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208)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检验诊断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在医疗卫生单位的检验科、输血科、实验诊断中心、产前和遗传病诊断中心、卫生防疫站、中心血站、科研实验中心等领域从事临床检验、实验诊断、检验与临床交流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独立和创造性科研能力,较强教学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门人才。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医德高尚、作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遵循伦理原则,愿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2.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实验操作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及临床实验操作工作的能力,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 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 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5.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目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设立下列研究方向:
1.临床分子诊断学检验
2.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3.临床免疫学检验
4.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5. 临床血液学检验
6. 临床体液学检验
7. 临床输血技术
随着本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需要,将逐步增设检验诊断学的其它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
1.脱产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三年
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所有课程学习 。
第二学期:进入学科学习,查阅文献,为选题作准备。
第二学年 第三学期:专业课学习,查阅文献,为选题作准备。书写综述,做开题报告。
第四学期:参加教学工作,进一步查阅文献,进行课题研究。
第三学年 第五学期: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第六学期:完成课题研究,进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及答辩。
2.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四年
具体安排除需参加教学工作和一定的教研室行政工作外,余则与脱产研究生同,只是课题研究时间延长一年,从第二学年起同教研室其它同志一样参加工作。
四、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五、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严格按照《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暂行规定》执行,各导师指导研究生选题后由学科统一组织公开开题,课题研究工作如期进行后要求研究生向导师小组作论文工作阶段报告和论文工作结束报告。在第三学期末选题确定后开题,一方面继续查阅文献、积累资料,一方面需要着手摸索和掌握研究的技术操作,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有步骤地进行科研工作,以达到预期目的,第四学期结束前作论文工作阶段报告,至第六学期完成课题研究后作结束报告。各阶段分别填写《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论文工作情况表》,归入本学科研究生后期培养档案。研究生科研原始资料必需完整,经整理、分析、撰写出论文,制备好各种图、表,准备答辩工作,提出答辩申请,进行论文答辩,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学位论文,按照申请学位发表论文规定发表论文。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 专业技能训练内容、时间、时限
进行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相关实验技术的训练和学习,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要求阅读英文文献不少于20篇。
(二) 教学活动实践内容、时间、时限
参加医学检验系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讲课与实验),不少于60学时,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在职研究生于第三学期开始则与教研老师一样安排教学。
(三)考核
基础理论课的考试按照《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管理规定》执行;
专业课和专业英语以导师指导下自学为主,适当安排课堂讲授以及英语口语讨论,内容包括临床检验诊断学各亚专业研究进展等;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考核方式为闭卷;
教学及实践技能考核由教研室组织有关专家现场考核。
七、主要专业参考书
(一)经典著作
1.《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2.《cancer》
3.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4. 高级生物化学理论与技术
5. 肿瘤分子生物学
6. 基础免疫学
7. 肿瘤免疫学
8.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9.医学检验专业新版教材: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输血技术、两年床实验室管理。
(二)权威期刊
1.《clinical chemistry》
2.《cancer letters》
3.《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4.《cancer research》
5.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6. 中华微生物与免疫学杂志
7. 临床检验杂志
附表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表
专业代码:10028
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总学时 |
学分 |
|
学
位
课
程 |
公 共 必 修 课 |
学术英语综合与听说 |
M2013001 |
80 |
4.0 |
医用统计方法 |
M2013024 |
60 |
3.0 |
||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M2013066 |
36 |
2.0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自然辩证法概论论(二选一) |
M2013067/ M2013068 |
18 |
1.0 |
||
专 业 必 修 课 |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 |
M2013005 |
40 |
2.0 |
|
分子生物学 |
M2013010 |
80 |
4.0 |
||
医学科研设计 |
M2013026 |
40 |
2.0 |
||
|
|
|
|
||
专业进展课 |
M2013095 |
40 |
2.0 |
||
专业英语 |
M2013096 |
40 |
2.0 |
||
非 学 位 课 程
|
选
修
课 |
细胞生物学 |
M2013021 |
60 |
3.0 |
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 |
M2013084 |
40 |
2.0 |
||
FCM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M2013091 |
20 |
1.0 |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
M2013017 |
60 |
3.0 |
||
细胞信号转导及其研究技术 |
M2013009 |
40 |
2.0 |
||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
M2013011 |
50 |
2.5 |
||
学术报告 |
|
|
3.0 |
||
临床与教学实践 |
|
|
2.0 |
||
文体活动 |
|
|
1.0 |
填写要求:1.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且≥3门,专业进展课2学分,专业英语2学分,选修课≥7学分且≥3门,学术报告3学分,临床与教学实践2学分,文体活动1学分,总学分≥33分。2.各专业每位研究生学位课程均一致,非学位课程可以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