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功能论再考——一个对迪尔凯姆犯罪概念的语义与逻辑分析 苏明月; 1: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苏明月;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上述观点参见:Durkheim.Emile:The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Translated by Sarah A.Solovay and John H.Mueller;Edited by George E.G.Catlin,The Free Press1964.Eighth Edition,pp.67-71,[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胡伟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54-57页;[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85-88页。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个版本是对迪尔凯姆同一本专著的翻译,前者是英译本,后两本是中译本。翻译内容在使用的具体语言上略有不同。本文的写作参考了三本译著,引注中的排列顺序为,使用或参考较多的列在前面,因此,每个脚注中这三个版本的顺序会有所不同。[1]王牧:“‘语境’:法定犯罪概念及其价值的必要前提——关于犯罪概念、价值等问题的讨论”(未发表文)。[2][法]亨利.莱维.布律尔:《法律社会学》,许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页,转引自冯亚东:《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4页。[3]王牧:“‘语境’:法定犯罪概念及其价值的必要前提——关于犯罪概念、价值等问题的讨论”(未发表文)。[4]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把哲学视为一种“清理地基”的工作,提出要对“自明的”熟知的东西进行分析,追究“认识何以可能”的前提。这里笔者借用。参见孙正聿:《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7页。[5]王牧:“‘语境’:法定犯罪概念及其价值的必要前提——关于犯罪概念、价值等问题的讨论”(未发表文)。[1]'Introduction'by Steven Lukes and Andrew Scull,in Durkheim and the Law,p.21.[2]Durkheim,Emile.Durkheim and the Law,Edited by Steven Lukes and Andrew Scull,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 Ltd.1984.[1]E.Durkheim,‘Crime and Social Health’,in Durkheim and the Law,p.97;迪尔凯姆:“犯罪与社会健康(致《哲学评论》编辑)”,载爱弥尔.涂尔干:《乱伦禁忌及其起源》(涂尔干文集第六卷),汲喆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64页。[2]塔尔德(Gabriel Tarde),法国犯罪学家、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比较犯罪学》、《模仿法则》、《社会心理学研究》。他在“犯罪行为与社会健康”一文中反驳了迪尔凯姆关于犯罪有益的观点。[3]Gabriel Tarde:‘Criminality and Social health’,in Durkheim and the Law,p.76.[4]'Introduction'by Steven Lukes and Andrew Scull,in Durkheim and the Law,pp.1,7,51.[1][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M].胡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狄玉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3]王牧.犯罪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4][意]加罗法洛.犯罪学[M].耿伟,王新,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5]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法律实证主义解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6][法]乔治.比卡.犯罪学的思考与展望[M].王立宪,徐德瑛,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7][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M].冯韵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8][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1]See.Durkheim,Emile:The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p.71;[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88页;[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胡伟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57页。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犯罪功能论再考——一个对迪尔凯姆犯罪概念的语义与逻辑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相关话题/北京 社会学 哲学 法律 社会
韦伯社会理论中的“中国法”问题
韦伯社会理论中的“中国法”问题 白中林; 1: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白中林; Ema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法学研究方法论与刑事诉讼的现代化——以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为例的检视
法学研究方法论与刑事诉讼的现代化——以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为例的检视Legal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Criminal Procedure——The Illustration of Legal Research Methodolo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法律论证的问题与立场——从《法律论证原理》一书切入
法律论证的问题与立场——从《法律论证原理》一书切入 雷磊; 1: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超越“东西方”法律文化的司法——法制现代性中的中国司法
超越“东西方”法律文化的司法——法制现代性中的中国司法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beyond the “East-West” Legal Cultures——Chines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n the Legal Modernity 方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2006年法律史学科新进展
2006年法律史学科新进展 张中秋;陈煜; 1: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2:中国政法大学 3: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4: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北京100088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除魅与重构:刑事诉讼法律移植与本土化
除魅与重构:刑事诉讼法律移植与本土化Removal of Demons and Restructuring:Transplant and Localization of Criminal Procedure Law 汪海燕; 1: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摘要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价值哲学视野中的现代犯罪问题
价值哲学视野中的现代犯罪问题Modern Crim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Philosophy 任翔;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100038 摘要(Abstract): 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发展使文化差异日益显耀,并导致了范围扩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缘何不是法律方法——原本法学的探源
缘何不是法律方法——原本法学的探源Why not Legal Method 王夏昊; 1: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摘要(Abstract): 中国法学界对在汉语中到底是使用“法学方法”还是“法律方法”存在着争议。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争议是因为人们对德国法学中“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法治与和谐社会——首届中国法治论坛综述
法治与和谐社会——首届中国法治论坛综述 张保生;何苗; 1:中国政法大学 2: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3:北京100088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强化内控与监管机制促进保险市场和谐发展——中国财经法律论坛·2006(中美日保险经营与监管国际论坛)综述
强化内控与监管机制 促进保险市场和谐发展——中国财经法律论坛·2006(中美日保险经营与监管国际论坛)综述 曾筱清;郭锋; 1:中央财经大学 2: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100081 3:北京100081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