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法律文化的国际视野历史传统的现代思考──中华法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法律文化的国际视野 历史传统的现代思考──中华法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明新; 1:徐州师范大学 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明新;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晋藩:《中华法系的回顾与前瞻》,“中华法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以下简称会议论文)暨张晋藩教授会议发言。[1]黎晓平:《重新认识中国法传统》,黎晓平教授会议主题发言。综述人记录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2]铃木贤:《中华法系的基本思维》,会议论文暨铃木教授研讨发言。[3]包恒:《传统中国法律的发展及其特殊特点:契约自由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会议论文暨包恒教授研讨发言。[4]高明士:《也谈中华法系的特质》,会议论文。[5]刘广安:《中华法系特点的发展》,会议论文暨刘教授研讨发言。[6]屈超立:《论宋代法律在中华法系中的地位》,会议论文暨屈教授会议发言。[7]林乾:《论中国古代司法与行政权的分、合嬗变》,会议论文暨林教授会议发言。[1]徐忠明:《传统中国乡民的法律意识与诉讼心态──以谚语为范围的文化史考察》,会议论文暨徐教授研讨发言。[2]郑显文:《从中国古代的民间结社看民众的法律意识》,会议论文暨郑教授研讨发言。[3]高其才:《瑶族调解和审理习惯法初探》,会议论文。[4]王宏治:《经学:中华法系的理论基础──试论唐律疏议与经学的关系》,会议论文暨王教授研讨发言。[5]屈永华:《法家“法治”理想批判》,会议论文。[6]高见泽磨:《将人际关系符号化的法与作为行为定量评价的法》,会议论文暨高见泽磨教授研讨发言。[7]陈俊强:《中国古代恩赦制度的起源、形成与变化(初稿)》,会议论文暨陈教授研讨发言。[1]陶安:《殊死考》,会议论文暨陶安教授研讨发言。[2]卜安淳:《古法考释》,会议论文。[3]徐世虹:《说“正律”与“旁章”》,会议论文。[4]张生:《唐律中“法定刑省略”论析》,会议论文暨张教授研讨发言。[5]张德美:《中国远古时期神、王与法》,会议论文。[6]崔林林:《古代中国与罗马离婚制度的初步比较(未定稿)》,会议论文。[7]麦考密克:《唐以前法律中的“孝”与家庭问题》,会议论文。[8]布德茂:《对“孝”网开一面:皇帝在死刑复核中必须斟酌的因素》,会议论文暨布德茂教授研讨发言。[9]任大熙:《唐律上詈与诅咒行为的检讨》,会议论文暨任教授研讨发言。[1]张中秋:《从中华法系到东亚法──东亚的法律传统与变革及其走向》,会议论文暨张教授研讨发言。[2]李青:《中华法系为何成为东亚各国的母法》,会议论文。[3]郑肯植:《韩中法律书籍的交流》,会议论文暨郑教授研讨发言。[4]赵志晚:《朝鲜时代作为刑事法的大明律和国典》,会议论文暨赵教授研讨发言。[5]田中俊光:《日本江户时代的明律研究》,会议论文暨田中博士生研讨发言。[6]黄静嘉等:《从身份等差主义到平等主义──百年后检视沈家本修律与中华传统刑事法制之现代化问题》,会议论文暨黄先生会议主题发言。[7]郭成伟:《礼法之争:中国法律近代化路径之检讨》,会议论文。[1]苏基朗:《现代法学诠释中的“中华法系”──以产权与合约为中心》,会议论文暨苏教授研讨发言。[2]王涛:《关于中华法系历史价值的后现代话语》,会议论文。[3]张从容:《晚清司法改革中的戴鸿慈──兼论传统官员的知识转型》,会议论文。[4]蒋传光:《当代中国特色先进法律文化的构建及其路径思考》,会议论文。[5]汪公文:《法律传统的研究方法及其当下任务》;斯托贝尔:《中国通往法治国家和国际法系之路》;库尼希:《合理性原则──是法律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么?》;史考莉:《西方治外法权在中国:长期强硬法治和不公平待遇》。均见会议论文集,其中后三位学者作了会议研讨发言。[6]汪世荣:《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推行婚姻自由原则的实践与经验》,会议论文。

相关话题/论文 法律 国际 文化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