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历史研究所(6)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3-05-06


《论1948年上海舞潮案》,2004年6月,《上海研究论丛》
《敢为人先》,1905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编《海纳百川:上海城市精神》
《上海舞厅业的消逝》,2004年8月,《国史研究参阅资料第290期》
《欧文汉学书目》,2004年10月,《汉学研究第八集》
《蔡尔康和林乐知》,2004年1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刊》
《一本难挽狂澜的旧译书》,2005年5月,《读书》
《面对难关:1946年的青黄不接》,2005年4月,《上海研究论丛第十五辑》
《1947年5月上海抢米风潮探析》,2005年5月,《国立政大(台湾)历史学报第23期》
《筱快乐事件》,2005年7月,《社会科学研究》
《台湾漫步》,2005年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院报》第一期
《台湾的吃住行》,2005年8月,《上海对台工作2005年第3期》
《学科割裂造成的问题》,2005年10月,《读书》
《1948年:上海舞潮案》,2005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近代科学家徐建寅传略》,2005年12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战时期日本落后的坦克工业及战术》,2005年5月,载松本草平著《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
《辛亥时期中国文化事业的一大遗憾——莫理循图书馆迁日述略》,2005年12月,林启彦主编《有志竟成》,香港方舟机构有限公司
《美援与计口配米(1947—1949年)》,2005年12月,《上海研究论丛》第16辑
《东南亚、南亚和大洋洲主要的中国学机构》,2006年8月,《社会科学报》
《东南亚、南亚的中国学家》,2006年8月,《社会科学报》
《1949年前中国学术界对美国汉学的译介篇目初编》,2006年1月,朱政惠主编《海外中国学评论》第一辑
《战后国民政府遣返韩人政策的演变及在上海地区的实践》,2006年4月,《史林》
《国民党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2006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
《吴国桢反对分裂中国》,2006年4月,《世纪》2006年第2期
《近代中国高校校歌选》,2006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张宗昌的荒唐》,2006年6月,《世纪》2006年第3期
《历史综述》,2006年9月,王荣华主编《亚洲学回归亚洲学》,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1949年前中国学术界对美国汉学的译介篇目汇编》,2007年5月,海外中国学评论
《几点钟打烊?》,2007年3月,城市史研究
《上海的米配给制度和美援》,2006年12月,日文《近邻》
《两界三方管理下的上海舞厅》,2007年8月,《社会科学》
《荷兰对汉学研究的贡献》,2007年11月
《为免除粮食营业税而斗争》,2007年12月,《史林》
《吴国桢视野里的周恩来》,2008年2月,《香港<二十一世纪>》2008年第2期
《1945-1949年上海米业的内部纷争》,2009年3月,《上海档案史料研究》2009年第6期/辑
《论"二战"时期日军坦克兵种的滞后》,2009年7月,《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第7期/辑
《舞风重拂:新时期上海舞厅业的历程》,3.1万字,《现代上海研究论丛》,2010年1月
《漠视后勤:日本旧陆军的特性》,5千字,《史林》,2010年6月
《舞厅.市政——上海百年娱乐生活的一页》,33.8万字,2010年8月,专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战后国民政府留用日籍技术人员政策的演变及在上海地区的实践》,1.9万字,《史林》2011年第6期。
《上海米号业嘉谷堂房产纠纷解析——兼论中日战争对上海粮食行业的影响》,1.4万字,《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张 剑

张 剑

  

男,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现代史室副主任。

1969年生,先后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获工学学士、史学硕士和史学博士学位。致力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方面的研究。出版著作《科学社团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发表相关论文《中国科学社年会分析(1916—1936)》、《清末民初一代学子弃理从文现象剖析》、《蔡之增与中国科学社》、《城市发展与城郊农作物结构变迁——论近代上海为例》、《清末民初留美学生社团组织分析》、《从科学宣传到科学研究——中国科学社科学救国方略转变》、《民国科学社团与社会变迁——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的考察》、《学术与工商的聚合和疏离——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中国学术评议空间的开创——以中央研究院评议会为中心》、《竺可桢与中国科学社》、《三个时代的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学社与科学传播》、《中国科学社与东南社会-兼论民国科学发展的地域性》等30余篇。其中博士毕业论文获得2004年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

近期主要成果:

《中国科学社股东、股金与改组》,《中国科技史料》 2003年第2期
《清末民初留美学生社团组织分析》,《学术月刊》2003年第5期
《从科学宣传到科学研究-中国科学社科学救国方略转变》,《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3年第4期
《民国科学社团与社会变迁-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的考察》,《史林》 2003年第5期
《从“革命救国”到“科学救国”-任鸿隽推展科学志业的一生 》,《学术界》2003年6期
《尽瘁于科学宣传与推展的任鸿隽》,《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第3期
《学术与工商的聚合和疏离--中国数学会在上海》,熊月之主编《透视老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8月
《朱家骅的科学观念与国民政府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中国》第十四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8月
《竺可桢与中国科学社》,《文景》2005年第1期
《三个时代的中国科学社》,《科学文化评论》2005年第2期
《中国科学社与科学传播》,《科学》杂志2005年第3期
《中国科学社与科学研究》,《科学》杂志2005年第4期
《中国科学社与科学社团》(0.8万字),《科学》2005年第6期。
《中国科学社与东南社会-兼论民国科学发展的地域性》,载郭太风等主编《东南社会与中国近代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0月。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