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企业组织形式变迁的理性逻辑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企业组织形式变迁的理性逻辑
周游; 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企业组织形式的原初状态是人类"合群"倾向的一个表现,从独资到合伙的发展彰显出商人们合力、合资、合智的意愿,这反映出商人实践的自然选择。然而,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商人选择已经难以主宰企业组织形式的变迁脉络,国家意志渐次融入其中。企业组织形式变迁从商人选择到国家干预的进路,必定与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因素产生强大联动,并显现出纷繁复杂的变迁态势背后的理性逻辑。国家要满足自身发展需求是企业组织形式变迁的动力,这一动力的源泉则在于国家发展理念。国家发展理念上的差异影响到各国对于满足国家需求之途径选择。重思国家干预企业组织形式变迁的固有常识,厘清此种变迁的一般规律,有助于辨明中国企业组织形式变迁的理念与进路。

关键词(KeyWords): 企业组织形式;;制度变迁;;商人选择;;国家需求;;国家发展理念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周游;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美]乔尔·科特金:《全球族:新全球经济中的种族、宗教与文化认同》,王旭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2][美]大卫·刘易斯:《约定论:一份哲学上的考量》,吕捷译,三联书店2009年版。[3][德]罗曼·赫尔佐克:《古代的国家——起源和统治形式》,赵蓉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德]马克斯·韦伯:《中世纪商业合伙史》,陶永新译,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5][英]罗纳德·拉尔夫·费尔摩里:《现代公司法之历史渊源》,虞政平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6][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还是政府——市场、政府失灵真相》,陆俊、谢旭译,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7][美]罗伯特·L.海尔布罗纳、威廉·米尔博格:《经济社会的起源》,李陈华、许敏兰译,格致出版社2010年版。[8][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苗婧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9][英]罗素:《哲学问题》,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10]甘培忠:《企业与公司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1]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12]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3][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建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14]姜朋:《官商关系——中国商业法制的一个前置话题》,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15]邓峰:“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1期。[16][英]科大卫:《近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周琳、李旭佳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7]张忠民:《艰难的变迁——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18]王涛:《变迁时代的经济与法(1600-1911)》,中国方正出版社2011年版。[19]黄逸平:《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20]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21]周游:“驱散公司发起人连带责任制度的迷雾”,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9期。[22]方流芳:“试解薛福成和柯比的中国公司之谜”,载梁治平主编:《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3]王建平、时建中、胡利玲、吴景明:“企业组织法律形态划分标准辨析——对以所有制为标准划分企业形态的否定”,载《政法论坛》1997年第2期。[24]蒋大兴:“公司法的政治约束——一种政治解释的路径”,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①维特根斯坦曾言:“我们并不先天地相信一个守恒定律,但我们先天地就知道一个逻辑形式的可能性。”参见[英]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王平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页。②这种基于“安全”的考虑当然还会涵括一定程度上的控制与排外,亦即,维持既得利益者之利益不受损。“因而,每个行会都会有固定来源的凝聚力;它的成员拥有共同的利益、知识以及对于他们工作和生活的遐想。”See Leonard N.Rosenband,Social Capital in the Early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Vol.29,p.437(1999).①Eric R.Wolf,Europe and the People without Histor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p.268(1982).②Hraold Demsetz,Information and Efficiency:Another Viewpoint,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Vol.12,pp.1-22(1969).③Douglass C.North,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The Task of Economic History,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16,p.963(1978).①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第22条规定,供应商在是否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备良好商誉和健全财会制度、具备必要设备和专业技能等方面都须满足相关条件。而就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而言,一般也只有公司(尤其是大公司)才能满足这些条件。②“Politics is the activities involved in getting and using power in public life,and being able to influence decisions that affect a country or a society.”参见《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2页。③Ann M.Carlos,Stephen Nicholas,Agency Problems in Early Chartered Companies:The Case of the Hudson’s Bay Company,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50,p.854(1990).④M.B.Hooker,The East India Company and the Crown 1773-1858,Malaya Law Review,Vol.11,p.2(1969).⑤Henry Hansmann,Reinier Kraakman,Richard Squire,Law and the Rise of the Firm,Harvard Law Review,2006(119):1383-1387.①19世纪末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现无疑与当时德国政治形势、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相关史料记载佐证了这一相得益彰的过程。“德意志统一之后,资本主义的发达益发加快,在1870年德国在若干基本工业的生产方面远不及英国。到19世纪末年德国的工业在生铁的产量上已经超过英国。”参见[前苏联]迦耳金等:《现代世界史(1870-1918)》,朱君实译,海燕书店1950年版,第31页。②相关支持路径依赖理论的论文,大多是选取过往或者当前特定区域公司治理与公司法的特殊情形来予以阐释,但这很可能只是叙述了事实,并未解释事实的本质。E.g.,see Per Samuelsson,On the Evolution of Corporate Forms,University of Illinois Law Review,Vol.2005,p.152(2005).③K.N.Chaudhuri,Trade and Civilization in the Indian Ocean:An Economic History from the Rise of Islam to 1750,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228(1985).①Steven A.Bank,A Capital Lock-in Theory of the Corporate Income Tax,the Georgetown Law Journal,Vol.94,pp.915-931(2006).②C公司就是公司立法当中通常所说的公司形式,倘若公司不能适用其他公司形式的税收政策,它就会被视为C公司。至于S公司,实质上就是在美国《联邦税法典》中享受特别政策的小型商业公司(small business corporation),投资者要享受此种政策,就要主动作出符合该法对S公司的税收选择,这体现出税收立法对企业组织形式分化的强烈推动。See Internal Revenue Code of 1986,USA,§301,1361.③有学者指出,“在相当多的公众公司中,管理层本身通常也持有本公司相当数量的股份,因为也承担了一些经营风险。与此同时,许多闭锁公司也运作了债券和风险资本等手段来融资,这使得公司管理与风险负担也产生了一定的分离。”参见[美]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丹尼尔·费希尔:《公司法的经济结构》,张建伟、罗培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8页。④George W.Dent,Jr,For Optional Federal Incorporation,the Journal of Corporation Laws,Vol.35,p.499(2010).⑤有学者在研究税收竞争理论时指出,地方政府有可能会以牺牲当地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那些将造成严重污染但具有高额利润的企业进驻。See John Douglas Wilson,Theories of Tax Competition,National Tax Journal,Vol.52,pp.269-304(1999).⑥Marcel Kahan,Ehud Kamar,The Myth of State Competition in Corporate Law,Stanford Law Review,Vol.55,p.679(2002).①有学者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在组织层次上和西欧封建社会有极大差别,中国的国家与个人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强大而稳固的中间层次:宗法的家族、家庭。在外国历史上宗法组织与国家组织一般是对立的,但在中国这两股力量不但不矛盾,反而彼此互相结合起来,其中关键就在于一体化调节。参见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6-47页。①轮船招商局的创办经过可参见聂宝璋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5)》(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79 -783页。②曾国藩担忧“用轮船,则沙船尽革,于官亦未为得计。”这反映他的着眼点不在于经济,而恰恰在于政治。参见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35页。③例如批判募股风气大开、不记名股票的隐患等等。参见《申报》,光绪九年十月初二日(1883年11月1日)。④实际上,我国的法制变迁一直以自上而下的方略进行,古代律法脱胎于礼,而礼绝非民众自发形成并自下而上产生影响的机制。故有“汉沿秦制,顾其时去古未远,礼与律之别,犹不甚严”之说。参见程树德:《九朝律考》,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1页。①Katharina Pistor,The Law and the Non-Law,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27,p.983(2006).①例如参见《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一〇八号);《顺德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顺府发[2012]11号)。

相关话题/公司 政治 组织 逻辑 税收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试论社会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试论社会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侯登华; 1:北京科技大学法律系 摘要(Abstract): 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正式建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确立有关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民事原告主体资格。在基本法+单行法模式下,社会组织参与民事公益诉讼的条件和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在单行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论宪法的权威——一种政治宪法学的思考
    论宪法的权威——一种政治宪法学的思考 高全喜;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基于对西方法政思想史的考察,可将法律与权威的关系问题总结成三类,即关于权威的政治理论、哲学理论和法学理论,并由此依照政治宪法学方法重构出宪法的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公司治理:“结构”抑或“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抑或“问题” 徐晓松; 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公司制度及其结构的分析表明,公司治理是由"治理问题"和"治理结构(体制或模式)"组成的体系,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与公司制度的结构具有直接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造就了不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股权善意取得之修正——以《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为例
    股权善意取得之修正——以《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为例 张笑滔; 1: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合规部 摘要(Abstract): 善意取得制度,本质上是在原所有权人利益和善意买受人利益之间寻找钟摆的均衡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摸着石头过河——《政治学》与其他
    摸着石头过河——《政治学》与其他 常云云; 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有关国家改制形式中法治原则与专制力量关系的现代论争持久而激烈,各种观点针锋相对,各陈其理,但又似乎缺乏对政治的深邃洞察,忽略显而易见的事情,并对常识避口不谈。以至于在热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政府采购非营利组织公共服务——德国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政府采购非营利组织公共服务——德国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刘力;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刚刚起步,政府采购非营利组织公共服务尚属尝试性项目。而德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则有两百年历史,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关系甚至经过了战火的考验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组织理性、程序理性与刑事司法绩效考评制度
    组织理性、程序理性与刑事司法绩效考评制度 郭松; 1:四川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一定意义上,推行绩效考评制度是中国刑事司法机关为了治理刑事司法中的种种"乱象",而采取的一项组织控制措施。这是一种追求组织理性的意识自觉。基于程序理性的立场,理论界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独立保函单据化的逻辑解释与我国立法之选择
    独立保函单据化的逻辑解释与我国立法之选择 李燕; 1:西南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独立保函的单据化既是其独立特性的实现途径也是必然结果,剖析国际商会于2010年修订通过的《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URDG758)可以发现,通过一系列的补充完善和创新规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国企利润分配、公司治理及改进
    国企利润分配、公司治理及改进 蒋建湘; 1:中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利润分配对于国企公司治理的改善不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利润分配同国企的公司治理无关,在我国政策和立法已明确国企向国家分配利润且分配比例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国企的公司治理必须相应地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公司法与劳动法语境下竞业禁止之比较
    公司法与劳动法语境下竞业禁止之比较 王林清; 1: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 摘要(Abstract): 作为忠实义务的一部分,公司法规定了公司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定竞业禁止义务;为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需要,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订立离职后竞业限制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