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隔阂与落寞:分析法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命运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隔阂与落寞:分析法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命运
陈锐; 1: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分析法学派是19世纪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之一,在清末民初开始传入中国。它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五四运动"之前,它只是处于初步传入阶段;"五四运动"之后,人们对分析法学的研究开始深入起来,到20世纪20、30年代,终于形成了分析法学研究的第一次热潮。但是,分析法学在中国并没有真正扎下根来,在我国的法律领域并未产生很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分析法学的传入不可避免地受到强大的、带有异质性的中国本土法文化的拒斥。

关键词(KeyWords): 分析法学;;近代中国;;中国传统法文化;;科学主义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锐;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梁治平:“法律实证主义与中国”,载《中国文化》1993年第8期。[2]蒙培元:“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载《哲学研究》1988年第7期。[3]严复:《政治学讲义》,载王栻主编:《严复集》(第5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4]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载《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二),中华书局1989年版。[5]梁启超:“推理作用”,载《国民公报》1918年11月24日。[6]梁启超:“墨子之论理学”,载《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一),中华书局1989年版。[7]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8]梁启超:“论中国宜讲求法律之学”,载《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中华书局1989年版。[9][日]奥田义人:“法学通论”,梁启超译,载《新民丛报》84号,1906年8月。[10]林鲲翔:“法律理论与法律事实”,载《法政杂志》,1906年版。[11]杨德邻:“法律学小史”,《法政学交通社杂志》第2号,1907年版。[12]王凤瀛:“各国法律思潮之变迁”,《法律评论》1924年第53期。[13]吴经熊:“关于现今法学的几个观察”,载《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1号。[14]罗卫兴:“法理学之意义”,《法政学报》1925年第4卷。[15]赵之远:“法律观念之演进及其诠释”,载《社会科学丛刊》,1934年版。[16]孙晓楼:“今昔法律的道德观”,《法学杂志》1931年第6卷第2期。[17]王凤瀛:“说研究法律之方法”,《法学季刊》1924年第1卷第8期。[18]何世桢:“近世法律哲学的派别”,《东方杂志》1929年第26卷第1期。[19]端木恺:“中国新分析派法学简述”,《法学季刊》1930年第4卷第5期。[20]丘汉平:“现代法律哲学之三大派别”,载《法学季刊》1927年第2卷第8期。[21]丘汉平:“舒丹木拉法律哲学述要”,载《法学季刊》1927年第3卷第2期。[22]发凡:“从西半球的法学说到三民主义的法理学”,载《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1号。[23]燕树棠:“论法律之概念”,《北大法律科学季刊》1936年第6卷第3期。[24]燕树棠:“评郝福尔《法律的基本概念》;考古来《法律关系》”,载《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1930年第1卷第1期。[25]燕树棠:“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载《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1930年第1卷第1期。[26]燕树棠:“自由与法律”,载《清华学报》1934年第9卷第2期。

相关话题/法律 法学 哲学 法政 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