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风湿病)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201)
一、培养目标
总的目标:
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医学事业服务,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专业科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研究人才。具体包括以下:
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创先争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组织纪律,自觉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做到了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识,具备良好的医德素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爱国守法的优秀医学科研人才。
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学习内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力求有较扎实的内科学基础。能全面和准确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规范,及时完成日常临床工作记录,病历书写合格规范。掌握常见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胸痛、腹痛、意识障碍、关节肿痛、腰痛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休克、心功能不全(急性左心衰)、呼吸衰竭、消化道大出血、大咯血、常见的心律失常等内科急症的急救处理原则。
掌握内科常见诊疗操作,如骨穿、胸穿、腹穿、腰穿、心电图操作等。能胜任临床带教及辅导实习医生。熟悉心肺复苏技术和重症监测及处理技术,包括胸部按压、心脏电复律、人工呼吸、呼吸机监测、心电监护、复苏药物等。较熟练阅读内科常见病的X线片、CT等。了解常用内窥镜检查技术和特殊X线造影技术,基本掌握其检查指征和临床意义。
专业知识:
掌握内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包括狼疮性肾炎、神经精神性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脊柱关节病(主要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未分类脊柱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了解内容:成人Still病、系统性血管炎(包括多发性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白塞病、韦格纳肉芽肿、显微镜下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抗磷脂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膜炎、骨质疏松症等。
科研能力:
能熟练地检索国内外文献,查阅相关资料,具有较好的专业英语水平,并具有较好的文献综合、分析能力等,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的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的能力,并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科研思路,熟练操作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工作。
具有独立进行风湿病学的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掌握最新的科研实验手段,包括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掌握ELISA测定、PCR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等,能独立承担并完成基本的科研实验任务。撰写中英文学术论文,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研究方向
1.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诊治;
2.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及预后因素的研究;
3.骨关节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4.风湿免疫病自身抗体致病机制及临床意义;
5.炎性关节病骨与关节损伤的临床与机制研究;
6.风湿病骨质疏松研究;
7.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对关节及肾脏损害的研究;
8.新型抗风湿药物的临床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脱产)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允许研究生提前或延期毕业。本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只安排在第一学期。
1.脱产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
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第二学期:进入学科学习,查阅文献,为选题作准备。
风湿病专业临床学习(病房和门诊)
第二学年 第三学期:参加临床工作(病房和门诊),文献检索并撰写综述,开题报告。
第四学期:参加临床工作,进行课题研究(收集资料、选择病例和标本)。
第三学年 第五学期: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实验检测等)。完成课题研究,进行资料整
理、撰写论文。
第六学期:参加临床工作(病房和门诊),大论文撰写、送审及答辩。
2.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
具体安排除需参加教学工作和一定的教研室行政工作外,余则与脱产研究生同,只是课题研究时间延长一年,从第二学年起同教研室其它同志一样参加工作。
四、课程设置
详见附表
五、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严格按照《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暂行规定》执行,各导师指导研究生选题后由学科统一组织公开开题,课题研究工作如期进行后要求研究生向导师小组作论文工作阶段报告和论文工作结束报告。在第三学期选题确定后开题,一方面继续查阅文献、积累资料,一方面需要着手摸索和掌握研究的技术操作,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有步骤地进行科研工作,以达到预期目的,第四学期结束前作论文工作阶段报告,至第六学期完成课题研究后作结束报告。
各阶段分别填写《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论文工作情况表》,归入本学科研究生后期培养档案。研究生科研原始资料必需完整,经整理、分析、撰写出论文,制备好各种图、表,准备答辩工作,提出答辩申请,进行论文答辩,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学位论文,按照申请学位发表论文规定发表论文。
在读期间必须完成1篇SCI论文的撰写和投稿工作,对于成功发表SCI论文者将作为优秀研究生评选的重要标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专业技能训练内容、时间、时限
进行内科学(风湿病专业)各研究方向相关实验技术的训练和学习,时间安排在第2-3学期。要求每周阅读相关专业英文文献1篇。
2.教学活动实践内容、时间、时限
参加内科学(风湿病专业)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讲课与实验),不少于60学时,时间安排在第3-4学期,专业进展课讲授安排在每月中旬的周四晚在本学科小教室进行;同时在每月初的周二晚进行研究生例会,轮流进行研究生读书报告会(每位研究生至少2次),并由导师进行旁听、点评。在职研究生于第3学期开始则与教研老师一样安排教学。
每年安排研究生参加本专业的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性风湿病学术会议、各级别的风湿病专业的继续教育学习班,鼓励研究生积极投稿尤其是国际学术会议的英文投稿。
3.科研实验技能培养
每位研究生必须对各自课题的实验部分进行亲自操作,包括实验的准备、器材和试剂盒的准备、实验操作、结果测定和记录等,时间安排在第4-5学期,并在第5学期结束前完成所有实验部分的操作,并完成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工作。
同时积极参加各导师的课题研究工作,承担相应的环节和实验工作。
4.考核
基础理论课的考试按照《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管理规定》执行;
专业课和专业英语以导师指导下自学为主,适当安排课堂讲授以及英语口语讨论,内容包括内科学、风湿病学等;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考核方式为闭卷;
教学及实践技能考核由教研室组织有关专家现场考核。
七、主要专业参考书
(一)经典著作
四、Keller's Text Book of Rhamatotogy(8th eidtion)Sherine E Gabriel (chief editor)
五、内科学(8年制及7年制)王吉耀主编
六、中华风湿病学(第2版)蒋明主编
七、医学免疫学(第6版)吕昌龙主编
(二)权威期刊
1. ANN RHEUM DIS(9.11)
2. ARTHRITIS RHEUMA
3. RHEUMATOLOGY(4.21)
4. SCAND J RHEUMATOL(2.21)
5. RHEUMATOL INT(2.21)
6. J RHEUMATOL (3.54)
7. LUPUS(2.73)
8. CLIN EXP RHEUMATOL (2.6)
9.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0. 中华内科杂志
附表
内科学(风湿病)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表
专业代码:100201
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总学时 |
学分 |
|
学
位
课
程 |
公 共 必 修 课 |
学术英语综合与听说 |
M2013001 |
80 |
4.0 |
医用统计方法 |
M2013024 |
60 |
3.0 |
||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M2013066 |
36 |
2.0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自然辩证法概论论(二选一) |
M2013067/ M2013068 |
18 |
1.0 |
||
专 业 必 修 课 |
医学科研设计 |
M2013026 |
40 |
2.0 |
|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 |
M2013005 |
40 |
2.0 |
||
临床流行病学 |
M2013025 |
40 |
2.0 |
||
细胞信号转导及其研究技术 |
M2013009 |
40 |
2.0 |
||
专业进展课 |
M2013095 |
40 |
2.0 |
||
专业英语 |
M2013096 |
40 |
2.0 |
||
非 学 位 课 程
|
选
修
课 |
分子生物学 |
M2013010 |
80 |
4.0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
M2013017 |
60 |
3.0 |
||
细胞培养技术 |
M2013012 |
60 |
3.0 |
||
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 |
M2013087 |
45 |
2.0 |
||
|
|
|
|
||
|
|
|
|
||
学术报告 |
|
|
3.0 |
||
临床与教学实践 |
|
|
2.0 |
||
文体活动 |
|
|
1.0 |
填写要求:1.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且≥3门,专业进展课2学分,专业英语2学分,选修课≥7学分且≥3门,学术报告3学分,临床与教学实践2学分,文体活动1学分,总学分≥33分。2.各专业每位研究生学位课程均一致,非学位课程可以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