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病理生理学部分(100104 B组)
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立志为医学事业发展服务的病理生理学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精神,献身医学事业。
2、科学作风严谨,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勇于开拓创新;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和所从事研究方向国内外进展和动态。
3、具有从事病理生理学科学研究、教学或临床相关岗位工作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用英文写作其研究论文。
5、具有健康的体魄,稳定的心理。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研究方向为:1.肿瘤分子生物学 2.细胞增殖信号调控等
三、学习年限
1.脱产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三年(共六学期),对成绩优秀、工作出色能顺利完成科研和学位论文的学生,经导师审查、学科系推荐,经基础医学院学位分委会同意报研究生学院批准,可以提前进行论文答辩。
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一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学习;进实验室学习实验方法和查阅相关文献。
第二学期:进实验室进行选题、预实验和查阅相关文献,书写综述,做开题报告等。
第二学年
第一学期:做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第二学期:做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第三学年
第一学期:补充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和投稿。
第二学期:完成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及答辩。
2.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四年
具体安排除需参加教学工作和一定的教研室行政工作外,余则与脱产研究生同,只是课题研究时间延长一年,从第二学年起同教研室其它同志一样参加工作。
四、课程设置
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在毕业前要求必须完成不少于32学分。(详件附表)。不同研究方向可做适当调整
五、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暂行规定》执行。研究生科研原始资料必需完整,经整理、分析、撰写出论文,制备好各种图、表,准备答辩工作,提出答辩申请,进行论文答辩,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学位论文,争取在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或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该论文应为学位论文的部分内容,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应为本校,以导师为通讯作者方为有效。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 论文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级或省部级基金项目、攻关项目等接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
2、 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论文书写必须符合《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公开发表前必须经导师修改同意。
3、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有关规定执行。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做到教学相长, 导师负责研究生专业指导和培训,一般包括定期实验室会议, 实验结果汇报与讨论, 参加学术活动等。
2、课程学习和科研并重
研究生即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工作的能力。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培养方法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填写《安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
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2、课程学习
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鼓励选修人文素质类课程。
3、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影响因子5.0以上的英文文献不少于50篇(不同导师组可以适当调整)。在校期间,结合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撰写1篇综述。
4、课题研究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参加并记录不少于20次的学术讲座,轮流主持本课题组学术讨论会及主讲文献进展及课题进展报告等(时间和要求根据导师组要求)。
5、 专业技能训练内容、时间、时限
系统掌握病理生理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相关实验技术和方法,规范的实验数据整理和总结分析技术。时间安排在第一和第二学期。
6、 教学活动实践内容、时间、时限
参加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工作,不少于20学时,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在职研究生原则上正常承担本学科教学工作。
考核
基础理论课的考试按照《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管理规定》执行。
专业课和专业英语以导师指导下自学为主,适当安排课堂讲授以及英语口语讨论(在课题组组会中进行);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考核方式为闭卷和口试。
教学及实践技能考核由教研室组织有关专家现场考核。
七、主要专业参考书
(一)课程教材
1. 病理生理学8年制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病理生理学本科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3. 病理生理学(英文版)
(二) 推荐阅读期刊
1. Science
2. Nature
3.Cell
4.PNAS
5.Blood
6.M.C.B
7.oncogene
8.JBC
9.JCI
(三)相关网站
附表
病理生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表
专业代码:100104 B
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总学时 |
学分 |
|
学
位
课
程 |
公 共 必 修 课 |
学术英语综合与听说 |
M2013001 |
80 |
4.0 |
医用统计方法 |
M2013024 |
60 |
3.0 |
||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M2013066 |
36 |
2.0 |
||
自然辩证法概论论 |
M2013068 |
18 |
1.0 |
||
专 业 必 修 课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
M2013017 |
60 |
3.0 |
|
分子生物学 |
M2013010 |
80 |
4.0 |
||
医学前沿文献阅读 |
M2013007 |
24 |
1.0 |
||
细胞信号转导及其研究技术 |
M2013009 |
40 |
2.0 |
||
专业进展课 |
M2013095 |
40 |
2.0 |
||
专业英语 |
M2013096 |
40 |
2.0 |
||
非 学 位 课 程
|
选
修
课 |
细胞培养技术 |
M2013012 |
60 |
3.0 |
分子医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
M2013036 |
40 |
2.0 |
||
形态学实验技术 |
M2013015 |
33 |
1.5 |
||
神经科学 |
M2013006 |
30 |
1.5 |
||
医学研究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软件 |
M2013029 |
48 |
2.5 |
||
肿瘤学 |
M2013082 |
33 |
1.5 |
||
|
|
|
|
||
学术报告 |
|
|
3.0 |
||
临床与教学实践 |
|
|
2.0 |
||
文体活动 |
|
|
1.0 |
填写要求:1.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且≥3门,专业进展课2学分,专业英语2学分,选修课≥7学分且≥3门,学术报告3学分,临床与教学实践2学分,文体活动1学分,总学分≥33分。2.各专业每位研究生学位课程均一致,非学位课程可以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