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程序正义的中国语境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程序正义的中国语境
Chinese Context of Procedural Justice 孙洪坤; 1: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Abstract):

程序正义在中国的语境中已被曲解,这种曲解不仅与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中程序工具主义、纠问式诉讼模式、法治基础薄弱有很大关系,与现实的程序价值理念及立法与司法的严重脱节密切相连。中国语境下的“程序正义”既是我国在迈向法治社会进程中传统文化与制度的缺陷的现实表现,又是我国法治现代化的一种必然产物。中国要走向程序法治,不仅需要相应的人文环境和相关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还需要在程序法治的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检验并修正自己。

关键词(KeyWords): 程序正义;;程序工具主义;;语境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安徽省优秀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2004jqw82);;司法部重点项目(05SFB1001)

作者(Author): 孙洪坤;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英美法中之所以产生出程序正义这一观念,有三点解释:陪审裁判以及作为其前提的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先例拘束原则;衡平法的发展。参见[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1]Christop Csakowe.The Bill of Rights for the Criminal Defendant in American law[M].in Human Rights in Criminal Procedure(edited by J A Andrews),1982.[2][法]基佐.欧洲文明史[M].程洪逵,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3][德]哈耶克.自由宪章[M].杨玉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4][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M].潘汉典,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美]泰格,利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M].纪琨,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6]William.O.Douglas's Comment in Joint Anti-Fascist Refugee Comm v.Mcgrath[M].The Lawyers Coopera-tive Publishing Company,1991.[7]于立深.程序的多重视角[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2).[8]后汉书.陈宠传[M].[9]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0]谢佑平.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1]孙长永.当事人刑事诉讼与证据开示[J].法律科学,2000,(4).[12]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3]马长山.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历史根源、当代挑战及其启示[J].法律科学,2001,(6).[14]左卫民.价值与结构———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5][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6][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米健,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17]舒国滢.在法律的边缘[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相关话题/程序 北京 法律 中国政法大学 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