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胸心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210)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格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事求是、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志于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2、掌握心血管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与专业课题相关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进展。
3、培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及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完成相关科研工作。
4、掌握一门外语的听、说、阅、写。
5、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微创心脏手术的临床研究
3.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4.心肌再灌注损伤与心肌保护研究
5.体外循环脏器损伤与保护研究
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脱产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三年
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所有课程学习
第二学期:进入专业学科学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及临床实践轮转,查阅文献,为选题作准备。
第二学年
第三学期:继续临床轮转、学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查阅文献,为选题作准备的基础上书写综述,做开题报告。
第四学期:进一步查阅文献,开始进行课题研究。
第三学年
第五学期: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做好中期检查。
第六学期:完成课题研究,进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及答辩。
2.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四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详见附表)
五.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本专业严格按照《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暂行规定》执行科研工作流程。
1.科研时间: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或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半。
2.开题报告:开题时间为第三学期。
开题前必须完成不少于3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由导师组3位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
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科负责人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人)组织3~5名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开题委员会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目前国内外进展的状况,研究的基本内容,采用的方法与手段,预期达到的水平,科研的条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度安排,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经费预算等。开题委员会专家对上述汇报给予评议,开题报告要求有文字纪录备案。
3.中期检查:
研究生在开题后的论文研究阶段,必须向导师组(含相关专家)进行至少2次以上论文中期报告,考核组在审核原始资料和听取汇报的基础上给出评价,并对今后工作给予指导。中期检查要求有文字纪录备案。
4.预答辩:
在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前一个月,由科室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公开预答辩。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查,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5.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工作按研究生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导师: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或导师负责和导师组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导师组由本专业或相关专业3~5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二)课程学习安排:
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在第一学期集中上课,第二学期起跟随导师或导师组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导师组开设的专业课和相关专业基础课,可采取多种形式:
1.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2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
2.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
3.有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命题,组织考试。
(三)临床与教学实践
由导师负责安排临床与教学实践,原则上在本专业、和与课题相关学科或实验室轮转,临床实践时间一般不少于8个月,结束后由导师组考核评估。
1.心血管外科 八个月(含体外循环一个月)
1.1 轮转目的
掌握:胸部应用解剖和心脏大血管的解剖与生理;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主动脉疾病的病理解剖;心血管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方法、手术要点;体外循环的建立和撤除方法;住院病案、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出入院记录等各种医疗文书的正规书写方法;各种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围术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管理和术后液体管理、肾脏、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管理。
熟悉:体外循环装置和管理;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植入和管理;心肌保护技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性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后并发症、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理生理、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了解:心律失常外科治疗的适应症和方法;心脏移植的适应症和方法;人工机械辅助循环的适应症和方法。
1.2 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
病 种 例 数(≥) |
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20 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20 房间隔缺损 10 室间隔缺损 10 动脉导管未闭 1 法乐氏四联症 1 主动脉窦瘤破裂 1 肺动脉口狭窄 1 双腔右心室 1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1 心脏粘液瘤 1 |
注:学习的病种必须大于要求的90%
(2)基本技能要求:
1)分管病床6~9张。培训期间分管病人总数不少于100。完成住院病志合格率100%。准确完成本专业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出入院记录等各种医疗文案。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人病情变化,能提出初步诊断和处理意见。
2)应掌握的诊疗技术操作及要求完成的例数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例 次(≥) |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10 动脉穿刺置管术 10 胸腔穿刺术 5 胸腔闭式引流术 3 开胸术 1 体外循环管理 2 |
参加以下手术 |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例 次(≥) |
房间隔缺损修补 10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0 二尖瓣置换术 10 主动脉瓣置换术 10 |
(3).较高要求
1).学习病种及要求例数::
病 种 例 数(≥) |
联合瓣膜病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 1 右室双出口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0 胸部主动脉瘤 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 |
2)参加手术操作及实践例数要求::
名 称 |
例 次(≥) |
法洛氏四联症纠治术 瓣膜成形术 瓣膜再次替换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1 1 1 5 |
|
|
2.ICU(心外)轮转 一个月
2.1. 轮转目的
掌握:体外循环术后和休克、急性器官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脏骤停、呼吸骤停、严重体液内环境紊乱等危重病症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常见生命支持技术(如循环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和急救技术的应用;各种监护仪器和抢救设备(如除颤机、呼吸机)的操作和应用;常见监测技术(如体温、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心电、血压、血气分析等)操作和应用。
熟悉: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的适应证、操作方法。
了解: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液灌流、CRRT等,Swan-Ganz导管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和心排血量监测;
2.2 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
例 数(≥) |
各种脏器功能不全 |
10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2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
5 |
休克 |
5 |
心脏骤停、呼吸骤停 |
2 |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
例 次(≥) |
监护仪使用 |
30 |
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 |
5 |
经皮外周动脉穿刺置管术 |
2 |
动脉采血 |
10 |
呼吸机使用 |
10 |
电除颤与复律 |
2 |
2.3. 较高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
例 数(≥) |
心肺复苏后综合征 |
2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2 |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
例 次(≥) |
血液净化技术(参与) |
2 |
心脏临时起搏(参与) |
1 |
3.相关学科或实验室轮转
依据课题工作的需要,安排一定时间的课题相关学科或实验室轮转实践。
4.教学要求
研究生在临床各科轮转期间,需积极的参加临床教学工作,临床教学累计工作时间不少于20学时。临床各科轮转结束时,由教研室写出评语。
1.协助上级带教教师做好实习医师的实习、示教,指导本科生完善地采集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并书写病历和病情记录,参加临床示教和病例讨论。
2.至少每三个月撰写文献阅读心得或读书体会或文献综述一篇,并在科室报告,每次报告记3个学时。
3.主持见习医师的带教工作,每次带教记3个学时。
(四).学术活动
本学科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讲座,以增强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学术讲座能够使他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了解相关学科前沿和未来发展确实,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1.0学分
参加学院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 0.1学分/次
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 0.2学分/次
2.综述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1.0学分
要求硕士在读期间做综述或课题报告4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医学院研究生论坛报告1次
在本学科做综述或研究报告 0.3学分/次
在医学院研究生论坛做综述或研究报告 0.4学分/次
在省级以上学会做综述或报告 0.6学分/次
七.主要专业参考书
1.《心脏外科学》 朱晓东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心脏病学》第七版,Douglas P.Zipes著,陈灏珠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3.《体外循环原理与实践》第三版,Glenn P.Gravlee著,姚尚龙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4.《心脏外科手术技术》Siavosh Khonsari著,周睿主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
5.《心脏标志物》Alan H.B.Wu著,邹雄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6.《Cardiac Surgery》第四版,Kirklin/Barratt-Boyss 2nd Edition, Churchill Livingstone Inc.20013年
7.《成人心脏外科学》第二版,Lawrence H.Cohn 著,刘中民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8.《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综合治疗学》Richard A Jonas著,刘锦纷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年
9.《外科学》陈孝平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期刊
1.《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2.《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3.《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4.《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5.《Asian Cardiovascular & Thoracic Annals》
6.《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7.《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附表
外科学(胸心外)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表
专业代码:100210
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总学时 |
学分 |
|
学
位
课
程 |
公 共 必 修 课 |
学术英语综合与听说 |
M2013001 |
80 |
4.0 |
医用统计方法 |
M2013024 |
60 |
3.0 |
||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M2013066 |
36 |
2.0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自然辩证法概论论(二选一) |
M2013067/ M2013068 |
18 |
1.0 |
||
专 业 必 修 课 |
SCI论文的撰写、投稿与审稿 |
M2013088 |
40 |
2.0 |
|
医学科研设计 |
M2013026 |
40 |
2.0 |
||
离子通道与疾病 |
M2013020 |
24 |
2.0 |
||
|
|
|
|
||
专业进展课 |
M2013095 |
40 |
2.0 |
||
专业英语 |
M2013096 |
40 |
2.0 |
||
非 学 位 课 程
|
选
修
课 |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 |
M2013005 |
40 |
2.0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M2013004 |
30 |
1.5 |
||
分子医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
M2013036 |
40 |
2.0 |
||
细胞培养技术 |
M2013012 |
60 |
3.0 |
||
|
|
|
|
||
|
|
|
|
||
学术报告 |
|
|
3.0 |
||
临床与教学实践 |
|
|
2.0 |
||
文体活动 |
|
|
1.0 |
填写要求:1.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且≥3门,专业进展课2学分,专业英语2学分,选修课≥7学分且≥3门,学术报告3学分,临床与教学实践2学分,文体活动1学分,总学分≥33分。2.各专业每位研究生学位课程均一致,非学位课程可以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