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历史研究所(7)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3-05-06


《科学社团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专著(47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中国学术评议空间的开创—以中央研究院评议会为中心》,《史林》2005年第6期。
《中国近代农学的发展—科学家集体传记角度的分析》,《中国科技史杂志》第27卷第1期(2006年3月)
《学术与名利之间:近代中国对科学的态度检讨》,《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第4期
《任鸿隽的科学发展战略及其对近代中国科学的影响》,《科学》2006年第5期。
《从翻译到教育宣传:晚清上海科学工作者社会角色演化》,《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二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2月
《近代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中的合作、冲突与科学发展》,《史林》2007年第2期
《“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推展科学事业的一生》,《近代中国》第18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提倡科学研究与追求学术独立:蔡元培学术发展思想及其实践》,2007年12月,《人世楷模蔡元培》
《中国近代科学与科学体制化》,2008年3月,四川人民出版社
《略论中国近代科研机构体制及其特征》,2008年12月《史林》2008年第6期
《从“科学救国”到“科学不能救国”——近代中国对科学认知的演进》,2010年6月,《史林》
《口述历史与自然科技博物馆》,2010年11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论文集》
《中国科学社与上海》,2010年11月,《科学》
 
 王 敏

王 敏

  
     女,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城市史室主任,2007-2008年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曾赴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进行访问研究和学术交流。近期已发表《政府与媒体:晚清上海报纸的政治空间》、《苏报案的审讯与判决》等论文20余篇。

主要著述:

《上海报人社会生活(1872-1949)》,2008年12月,上海辞书出版社

《苏报案研究》,2010年3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近代上海城市公共空间》,2011年9月,合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发表的主要论文与文章:


《从上海开埠五十年庆典看上海华洋关系》,《二十一世纪》,2004年12月
《印刷与政治》、《清末上海租界社会》、《王尔敏》、载《海外上海学》,(熊月之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8月
《江南文人与晚清上海报刊业》,《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一辑2006年3月
《梁启超一封关于创办女学的重要信函》,《历史教学》2006年4月
《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章,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
《政府与媒体》,《史林》,2007年2月
《苏报案中革命党人众生相》,2009年2月,历史教学问题
《 欲说还休的殖民主义-苏报案中的西方因素与苏报案反帝主题的建构》,2009年3月,《Political Legacies of Colonialism in Asia 》2009年第3期/辑
《西方列强与苏报案关系述论》,2009年4月,《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第2期/辑
《从苏报案看晚清政府对政治危机的应对》,2009年6月,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第6期/辑
《新旧与中西之间:晚清报纸视域中的苏报案》,2009年7月,《学术月刊》(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9年第7期/辑
《反清 抗俄 反帝:苏报案英雄形象的建构》,2009年8月,《史林》2009年第4期/辑
 
 王维江

王维江

  

男,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近代史室主任。

出生年月1963年4月,2004年获德国汉堡大学汉学系博士学位。发表论文《王先谦与清流——晚清的政治与学术》博士论文(德文)、《20世纪德国的汉学研究》、《谁是“清流”——晚清“清流”称谓考》《古城以弗所的火焰》、参与《海外上海学》一书的撰写。

近期主要成果:

《二十世纪德国的汉学研究》,《史林》(上海)2004年第五期
 《谁是“清流”:晚清“清流”称谓考》,《史林》(上海)2005年第三期
 《古城以弗所的火焰》,《文景》,(上海)2005年第八期
 《19世纪德语文献中的中国游记》,《海外中国学评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
 《从“清流”到“清流党”》,《史林》,2006年第一期
 《1903:德国记者蔡伯眼中的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8月
 《1904:多夫兰博士眼中的上海》,《都市文化研究》第二辑2006年8月
 《欧洲主要的中国学研究机构》,社会科学报,2006年8月
 “清流”与《申报》,《近代史研究》,2007年11月
 《邓承修:另类“清流”》,《史林》,2007年10月
《“清流”张之洞》,2008年1月,《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第1期
《另一种上海-十九世纪德语文献中的上海记录》,2008年1月,《文汇报》“学林”
《邓承修:另类“清流”》,2008年2月
《张佩纶:悲情"清流"》,2008年10月,《史林》2008年第5期
《自由与恐怖:写在海因里希-伯尔逝世二十周年之际》,2008年9月,《中德文化对话》南京大学出版社
《德国的中国学研究五十年》,2008年12月,《海外中国学评论》2008年第3期/辑
《五十年代历史学家的命运》,2009年6月,《炎黄春秋》2009年第6期/辑
《"清流"研究》,2009年7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
《薛焕与普鲁士东亚外交特使团》,2009年8月,《史林》2009年第4期/辑
 
 陈 同

陈 同

  

男,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出生年月1956年5月,200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著作有《王国维:悲情学人》、参与撰写《上海通史•现代文化卷》(引言、第一及第三章)。发表的主要论文有《文化的疏离与文化的融合(上)》、《王国维与上海》、《从跨国快餐业的营销看经济全球化》、《中国法律习惯在香港长期存在的历史考察》、《变迁社会中的上海律师》、《略論近代上海外籍律師的法律活動及影響》等。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