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培养方案(2)

上海师范大学 /2013-03-24

☆ 外语教学法研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The course aims at 1) familiarizing students with, and bring out their awareness of, immediat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issues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ributing disciplines of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ies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 emphasis will be placed on exploring recent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so-called four skill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skills in interaction. Sessions will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insights from research how these might be relevant to classroom practice.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participants will be expected to draw on their own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 writing the assignment.
   (二)基本教学内容
1.    Becoming a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2.    What do we know about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3.    How do differences among learners affect learning processes and teaching procedures?
4.    The learner’s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5.    What are the component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6.    Teaching vocabulary
7.    The teaching of grammar
8.    Process of ESL reading;
9.    The teaching of listening
10.The teaching of speaking
11.The teaching of writing
12.Course design
13.Classroom assessment
   (三)主要参考资料
Hedge, T., 2000.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Littlewood, W. 1999.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rn, H. H. 1999,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四)任课教师:武成
   (五)总时数:54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
☆ 第二语言习得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介绍心理语言学领域里的理论与有关语言习得的研究,重点学习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以及这些理论对学习本质和语言本质的揭示。分析和评估这些理论对外语教学的价值和应用。上述理论和研究成果就其本质来讲是有争议的,学员通过研讨从中学习到研究方法,以及如何解释研究成果。引导那些准备选择以第二语言习得为论文研究课题的学员自己着手研究和调查中国人在学习外语时的学习心理过程、过度语、以及其他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众多因素。
   (二)基本教学内容
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所研究的问题
2.         行为主义
3.         认知主义
4.         第一语言习得
5.         克拉申的五个假设
6.         对克拉申理论的反思
7.         过渡语
8.         对比分析
9.         语误分析
10.     学习动力
11.     社会距离
12.     年龄
   (三)主要参考资料
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ittlewood, W 1984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Stern, H. H. 1987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四)任课教师:李永宁、武 成
   (五)总时数:36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
 
☆ 英语语言测试(Language Testing)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评估与测试,前者是教学的阶段性总结,后者为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两者皆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是理清平谷与测试的关系,介绍和分析教学评估与测试的基本理论与具体方法;结合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应试模式问题,探索一套具有中国人学习特色的测试评估规律、原理、手段和方法,从而减少考试的量,提高考试的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在教育领域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浪潮中,在实践和理论上作出贡献。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教学和测试的主要流派
第一节       英国流派(主要介绍“交际法”-意念功能法)
第二节       美国流派(主要介绍结构主义:表达思想,听说读,句型转换)
第三节       德国流派(主要介绍翻译教学法:读、译;语法演绎)
第四节       国内外流派的比较
第二章       教学与测试
第一节       教学与测试的关系
第二节       测试的目的
第三节       素质教育与考试
第四节       教学心理简述
第三章       教学评估
第一节       教学评估的目的
第二节       教学评估的内容
知识及其运用
学能与技能
模仿与创造
观察、思维、逻辑、想象、交际、应变、处置
      第三节 教学评估手段
第四章       教学测试
第一节       测试种类
第二节       测试的涵盖面
第三节       测试的新思路和技术手段
计算机测试
计算机化适应性测试
网络学校与测试
第五章       教学测试与评估
第一节       效度、信度、区分度、试题分析
第二节       数据分析与判断
第三节       测试流程
命题-预测-反馈数据分析处理-修正试卷-正式命题-实施-评估总结-储存信息数据(为下次命题作准备)
第四节       阅卷评估
常规与特例
主观题阅卷和评估的困惑
交际法测试的实践与评估
   (三)主要参考资料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Malcolm Coulthard ,Longman ,1st ed.1977,new ed.1985, New York.
ESP in Perspective Joe McDonough Collins ELT: London 1984.
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Linguistic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Roger T.Bell, Batsford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 Ltd.Britain ,1981.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eremy Harmer, Longman, London & NY,1st ed.1983, 4th ed.1985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H.G.Widdows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London and Edinburg.
Techniques in testing Harold S.Mads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J.B.heaton, Longman ,1st ed. 1975, 9th imp. 1985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语言问题探索》,王宗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现代语言学》,戚雨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四)任课教师:武成、张炜
   (五)总时数:40学时
   (六)考核方式:开卷或论文形式
 
☆ 语用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研究生学位课程。在了解英语语言的基本特征以后,语用学从语言使用的各种情况解释语言使用的意义、规则和条件,从而以更高、更广的视角了解英语的特征。本课程注重实证观察与分析。每一次讲课配有一次以学生为中心的专题讨论。
   (二)基本教学内容
1、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
2、Deixis and Distance
3、Reference and Inference
4、Presupposition and Entailment
5、Cooperation and Implication
6、Speed acts and Events
7、Politeness and Interaction
8、Conversation and Preference structure
9、Discuss and Culture
   (三)主要参考资料
Yule, G. 1996. Pragmatics. Oxford: OUP.
Leech, G. 1983. Principles on Pragmatics. London : Longman.
  Levinson, S.C. 1983. Pragma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何兆熊,《语用学新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四)任课教师:蔡龙权
   (五)总时数:36学时
   (六)考核方式:闭卷或论文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