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北剧院管理对谈——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系师生北京移地教学_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免费考研网/2018-05-05

4月8日,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系15名三年级本科生、2名研究生、1名交换生,在系主任黄韵瑾教授和任课老师黄墨寒的带领下,前往北京进行为期一周的剧院管理移地教学。

期间,他们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了4天的国家大剧院管理模式的学习和探索。国家大剧院的各部门对此次学习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由陈平院长亲自挂帅主讲,剧目制作部、演出部、舞台技术部、市场部、艺术普及教育部、品牌推广中心等各部门的部长精心准备,与上戏的师生们就国家大剧院的表演艺术中心发展战略、借国际合作培养本土团队的制作模式、演出引进的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互联网+背景下的会员精准营销、品牌推广战略、艺术普及活动的北京-上海对比等话题进行深入的交流。通过与课堂所学知识、国际案例和在上海各专业剧场的实践经验的对比,同学们总结出了一系列北京剧院,特别是国家大剧院独有的经营管理特色。

国家大剧院的老师们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上戏的同学在课堂上能够保持高度集中,同时在课程中积极与老师探讨,对于不清楚不了解的问题能够及时提问,求知欲强。在实践过程中,注重观察细节,善于和之前实习过的经历结合,找出异同点,善于对比分析。课后积极总结,每天都将所学知识整理成文字,团队内相互分享,这些都令我们印象深刻。”


图1:艺管师生与陈平院长在国家大剧院合影


图2:参观舞台


图3:参观售票窗口


图4:在舞台上方30多米的技术平台上听舞台技术人员讲解吊杆、点吊等技术设备


图5:在舞台下方20多米处听舞台技术人员讲解升降台等技术设备
此外,同学们还与天桥艺术中心、蓬蒿剧场、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和北京市文化局相关负责同志取得联系,对这3个具有代表性的剧场(排练场)进行自主走访调研。将天桥艺术中心作为政企合资区域振兴的案例,同学们重点考察了她在硬件和软件上与社区结合、保留社区历史的实践。蓬蒿剧场则被作为民营文学剧场和艺术节的典型,重点探索了民营文学剧场的发展方向和运营思路。北京剧目排练中心是国内唯一一个由政府牵头出资的公益排练中心,是北京市文化局刺激舞台演出创作的创新性举措之一。同学们就排练中心的创办和运营,以及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券等举措,与北京市文化局的同志进行了探讨,以期在他们参与撰写的相关报告中,为上海市文广局建言献策。同时,同学们也应北京市文化局同志的要求,结合他们在上海的调研和实践经验,介绍了上海目前剧目排练场地的情况。


图6:艺管师生在天桥艺术中心合影,背景是天桥艺术中心大堂内具有多种演出和艺术普及功能的仿古戏台


图7:蓬蒿剧场和南锣鼓巷戏剧节创始人王翔给艺管师生介绍北京民营剧院经营状况


图8:北京市文化局资产监管事务中心负责人张琪在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就北京市文化局支持艺术院团创作、鼓励原创新作的多项举措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学习考察之余,同学们也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系、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的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在北京大学林一教授的读书会上,上戏艺管的同学与林一教授的研究生就一些艺术、哲学、营销相关的英文畅销读物的读书心得进行了交流。在与北京舞蹈学院同学的交流中,两个班的同学在演出制作和毕业项目上找到了共同话题,上戏艺管的同学重点分享了大二一年在老师现场指导下参与跨院系合作表演系片段汇演的制作、营销、舞台监督等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图9: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林一教授点评两校艺管学生的精彩发言


图10:与北京舞蹈学院学生就演出制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分享
艺管学生此行建立他们大三上半学期剧院管理的理论教学和上海主要剧场(上海文化广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剧场等)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与上海剧院运营管理不尽相同的北京的剧院运营管理思路和模式。学生们通过前期预习和调研、中期学习和探索、后期梳理和总结,形成了一定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报告,已陆续在艺术管理系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发表,并获得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文:黄墨寒 编辑:榕树)


图11:陆续更新中的学习笔记



相关话题/北京 舞台 艺术 上海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