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37]杨诚:“赖昌星案中的国际反腐合作”,载《检察风云》2005年第22期。[38]黄风:“关于美国引渡及遣返外国逃犯制度的考察”,载黄风等主编:《境外追逃追赃与国际司法合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9]赵秉志:“论中国非暴力犯罪死刑的逐步废止”,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40]赵秉志、王鹏祥:“中国死刑改革之路径探索”,载《中州学刊》2013年第5期。[41]赵秉志:“中国逐步废止死刑论纲”,载《法学》2005年第1期。[42]赵秉志:“论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的完善”,载《当代法学》2013年第3期。[43]赵阳:“中国已与50个国家签订双边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或协定国际合作打击犯罪资产跨境转移”,载《法制日报》2013年11月9日。[44]张磊:“从高山案谈我国境外追逃的法律问题——兼与赖昌星案的比较”,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1期。①加拿大1999年引渡法第2条。②加拿大1999年引渡法第10条。①参见“赖昌星遣返原因调查:中国承诺赖昌星在加资产由加方没收换取其回国”,http://finance.591hx.com/article/2011-08-01/0000054797s.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3-11-10。②参见“通过繁琐诉讼拖延时间遣返赖昌星最快到后年”,东方网,最后访问日期:2013-11-10。①参见“赖昌星遣返原因调查:中国承诺赖昌星在加资产由加方没收换取其回国”,http://finance.591hx.com/article/2011-08-01 /0000054797s.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3-11-10。②根据联合国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1967年关于难民地位议定书之规定,难民是指因有正当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属于某一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的原因留在其本国之外,并且由于此项畏惧而不能或不愿受该国保护的人;或者不具有国籍并留在他以前经常居住国家以外而现在不能或由于上述畏惧不愿返回该国的人。公约同时还规定,“在避难国以外犯过严重的非政治性罪行者”不符合难民条件。①如1982年联邦德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英国1967年逃犯法等。②如美国和墨西哥引渡条约,1988年澳大利亚和荷兰双边引渡条约等。①1957年欧洲引渡公约第11条规定:“如果按照请求方法律,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可受到死刑处罚,并且就该项犯罪而言,被请求方法律未规定死刑或通常不执行死刑,则可拒绝引渡,除非请求方作出使被请求方认为足够的有关不执行死刑的保证。”②参见“中纪委:中国已承诺不判处赖昌星死刑”,http://news.sina.com.cn/c/2007-02-13/102712307141.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3-11-10。①参见黄风教授于2006年6月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关注死刑改革系列论坛”(第6期)上作“死刑与国际司法合作”的学术演讲所作的介绍,http://www.criminallawbnu.cn/criminal/info/showpage.asp?showhead=&ProgramID=1770&pkID=21552,最后访问日期:2013-11-15。②参见谭翊飞等:“中国承诺赖昌星在加资产由加方没收换取其回国”,http://biz.cn.yahoo.com/ypen/20110801/502493.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3-11-10。③参见“最高法:不判赖昌星死刑与司法公平无关”,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238000,最后访问日期:2013-11-10。④同注①。⑤虽然在司法上限制死刑适用,在双边条约中认可死刑不引渡原则对于不判处赖昌星死刑没有直接作用,但是对于提高我国国际形象,增强加拿大对于我国刑事法治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①参见黄风教授于2006年6月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关注死刑改革系列论坛”(第6期)上作“死刑与国际司法合作”的学术演讲所作的介绍。http://www.criminallawbnu.cn/criminal/info/showpage.asp?showhead=&ProgramID=1770&pkID=21552,最后访问日期:2013-11-15。②参见“通过繁琐诉讼拖延时间遣返赖昌星最快到后年”,http://news.hexun.com/2008-09-21/109032891.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3-11-10。③参见“中纪委:中国已承诺不判处赖昌星死刑”,http://news.sina.com.cn/c/2007-02-13/102712307141.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3-11-10。①参见“中纪委:中国已承诺不判处赖昌星死刑”,http://news.sina.com.cn/c/2007-02-13/102712307141.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3-11-20。①参见王志国:“最高检:老虎苍蝇一起打前8月立查3万多人”,http://news.sohu.com/20131017/n388396805.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3-12-10。②“港媒:12月每天一官员落马中央反腐‘动真格’”,http://news.sohu.com/20131222/n392188195.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3-12-24日。

相关话题/国际 司法 刑事 中国政法大学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