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飞翼布局无人机进排气影响及机理分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飞翼布局无人机(UAV)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与隐身特性,逐渐成为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气动布局[1],如美国RQ-170无人机、法国神经元Neuron无人机、中国利剑无人机等,该类无人机通常在机身内部装置一台喷气发动机,并配有与机身高度融合的进排气系统.在分析该类飞行器气动性能时,通常在进气道、尾喷管处用光滑的堵锥整流,忽略了进气道尾喷管的干扰影响.实际上,气流流过进气道尾喷管时,机身头部及尾部的局部流场会发生改变,作用在内管壁上的气动力对飞机升力、阻力以及力矩特性均会产生影响.对于稳定裕度较小的无尾飞机而言,特别是在飞机起降、机动飞行阶段,动力系统对气动特性的改变影响着飞机飞行安全、稳定性以及可控性,必须加以考虑.对常规飞机而言,进气道尾喷管一般装在机身上,动力影响对全机气动特性影响较小[2, 3, 4, 5],动力影响量可以从相关手册查询[6];而对于飞翼气动布局的动力影响量可查阅的参考资料很少,另外,飞翼飞机没有明显的机身,翼身高度融合,进气道尾喷管处的局部流场势必会影响翼面上的流动,因此,急需对飞翼气动布局的动力影响进行评估.一般可借助特种风洞试验或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技术.动力影响风洞试验意味着成本高、周期长、试验复杂程度高[2, 7, 8];对大展弦比的飞机而言,试验模型的尺寸会受到风洞大小的限制,影响动力系统的安装与测试,试验的相似性难以保证[7, 8].近几年来,CFD数值模拟技术在无人机气动设计方面占据越来越明显的主导地位[9].国内外关于飞翼布局动力影响的文章很少,本文率先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有无进排气系统的某飞翼布局无人机模型进行研究,详细分析堵锥整流模型与动力影响模型在流场特征和气动特性上的差别,并探究其中机理,为此类飞行器飞机/发动机一体化气动设计提供技术支持.1 计算方法 本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研究飞机内在的流动特征本质以及动力影响的本质.为了研究动力干扰影响,有两种分析计算模型,一种是在进气道、尾喷管处加装堵锥整流块模型,忽略动力的影响,如图 1所示;另一种是动力影响模型,该模型内含有进气道、尾喷管,如图 2所示.
图 1 无人机堵锥整流模型Fig. 1 Geometry of UAV fairing model
图选项


图 2 无人机动力影响模型Fig. 2 Geometry of UAV actual model
图选项


控制方程采用三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N-S)方程,表达形式见文献[10, 11],对控制方程进行有限体积法离散;湍流模型采用Spalart-Allmaras(S-A)模型[12],对于具有轻度分离的空气动力学求解是奏效的.其湍流黏性μt由式(1)决定:
其中由下面修改的黏性输运方程求得.
式中:ρ为密度;cb1,cb2为常数;h为离壁面的距离;为变形张量值.计算模型采用结构化网格生成计算技术,机翼弦向采用82个网格节点,翼展方向采用81个网格节点,在接近物面黏性层区域则采用网格加密技术,以保证第1层网格分辨率满足1<Y+<10.堵锥整流模型表面网格如图 3所示,与其不同的是,动力影响模型含有进排气系统,因此,需要在该区域生成内部网格,如图 4所示,这两种模型对应生成的网格分别为300多万和520多万.
图 3 堵锥整流模型表面网格Fig. 3 Surface mesh of fairing model
图选项


图 4 动力影响模型表面及内部网格Fig. 4 Surface and inner mesh of actual model
图选项


计算域远场采用远场边界条件,物面采用黏性无滑移边界条件;由于模拟了动力的影响,需要在进气道出口、尾喷管进口设置相应的边界条件,进气道出口边界条件由发动机具体的工作状态给出[10, 11],在尾喷管出口则设置总压、总温等出口边界条件[13]. 2 计算结果与分析 2.1 计算模型验证为保证本文计算方法和网格生成技术准确有效,现将低速整流模型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相对比.计算模型和计算条件与风洞试验状态一致,无人机风洞模型如图 1所示,网格模型如图 3所示,计算模拟了风洞试验状态,来流风速V为68m/s.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如图 5~图 8所示.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雷诺数1.6×106下,CFD计算结果较好地与试验吻合,从而说明网格和计算方法有效,可适用于计算分析研究.试验获取的最大升力系数CL以及最大升阻比要大于CFD计算值,其主要原因是计算采用湍流模型,没有考虑层流向湍流的转换.
图 5 全机CLα变化的计算与试验对比曲线Fig. 5 Curves of CLchanging with α of whole aircraft obtained by CFD and experiment
图选项


图 6 全机Cmα变化的计算与试验对比曲线Fig. 6 Curves of pitching moment coefficient,Cmchanging with angle of attack of whole aircraft obtained by CFD and experiment
图选项


图 7 全机CLCD变化的计算与试验对比曲线Fig. 7 Curves of lift coefficient,CLchanging with drag coefficient,CDof whole aircraft obtained by CFD and experiment
图选项


图 8 全机CL/CDα变化的计算与试验对比曲线Fig. 8 Curves of lift-to-drag ratio,CL/CD changing with angle of attack of whole aircraft obtained by CFD and experiment
图选项


2.2 动力影响的计算分析 动力影响计算模型如图 4所示,计算雷诺数与前面堵锥整流模型一致(雷诺数为1.6×106),而发动机流量选取了100%、85%这两种相对转速n所对应的空气流量,尾喷管参数也选用对应工况下的数据,之后将这两种工况下的气动特性与前面堵锥整流模型计算结果相对比.全机升力系数随迎角的变化如图 9所示.在升力线线性范围内,两种模型不仅升力系数相同,而且升力线斜率一致;但最大升力系数与失速迎角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动力影响的计算模型最大升力系数要高于整流处理的模型,而且前者的失速迎角要大于后者的失速迎角.
图 9 全机在堵锥整流模型以及在不同空气流量的动力影响模型中CLα变化的曲线Fig. 9 Curves of lift coefficient,CL changing with angle of attack of whole aircraft in faring model and actual models with different air flow
图选项


为便于理解其中的缘由,将这两种计算模型机身表面流动迹线放在一起对比,如图 10所示.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迎角为12°时,整流模型机身附近的气流向外侧流动,动力模型机身附近的气流向尾喷管位置积聚,这是尾喷管出口的高速射流引射效应所致[14].两种计算模型总压分布云图以及翼身结合处流动迹线如图 11和图 12所示.低总压区意味着低能量区.从图 11可以发现,迎角为14°时,整流模型翼身结合处出现了明显的分离涡,分离涡在向下游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逆压梯度的影响,分离迅速扩散开来,形成机翼上表面大面积分离而失速;对比此种情况下的动力模型(见图 12),翼身结合处没有出现流动分离,这是由于喷管的引射效应[15],喷管附近的气流获取能量避免过早分离,从而造成了动力影响模型比整流模型最大升力系数要大、失速性能要好.
图 10 两种模型中的机身表面流动迹线(α=12°)Fig. 10 Stream traces at α=12° of fuselage surface in two models
图选项


图 11 堵锥整流模型机身总压分布云图及流动迹线(α=14°)Fig. 11 Total pressure contours and stream traces of fuselage at α=14° in fairing model
图选项


图 12 动力影响模型机身总压分布云图及流动迹线(α=14°)Fig. 12 Total pressure contours and stream traces of fuselage at α=14° in actual model
图选项


两种计算模型阻力系数对比如图 13(a)所示,从图中可见,动力影响模型全机阻力系数要高于整流模型,这是因为前者含有进气道尾喷管,不仅增加了表面浸湿面积,而且管道内流和飞机外流之间也会存在相互干扰,从而引起全机阻力的增加.动力模型的全机最大升阻比要比整流模型的小,并且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进气流量的增加,升阻比逐渐降低,如图 13(b)所示.
图 13 全机在堵锥整流模型以及在不同空气流量的动力影响模型中CD、CL/CDCmα变化的曲线Fig. 13 Curves of CD、CL/CD and Cm changing with angle of attack of whole aircraft in faring model and actual models (with different air flow)
图选项


两种计算模型力矩特性随和迎角变化曲线如图 13(c)所示.可以看出,动力模型的力矩系数要高于整流模型的力矩系数,这是因为作用在S弯进气道上下壁面的压力差造成了飞机抬头力矩的增加(如图 14(a)压力系数Cp分布).并且,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发动机流量增加,力矩系数增大;但力矩系数斜率变化不明显.相对于整流模型,动力模型的力矩拐点从原来的9°后移到12°,这是喷管引射效应使得翼面分离延迟所致.
图 14 两种模型中各个截面的压力系数分布(α=10°)Fig. 14 Cp distribution for α=10° in two models
图选项


迎角为10°时的各个截面的压力系数分布如图 14所示,其中d表示发动机进口直径.从图中可见,由于进气道的存在,机身头部两种模型压力系数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在距离对称面2.73d的地方,两种模型压力系数分布差别不是很明显,进排气的影响量可以忽略不计.为了解进排气的影响范围,绘制出不同展向位置的压力系数分布,展向相关位置如图 15所示.
图 15 机身表面翼展方向压力测试截面Fig. 15 Cross-sections in wing span direction for pressure measurement on aircraft surfaces
图选项


无人机机身附近压力系数分布如图 16和图 17所示,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机身上表面受进排气的影响较强,特别是机身头部,而机身下表面受到的影响很小.对称面压力系数分布云图及流动迹线的差异如图 18和图 19所示.
图 16 两种模型机身上表面压力系数分布(α=10°)Fig. 16 Pressure coefficient contours at α=10°on upper surfaces of fuselage in two models
图选项


图 17 机身下表面压力系数分布(α=10°)Fig. 17 Pressure coefficient contours at α=10°on lower surfaces of aircraft in two models
图选项


图 18 堆锥整流模型对称面压力分布及流线图(α=10°)Fig. 18 Symmetry plane pressure coefficient contours and streamlines at α=10° in fairing model
图选项


图 19 动力影响模型对称面压力系数分布及流线图(α=10°)Fig. 19 Symmetry plane pressure coefficient contours and pathlines at α=10° in actual model
图选项


为便于理解进排气效应的影响,将不同转速下的动力模型计算所得的气动参数相对于整流模型的变化量呈列出来,如表 1所示,这有助于气动设计师加深对此类飞行器进排气影响的认识,在气动设计时给予充分的关注.表 1 全机纵向气动特性表(V=68m/s)(相对于整流模型)Table 1 Longitudi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s between different models and working conditions(V=68m/s)(based on the fairing model)
气动参数n=85%动力影响模型n=100动力影响模型
CLα=0/%-1.88-1.88
CLmax/%24.3924.56
CLα/%1.351.60
CDmin/%26.4828.20
CmCL=0/%52.8558.54
CmCL/%-1.15-4.23
(CL/CD)max/%-7.30-15.11

表选项


3 结 论本文开展了飞翼布局无人机整流模型、动力影响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出进排气系统对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及相关机理.主要结论如下:①进排气系统的存在明显影响着飞翼布局无人机的流场特征及气动特性,进排气会引起无人机最大升力系数增加,延迟翼面失速分离,提高失速迎角.②进排气会使得飞机阻力增加,最大升阻比降低.③作用在S弯进气道上下壁面的压力差会引起飞机抬头力矩的增加,流量越大,力矩系数增加越明显.④进排气影响在飞翼气动布局设计中是一个较为敏感因素,设计时需一体化考虑.
参考文献
[1] Austin R.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2010:113-118.
[2] Jewel B B,William H R,Alan P.Low-speed wind tunnel testing[M].3rd ed.London: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1999:544-550.
[3] Li J,Li F W.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ransonic flow over wing mounted twin-engine transport aircraft[J].Journal of Aircraft,2000,37(3):469-478.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4] Chen Y C.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the powered effects in airframe/propulsion integr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Aerospace Power,2009,24(8):1766-1772.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5] Chen Y C.Study of power influences to the wing mounted civil aircraft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Aircraft,2014,51(2):629-636.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6] 王昂.飞机设计手册气动设计:第6册[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2:293-305. Wang A.Aircraft aerodynamic design manual:VI[M].Beijing:Aviation Industry Press,2002:293-305(in Chinese).
[7] 郝卫东.高速风洞发动机进排气动力模拟试验技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31(4):459-463. Hao W D.Simulated test technique for engine air intake and exhaust in high speed wind tunnel[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05,31(4):459-463(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7)
[8] 李周复.风洞特种实验技术[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0:153-184. Li Z F.Wind tunnel experiment technology[M].Beijing:Aviation Industry Press,2010:153-184(in Chinese).
[9] Michael A.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investigation of the 1303 UCAV configuration with deployable rao vortex flaps,AIAA-2006-0126[R].Reston:AIAA,2006.
[10] 郁新华.边条翼下进气道与飞机一体化流场特性的研究[J].空气动力学报,2008,26(2):150-156. Yu X H.An investigation of the airframe-inlet integration flow characteristics[J].Acta Aerodynamic Sinica,2008,26(2):150-156(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3)
[11] 郁新华.背负式进气道设计及其气动性能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25(2):270-273. Yu X H.Top-mounted inlet design and its aerodynamics performance[J].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2007,25(2):270-273(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4)
[12] Spalart P R,Allmaras S R.A one-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for aerodynamic flows,AIAA-1992-0439[R].Reston:AIAA,1992.
[13] 王琴芳.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原理[M].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69-85. Wang Q F.Principle of aviation gas turbine engine[M].Nanj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ess,2002:69-85(in Chinese).
[14] 恽起麟.风洞实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156-195. Yun Q L.Handbook of wind tunnel test[M].Beijing: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Press,2000:156-195(in Chinese).
[15] Mace J L,Cosner R R.Analysis of viscous transonic flow over aircraft forebodies and afterbodies,AIAA-1983-1366[R].Reston:AIAA,1983.


相关话题/动力 计算 技术 设计 系统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拦截高速机动目标三维联合比例制导律设计
    随着飞行技术的发展,高速突防已成为飞行器反拦截的重要手段.目标飞行速度高于拦截器,为拦截任务带来极大的困难[1,2].针对此问题,以往的制导律大多基于比例制导(ProportionalNavigation,PN),并且可以按照拦截模式划分为逆轨拦截和顺轨拦截2种类型.采用经典比例制导律及其改进形式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带约束碰撞角的顺/逆轨制导律设计
    保证零脱靶量,并带有末端约束碰撞角的轨迹成型制导律(TrajectoryShapingGuidance,TSG)设计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TSG可主动改变拦截弹的航迹角以达到期望的末端碰撞角,有效增大弹头的碰撞效能.近年来,许多****热衷于此,并提出了基于比例导引(ProportionalNav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二元可变后缘翼型的鲁棒优化设计
    传统的翼型由于几何外形基本确定不变,随着来流马赫数的逐步增大,气动性能退化明显.与传统翼型相比,可变后缘翼型能够实现后缘的连续光滑变形,改善升阻特性,具有较高的气动效率[1].已有研究中,“MissionAdaptiveWing”项目[2]的研究者通过光滑地改变翼型前缘和后缘弯度,获得了巡航性能、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LY12CZ铝合金的代铬酸快速阳极氧化技术
    LY12铝合金作为典型的硬铝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因而在航空航天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为提高其表面耐腐蚀性能,通常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阳极氧化技术处理[2].其中,传统的铬酸阳极氧化工艺使铝合金表面的薄膜层具有致密性好、耐腐蚀性能好、保持零部件的表面精度与粗糙度,对铝合金基体的疲劳性能损伤小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准光系统中椭球面反射镜面截取方法
    在气象遥感领域,微波辐射计具有常规红外和光学探测仪不具备的优势,如不受云层影响、全天候、全天时探测等.此外,由于大气及地表物体的热辐射信号落在微波波段[1],微波辐射计[2]可以通过被动接收大气以及地表物体的热辐射信号获得相关观测数据.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微波辐射计能够实现对大气和地面的长期不间断观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曲线片型加筋壁板的稳定性优化设计
    加筋板作为一种典型的薄壁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飞机机身和机翼的盒段[1]、运载火箭的舱段[2],提高其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是工程设计的迫切需求.曲筋加筋板作为直筋加筋板的一种结构扩展,已经开始受到研究工作者的重视.目前,一些创新性的制造技术,如搅拌摩擦焊和电子束自由曲面成型技术已经可以使用铝合金与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多因素影响下的起落架收放系统性能分析
    起落架收放系统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1,2],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而频发的收放事故使得对起落架收放系统的研究极为重要[3].收放故障模式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故障原因有系统气塞、管路堵塞、油液泄漏、结构卡滞等[4,5,6].针对这些故障原因展开系统分析,并对起落架收放性能进行评估具有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高超声速气动热数值计算壁面网格准则
    近年来,高超声速临近空间飞行器迅速发展,随之带来的飞行器热防护问题日益突出,而气动热环境的准确预测对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随着数值方法和计算机硬件的迅速发展,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逐渐成为气动热环境预测的重要手段.但运用CFD方法模拟气动热环境的难点在于其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离散方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空间科学任务协同设计论证平台
    由于空间科学任务立项论证需求越来越多,为了提高概念设计阶段空间科学任务论证的效率,协同设计思想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空间科学任务的系统论证中.空间科学任务论证是设计岗位依据规范的论证流程开展协同设计的过程.以往的任务论证在数据、流程及协同方式上有如下特点:1)基于文档的数据管理模式.该模式导致了文档变更及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过渡状态下材料断裂韧性的计算方法
    通常情况下材料断裂韧性被看作常数,为平面应变状态下的断裂韧性值.实际上,断裂韧性的值是随着试样厚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即断裂韧性是一个与应力状态有关的量,并不是仅与材料性质有关的常数.在一些航空技术先进国家,已经通过大量的试验给出了许多常用材料的KC-B曲线,即断裂韧性-厚度曲线,而中国基本没有建立航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