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ASTSMO和UIO的故障估计方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由于系统的外部工作环境存在各类干扰,内部元件存在性能退化等情况,导致了各类故障时常发生。因此,为了避免因故障引发的严重后果,需要及时地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1-2]
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一直是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重点。相比于基于残差阈值的故障检测方法,基于观测器的故障估计方法能够直接获得故障的幅值,从而对系统内部发生的故障有更直观的了解;此外,还可以根据故障估计的信息对系统进行容错控制[3-5]。因此,基于观测器的故障估计方法受到了各类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6-8]。文献[9]基于滑模观测器对微电网系统的传感器进行了故障估计,并设计了容错控制策略;文献[10]提出了一类综合自适应滑模观测器的微小故障估计方法,对四旋翼直升机的微小故障进行了检测和估计,但该观测器需要已知故障及扰动的上界;文献[11]针对一类Lipschitz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具有H性能的鲁棒滑模观测器,并讨论了故障估计的等效控制概念,但是状态估计结果存在比较明显的抖振现象。事实上,滑模观测器虽然具有鲁棒性强、对扰动不敏感等优点,但是当抖振程度过大时,会激起系统中的未建模动态,导致系统失稳,从而无法对系统中的故障进行估计。
为了抑制滑模观测器的抖振现象,部分研究者对滑模项进行了改进。文献[12]将原系统分解为2个子系统,并分别设计了Luenberger观测器和Super-Twisting滑模观测器(STSMO),在忽略了外部干扰的条件下进行故障估计,有效地削弱了滑模观测器的抖振现象;文献[13]提出了一种基于STSMO观测器的电池荷电状态估计方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STSMO观测器所引发的抖振幅度更小;文献[14]设计了基于STSMO观测器的干扰补偿器,实现了对未知干扰的观测和补偿。为了保证所设计观测器的稳定性,上述文献需要假设故障是可导的且导数上界已知,然而在实际中许多情况并不能确定这个上界的具体数值。为使Super-Twisting算法能够用于故障导数上界未知的情况,文献[15-18]提出了一类自适应Super-Twisting算法,即当系统未进入滑动模态时,持续增大滑模增益以确保滑模的可达性,当系统进行滑模运动时,滑模增益保持当前数值不变,这种方法能够处理故障导数上界未知的情况,但是当该上界减小时,滑模增益却仍然保持着较大的状态,存在增益过估计的现象[19]
在文献[12]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Super-Twisting滑模观测器(ASTSMO)和未知输入观测器(UIO)的故障估计方法,考虑了多执行器同时发生故障的情况,解决了文献[12]在建模时忽略不确定干扰且需要已知故障导数上界的不足,同时所设计的滑模增益能够跟踪故障导数的变化来进行自适应调整,不存在过估计现象。
1 问题描述 考虑如下系统:
(1)

式中:x(t)∈Rn为系统状态变量;u(t)∈Rm为系统输入变量;y(t)∈Rp为系统输出变量;d(t)∈Rq为系统的不确定干扰部分(包括建模误差、未知扰动等);f(t)∈Rr为执行器故障,且满足η1η2大小未知;ABCDE为已知的适维矩阵,矩阵CDE列满秩。
假设1[20] ??矩阵对(A, E, C)是强可观测的,即矩阵对(A, E, C)满足:
(2)

假设2 ??矩阵CE为列满秩,即矩阵CE满足:
(3)

如果系统(1)满足以上假设,则存在如下非奇异变换矩阵:
(4)

(5)

式中:对于任一矩阵WW+表示矩阵W的Penrose-Moore广义逆矩阵,W表示矩阵W的正交补矩阵,满足:WW=0
矩阵TS的逆矩阵分别为
(6)

(7)

由此可得:。令:,则系统(1)可以变为如下2个降阶的子系统:
子系统1:
(8)

子系统2:
(9)

2 观测器设计 由第1节所得的2个降阶子系统可知,子系统(8)只受故障影响,因此对子系统(8)设计ASTSMO观测器进行故障估计。对于子系统(9),将状态x1(t)、故障f(t)、干扰d(t)全部视为状态x2(t)的干扰,则子系统(9)等价于如下系统:
(10)

式中:

为子系统(8)和(10)分别设计ASTSMO观测器和UIO观测器如下:
(11)

(12)

式中:分别为状态x1x2的估计值;FRKH为待设计矩阵。
v为基于自适应Super-Twisting算法设计的滑模项:
(13)

式中:“*”为矩阵的Hadamard积,表示矩阵对应元素相乘;k>0为待设计常数;L(t)∈Rn-q为时变增益;k1, k2Rn-q为自适应滑模增益,满足:
(14)

其中:k1(0)、k2(0)分别为k1k2的初始值。
由式(8)、式(10)~式(12)可得
(15)

(16)

注1 ??采用式(4)、式(5)的系统解耦方法能够使子系统2中y2(t)=x2(t),即子系统(9)的输出矩阵为单位阵,保证了子系统(9)是全状态可测的,这样能够使UIO观测器的存在条件始终成立。
针对误差系统(16),若矩阵FRKH满足:
(17)

(18)

(19)

(20)

(21)


(22)

式(17)的特解为
(23)

将式(23)代入式(19)中可得
(24)

式中:
因此,只要通过选择增益矩阵K1使F的特征值全部具有负实部,则在有限时间内有e20,即误差系统(16)是渐进稳定的。下面证明误差系统(15)是稳定的。
?=A12e2D1f(t),,则误差系统(15)可转化为
(25)

进行如下坐标变换:
(26)

为便于分析,将ξ表示为i个元素的分量形式:ξi=[ξ1i ??ξ2i]Tξ1iξ1内第i个元素,ξ2iξ2内第i个元素,i=1, 2, …,n-q。定义矩阵:
(27)

式中:k1i(0)、k2i(0)分别为k1(0)、k2(0)内的第i个元素。
定理1 ??假设Li(t)满足Li(t)、?i分别为L(t)、?内的第i个元素。若选择合适的k1i(0)、k2i(0),使得对于每个Ai,都存在正定对称矩阵Pi满足如下不等式条件:
(28)

式中:εi>0为任意正标量。则误差系统(25)是有限时间稳定的。
证明 ??由式(26)可得
(29)

将式(13)代入式(29)中,经计算可得
(30)

式中:
(31)

注意到:
(32)

由此可得
(33)

考虑自适应参数k1k2的具体形式(14),系统方程(30)的矩阵形式可表示为
(34)

选择Lyapunov函数Vi=ξiTPiξi,则
(35)

根据Young不等式:
(36)

ξ1的表示形式可知
(37)

注意到:λmin表示矩阵的最小特征值,因此:
(38)

将式(38)代入式(36)中可得
(39)

根据ξ的定义(26)可知,在有限时间内有e10?0成立,再根据式(13)、式(25)可知,也成立,即误差动态系统(15)是稳定的。
??????????证毕
3 参数选取 先分析滑模增益初始值k1i(0)、k2i(0)的选取方法。根据有界实定理,不等式(28)等价于频率约束‖Gi(s)‖ < 1。
(40)

由式(40)可知,频率约束‖Gi(s)‖ < 1的充分条件为k2i(0)>1,因此可以始终选择正标量k1i(0)和k2i(0)>1,使得‖Gi(s)‖ < 1。另外,容易验证当时,能够满足‖Gi(s)‖ < 1成立并且使Gi(s)具有2个相同的极点:s1=s2=-k1i(0)/4。
定理1中的假设条件要求Li(t)大于的上界。文献[21]基于等效控制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双层自适应率,为使得该自适应率适用于第2节提出的自适应Super-Twisting算法,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双层自适应率进行修正。
当系统(25)在进行滑模运动时,不连续项必须对进行补偿:
(41)

等效控制表示不连续项为保持滑动过程所取的平均值。等效控制不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量,但是可以通过低通滤波实时逼近ueq的真实值:
(42)

式中:τ为一个较小的正常数。
定义变量δi
(43)

式中:ai满足0 < ai < 1/k2i(0) < 1;ζ>0且满足:
(44)

下面给出Li(t)的计算方法[21]
(45)

式中:l0>0为待设计常数;li(t)满足:
(46)

其中:时变增益ρi(t)满足:
(47)

式中:r0>0为待设计常数;ri(t)的导数定义为
(48)

其中:γ>0为待设计常数。
定理2??根据式(43)~式(48)所设计的增益Li(t)在有限时间内能够满足
证明??已知?=A12e2D1f(t),则
(49)

因为在有限时间内有e20,则?i满足:|?i|≤b1b1b2为未知正标量。
定义变量:
(50)


(51)

由式(43)可得
(52)


(53)

选择Lyapunov函数,对其求导可得
(54)

因为,并且Vi(δi, μi)径向无界,所以δiμi都是有界的,则ri(t)=b2/(aik2i(0))-μi(t),Li(t)≤|δi|+b1/(aik2i(0))+ζ都是有界的。由于δiμi保持有界,由式(52)可知,保持有界且δi绝对连续。由式(54)可得
(55)

根据Barbalat引理可得[22]:当t→∞时,δi→0。因此,一定存在某一时刻t0,当t>t0时,使得δi < ζ/2。结合式(43)可得
(56)

??????????证毕
4 故障估计 定理3 ??若系统(1)满足假设1和假设2,参数k1i(0)和k2i(0)满足k2i(0)>1,增益Li(t)满足式(43)~式(48),则可以得到故障f(t)的估计值为
(57)

证明??由式(41)可知
(58)


(59)

由于在有限时间内,e20,则
(60)

??????????证毕
注2 ??结构(13)与文献[21]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快速双幂次趋近率取代了文献[21]中传统的幂次趋近率。与传统的幂次趋近率相比,新的趋近率在e1i>1时能够通过|e1i|2sign(e1i)项来加快系统状态的趋近速度,保证了系统在整个趋近滑动模态过程的运动速度;同时引入了比例项ke1i,以此来加快滑模的收敛速度。
5 仿真分析 以文献[23]中的飞控系统模型为例,其系统矩阵如下:


系统状态变量x=[α ??r ??p?? β?? σ]T,各个状态变量分别表示倾斜角、偏航角速度、滚转角速度、侧滑角和洗出滤波状态;系统输入变量u=[θr?? θα]T,各个输入变量分别表示方向舵偏转角和副翼偏转角;系统输出变量y=[rwo?? p ??β ??α]Trwo为洗出偏航角速度。
考虑系统中存在不确定干扰:

考虑执行器故障发生在控制输入通道,因此D=B。通过计算可知, 矩阵对(A, E, C)是强可观测的,且rank(CE)=rank(E)=2,从而满足假设1和假设2的条件,求得非奇异变换矩阵TS


通过选择矩阵K1将矩阵F的特征值配置在[-4+j, -4-j],使误差系统(16)渐进稳定。根据第3节的方法,将滑模增益初始值设为:k1(0)=[2.97 3.69 4]Tk2(0)=[1.1 1.7 2]T。令:aik2i(0)=0.95,l0=0.1,γ=8,r0=0.1,τ=0.001,ζ=0.8,k=1。
将系统(1)的初始值设为:[3.348 9° 3.087 2(°)/s 3.523 3(°)/s 3.069 8° 3.021 5(°)/s]T,观测器系统的初始值分别设为:[0 ??0 ??0]T,[0 ??0]T,仿真步长为0.001 s。根据式(57)对故障f(t)进行估计。
先考虑仅有一个执行器发生故障。假设第1个执行器发生的缓变故障如下:
(61)

仿真结果如图 1~图 5所示。
图 1 缓变故障的估计值与真实值 Fig. 1 Estimated and true values of slow-varying fault
图选项




图 2 发生缓变故障时的子系统1状态观测误差 Fig. 2 State observation error of subsystem 1 when slow-varying fault occurs
图选项




图 3 子系统2状态观测误差 Fig. 3 State observation error of subsystem 2
图选项




图 4 发生缓变故障时的k1自适应变化曲线 Fig. 4 Adaptive change curves of k1 when slow-varying falut occurs
图选项




图 5 发生缓变故障时的k2自适应变化曲线 Fig. 5 Adaptive change curves of k2 when slow-varying falut occurs
图选项




由于在初始时刻2个子系统的状态估计误差不为0,使得初始时刻,因此图 1中的故障估计值在初始阶段有一定的抖动;在故障发生后,故障的估计值能较为精确地跟踪真实值;在图 2图 3中,e1e2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0;在图 4图 5中,k1k2的变化过程表明,k1k2能够针对的变化自适应地进行调整,而无需已知的上界。
假设第2个执行器发生的突变故障如下:
(62)

仿真结果如图 6~图 9所示。
图 6 突变故障的估计值与真实值 Fig. 6 Estimated and true values of sudden fault
图选项




图 7 发生突变故障时的子系统1状态观测误差 Fig. 7 State observation error of subsystem 1 when sudden fault occurs
图选项




图 8 发生突变故障时的k1自适应变化曲线 Fig. 8 Adaptive change curves of k1 when sudden fault occurs
图选项




图 9 发生突变故障时的k2自适应变化曲线 Fig. 9 Adaptive change curves of k2 when sudden fault occurs
图选项




对于执行器发生突变故障的情况,从图 6中可以看出,突变故障的估计值能够较好地跟踪真实值。在图 8图 9中,k1k2能够进行自适应地进行调整,说明了本文故障估计方法的有效性。为突出该方法的优点,将其与文献[15-18]的方法进行对比。当第1个执行器发生缓变故障(61)时,采用文献[15-18]方法所得k1k2自适应变化曲线如图 10图 11所示。
图 10 发生缓变故障时采用文献[15-18]方法的k1自适应变化曲线 Fig. 10 Adaptive change curves of k1 of method in Refs.[15-18] when slow-varying fault occurs
图选项




图 11 发生缓变故障时采用文献[15-18]方法的k2自适应变化曲线 Fig. 11 Adaptive change curves of k2 of method in Refs.[15-18] when slow-varying fault occurs
图选项




当第2个执行器发生突变故障(62)时,采用文献[15-18]方法所得k1k2自适应变化曲线如图 12图 13所示。
图 12 发生突变故障时采用文献[15-18]方法的k1自适应变化曲线 Fig. 12 Adaptive change curves of k1 of method in Refs.[15-18] when sudden fault occurs
图选项




图 13 发生突变故障时采用文献[15-18]方法的k2自适应变化曲线 Fig. 13 Adaptive change curves of k2 of method in Refs.[15-18] when sudden fault occurs
图选项




图 10~图 13可知,文献[15-18]方法中,滑模增益k1k2无关,当初始阶段系统进行滑模运动时,滑模增益保持当前数值不变;但在第3 s系统出现故障后,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此时需要增大滑模增益以保证滑模的可达性。而采用双层自适应率所得到的滑模增益k1k2能够追踪的变化,滑模增益不需要始终保持在一个数值较大的状态,有效地避免了滑模增益过估计的现象。
考虑多执行器同时发生故障的情况,假设2个执行器同时发生故障如下:

故障估计结果如图 14所示。可知,本文故障估计方法实现了同时对2个执行器发生的故障进行检测和估计,说明该方法能够用于多执行器同时发生故障的情况。
图 14 执行器同时发生故障时的故障估计结果 Fig. 14 Fault estimations results for simultaneous actuator failures
图选项




为说明快速双幂次趋近率相比于传统的幂次趋近率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将本文故障估计方法与文献[21]中故障估计方法进行对比。当第1个执行器发生缓变故障(61)时,仿真结果如图 15图 16所示。
图 15 文献[21]方法的子系统1缓变故障状态观测误差 Fig. 15 Subsystem 1 state observation error of method in Ref.[21] with slow-varying fault
图选项




图 16 两种方法的缓变故障估计结果 Fig. 16 Slow-varying fault estimation results of two methods
图选项




当第2个执行器发生突变故障(62)时,仿真结果如图 17图 18所示。
图 17 文献[21]方法的子系统1突变故障状态观测误差 Fig. 17 Subsystem 1 state observation error of method in Ref.[21] with sudden fault
图选项




图 18 两种方法的突变故障估计结果 Fig. 18 Sudden fault estimation results of two methods
图选项




比较图 2图 15图 7图 17可知,相比于传统的幂次趋近率,采用快速双幂次趋近率的系统状态估计误差收敛速度更快;由图 16图 18可知,文献[21]中的方法约在1.1 s能够实现对故障的跟踪,而本文故障估计方法约在0.7 s能够实现对故障的跟踪,说明该方法能够更快地对故障进行跟踪。
6 结论 针对系统存在未知干扰下的故障估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STSMO观测器和UIO观测器的故障估计方法,总结如下:
1) 相比于文献[12],在建模时考虑了未知干扰,且不需要已知故障导数的上界;另外,本文方法中滑模增益能够跟踪故障导数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避免了滑模增益过估计的现象。
2) 本文方法能够对多执行器同时发生故障的情况进行检测和估计。
3) 本文方法相比于采用传统幂次趋近率的故障估计方法,误差收敛速度更快,能够更快地对故障进行估计。
进一步提高故障估计的效果并将其推广应用到非线性随机系统,将是下一步的重点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 PATTON R J, JIE C. Robust model-based fault diagnosis for dynamic systems[M].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9: 1-8.
[2] TAN C P, EDWARDS C. Sliding mode observers for det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sensor faults[J]. Automatica, 2002, 38(10): 1815-1821.
[3] HE J, ZHANG C. Fault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sliding mode observer for nonlinear systems[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2, 2012: 1-22.
[4] EDWARDS C, ALWI H, TAN C. Sliding mode methods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fault tolerant control with application to aerospace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2012, 22(1): 109-124.
[5] ALWI H, EDWARDS C, TAN C P. Sliding mode estimation schemes for incipient sensor faults[J]. Automatica, 2009, 45(7): 1679-1685.
[6] WANG L, CAI M, ZHANG H, et al. Active fault-tolerant contr-ol for wind turbine with simultaneous actuator and sensor faults[J]. Complexity, 2017, 2017: 1-11.
[7] BEN B A, DHAHRI S, BEN H F, et al. Simultaneous actuator and sensor faults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robust sliding mode observer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systems[J]. Asian Journal of Control, 2017, 19(1): 362-371.
[8] HAMDI H, RODRIGUES M, MECHMECHE C, et al.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sliding mode observer for LPV descriptor systems[J]. Asian Journal of Control, 2019, 21(1): 89-98.
[9] GHOLAMI S, SAHA S, ALDEEN M. Fault tolerant control of electronically coupled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in microgrid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2018, 95: 327-340.
[10] 柳春, 姜斌, 张柯, 等. 带扰动的线性系统微小故障早期诊断方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5, 49(6): 889-896.
LIU C, JIANG B, ZHANG K, et al. Incipient fault detection of linear system with disturbance[J]. Journal of Shang 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015, 49(6): 889-896. (in Chinese)
[11] RAOUFI R, MARQUEZ H J, ZINOBER A S I. H sliding mode observers for uncertain nonlinear lipschitz systems with fault estimation synthe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2010, 20(16): 1785-1801.
[12] 胡正高, 赵国荣, 黄婧丽, 等. 基于二阶滑模观测器的连续系统故障估计[J]. 控制与决策, 2014, 29(12): 2271-2276.
HU Z G, ZHAO G R, HUANG J L, et al. Fault estimation of continuous-time systems based on second order sliding mode observation[J]. Control and Decision, 2014, 29(12): 2271-2276. (in Chinese)
[13] HUANGFU Y G, XU J, ZHAO D, et al. A novel battery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a super-twisting sliding mode observer[J]. Energies, 2018, 11(5): 1211.
[14] 陈诚, 韦常柱, 琚啸哲, 等. 基于滑模观测补偿的四旋翼飞行器鲁棒动态逆控制[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8, 40(1): 119-126.
CHEN C, WEI C Z, JU X Z, et al. Robust dynamic inversion control for quad-rotors unmanned vehicle based on sliding mode disturbance observation and compensation[J]. System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18, 40(1): 119-126. (in Chinese)
[15] MOHAMED G, SOFIANE A A, NICOLAS L. Adaptive super twisting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based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diesel engine air path subject to matched and unmatched disturbance[J].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 2018, 151: 111-130.
[16] ZHANG M, GUAN Y, ZHAO W. Adaptive super-twist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stabilization platform of laser seeker based on extended state observer[J]. Optik, 2019, 199: 163337.
[17] HENDEL R, KHABER F, ESSOUNBOULI N.Adaptive high order sliding mode controller/observer based terminal sliding mode for MIMO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J/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2019(2019-03-21)[2019-12-15].https://doi.org/10.1080/00207179.2019.1598580.
[18] MALEKZADEH M, KARIMPOUR H. Adaptive super twisting vibration control of a flexible spacecraft with state rate estimation[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18, 422: 300-317.
[19] 杨雅君, 廖瑛, 尹大伟, 等. 双层自适应快速super-twisting控制算法[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6, 33(8): 1119-1127.
YANG Y J, LIAO Y, YIN D W, et al. Adaptive dual layer fast super twisting control algorithm[J].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2016, 33(8): 1119-1127. (in Chinese)
[20] HAUTUS M L J. Strong detectability and observers[J].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1983, 50: 353-368.
[21] EDWARDS C, SHTESSEL Y. Adaptive dual-layer super-twisting control and observ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2016, 89(9): 1759-1766.
[22] KHALIL H K. Nonlinear systems[M]. 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Hall, 2002: 323.
[23] EDWARDS C, SPURGEON S K.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scontinuous observ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1994, 59(5): 1211-1229.


相关话题/系统 文献 设计 控制 干扰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复杂系统的选择性维修模型和求解算法*
    飞机等复杂系统是先进技术的高度融合体,具有环境适应性强、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1],其在执行任务时,需要在任务间隙内对系统进行维修,以满足系统后续任务可靠性要求。由于任务间隙、维修费用等维修资源限制,不可能对所有组件维修。如何在有限维修资源内选择性维修,是值得研究的热门问题。1998年,Rice等[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SADRC的四旋翼姿态解耦控制及稳定性分析*
    四旋翼具有可垂直起降、定点悬停、对起飞着陆场地要求低等优势,在民用和军事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逐渐成为航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目前,对于四旋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旋翼的位姿控制[2-3]、航迹规划[4]及编队、协同控制[5-7]等方面。良好的姿态控制系统是四旋翼实现各项功能的前提,而四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复合控制的磁悬浮CMG动框架效应抑制*
    控制力矩陀螺(ControlMomentGyroscope,CMG)是敏捷机动卫星、大型卫星平台、空间站等航天器进行姿态控制的重要执行机构[1-2],主要由高速转子系统和框架系统组成,通过框架转动强制高速转子改变角动量的方向从而输出力矩,进而调节航天器的姿态[3]。与机械轴承CMG相比,磁悬浮CMG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具有变点的不确定竞争失效退化系统的可靠性建模*
    系统的故障往往是由于自身内部磨损退化或者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如果系统具有大量的历史故障数据,那么可以运用概率论中的随机变量对其寿命的偶然不确定性(AleatoryUncertainty)进行度量刻画,进而对其进行可靠性建模和评估,因为根据大数定律,在样本量较大时,估计的概率分布函数与累积频率会无限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FY-3D卫星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热控设计及在轨验证*
    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简称监测仪)是中国新型极轨风云三号D(FY-3D)气象卫星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装载的新型高光谱观测载荷,是中国第1个专门针对温室气体遥感探测的载荷。其主要功能是对全球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及CO等的浓度进行高精度监测,用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源和汇分析、温室气体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电液负载敏感位置伺服系统自抗扰控制方法*
    电液伺服系统因具有功率密度大、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机床、冶金等众多领域中。电液伺服系统从原理上可以分成2类:阀控系统和泵控系统。其中,阀控系统属于节流控制,响应速度较快,但是存在较大的压力损失和溢流损失,系统能效较低,发热严重[1-5];泵控系统属于容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GSO卫星系统布设中的通信干扰评估方法*
    据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ofConcernedScientists)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9月30日,全球各类人造地球卫星共计2218颗,其中低轨卫星1468颗,静止轨道卫星562颗,而中国拥有静止和非静止轨道卫星总数为323颗,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拥有在轨卫星数量的国家。在360°的地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量子定位系统中符合计数与到达时间差的获取*
    基于卫星定位与导航的精度取决于测量卫星与地面用户之间距离的精度。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s,GPS)的测距原理是基于获得电磁波的到达时间。由于电磁波信号定位精度受到经典噪声极限及其带宽和功率的限制,使得测距精度一般可达米量级,并且保密性较弱。采用激光脉冲测距,其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变时滞间隙非线性机翼颤振主动控制方法*
    颤振是气动弹性领域中最危险的一类动不稳定现象,会降低飞行器的性能,甚至导致灾难性的飞行事故。随着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通过在机翼上布置多个控制面,采用控制器主动驱动其联合偏转,从而改变机翼控制气流的能力,进而主动调节结构气动弹性效应的颤振主动抑制技术成为当今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颤振解决方案[1]。在主动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航天器相对姿轨耦合控制*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以在轨操作为目的的非合作交会对接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非合作交会对接的远程导引已经历成熟研究,而近距离逼近及抓捕过程因姿轨耦合及大量不确定因素存在的原因,使得工程实施过程中相对测量和相对姿轨耦合控制均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空间环境干扰及非空间环境干扰。其中,空间环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