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马卫华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9-26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电子邮箱:mwh@swjtu.edu.cn联系电话:130-8447-7943 办公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mwh@swjtu.edu.cn
其他任职: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研究员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1)1998.09——2002.07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获得学士学位
(2)2002.09——2007.12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获得博士学位
(3)2007.12——2010.08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讲师
(4)2010.09——2017.12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
(5)2018.01至今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暂无内容 暂无内容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1) 机车及重载列车动力学
(2) 磁浮列车悬浮架设计及常导磁浮列车动力学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 研究小组在本学科学术带头人罗世辉教授所领导的团队
本小组主要成员如下: 博士:张敏 汪科任 王晨 邹瑞明 胡俊雄 李苗 陈晓昊 硕士研究生 : 王波 刘嘉 高唱 胡瑞霞 王少聪 李斌 王振宏 范屹立 魏高恒 胡齐斌 李思杰 乔冲 韩雅鹏 吴旭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电子邮箱:mwh@swjtu.edu.cn联系电话:130-8447-7943 办公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mwh@swjtu.edu.cn
其他任职: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研究员

扫描关注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空簧中置式悬浮架低动力作用机理研究”(No.**)(2019-2022)(A类,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钩缓装置运行行为及其对大轴重重载列车制动安全性影响机理研究”(No.**) (2016-2019) (A类,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轮轨非对称接触及其对轨道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No.**)(2011-2013)(B类,主持)
(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机车车辆系统动力学”(No.NCET-11-0712)(2011-2013) (C类,主持)
(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子任务“中速磁浮列车新型走行机构技术方案研究”(No.2016YFB**-A03)(2016-2020)(A类,主持)
(6)2018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新一代中速磁浮列车悬浮架工程化关键技术研究”(2018GZ0054)
(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子任务“低动力作用悬浮架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2016YFB**-13)
(8)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资助项目“中低速磁浮车辆车轨耦合振动研究” (NO.2016TPL-T03)
(9) 全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轨道车辆轮轨非对称接触问题研究”(No.)
(10) 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轨道车辆轮对纵向颤振问题研究”(No.006)
(11)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大功率、大轴重机车动力学相关问题研究”(No.2012GZ0103)(2012-2015)(C类,主持)
(12) 霍英东基金应用基础研究课题“高速列车车体结构疲劳损伤机理及混合模拟技术研究”(No.122014)

(13)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发展基金(No. 2009QK43)
(14) 西南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起步项目(No.2008Q060)
(15)2011年西南交通大学竢实之星计划项目(No. )
(16) 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长大重载列车牵引制动系统动力学”(No.2008TPL_T03)
(17)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低速磁浮交通紧急疏散和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No.)
(18)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低速磁浮道岔振动控制及结构优化”(No.)
(19)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项目“第二代低速磁浮列车工程化样车研制”(No.)
(20)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时速200公里磁浮列车工程化技术开发”(No.)
(21)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时速160公里城际电动车组动力学性能计算分析”(No.)
(22)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首期工程车辆动力学性能计算分析”(No.)
(23)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项目“列车救援模拟仿真”(No.)
(24)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项目“160km/h短定子磁浮列车悬浮架方案研究”(No.)
(25)同济大学项目“高速磁浮走行机构动力学及运动学分析”(No.)
(26)天津机辆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重载机车环簧缓冲器计算分析”(No.)
(27)北车集团天津机辆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TM-100型摩擦胶泥缓冲器研发及分析”项目、“时速100km/h城轨车辆用密接式车钩系列产品研发”项目
(28)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200km/h速度等级客车纵向冲动及相关动力学问题研究”项目
(29)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哈车(乌车)运输过程编组方案及过渡车钩受力研究”项目


参加的项目:


(1)973计划子课题“轮轨系统的动态行为与性能演变规律”(No. 2007CB714701)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机车纵向颤振机理及影响研究”(No. **)




(3)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磁悬浮列车转向架技术及车轨耦合振动研究”(No. 2008TPL_Z02)




(4)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中速磁浮列车悬浮架研制”(No. 2011TPL_Z02)




(5)“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研究”项目子课题研究“上海磁浮示范线车辆及巡检车车辆动力学分析计算” (No. 115-04-CL-044)




(6)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研究“走行机构局部改进方案研究” (No. 115-04-CL-023)




(7)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研究“车轨耦合动力学分析仿真平台研究” (No. 115-04-CL-098)




(8)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M3原理方案论证与运动学分析”项目




专利
(1)2011年11月:一种磁浮车辆中间滑台连接装置 (实用新型:ZL 1.3)




(2)2012年5月:一种磁浮列车机电耦合振动试验装置 (发明专利:No.3.4)




(3)2012年8月:中低速磁浮车用异型直线电机 (实用新型:ZL5.1)




(4)2012年10月:中低速磁浮车辆的走行机构 (发明专利:ZL 9.5)




(5)2013年3月:中低速磁浮车用异型直线电机 (实用新型:ZL5.1)




(6)2013年6月:中低速磁悬浮车辆的悬浮架机构(实用新型:ZL2.0)




(7)2013年7月:中低速磁浮车辆的走行设备 (实用新型:ZL8.1)




(8)2013年7月:磁浮车辆自由膜式空气弹簧限位设备 (实用新型:ZL5.7)




(9)2013年10月:一种磁浮车辆防点头连接装置 (发明专利:ZL 8.3)




(10)2013年11月:磁浮列车的F轨道及悬浮结构 (实用新型:ZL1.6)




(11)2013年1月:一种履带涨紧装置 (实用新型:ZL2.X)




(12)2013年1月:一种大功率机车用缓冲器 (实用新型:ZL 6)




(13)2013年1月:一种中低速磁浮车辆的走行装置 (实用新型:ZL0.6)
(14)2014年3月:一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悬浮控制器箱体(实用新型:ZL0.8)
(15)2014年3月:一种中低速悬浮列车悬浮控制器散热装置(实用新型:ZL3.3)
(16)2014年3月: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悬浮控制器主控驱动隔离外壳(实用新型:ZL7.X)




(17)2015年3月:一种适用于中低速磁浮车F轨的动力吸振装置及F轨结构 (实用新型:ZL9.9)




(18)2015年6月: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间隙试验机构 (实用新型:ZL2.3)
(19)2017年1月:一种中低速悬浮列车悬浮控制器散热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发明专利:ZL6.8)
(20)2017年7月:一种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架(实用新型:ZL8.0)
(21)2017年8月:一种径向转向架机构(发明专利:ZL3.9)
(22)2017年8月:一种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架托臂结构(实用新型:ZL6.9)








论文成果
2006年至今,在国内外发表和合作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ISTP共收录60余篇,部分论文如下:
[1] 马卫华, Shihui Luo. A study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haul locomotives with different coupler and buffer systems[J]. 2012. SCI、EI.
[2] 马卫华, Rongrong Song. Analyses of the Additional Stiffness Function of the Traction Bar on the Vertical Dynamics Performance of Subway Vehicle[J]. 2012, SCI、EI.
[3] 马卫华, Shihui Luo. Abnormal vertical dynamic performance of subway vehicles[J].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0.4, 23(2): 174-179. SCI、EI.
[4] 马卫华, Shihui Luo. Influence of the Journal Box Orientation Method to the Load of Tumbler Nod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echatronics, contro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ugust 24-26, 2010, Changchun, China.356-359. EI.
[5] 马卫华, Shihui Luo. Influence of the Orientation Stiffness of Tumbler Journal Box to the Stability of High Speed Vehicles.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June 25-27, 2010, Qinhuangdao, China. v3: 282-286. EI.
[6] 马卫华, Shihui Luo. A Study of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Heavy Haul Locomotive with the Longitudinal Press Force on Coupler,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Sichuan Chengdu. 2009.7.22,Volume3,2496-2500. EI.
[7] 马卫华, Shihui Luo. Analyses of Wheel/rail Unsymmetrical Contact Proble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20-22 October, 2008 Changsha, China.344-347. EI.
[8] 马卫华, Junqi Xu, Yu Zang, Shihui Luo. The coupling vibration test bench and the simulation research of a maglev vehicle[J]. Shock and Vibration. 2015: 1-14. SCI. [9] 马卫华, Wei Liu, Shihui Luo. The influence of journal box position error on wheelset asymmetric flange wear of the 2C0-type locomotive[J]. Wear, 2014.6, 314: 314-320. SCI. [10] 马卫华, Shihui Luo.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polygon-shaped wheels on subway vehicles [J]. Proc IMechE Part F: 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16, 230(1): 129-137. SCI. [11] 马卫华, Zhiqiang Xu, Shihui Luo. Influence of the wheel axle stiffness character to the wheel/rail dynamic contact on the straight track[J]. Transport, 2015, 30(1): 24-32. SCI. [12] 马卫华, Shihui Luo, Rongrong Song. Coupler 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heavy haul locomotives[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2, 9, 50(9):1435-1452. SCI.
[13] 马卫华, Shihui Luo. Influence of Different Wheel Coupling Mode to Wheel-set Longitudinal Vibration.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hengdu, China. 2007. 1415-1420. EI.
[14] 马卫华, Shihui Luo. A Study of Wheel Flange Partial Wear Problem of Heavy Haul Locomotiv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4, V204: 241-244. EI.
[15] 马卫华, Shihui Luo. Analysis of Wheel set Longitudinal Vibration and the Correlated Dynamic Performanc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4, V52:1-6. EI.
[16] 马卫华, Shihui Luo. Dynamics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coupler and buffer system of heavy haul train. International Heavy Haul Association Conference, Canada, Calgary, 2011.6, 20-22. 162-168. EI.
[17] 马卫华, Shihui Luo. A Study of Wheel/Rail Unsymmetrical Problem of Railway Vehicles.Proceeding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Sichuan Chengdu. July 23-25, 2011, 2714-2719.EI.
[18] Yan Shi, 马卫华(通讯作者). A dynamics study of asymmetric forced-steering bogies[J]. Proc IMechE Part F: 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17, 0(0): 1-9. SCI . [19] Yan Shi, Junxiong Hu, 马卫华(通讯作者).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ction Forces Difference Asymmetric Steering Bogies[J]. Shock and Vibration. 2016: 1-10. SCI. [20]Gao Chang,Yang Liangliang,马卫华(通讯作者).An integrated draft gear model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wagon body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8, 56(3): 366-384.SCI. [21]Ruiming Zou, Shihui Luo, 马卫华(通讯作者), Simulation analysis on the coupler behavior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braking safety of locomotive,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8.02.15, 0(0): 1-21. SCI. [22]Ruiming Zou, 马卫华(通讯作者), Shihui Luo. Influence of the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on the wheel/rail dynamic contact relationship of the heavy haul locomotive[J]. Australian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8. EI. [23]Min Zhang, Shihui Luo, Chang Gao, 马卫华(通讯作者).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a newly developed levitation frame with mid-set air spring,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8.02.19, 0(0): 1-20. SCI. [24]Min Zhang, Gao Chang and 马卫华(通讯作者). Effect of different connection modes of electromagne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levitation control. 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18, 0(0): 1-15. SCI. [25]Keren Wang, Shihui Luo, 马卫华(通讯作者), Xiaohao Che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for a New-type Maglev Vehicle[J].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7, 9(11): 1-10. SCI. [26]Keren Wang,马卫华(通讯作者),Shihui Luo,Ruiming Zou,Xin Liang. Coupling vibration analysis of full-vehicle vehicle-guideway for maglev train[J]. Australian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I. [27]Shi Yan, Li Miao, 马卫华(通讯作者), Chen Kang. Dynamic of Friction Coupling Independently Rotating Wheels for High Speed[J]. Shock & Vibration, 2017(1):1-8. SCI. [28.] Wei Liu, 马卫华(通讯作者), Shihui Luo. Research into the problem of wheel tread spalling caused by wheelset longitudinal vibration[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5, 53(4): 546-567. SCI. [29] Rongrong Song, 马卫华(通讯作者). The dynamic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vibration of a maglev levitation frame and the levitation control system. 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 2015.2, 17(1): 421-430. SCI. [30] 马卫华, 许自强, 罗世辉. 轮轴弯曲刚度对轮轨垂向动态载荷影响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2, 48(6): 96-101. EI. [31] 马卫华, 罗世辉. 地铁车辆车轮多边形化形成原因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2, 48(24): 106-111. EI. [32] 马卫华, 曲天威. 轴箱定位偏差对机车轮缘偏磨影响分析[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3, 13(1): 36-41. EI [33] 马卫华, 罗世辉. 牵引杆附加刚度效应对地铁车辆垂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1.12, 46(6): 979-983. EI. [34] 马卫华, 罗世辉. 缓冲器阻抗特性对重载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1.4, 11(2): 59-64. EI. [35] 马卫华, 罗世辉. 牵引杆附加刚度效应对地铁车辆垂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1.12, 46(6): 979-983. EI. [36] 马卫华, 罗世辉. SS3B电力机车长大下坡道稳钩能力分析[J]. 铁道学报, 2010.04, 32(2):109-113. EI. [37] 马卫华, 许自强, 罗世辉.轮轴弯曲刚度对轮轨垂向动态载荷影响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2, 已录用. EI. [38] 马卫华, 罗世辉. 提速架悬机车动力学性能的改进[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中文自然科学版, 2007.2, 42(1): 84-88. EI. [39] 马卫华, 罗世辉.径向转向架机车垂向振动问题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07.4, 43(4): 65-69. EI. [40] 马卫华, 罗世辉.提速机车横向振动问题分析[J]. 铁道学报, 2006.6, 26(3): 32-37. EI. [41] 马卫华, 邹瑞明, 罗世辉. 轮径差对机车惰行和电制动轮轨作用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14): 115-121.EI. [42]汪科任,罗世辉,宗凌潇,马卫华(通讯作者). 新型磁浮动力学仿真分析[J]. 振动与冲击, 2017, 36(20): 23-29.EI
[43]王晨,陈清,罗世辉,马卫华(通讯作者). 不同轮径转向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分析[J]. 铁道学报, 2017, 39(01):41-47. EI.






研究领域
暂无内容

著作成果
暂无内容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电子邮箱:mwh@swjtu.edu.cn联系电话:130-8447-7943 办公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mwh@swjtu.edu.cn
其他任职: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研究员

扫描关注




科研项目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空簧中置式悬浮架低动力作用机理研究”(No.**)(2019-2022)(A类,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钩缓装置运行行为及其对大轴重重载列车制动安全性影响机理研究”(No.**) (2016-2019) (A类,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轮轨非对称接触及其对轨道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No.**)(2011-2013)(B类,主持)
(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机车车辆系统动力学”(No.NCET-11-0712)(2011-2013) (C类,主持)
(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子任务“中速磁浮列车新型走行机构技术方案研究”(No.2016YFB**-A03)(2016-2020)(A类,主持)
(6)2018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新一代中速磁浮列车悬浮架工程化关键技术研究”(2018GZ0054)
(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子任务“低动力作用悬浮架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2016YFB**-13)
(8)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资助项目“中低速磁浮车辆车轨耦合振动研究” (NO.2016TPL-T03)
(9) 全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轨道车辆轮轨非对称接触问题研究”(No.)
(10) 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轨道车辆轮对纵向颤振问题研究”(No.006)
(11)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大功率、大轴重机车动力学相关问题研究”(No.2012GZ0103)(2012-2015)(C类,主持)
(12) 霍英东基金应用基础研究课题“高速列车车体结构疲劳损伤机理及混合模拟技术研究”(No.122014)

(13)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发展基金(No. 2009QK43)
(14) 西南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起步项目(No.2008Q060)
(15)2011年西南交通大学竢实之星计划项目(No. )
(16) 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长大重载列车牵引制动系统动力学”(No.2008TPL_T03)
(17)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低速磁浮交通紧急疏散和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No.)
(18)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低速磁浮道岔振动控制及结构优化”(No.)
(19)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项目“第二代低速磁浮列车工程化样车研制”(No.)
(20)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时速200公里磁浮列车工程化技术开发”(No.)
(21)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时速160公里城际电动车组动力学性能计算分析”(No.)
(22)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首期工程车辆动力学性能计算分析”(No.)
(23)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项目“列车救援模拟仿真”(No.)
(24)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项目“160km/h短定子磁浮列车悬浮架方案研究”(No.)
(25)同济大学项目“高速磁浮走行机构动力学及运动学分析”(No.)
(26)天津机辆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重载机车环簧缓冲器计算分析”(No.)
(27)北车集团天津机辆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TM-100型摩擦胶泥缓冲器研发及分析”项目、“时速100km/h城轨车辆用密接式车钩系列产品研发”项目
(28)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200km/h速度等级客车纵向冲动及相关动力学问题研究”项目
(29)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哈车(乌车)运输过程编组方案及过渡车钩受力研究”项目


参加的项目:


(1)973计划子课题“轮轨系统的动态行为与性能演变规律”(No. 2007CB714701)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机车纵向颤振机理及影响研究”(No. **)




(3)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磁悬浮列车转向架技术及车轨耦合振动研究”(No. 2008TPL_Z02)




(4)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中速磁浮列车悬浮架研制”(No. 2011TPL_Z02)




(5)“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研究”项目子课题研究“上海磁浮示范线车辆及巡检车车辆动力学分析计算” (No. 115-04-CL-044)




(6)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研究“走行机构局部改进方案研究” (No. 115-04-CL-023)




(7)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研究“车轨耦合动力学分析仿真平台研究” (No. 115-04-CL-098)




(8)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M3原理方案论证与运动学分析”项目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电子邮箱:mwh@swjtu.edu.cn联系电话:130-8447-7943 办公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mwh@swjtu.edu.cn
其他任职: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研究员

扫描关注




专利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专利
(1)2011年11月:一种磁浮车辆中间滑台连接装置 (实用新型:ZL 1.3)




(2)2012年5月:一种磁浮列车机电耦合振动试验装置 (发明专利:No.3.4)




(3)2012年8月:中低速磁浮车用异型直线电机 (实用新型:ZL5.1)




(4)2012年10月:中低速磁浮车辆的走行机构 (发明专利:ZL 9.5)




(5)2013年3月:中低速磁浮车用异型直线电机 (实用新型:ZL5.1)




(6)2013年6月:中低速磁悬浮车辆的悬浮架机构(实用新型:ZL2.0)




(7)2013年7月:中低速磁浮车辆的走行设备 (实用新型:ZL8.1)




(8)2013年7月:磁浮车辆自由膜式空气弹簧限位设备 (实用新型:ZL5.7)




(9)2013年10月:一种磁浮车辆防点头连接装置 (发明专利:ZL 8.3)




(10)2013年11月:磁浮列车的F轨道及悬浮结构 (实用新型:ZL1.6)




(11)2013年1月:一种履带涨紧装置 (实用新型:ZL2.X)




(12)2013年1月:一种大功率机车用缓冲器 (实用新型:ZL 6)




(13)2013年1月:一种中低速磁浮车辆的走行装置 (实用新型:ZL0.6)
(14)2014年3月:一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悬浮控制器箱体(实用新型:ZL0.8)
(15)2014年3月:一种中低速悬浮列车悬浮控制器散热装置(实用新型:ZL3.3)
(16)2014年3月: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悬浮控制器主控驱动隔离外壳(实用新型:ZL7.X)




(17)2015年3月:一种适用于中低速磁浮车F轨的动力吸振装置及F轨结构 (实用新型:ZL9.9)




(18)2015年6月: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间隙试验机构 (实用新型:ZL2.3)
(19)2017年1月:一种中低速悬浮列车悬浮控制器散热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发明专利:ZL6.8)
(20)2017年7月:一种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架(实用新型:ZL8.0)
(21)2017年8月:一种径向转向架机构(发明专利:ZL3.9)
(22)2017年8月:一种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架托臂结构(实用新型:ZL6.9)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电子邮箱:mwh@swjtu.edu.cn联系电话:130-8447-7943 办公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mwh@swjtu.edu.cn
其他任职: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研究员

扫描关注




论文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论文成果
2006年至今,在国内外发表和合作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ISTP共收录60余篇,部分论文如下:
[1] 马卫华, Shihui Luo. A study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haul locomotives with different coupler and buffer systems[J]. 2012. SCI、EI.
[2] 马卫华, Rongrong Song. Analyses of the Additional Stiffness Function of the Traction Bar on the Vertical Dynamics Performance of Subway Vehicle[J]. 2012, SCI、EI.
[3] 马卫华, Shihui Luo. Abnormal vertical dynamic performance of subway vehicles[J].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0.4, 23(2): 174-179. SCI、EI.
[4] 马卫华, Shihui Luo. Influence of the Journal Box Orientation Method to the Load of Tumbler Nod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echatronics, contro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ugust 24-26, 2010, Changchun, China.356-359. EI.
[5] 马卫华, Shihui Luo. Influence of the Orientation Stiffness of Tumbler Journal Box to the Stability of High Speed Vehicles.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June 25-27, 2010, Qinhuangdao, China. v3: 282-286. EI.
[6] 马卫华, Shihui Luo. A Study of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Heavy Haul Locomotive with the Longitudinal Press Force on Coupler,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Sichuan Chengdu. 2009.7.22,Volume3,2496-2500. EI.
[7] 马卫华, Shihui Luo. Analyses of Wheel/rail Unsymmetrical Contact Proble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20-22 October, 2008 Changsha, China.344-347. EI.
[8] 马卫华, Junqi Xu, Yu Zang, Shihui Luo. The coupling vibration test bench and the simulation research of a maglev vehicle[J]. Shock and Vibration. 2015: 1-14. SCI. [9] 马卫华, Wei Liu, Shihui Luo. The influence of journal box position error on wheelset asymmetric flange wear of the 2C0-type locomotive[J]. Wear, 2014.6, 314: 314-320. SCI. [10] 马卫华, Shihui Luo.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polygon-shaped wheels on subway vehicles [J]. Proc IMechE Part F: 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16, 230(1): 129-137. SCI. [11] 马卫华, Zhiqiang Xu, Shihui Luo. Influence of the wheel axle stiffness character to the wheel/rail dynamic contact on the straight track[J]. Transport, 2015, 30(1): 24-32. SCI. [12] 马卫华, Shihui Luo, Rongrong Song. Coupler 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heavy haul locomotives[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2, 9, 50(9):1435-1452. SCI.
[13] 马卫华, Shihui Luo. Influence of Different Wheel Coupling Mode to Wheel-set Longitudinal Vibration.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hengdu, China. 2007. 1415-1420. EI.
[14] 马卫华, Shihui Luo. A Study of Wheel Flange Partial Wear Problem of Heavy Haul Locomotiv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4, V204: 241-244. EI.
[15] 马卫华, Shihui Luo. Analysis of Wheel set Longitudinal Vibration and the Correlated Dynamic Performanc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4, V52:1-6. EI.
[16] 马卫华, Shihui Luo. Dynamics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coupler and buffer system of heavy haul train. International Heavy Haul Association Conference, Canada, Calgary, 2011.6, 20-22. 162-168. EI.
[17] 马卫华, Shihui Luo. A Study of Wheel/Rail Unsymmetrical Problem of Railway Vehicles.Proceeding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Sichuan Chengdu. July 23-25, 2011, 2714-2719.EI.
[18] Yan Shi, 马卫华(通讯作者). A dynamics study of asymmetric forced-steering bogies[J]. Proc IMechE Part F: 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17, 0(0): 1-9. SCI . [19] Yan Shi, Junxiong Hu, 马卫华(通讯作者).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ction Forces Difference Asymmetric Steering Bogies[J]. Shock and Vibration. 2016: 1-10. SCI. [20]Gao Chang,Yang Liangliang,马卫华(通讯作者).An integrated draft gear model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wagon body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8, 56(3): 366-384.SCI. [21]Ruiming Zou, Shihui Luo, 马卫华(通讯作者), Simulation analysis on the coupler behavior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braking safety of locomotive,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8.02.15, 0(0): 1-21. SCI. [22]Ruiming Zou, 马卫华(通讯作者), Shihui Luo. Influence of the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on the wheel/rail dynamic contact relationship of the heavy haul locomotive[J]. Australian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8. EI. [23]Min Zhang, Shihui Luo, Chang Gao, 马卫华(通讯作者).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a newly developed levitation frame with mid-set air spring,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8.02.19, 0(0): 1-20. SCI. [24]Min Zhang, Gao Chang and 马卫华(通讯作者). Effect of different connection modes of electromagne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levitation control. 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18, 0(0): 1-15. SCI. [25]Keren Wang, Shihui Luo, 马卫华(通讯作者), Xiaohao Che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for a New-type Maglev Vehicle[J].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7, 9(11): 1-10. SCI. [26]Keren Wang,马卫华(通讯作者),Shihui Luo,Ruiming Zou,Xin Liang. Coupling vibration analysis of full-vehicle vehicle-guideway for maglev train[J]. Australian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I. [27]Shi Yan, Li Miao, 马卫华(通讯作者), Chen Kang. Dynamic of Friction Coupling Independently Rotating Wheels for High Speed[J]. Shock & Vibration, 2017(1):1-8. SCI. [28.] Wei Liu, 马卫华(通讯作者), Shihui Luo. Research into the problem of wheel tread spalling caused by wheelset longitudinal vibration[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5, 53(4): 546-567. SCI. [29] Rongrong Song, 马卫华(通讯作者). The dynamic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vibration of a maglev levitation frame and the levitation control system. 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 2015.2, 17(1): 421-430. SCI. [30] 马卫华, 许自强, 罗世辉. 轮轴弯曲刚度对轮轨垂向动态载荷影响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2, 48(6): 96-101. EI. [31] 马卫华, 罗世辉. 地铁车辆车轮多边形化形成原因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2, 48(24): 106-111. EI. [32] 马卫华, 曲天威. 轴箱定位偏差对机车轮缘偏磨影响分析[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3, 13(1): 36-41. EI [33] 马卫华, 罗世辉. 牵引杆附加刚度效应对地铁车辆垂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1.12, 46(6): 979-983. EI. [34] 马卫华, 罗世辉. 缓冲器阻抗特性对重载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1.4, 11(2): 59-64. EI. [35] 马卫华, 罗世辉. 牵引杆附加刚度效应对地铁车辆垂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1.12, 46(6): 979-983. EI. [36] 马卫华, 罗世辉. SS3B电力机车长大下坡道稳钩能力分析[J]. 铁道学报, 2010.04, 32(2):109-113. EI. [37] 马卫华, 许自强, 罗世辉.轮轴弯曲刚度对轮轨垂向动态载荷影响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2, 已录用. EI. [38] 马卫华, 罗世辉. 提速架悬机车动力学性能的改进[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中文自然科学版, 2007.2, 42(1): 84-88. EI. [39] 马卫华, 罗世辉.径向转向架机车垂向振动问题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07.4, 43(4): 65-69. EI. [40] 马卫华, 罗世辉.提速机车横向振动问题分析[J]. 铁道学报, 2006.6, 26(3): 32-37. EI. [41] 马卫华, 邹瑞明, 罗世辉. 轮径差对机车惰行和电制动轮轨作用的影响[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14): 115-121.EI. [42]汪科任,罗世辉,宗凌潇,马卫华(通讯作者). 新型磁浮动力学仿真分析[J]. 振动与冲击, 2017, 36(20): 23-29.EI
[43]王晨,陈清,罗世辉,马卫华(通讯作者). 不同轮径转向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分析[J]. 铁道学报, 2017, 39(01):41-47. EI.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电子邮箱:mwh@swjtu.edu.cn联系电话:130-8447-7943 办公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mwh@swjtu.edu.cn
其他任职: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研究员

扫描关注




研究领域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电子邮箱:mwh@swjtu.edu.cn联系电话:130-8447-7943 办公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mwh@swjtu.edu.cn
其他任职: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研究员

扫描关注




著作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著作成果
共0条0/0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电子邮箱:mwh@swjtu.edu.cn联系电话:130-8447-7943 办公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13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5楼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电子邮箱: mwh@swjtu.edu.cn
其他任职: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研究员

扫描关注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学工作
教学资源
暂无内容

授课信息
暂无内容

教学成果
暂无内容





Copyright ? 2019 西南交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号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川公网安备061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
相关话题/实验室 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