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法律论证的问题与立场——从《法律论证原理》一书切入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法律论证的问题与立场——从《法律论证原理》一书切入
雷磊; 1: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雷磊;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荷]菲特丽丝.法律论证原理——司法裁决之证立理论概览[M].张其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德]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作为法律证立理论的理性论辩理论[M].舒国滢,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3]焦宝乾.法律论证理论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4]焦宝乾.价值判断、理性程序与共识:法律论证之可能性[A].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5年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德]阿图尔.考夫曼.法律哲学[M].刘幸义,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6]RobertA lexy.The Argum ent from In justice——A Rep lyto Legal Positivism[M].translated by Bonn ic L itsche-wok i Pau lson and Stan ley L.Pau lson.Lundon:C laren-don Press,2002.[7][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商谈理论[M].童世骏,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①其中最明显的是在诠释学思潮的内部区分为辩证诠释学和分析诠释学两支。参见[芬兰]冯.赖特:《知识之树》,陈波等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38页。①赛亚.伯林语,意为一种为千差万别的事物寻找统一尺度无望努力,其实只是对多元、差异和不确定的恐惧。

相关话题/法律 北京 哲学 程序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