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FEM研究含孔隙介质中裂纹矩张量反演精度*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基于矩张量理论的裂纹反演方法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裂纹动态扩展监测方法,其通过接收、处理裂纹开裂产生的弹性波信号求解矩张量,再利用相应的矩张量分解方法获取丰富的裂纹信息。当前,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裂纹监测领域。
矩张量反演方法产生于地球物理学领域,最初被用来监测地震裂缝的开裂过程。Burridge和Knopoff[1]首先提出了使用等效体力表征裂纹的概念,并给出了裂纹等效体力的表达式。基于裂纹等效力概念,Aki和Richards[2]详细推导了裂纹的矩张量表达式,并借助格林函数给出了裂纹开裂的弹性波位移场表达式。考虑到普通地震的震源深度较深,Ohtsu[3]依据位移场表达式中的远场P波成分,提出了一种简化的矩张量反演方法,并验证了其可靠性。在矩张量反演方法的早期应用中,由于岩石介质的复杂性和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矩张量反演结果存在不稳定和多解的问题,考虑到地震裂缝多属于剪切位错,因此常采用强制矩张量迹为零的方法来稳定反演结果。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非剪切类型的裂纹是真实存在的[4-6],强制矩张量迹为零将引入不可预料的反演误差。随着探测设备和计算能力的发展,反演过程已不再强制矩张量迹为零。通过对裂纹类型的研究,很多****提出通过计算裂纹矩张量中3种基本成分的占比来判断裂纹的类型,并发展出了相应的矩张量可视化方法[7-8]。当前,很多****使用矩张量反演方法开展了多样的、包含裂纹开裂问题的研究[9-11]。然而,为了简化反演过程,传统的矩张量反演方法多基于均匀各向同性的材料假定。考虑到真实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弹性波的动力学特征相比理想情况会出现很大的不同,进而影响矩张量的反演精度。很多****也研究了诸如各向异性、黏弹性等因素对矩张量反演的影响[12-14]
随着页岩气开采技术的发展,矩张量反演方法被引入到岩石压裂监测当中[15-16]。通过实时监测岩石的开裂状态,不断调整水力压裂方案,优化裂纹扩展水平,提高页岩气产量。然而,页岩气富集区丰富的孔隙结构会对弹性波的传播产生影响。一方面,孔隙结构会对弹性波造成明显的衰减作用[17-19],该影响可以在均匀各向同性材料假设下,通过在矩张量反演公式中引入弹性波吸收系数来抵消。另一方面,孔隙结构会对弹性波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20-21]。目前,工程应用中尚未考虑散射对裂纹矩张量反演结果的影响,相关研究的数量也较少。针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工程和学术价值。本文借助有限单元方法(FEM)建立孔隙分布数值模型,进而求解特定裂纹的声发射信号在孔隙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计算不同孔隙状态对裂纹矩张量反演精度的影响,为工程应用中矩张量反演结果的判读提供合理的建议和说明。与此同时,根据弹性波场特征,分析孔隙结构对裂纹矩张量反演结果的影响机理,明确矩张量反演误差的来源和成因。
1 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 1.1 理论分析 通过动力学等效原理,裂纹可以等效成一组载荷的形式,表述形式为[2]
(1)

式中:mpq为矩张量元素;λμ为拉梅常数;δpq为克罗内克符号,当p=q时,符号等于1,否则为0;l为裂纹面位移向量;n为裂纹面法向向量。
由矩张量表述的裂纹弹性波位移场可以借助第二类格林函数给出,具体形式为
(2)

式中:Ai(x, t)为xt时刻位移沿i(i=1, 2, 3)方向的分量;Gip, q(x, y, t)为第二类格林函数,表示y处的力矩载荷在x处产生的位移;S(t)为震源函数;“*”代表卷积运算。
结合Aki和Richards[2]给出的第二类格林函数表达式及远场假设,矩张量反演公式可表示为[22]
(3)

式中:Ai(x)为传感器记录的弹性波信号的初至波幅值,i表示坐标分量;Cs为传感器灵敏系数,工程中通过断铅试验测定;Ref(t, r)为传感器位置处的反射修正系数,用于修正地面反射作用造成的弹性波能量损失,r为由震源指向传感器的方向余弦向量,r1r2r3为向量的分量;R为弹性波传播距离。
数值模拟使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弹性波的空间弥散形式为柱面波形式,并且面内矩张量只包含4个元素(3个独立元素)。因此,矩张量反演公式相应地修改为
(4)

由于矩张量计算直接取结点位移且没有反射波产生,为简化计算过程,2个参数分别取Cs=1和Ref(t, r)=ri。根据多个传感器接收到的弹性波信号,可以得到多个如式(4)所示形式的线性代数方程,方程联立组成方程组进而求解得到矩张量。
根据平面应变问题的本构方程,除面内元素以外的其他矩张量元素可由以下方法计算得到:与剪切有关的矩张量元素为0,面外方向对角线元素的取值为m33=ν(m11+m22),ν为泊松比。进而得到平面应变问题的矩张量反演结果为
(5)

虽然不同的矩张量分解方法能够给出裂纹的各种信息,但由于多数场景更关注裂纹的类型,因此常用的矩张量分解方法是将矩张量分解为3种基本成分,通过比较3种成分的占比判断裂纹的类型[8]。先将矩张量对角化,求解3个特征值,将3个特征值从大到小依次摆放在矩阵的对角线位置上,进而将矩张量表示成3种基本形式的线性表达。3种基本形式包括:各向同性(Isotropic,ISO)成分、双力偶(Double-Couple, DC)成分和补充线性向量偶极子(Compensated Linear Vector Dipole, CLVD)成分,如下:
(6)

式中:EISOEDCECLVD分别为ISO、DC和CLVD三种成分的矩张量表达式;MISOMDCMCLVD分别为三种基本成分的系数,具体形式可参照文献[8]。进而可以定义3种基本成分的占比大小CISOCDCCCLVD,定义为
(7)

式中:M= |MISO |+ |MDC| +|MCLVD|。实际上,由式(7)计算得到的ISO成分和CLVD成分的占比可能是负数(DC成分的占比始终是正数)。考虑到3种成分的占比满足:
(8)

为了方便画图和结果分析,本文中分解结果取3种成分占比的绝对值。
1.2 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使用有限单元方法,相比于其他数值模拟方法,有限单元方法能够更好地模拟复杂地质特征,方便开展相关研究。
为了简化模型,避免边界对弹性波的反射作用,选定模型为圆形。综合考虑数值计算精度和反演精度要求,圆形模型半径取400 m,震源位于圆心处。使用瞬态等效力载荷代替裂纹动态开裂过程[22]。取半径100~250 m的环形范围为孔隙分布区域,在半径为300 m的圆环上布置传感器。模型示意图如图 1所示。
图 1 孔隙分布模型 Fig. 1 Pore distribution model
图选项




为模拟孔隙结构,根据蒙特卡罗方法在孔隙分布区域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单元作为孔隙,并修改相应单元的材料参数。考虑到有限元计算的限制,孔隙单元的弹性模量和密度取1,泊松比取0.01。材料参数取值见表 1。基体介质的材料参数取几种常见岩石的平均值[23]
表 1 材料参数取值 Table 1 Values of material parameters
参数 基体 孔隙
弹性模量E/Pa 5.4×1010 1
泊松比ν 0.2 0.01
密度ρ/(kg·m-3) 2 300 1


表选项






裂纹的动态开裂过程由震源函数表征。参考文献[24],震源函数取如下形式:
(9)

式中:Tr为启裂时间。考虑到结构离散化给有限元计算造成的数值频散问题,选择Tr=0.005s,此时弹性波波长约为50m,单元最大尺寸不超过2m。在以上计算条件下,数值频散现象引起的误差可以忽略[25]。计算采用直接积分方法,时间步增量取1×10-4s,时间步数取1000。矩张量反演使用的传感器位于半径为300m的圆环上,方位随机选取,反演结果取多次反演的平均值。为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不考虑震源定位问题。
2 数值结果 工程应用多通过矩张量中3种基本成分的占比来判断裂纹的类型。因此,数值结果的展示直接给出矩张量的分解结果,即3种基本成分的占比随孔隙率的变化情况。参考各类岩石的孔隙率取值,数值计算中孔隙率取值范围为0~50%。为确保算例的代表性,数值计算包括了3种基本类型的裂纹:各向同性裂纹(面内)、剪切裂纹和拉伸裂纹。
2.1 各向同性裂纹 各向同性裂纹沿各个方向的裂纹面位移成中心对称特性。不同于三维问题中的周向对称特征,二维问题中的各向同性裂纹是一种面内形式。当ν=0.2时,裂纹真实矩张量形式为
(10)

相应理论分解结果为:CISO=66.7%, CDC=0, CCLVD=33.3%。当孔隙率变化时,反演结果中3种成分的占比也发生变化。图 2为相应的变化情况。
图 2 各向同性裂纹3种成分占比随孔隙率的变化 Fig. 2 Change of proportion of three components in isotropic crack with poriness
图选项




图 2可知,对于各向同性裂纹,在真实震源形式不变(即真实矩张量形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数值弹性波场反演得到的矩张量中,3种基本成分的占比随孔隙率变化明显。当孔隙率为0时,3种基本成分的占比与理论分解结果相同,证明计算模型和数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当孔隙率由0提高到50%时,ISO成分的占比下降,降幅约为16%;DC成分的占比提高,增幅约为20%;CLVD成分的占比小幅下降。
2.2 剪切裂纹 剪切裂纹是一种常见的裂纹形态,地震裂纹多属于剪切裂纹类型。假设裂纹的剪切错动方向位于面内,取裂纹面法向向量n =(1, 0),裂纹面位移向量l =(0, 1),相应的真实矩张量为

对应的理论矩张量分解结果为:CISO=0, CDC=100%, CCLVD=0。随着介质孔隙率的变化,数值反演结果中3种基本成分占比的变化情况如图 3所示。
图 3 剪切裂纹3种成分占比随孔隙率的变化 Fig. 3 Change of proportions of three components in shear crack with poriness
图选项




对于剪切裂纹,随着孔隙率的增大,DC成分的占比持续减小,降幅超过20%;ISO成分和CLVD成分的占比提高,增幅超过10%。由此可见,DC成分对孔隙率的敏感度最高。
2.3 拉伸裂纹 拉伸裂纹也是一种基本裂纹类型,常见于水力压裂和人为活动产生的(微)地震事件当中。取裂纹面法向向量n =(1, 0),裂纹面位移向量l =(1, 0),当ν=0.2时,拉伸裂纹的真实矩张量取值为
(11)

对应的理论矩张量分解结果为:CISO=50%, CDC=0, CCLVD=50%。图 4为数值反演计算中,矩张量分解结果随介质孔隙率的变化情况。
图 4 拉伸裂纹3种成分占比随孔隙率的变化 Fig. 4 Change of proportions of three components in tensile crack with poriness
图选项




图 4可知,在拉伸裂纹的矩张量分解结果中,随着孔隙率的提高,DC成分的占比不断上升,最大增幅超过20%。其他2种成分的占比则不断下降。
3 成因分析 数值结果表明,当介质孔隙率变化时,由弹性波场反演得到的矩张量,其中3种成分的占比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对于不同的裂纹类型,变化规律不同。为进一步研究孔隙结构对矩张量反演的影响机理,设置如下数值计算模型(见图 5):取所有孔隙集中分布,并排列成一条连续的裂纹,震源取面内各向同性裂纹源形式,此时裂纹延伸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
图 5 集中孔隙(裂纹)模型 Fig. 5 Pore-central-distribution (crack) model
图选项




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弹性波在通过裂纹时会产生散射波。图 6为含裂纹模型(图 5虚线框内部分)在0.4 s时的波动位移场,不同亮度代表不同的位移幅值。
图 6 弹性波散射示意图 Fig. 6 Scattering schematic diagram of elastic wave
图选项




图 6可知,弹性波通过裂纹区域时,会向周围产生一列散射波,散射波传播方向约与弹性波原传播方向成45°夹角。散射波将原传播方向弹性波中的部分能量转移到其他区域,导致原传播方向上的弹性波幅值减小,而临近传播方向上的弹性波幅值增大。对于裂纹开裂发出的弹性波,当沿各个方向传播的初始弹性波幅值(即还未受到孔隙结构作用的弹性波的幅值)不同时,这种能量转移作用会导致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弹性波的幅值趋于接近。另外,当各个传播方向上初始弹性波幅值相同时,由于孔隙结构分布的局部差异性,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初始幅值相同的弹性波受到的散射作用存在差异,造成局部小范围内的、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弹性波幅值差别增大。
综合来看,孔隙结构对裂纹弹性波幅值存在两方面的影响:①当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初始弹性波幅值不同时,孔隙结构的存在会导致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弹性波幅值趋于接近;②当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初始弹性波幅值相同时,孔隙结构的存在会造成临近小范围内、不同传播方向的弹性波幅值的差异增大。
关于以上2种影响导致3种基本成分占比变化的原因,先来看面内ISO成分(见图 7)和DC成分(见图 8)的辐射模式。需要说明的是,辐射模式是指弹性波幅值随相应的传播方位的分布情况。辐射模式是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为了方便展示和对比,下文中的辐射模式取完整辐射模式中的面内部分,平面指裂纹面位移向量l和法向向量n决定的平面。图中,角度代表方位,半径代表相应的位移幅值。为方便对照,对幅值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图 7 各向同性成分理论辐射模式 Fig. 7 Theoretical radiation pattern of isotropic component
图选项




图 8 双力偶成分理论辐射模式 Fig. 8 Theoretical radiation pattern of double- couple component
图选项




关于孔隙结构对裂纹弹性波的第1种影响,对于裂纹产生的弹性波,在其经过孔隙结构散射后,沿各个方向上的弹性波幅值趋于接近,辐射模式会趋于如图 7所示的形状。图 9为孔隙率取30%时剪切裂纹的弹性波辐射模式。图中,星号代表有限元计算得到的、经孔隙散射后的裂纹弹性波辐射模式,实线代表不考虑孔隙散射的理论弹性波辐射模式。对比可知,经过孔隙散射后,剪切裂纹辐射模式中的最大位移普遍减小,且与其他方向上弹性波的幅值趋于接近。此时,使用散射后的弹性波反演得到的矩张量,其中ISO成分的占比会增大,DC成分的占比会减小。这一现象符合图 3中表现出的规律。
图 9 孔隙率为30%时剪切裂纹的弹性波辐射模式 Fig. 9 Elastic wave radiation pattern of shear crack with poriness of 30%
图选项




对于孔隙结构对弹性波的第2种影响,孔隙分布在局部范围内的差异性导致弹性波受到的散射效果也存在差异。图 10为孔隙率取30%时面内ISO裂纹的辐射模式。
图 10 孔隙率为30%时面内各向同性裂纹的弹性波辐射模式 Fig. 10 Elastic wave radiation pattern of in-plane isotropic crack with poriness of 30%
图选项




图 10可以看出,当初始弹性波的幅值在各个方向上均相同时,由于孔隙分布的差异,经孔隙散射后,在小范围内、临近传播方向上的弹性波的幅值出现了明显的差别。体现在辐射模式中,即辐射模式随方位角出现明显的波动,而这种波动形态与DC成分的辐射模式类似。此时,利用散射后的弹性波反演得到的矩张量,其中DC成分的占比会增大。这一现象符合图 2中表现出的规律。
对于拉伸裂纹,其理论辐射模式介于剪切裂纹和面内各向同性裂纹之间,即沿各个方向上的弹性波幅值既不相同,差异也小于剪切裂纹的情况。因此,散射作用对辐射模式的2种影响都存在。图 11为孔隙率为30%时拉伸裂纹的辐射模式。
图 11 孔隙率为30%时拉伸裂纹的弹性波辐射模式 Fig. 11 Elastic wave radiation pattern of tensile crack with poriness of 30%
图选项




图 11可以看出,经散射后,裂纹弹性波辐射模式既出现了整体上位移趋于接近的现象,也出现了局部位移波动的现象。由于2种现象对矩张量反演结果的影响完全相反,因此通过辐射模式无法判断3种基本成分占比的变化情况。参考图 4,DC成分的占比随孔隙率的提高而增大,ISO成分的占比则减小。由此可知,孔隙散射对弹性波幅值的第2种影响,即辐射模式的局部波动加剧这一现象的影响权重更大。
4 结论 本文使用有限单元方法建立了孔隙分布数值模型,并考虑了3种基本裂纹类型。针对每一种裂纹类型,在保持震源形式即理论矩张量不变的情况下,求解了不同孔隙率条件下的裂纹弹性波场。利用弹性波信号反演矩张量,将其分解为3种基本成分。研究考察了3种基本成分的占比随孔隙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相关结果的成因,得到了以下结论:
1) 矩张量分解涉及的3种基本成分中,DC成分对孔隙率最为敏感,随着孔隙率的变化,DC成分的占比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2) 不同类型裂纹的矩张量反演结果中,3种基本成分的占比随孔隙率的变化情况不同。在剪切裂纹中,DC成分的占比随着孔隙率的提高而减小,ISO成分和CLVD成分的占比则增大;在面内各向同性和纯拉伸裂纹中,DC成分的占比随孔隙率的提高而增大。
3) 矩张量分解结果随孔隙率变化的原因是孔隙对裂纹弹性波的散射作用,包括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当沿不同方位传播的初始弹性波(即还未受到散射作用影响的弹性波)的幅值不同时,经孔隙散射后,弹性波幅值趋于接近,进而导致分解结果中ISO成分占比上升, DC成分占比下降;另一方面,当沿不同方位传播的初始弹性波的幅值相同时,局部孔隙分布的差异引起散射作用的差异,导致局部范围内、临近传播方向上的弹性波幅值差异增大,裂纹弹性波辐射模式出现波动,最终导致矩张量分解结果中ISO成分占比下降, DC成分占比上升。2种影响因素同时存在,对于不同类型的裂纹,2种影响因素的权重不同,导致矩张量分解结果随孔隙率的变化情况不同。

参考文献
[1] BURRIDGE R, KNOPOFF L. Body force equivalents for seismic dislocations[J].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64, 54(6A): 1875-1888.
[2] AKI K, RICHARDS P G. Quantitative seismology[M]. San Francisco: W.H.Freeman and Co, 1980.
[3] OHTSU M. Acoustic emission theory for moment tensor analysis[J]. Research in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1995, 6(3): 169-184. DOI:10.1080/09349849509409555
[4] KNOPOFF L, RANDALL M J. The compensated linear-vector dipole: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deep earthquakes[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70, 75(26): 4957-4963. DOI:10.1029/JB075i026p04957
[5] SIPKIN S A. Interpretation of non-double-couple earthquake mechanisms derived from moment tensor inversion[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86, 91(B1): 531-547. DOI:10.1029/JB091iB01p00531
[6] JULIAN B R, MILLER A D, FOULGER G R. Non-double-couple earthquakes 1.Theory[J]. Reviews of Geophysics, 1998, 36(4): 525-549. DOI:10.1029/98RG00716
[7] HUDSON J A, PEARCE R G, ROGERS R M. Source type plot for inversion of the moment tensor[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89, 94(B1): 765-774. DOI:10.1029/JB094iB01p00765
[8] VAVRY?UK V. Moment tensor decompositions revisited[J]. Journal of Seismology, 2014, 19(1): 231-252.
[9] 吴微微, 杨建思, 苏金蓉, 等. 2013年吉林前郭-乾安震源区中强地震矩张量反演与区域孕震环境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 57(8): 2541-2554.
WU W W, YANG J S, SU J R, et al. Moment inversion of moderate earthquakes and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in Qianguo-Qian'an source region, 2013, Jilin province[J].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4, 57(8): 2541-2554. (in Chinese)
[10] 柴金飞, 金爱兵, 高永涛, 等. 基于矩张量反演的矿山突水孕育过程[J]. 工程科学学报, 2015, 37(3): 267-274.
CHAI J F, JIN A B, GAO Y T, et al. Water inrush inoculation process in mines based on moment tensor inversion[J].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2015, 37(3): 267-274. (in Chinese)
[11] 康清清, 缪发军, 刘红桂, 等. 利用矩张量反演法研究江苏高邮-宝应MS4.9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J]. 地球物理学报, 2015, 58(1): 204-215.
KANG Q Q, MIAO F J, LIU H G, et al. Focal mechanism and focal depth of the Gaoyou-Baoying, Jiangsu, China MS4.9 earthquake on 20 July 2012 derived from moment tensor inversion[J].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5, 58(1): 1-215. DOI:10.3969/j.issn.1672-7940.2015.01.001 (in Chinese)
[12] R?SSLER D, RVMPKER G, KRVGER F. Ambiguous moment tensors and radiation patterns in anisotropic media with applications to the modeling of earthquake mechanisms in W-Bohemia[J]. Studia Geophysica et Geodaetica, 2004, 48(1): 233-250. DOI:10.1023/B:SGEG.0000015594.11070.21
[13] VAVRY?UK V. Focal mechanisms in anisotropic media[J].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05, 161(2): 334-346. DOI:10.1111/gji.2005.161.issue-2
[14] CHAPMAN C H, LEANEY W S. A new moment-tensor decomposition for seismic events in anisotropic media[J].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2, 188(1): 343-370. DOI:10.1111/gji.2012.188.issue-1
[15] BAIG A, URBANCIC T. Microseismic moment tensors:A path to understanding frac growth[J]. The Leading Edge, 2010, 29(3): 320-324. DOI:10.1190/1.3353729
[16] BAIG A, URBANCIC T I, PRINCE M.Microseismic moment tensors: A path to understanding growth of hydraulic fractures[C]//Canadian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and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Conference: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2010: 137771.
[17] CARCIONE J M, HELLE H B, PHAM N H. White's model for wave propagation in partially saturated rocks:Comparison with poroelastic numerical experiments[J]. Geophysics, 2003, 68(4): 1389-1398. DOI:10.1190/1.1598132
[18] WHITE J E. Computed seismic speeds and attenuation in rocks with partial gas saturation[J]. Geophysics, 1975, 40(2): 224-232. DOI:10.1190/1.1440520
[19] 刘宁, 李敏, 陈伟民. 基于EMT采用FEM研究含裂纹介质中弹性波传播机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5, 41(9): 1686-1692.
LIU N, LI M, CHEN W M. Wave propagation in cracked elastic media based on EMT using FEM[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5, 41(9): 1686-1692. (in Chinese)
[20] 谭子翰, 徐松林, 刘永贵, 等. 含多种尺寸缺陷岩体中的弹性波散射[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3, 34(1): 38-48.
TAN Z H, XU S L, LIU Y G, et al. Scattering of elastic waves by multi-size defects in rock mass[J].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013, 34(1): 38-48. DOI:10.3879/j.issn.1000-0887.2013.01.005 (in Chinese)
[21] 郑阳, 周进节. 兰姆波在裂纹处的模态转换及散射特性研究[J]. 工程力学, 2014, 31(6): 21-29.
ZHENG Y, ZHOU J J. Mode conversion and scattering properties of Lamb waves near localized cracking[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14, 31(6): 21-29. (in Chinese)
[22] OHTSU M, OHNO K, HAMSTAD M A. Moment tensors of in-plane-waves analyzed by SiGMA-2D[J]. Journal of Acoustic Emission, 2005, 23: 47-63.
[23] 孙成禹, 李振春. 地震波动力学基础[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1: 46.
SUN C Y, LI Z C. Foundation of seismic wave dynamics[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2011: 46. (in Chinese)
[24] OHTSU M. Source inversion of acoustic emission waveform[J]. Doboku Gakkai Ronbunshu, 1988, 398: 71-79.
[25] 曹丹平, 周建科, 印兴耀. 三角网格有限元法波动模拟的数值频散及稳定性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5, 58(5): 1717-1730.
CAO D P, ZHOU J K, YIN X Y. The study for numerical dispersion and stability of wave motion with triangle-based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J].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5, 58(5): 1717-1730. (in Chinese)


相关话题/辐射 传播 计算 结构 裂纹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三维点阵结构等效热分析与优化方法*
    三维点阵结构,亦被称为“类桁架结构”[1],因具有轻质、高比刚度、高比强度的机械性能和主动散热/阻热、减震、吸能等功能特性,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而三维点阵结构在研制与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包括制造工艺与性能分析方法等,对此,国内外****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由于传统工艺的限制,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进气道结构对固体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燃烧及内壁流场的影响*
    固体冲压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比冲高、质量轻等优点[1],是现代火箭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的动力装置。在固体冲压发动机的研究过程中,补燃室综合性能的研究对提高固体冲压发动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补燃室综合性能,1989年,Cherng等[2]利用SIMPLE算法研究了不同进气道角度和进气道位置对补燃室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金属材料微裂纹取向与超声波和频非线性效应*
    金属材料的长期服役过程中,在环境和载荷的作用下,微裂纹会逐渐萌生、扩展长大形成宏观裂纹,一旦裂纹扩展到临界尺寸,即会发生破坏,产生严重的后果[1]。研究表明,金属材料早期微裂纹阶段占整个裂纹寿命的90%[2],因此,在金属材料微裂纹早期阶段开展相关的检测工作,对于避免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保障工程材料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动力涡轮转子结构系统力学特性稳健设计方法*
    涡轴/涡桨发动机动力涡轮转子是具有大长径比、多支点支承、质量/刚度分布不均匀的高速转子结构系统,其连接结构力学特性和支承刚度在工作过程中的分散性直接影响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稳健性。由于动力涡轮转子工作转速一般位于弯曲振型临界转速之上,故称为高速柔性转子系统[1]。连接结构力学特性随载荷环境改变,由此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激发跃迁速率对热力学非平衡氮气紫外辐射的影响*
    在飞行器再入大气时的热防护问题研究中,高温非平衡空气的辐射加热作用十分重要[1-4]。而要计算再入高超声速绕流场的辐射首先需要确定热力学非平衡状态下空气中原子、分子的能级分布情况。因为此时原子、分子能量交换的弛豫时间与高超声速的流动特征时间可比拟,所以振动温度、平动温度、转动温度无法达成一致,各自由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代理模型的制导火箭炮发射诸元计算方法*
    作为陆军主要远程压制武器,远程精确制导火箭炮是炮兵对敌远程精确打击的主要力量。在现代及未来战争中,提高火箭炮自身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其中缩短发射准备时间以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是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因此,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研究发射诸元快速计算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制导火箭炮发射前必须对其发射诸元进行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航空发动机转子结构布局优化设计方法*
    目前,中国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研制正处于从测绘仿制到自主研发的过渡发展阶段,由于对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在设计上大多依赖于传统的工程设计经验。而对于一台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航空发动机来讲,单纯依靠长期积累的设计经验或测绘仿制不能满足其先进性的需求。所谓布局优化设计,即是结构构型的合理设计,只有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芯片互联结构断裂失效的试验研究与统计分析*
    电子设备在军事及航空航天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可靠性要求也不断提高。随着集成电路的设计技术和制造水平的提升,大型电子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复杂[1-2]。同时,电子芯片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芯片越来越小型化、集成化,其内部的互联结构,即焊点的数目众多且尺寸微小。焊点作为起机械支撑和电气连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改进的动态Kriging模型的结构可靠度算法*
    当现有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应用于复杂的工程结构时,往往面临巨大的挑战[1],功能函数通常是高度非线性甚至是隐式的,而且需要借助有限元分析(FiniteElementAnalysis,FEA)进行评估,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2-3]。一阶可靠度算法(FirstOrderReliabilityMethod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航路点布局的多目标网络结构优化方法*
    中国空域呈现碎片化、多元化特征,且部分区域航路网络结构与飞行流量分布的矛盾十分突出[1]。为了规避障碍空域,同时避免因节点失效而导致的网络崩溃,需进行航路网络结构优化。航路网络结构优化指通过调整航路点及航段的数量和位置以改变原有网络的性质和布局,从而实现优化目标[2]。根据规模大小,航路网络结构优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