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话语变迁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话语变迁
郭云忠; 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国家检察官学院 摘要(Abstract):

1980-2008年的29个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既是对检察制度恢复重建曲折历程的真实记载,也是我国近三十年来法治发展轨迹的生动写照。报告中的话语变迁主要有三种方式:中心话语的交替变迁,风云人物的时代变迁,政治词语、军事词语、法律词语等具体词语的互动变迁。这些话语变迁,对检察机关而言,反映了自身定位的重大转变及其职能的相应转变,体现了从工具主义向主体意识的觉醒;对中国法治而言,从非法律话语向法律话语的逐渐演变,则意味着我国的法律体系正变得越来越形式理性化,从而增加了脱离民众的危险性。

关键词(KeyWords): 话语;;词语;;政治;;军事;;法律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郭云忠;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古人有所谓“不易之则”的说法:“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型之,万世传之”。参见夏勇:《朝夕问道——政治法律学札》,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21页。[3]这29个报告文本均下载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网站,网址hhtp://www.spp.gov.cn/site2006/region/00018.ht ml,访问日期:2008年9月25日。[1]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划分是相对而言的,并且词语的选择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也就是说,之所以如此分类和选择这些词语,是由于“我”认为合适,是在定性基础上的定量研究。对词语或话语进行分类研究主要是基于研究的目的,因此,目的不同分类也会不同。如美国学者梅丽在研究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人的法律意识问题时,曾把初等法院处于支配地位的话语分为法律话语、道德话语和治疗性话语三类。参见[美]梅丽:《诉讼的话语》,郭星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1][美]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转引自王人博:“庶民的胜利——中国民主话语考论”,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3期。[1]“同志”一词,曾经是老少皆宜、男女通用的泛尊称,也曾经是区分敌我的标志。“同志”连用最早见于2700年前的《国语.晋语》。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许多革命团体内部成员之间互称“同志”。“同志”一词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在“一大”党纲中就使用过“同志”一词。毛泽东同志早在1959年就提出:大家互称同志,改变以职务相称的旧习惯。为此,党中央于1965年2月专门就这个问题发出了通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再一次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主张。但随着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发展、人们淡化政治色彩的想法等原因,“同志”称谓几乎在普通人的生活中销声匿迹了。参见唐颖、曲晶:《“同志”称谓的源流及其演变原因》,《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3期。[1]白建军:“少一点‘我认为’,多一点‘我发现’”,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2]夏勇:《朝夕问道——政治法律学札》,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3]李波:《史记字频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4]叶传星:“法学的阶级话语论析”,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1期。[5]蔡琳:“论法治进程中的话语冲突”,载《法学论坛》2000年第1期。[6]姚建宗:“法治与公共话语”,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期。[7]胡水君:“《法学研究》三十年:法理学”,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6期。[8]雷磊:“二十世纪中后期中国主流法律观的文本考察”,载《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第3期。[9][美]卡多佐:《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董炯、彭冰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10]尤陈俊:“法制变革年代的诉讼话语与知识变迁”,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3期。[11]刘思达:“当代中国日常法律工作的意蕴变迁(1979-2003)”,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12]黄文艺:“法律职业话语的解析”,载《法律科学》2005年第4期。

相关话题/法律 法学 政治 社会科学 科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法律硕士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一个政策分析
    法律硕士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一个政策分析 王健; 1:西北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法律硕士教育在学位设计、培养模式、招录和毕业等管理制度,以及确定新增培养单位的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改进和完善的空间。坚持科学发展观、借鉴美国管理经验、制订和实施学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基本权利与法律权利关系之探讨——以基本权利的性质为切入点
    基本权利与法律权利关系之探讨——以基本权利的性质为切入点 蒋德海; 1:华东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权利文本上的根本性和实践中保障机制的缺位是中国基本权利面临的困境之一。导致这一困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基本权利的人民民主性质重视不够。基本权利是人民民主最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证据法学视域中的检察官客观义务
    证据法学视域中的检察官客观义务 胡常龙; 1:山东大学法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检察官客观义务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证据义务,检察官证据收集和运用的全过程都受制于检察官客观义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我国证据立法的缺陷和不足以及司法实践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宏观调控主体法律责任的性质
    宏观调控主体法律责任的性质 张德峰; 1: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宏观调控主体的法律责任是宏观调控法律关系中的调控主体违反宏观调控法律设定的义务所应付出的代价。宏观调控主体法律责任包括宏观调控决策主体的法律责任和执行主体的法律责任两类。直接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
    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 戚渊; 1: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是两个既有外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同等范畴。法律方法是应用法律的方法,表现为创制、执行、适用、衡量、解释、修改等,法学方法是研究法律和法律应用的方法,表现为分析、批判、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法律文化交流的一般原理及其作用——以中日法律文化交流为个案的分析
    法律文化交流的一般原理及其作用——以中日法律文化交流为个案的分析 张中秋;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人类法律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它们的交流,交流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基于人类生活的共性和个性所形成的法律文化的同一性与差异互补性原理。在这个原理的作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一部被“折扣”的法律——析《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冲突
    一部被“折扣”的法律——析《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冲突 汪海燕;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由于修改后的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相关内容发生冲突且效力不明,加之其中有些规定过于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律师法在司法实践中得不到有效执行。此种状况不仅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半个世纪的“立法秀”——近世中国司法主权的收复与法律创制
    半个世纪的“立法秀”——近世中国司法主权的收复与法律创制 张仁善; 1: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1843年中国司法主权的丧失到1943年司法主权的基本收复,历时百年。百年之中,除去列强在华司法特权的耻辱印记,争取司法主权独立,一直是国人特别是法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预重整制度的法律经济分析
    预重整制度的法律经济分析 王佐发; 1: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2:伊利诺大学 摘要(Abstract): 预重整是一种介于重整和庭外重组之间的企业解困模式。这种制度安排,既克服了庭外重组谈判中的"钳制"成本,又降低了庭内重整中的制度成本。预重整也存在适用上的局限性。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阿Q之死的标本意义——为《阿Q正传》赘附的法律学解释
    阿Q之死的标本意义——为《阿Q正传》赘附的法律学解释 张建伟;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建伟;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