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对新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理论反思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对新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理论反思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Legal Modernization Since 1978 黄文艺; 1: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Abstract):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呈现出若干相互关联的风格或特征,呈现出供给主义、威权主义、精英主义等三个基本特征。供给主义是指由国家通过立法满足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的制度需求的理论主张和实践,它以“供给创造需求”和“立法为惟一法律”为前设。威权主义是指依靠强大而有权威的政党和政府来领导全体人民进行法制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主张和实践。精英主义是指由政治法律精英在政府之内代表政府或在政府之外协助政府领导和推进法制现代化事业的理论主张和实践。这些特征既构成了中国法制现代化在目前阶段上取得相当大成功的基本经验,同时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已展现出来的种种困难和将来所面临的诸多风险的症结之所在。

关键词(KeyWords): 法制现代化;;供给主义;;威权主义;;精英主义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黄文艺;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苏力.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J].中外法学,1995,(5).[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周旺生.中国立法五十年(下)——1949-1999年中国立法检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6).[4]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5][美]明恩溥.中国人的素质[M].秦悦,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6]梁启超.梁启超文选[C].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7]邓正来.法律与立法的二元观[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8]苏力.再论法律规避[J].中外法学,1996,(4).[9]梁治平.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A].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0]苏力.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J].法学研究,1998,(1).[11][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1卷)[M].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12]周旺生.论法之难行之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3).[13]周汉华.变法模式与中国立法法[J].中国社会科学,2000,(1).[14]唐士其.谁之理性?何种法律?——古代希腊世界的法治追求及其困境[J].国际政治研究,2004,(3).[15]蒋立山.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特征分析[J].中外法学,1995,(4).[16]唐俊.基层法院是司法改革的原动力:<司法体制改革在基层系列报道>开篇语[N].法制日报,2005-11-30(1).[17]蒋立山.中国法律演进的历史时空环境[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4).[18]蒋立山.中国法治道路初探(上)[J].中外法学,1998,(3).[19]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4).[20]公丕祥.东方社会主义的法律发展: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理论探索[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3).[21]蒋立山.中国法治道路问题讨论(下)[J].中外法学,1998,(4).[22]强世功.法律共同体宣言[J].中外法学,2001,(3).[23]黄文艺.法律家与法治——对中国法治之路的一种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5,(1).[24]贺卫方,魏甫华.改造权力:法律职业阶层在中国的兴起[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6).[25]肖扬.中国司法:挑战与改革[J].人民司法,2005,(1).[26]季卫东.法律职业的定位[J].中国社会科学,1994,(2).[27][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8]江平.新世纪中国律师的使命[J].中国律师,2001,(1).[29]黄文艺.法律职业的话语解析[J].法律科学,2005,(4).[30][美]波斯纳.超越法律[M].苏力,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②南京临时政府刚建立,孙中山就强调:“中华民国建设伊始,宜首重法律。”《孙中山全集》第4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91页。①其实,即使是消费者对普通商品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也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正是基于文化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市场营销学领域兴起了一门称作“跨文化营销”的新学科,为跨国企业成功地开展跨文化的市场营销活动提供理论和对策。有关著作参见:[美]A.郝比格:《跨文化市场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②张维迎提出了“作为激励机制的法律”的观点,并运用激励理论对现代侵权法、财产法、合同法、刑法以及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进行了不同于传统法学理论的解读和分析。参见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③盛华仁:《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跟踪检查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情况的报告》,http://www.npc.gov.cn/zgrdw/com-mon/zw.jsp?label=WXZLK&id=354967&pdmc=rdgb。①Margaret Davies,The ethos of pluralism27 Sydney Law Review2005.p.87-112①立法责任不清是我国现行立法制度的一大弊病。有学者指出:“无论立法主体或立法人员在立法方面如何不尽职守,应当立的法不能及时立,应当修改或应当废止的法不能及时修改或废止,都无人承担责任,也无人追究责任。”周旺生:《论立法法及其历史环境》,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5期,第9页。①参见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实施法律援助者志愿者服务计划的通知》,http://www.legalinfo.gov.cn/flyz/2003-11/21/con-tent_60912.htm.④例如,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这一决定被认为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有利于从程序上防止冤错案的发生,有利于在死刑适用上贯彻慎用死刑、少杀慎杀的方针。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222047。①参见《专家呼吁立法保护传统节日》,http://www.yechengtea.com/quwen/quwen-2.htm。②参见鲁宁:《泛垂直管理,中国社会文化的“钦差情结”》,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98716。①《法治与法律家之治——访法学院贺卫方教授》,载贺卫方:《具体法治》,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8-20页;孙笑侠:《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程燎原:《“法律人”之治:“法治政府”的主体性诠释》,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①参见《当代中国法学家参政的现实脉络》,《南方人物周刊》2005年8月5日;《法学家走向政治舞台》,《瞭望东方周刊》2005年第39期。②葛洪义在“中国法治之路与法律职业共同体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载张文显等主编:《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1-32页。③郑成良在“中国法治之路与法律职业共同体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载张文显等主编:《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2页。①石泰峰在“中国法治之路与法律职业共同体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载张文显等主编:《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3页。

相关话题/法律 法学 北京 政府 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