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半个世纪的“立法秀”——近世中国司法主权的收复与法律创制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半个世纪的“立法秀”——近世中国司法主权的收复与法律创制
张仁善; 1: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1843年中国司法主权的丧失到1943年司法主权的基本收复,历时百年。百年之中,除去列强在华司法特权的耻辱印记,争取司法主权独立,一直是国人特别是法律人努力奋斗的目标。为了让列强看到实实在在的法律文本,自愿放弃在华司法特权,中国法律踏上了近代化征程。以1902年清末修律为起点,以1943年与主要列强签订收复司法主权协议为终点(1949年为实际上的终点),近代法律创制经历了半个世纪。纵观百年历史,司法主权的收复与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实现似乎有着必然的联系,又似乎没有联系:列强并未因法律创制完备和司法改革进展而自动放弃领事裁判权,中国也没有因为司法主权的收复,而走上法治之路。相反,司法主权完全收复后,法律近代化的步伐竟然戛然而止,近半个世纪的法律创制变成了一场"立法秀"。1949年以后,中国为了维护主权,毅然抛弃既有的法制近代化的成果,走上了另一条法律移植之路。

关键词(KeyWords): 立法秀;;司法主权;;法律创制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南京大学“985”二期基地重大创新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法治与人权”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Author): 张仁善;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参见王宠惠:《废除不平等条约之回顾与前瞻》(1943-01-16),载王宠惠:《困学斋文存》,谢瀛洲编,台北中华丛书委员会1957年版;王宠惠:《五十年来的外交》(1945-05),载王宠惠:《王宠惠法学文集》,张仁善编,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江庸:《五十年来中国之法制》.最近五十年——申报五十周年纪念(1872~1922),上海申报发行馆编,1922;吴孟雪:《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百年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54页。[1]熊达云:近代中国官民的日本考察“1900~1911年中国官民日本考察者人数变化图表”,日本成文堂,1998,第101页,转引自刘雨珍、孙雪梅编:日本政法考察记.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2]天津图书馆、天津社科院历史所编,廖一中、罗真容:袁世凯奏议(下),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0页;刘雨珍、孙雪梅编:日本政法考察记.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1]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调查法权委员会报告书》,《法界消息》,法律评论,总第117期,1925年9月27日印行。法律评论,总第182(增刊),1926年12月26日印行,第112页;吴祥麟(吴绂徵):《改进中国司法制度的具体方案》,中华法学杂志,新编Vol.1(5、6号合刊),第68页,南京:正中书局,1937年版。[1][日]中岛玉吉著,胡长清译:《读中华民国法制局亲属法、继承法草案》,日本法学论丛21卷4期,《法律评论》总第289期,1929年4月28日印行。[1]新华社信箱:“关于废除伪法统”,《中国国家和法的历史参考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73页。[2]董必武签署,董必武、蓝公武、杨秀峰以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名义发布的训令:“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及其一切反动法律”,1949-03-31。《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1]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2]《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9-5)》,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三联书店1982年版。[3]“会保熟悉中西律例人员沈家本等听候简用折”,天津图书馆、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袁世凯奏议》,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4]程燎原:《清末法政人的世界》,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5]伍廷芳、沈家本:“奏订新律折”,载丁贤俊,喻作凤编:《伍廷芳集》上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6][日]实藤惠修:《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等译,三联书店1983年版。[7]钱钢,胡劲草:《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文汇出版社2004年版。[8]刘雨珍、孙雪梅编:《日本政法考察记.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9]江庸:《五十年来中国之法制.最近五十年——申报五十周年纪念(1872~1922)》,申报发行馆编,1922年版。[10]董康:“民国十三年司法之回顾”,载《法学季刊》1924年第2卷第3期。[11]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2]郑天锡:“大理院判例之研究”,载《法律评论》(总第32~37期合刊)1924年4月10日印行。[13]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黄山书社1999年版。[14]蒋梦麟:“新潮”,载《现代世界中的中国——蒋梦麟社会文谈》,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15]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16]郑大华:《民国思想史》,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17]方流芳:“苏永钦教授学术报告:民法的积累、选择与创新”,载《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2期。[18][美]庞德:“近代司法的问题”,载《新法学》1948年Vol.1(创刊号~3)。[19]吴昆吾:“论中国今日法学家之过”,载《法律评论》1924第53期,“周年纪念号”。[20]吴孟雪:《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百年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21]徐道邻:“假如政府肯全面革新”,载《申报》(1949-2-6)第1张、第2张。[22]楼邦彦:“如何能粉饰得了太平?——由召开行宪国大想到种种”,载《观察》1948年第5期。[23]冯克利:“善善相争,无法不行”,载《读书》2008年第6期。[24]冯克利:“时代中的韦伯——代译序”,载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相关话题/法律 司法 日本 法学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