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客观价值的基本权利及其问题 赵宏; 1: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德国战后的基本权理论在主观权利属性之外,又发展出基本权作为客观价值决定的另一属性。通过强调基本权对于整体的法秩序均有约束作用,是所有公权力都应予尊重的"客观价值",客观价值属性不仅为我们认识基本权提供了另一维度,亦使基本权的功能在原来的防御权功能基础上获得极大扩展。通过分析客观价值属性在德国法上的发展和塑造过程,及其在基本权功能拓展方面所引发的诸多讨论,来展示这一受到广泛赞誉的学理创设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及其问题,同样能够为我国的相关学理带来启发。
关键词(KeyWords): 基本权利;;主观权利;;客观价值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赵宏主持的中国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基本权规范研究”的中期成果之一
作者(Author): 赵宏;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Hartmut Maurer,Staatsrecht,Verlag C.H.Beck,S.237.[1]Hartmut Maurer,Allgemeinese Verwaltungsrecht,Verlag C.H.Beck,s.152.[2]Sachs,GrundgesetzKommentar,Verlag,C.H.Beck,1999,s.91.[3]Maurer,Allgemeinese Verwaltungsrecht,Verlag C.H.Beck,s.153.[4]Hartmut Maurer,Allgemeinese Verwaltungsrecht,Verlag C.H.Beck,s.153.[6]Pieroth/Schlink,Grundrechte,StaatsrechtⅡ,C.H.Beck,Aufl.2004,s.264.[7]Sachs,GrundgesetzKommentar,2.Auflage,C.H.Beck,A4Rn.38ff..[8]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Heidelberg1992,s.254.[1]对此问题的具体论述可参阅笔者的另一篇文章:“社会国与公民的社会基本权”,载《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4期。[2]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Heidelberg1992,s.251.[3]Hartmut Maurer,StaatsrechⅠVerlag C,H,Beck Muenchen(2003),s.269.[4]Sachs,GrundgesetzKommentar,Verlag C.H.Beck,1999,s.88.[5]该案发生于1950年,时任汉堡市新闻协会主席的吕特发现二战期间曾为纳粹拍摄过多部影片的导演维特.哈兰亦出现在德国电影周的导演名单中。吕特遂要求电影出租商和电影院不要按照原计划播放这部电影,并号召人们抵制这部电影。针对吕特对公众的建议,哈兰影片的发行商和影片的出租商向汉堡地方法院申请禁令,要求对吕特的抵制进行制止。汉堡地方法院认为,吕特的行为违反民法典第826条“不得以违反善良风俗的方法故意损害他人”,遂通过禁令加以禁止。吕特之后将汉堡地方法院诉至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认为其侵犯了他根据《基本法》第5条第1款所拥有的“言论自由”。联邦宪法法院最后支持了吕特的诉讼请求,并判决撤销了汉堡地方法院的禁令。[6]BverfGE39,1,41.[1]Zippelius/Wuertenberger,Deutsches Staatsrecht,31.Auflag,Verlag C.H.Beck,s.161.[2]Zippelius/Wuertenberger,Deutsches Staatsrecht,31.Auflage,Verlag C.H.Beck,2005,s.201.[3]BverfGE7,198,205.[1]Bodo Pieroth&Bernhard Schlink,Grundrechte StaatsrechtⅡ,C.F.Mueller Verlag Heiderlberg,s.22.[2]BVerfGE84,90(120).[3]Zippelius/Wuertenberger,Deutsches Staatsrecht,31.Auflage,Verlag C.H.Beck,2005,s.201.[4]Hartmut Maurer,StaatsrechⅠVerlag C,H,Beck Muenchen(2003),s.269.[1]Reinhold Zippelius,Staatslehre,Verlag C.H.Beck Muenchen(2007),s.281.[2]Bodo Pieroth&Bernhard Schlink,Grundrechte StaatsrechtⅡ,C.F.Mueller Verlag Heiderberg,s.43.[3]Hartmut Maurer,StaatsrechⅠVerlag C.H.Beck Muenchen(2003),s.271.[4]Hartmut Maurer,StaatsrechⅠVerlag C.H.Beck Muenchen(2003),s.271.[5]Sachs,GrundgesetzKommentar,Verlag C.H.Beck,1999,s.388.[1]Hartmut Maurer,StaatsrechⅠVerlag C,H,Beck Muenchen(2003),s.272.[2]Luhmann,Grundrechte als Institution,1965,s.59.Hartmut Maurer,StaatsrechⅠVerlag C,H,Beck Muenchen(2003),s.272.Sachs,GrundgesetzKommentar,Verlag C.H.Beck,1999,s.55.[1]Sachs,Grundgesetz Kommentar,2.Auflage,C.H.Beck,A4Rn.38ff..[2]Hartmut Maurer,StaatsrechⅠVerlag C.H.Beck Muenchen(2003),s.276.[3]Hartmut Maurer,StaatsrechⅠVerlag C,H,Beck Muenchen(2003),s.274.[1]Sachs,GrundgesetzKommentar,Verlag C.H.Beck,1999,s.89.[2]BVerfGE77,179(214).[3]BVerfGE92,26,46.Hartmut Maurer,StaatsrechⅠVerlag C,H,Beck Muenchen(2003),s.275.BVerfGE63,69,71.[6]Sachs,GrundgesetzKommentar,Verlag C.H.Beck,1999,s.89.[7]Reinhold Zippelius,Allgemeine Staatslehre,14.Auflage,Verlag C.H.Beck,s.294.[1]Hartmut Maurer,StaatsrechⅠVerlag C.H.Beck Muenchen(2003),s.248.[2]Ipsen,Joern(2006),StaatsrechtⅡNeuwied:Luchterhand,s.98.[1]Bodo Pieroth&Bernhard Schlink,Grundrechte StaatsrechtⅡ,C.F.Mueller Verlag Heidelberg,s.17~19.Bodo Pieroth&Bernhard Schlink,Grundrechte StaatsrechtⅡ,C.F.Mueller Verlag Heidelberg,s.20.Bodo Pieroth&Bernhard Schlink,Grundrechte StaatsrechtⅡ,C.F.Mueller Verlag Heidelberg,s.22.[1]BverfGE35,79.(116).[2]Bodo Pieroth&Bernhard Schlink,Grundrechte StaatsrechtⅡ,C.F.Mueller Verlag Heidelberg,s.26.[3]对于德国《基本法》中的基本权规范模式,可参阅笔者论文:“实质理性下的形式理性:德国《基本法》中基本权的规范模式”,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2期。[4]BVerwGE109,29/38.[1]E.W.Boeckenfoerde,“Grundrecht als Grundsatznormen”,in:Der Staat29(1990),s.1(1).[1]Katz,Alfred,Staatsrecht,Heidelberg,Mueller,2005,s.546.[1]张翔:“基本权利的双重属性”,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2]余军,“‘个人自由’与‘人性尊严’——美国与德国宪法人权保障基础原理的比较”,载《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9年第1期。[3]许育典:《宪法》,台湾元照出版社2008年版。[4]许育典:“社会国”,载台湾《月旦法学杂志》第12期。[5]李建良:“基本权利理论体系之构成及其思考层次”,载李建良:《宪法理论与宪法实践》,台湾学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6]劳东燕:“自由的危机:德国法治国的内在机理与运行逻辑”,载《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第6卷。[7]Hand D.Jarass:“基本权利:防御权与客观之基本权原则规范客观之基本权利内涵”,载:《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下册),台湾国科会经典译注计划。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作为客观价值的基本权利及其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相关话题/宪法 台湾 社会 中国政法大学 导演
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胡铭;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不仅正在改变着社会生活,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刑事司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社会中,媒体已经成为刑事司法中无法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实证的角度,我们可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弱势群体保护的反社会契约解释——兼与赵迅先生商榷
弱势群体保护的反社会契约解释——兼与赵迅先生商榷 冯辉;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社会契约作为一种肯定性理论基础的功能,要远远小于其作为一种否定性理念判准的价值和适用程度。社会契约理论的价值不在于演绎和证成,而在于批判和反省,其实践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反社会人格——刑事犯罪之人格基础
反社会人格——刑事犯罪之人格基础 张建秋; 1:江苏省南京监狱 摘要(Abstract): 虽然东西方文化以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概念系统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对人格存在不同的认识,但不管人格的概念、含义多么丰富复杂,人格问题多么抽象神秘,它都只能在现实的社会经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在艺术和巫术之间的宪法解释——对《解读宪法》的再解读
在艺术和巫术之间的宪法解释——对《解读宪法》的再解读 陈林林;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美国宪法被认为有三个反民主的属性:宪法本身有意地包含了反民主的因素;宪法通过的方式,在今日看来并不民主;宪法最终由一个极不民主的法院来解释。①不过,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是在原法律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骨干学院。长期以来,始终秉承学校"推动政治进步、法治昌明、社会繁荣"的办学传统,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1981年:胎动而未形的宪法委员会设计
1981年:胎动而未形的宪法委员会设计 刘松山; 1: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摘要(Abstract): 1982年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宪法委员会,是由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在1981年酝酿和设计的,未能提交正式的会议讨论即放弃了。进入1982年5月后,在全民讨论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承载使命重新启航——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承载使命 重新启航——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Email: 参考文献(R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社会资本理论的入径及对刑事政策实施的意义
社会资本理论的入径及对刑事政策实施的意义 姜涛; 1:江苏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下中国,刑事政策实施正在遭遇着民众认同危机。社会资本因重点关注一般民众与国家政策之间的信任发生机理,不仅能以制度理性吸纳公民参与刑事政策实施,而且还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德比较宪法视野下的人格尊严——兼与林来梵教授商榷
中德比较宪法视野下的人格尊严——兼与林来梵教授商榷 谢立斌; 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宪法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德国基本法正文开篇即规定人的尊严不可侵犯,禁止将人作为客体;中国宪法则在第38条规定了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学界一般将其理解为对公民人格的保护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政治正确与宪法重述——物权法与宪法的话语比较及阐释
政治正确与宪法重述——物权法与宪法的话语比较及阐释 高平; 1:重庆大学法学院 2:山东政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宪法与物权法分属公法与私法领域,性质不同、功能相异,但是物权法中诸多条文表面上看来却是由宪法条文直接移入。实质上,为消解所谓的"合宪性"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