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培养目标
本硕士点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专业的知识、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素养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教师、中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骨干以及其他教育教学的管理人员。
本学科研究生应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健康体魄,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动态和趋势;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承担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民族教育教学论、基础教育教学论、高等学校学科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优秀者经批准可提前毕业。
三、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
序号 |
主要研究方向 |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
1 |
民族教育教学论 |
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理论,研究探讨民族学校教学规律、教学改革,为提高民族学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服务,并为之培养输送高层次人才。 |
2 |
现代教学论 |
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理论,深入探讨教学论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充实现代教学论的理论宝库:研究探讨学校教学实践,提出研究思路,提供改革策略,为教学改革服务。 |
3 |
现代课程理论 |
以课程学理论为基础,总结吸收中外课程学研究的成果,探索当今课程学研究中的新课题、新问题,为建立现代课程理论体系做出努力,促进课程建设、课程改革。 |
4 |
课程与教学设计 |
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研究探讨当前课程设置、教学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从微观上为今后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设计与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
5 |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 |
运用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理论,深入探讨基础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服务。 |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须完成三类课程,至少应取得35学分,除补修课程外,各培养环节均应取得相应的学分(详见附后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学分分布如下:
(一)必修课(共35学分)
1.公共学位课(3门)共9学分
2.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7门)共24学分
3.前沿专题讲座(6个)共2学分
(二)选修课(3-4门)不少于6学分
1.专业选修课(至少2门,包括专业外语)不少于4学分
2.跨专业或跨一级学科课程(至少1门)不少于2学分
(三)实践课程(2门)共2学分
1.教学实践及社会实践1学分
2.科研实践1学分
五、培养与考核方式
在培养方式上,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严把教学质量关,及时介绍本学科领域研究的前沿成果及研究动态,要特别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研究生在读期间须至少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的重点是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课程考核可以采用笔试或撰写读书报告、论文等方式,应严格要求,保证质量。研究生在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通过成绩审核合格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六、教学实践及社会实践的要求
为培养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研究生要在第四学期进行教学实践,这项工作由导师会同教育学系主任、任课教师共同负责进行,由教育学系负责组织听课,考察研究生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研究生可以在本科生班替任课教师讲授20学时的专业课,也可以为本科生做有一定深度的专题讲座。研究生除按时按要求完成计划之内的教学实习任务外,研究生还应承担助教的部分教学任务,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研究生要结合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适当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当前市场经济状况,以提高实践能力,增强适应性。
七、科学能力的要求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培养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研究生的学习应坚持专业学习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专业水平与学术水平互为促进的原则,既要顺利完成各门课程学业,取得优良成绩,还要在学习期间开展学术研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对此,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一是结合专业课学习,完成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科论文,争取公开发表;二是根据专业研究方向,自选课题进行研究,写出有较高理论水平与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争取发表;三是积极参加导师或任课教师的课题研究活动,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尽可能参加区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与活动,扩大学术视野;四是要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系统方法,形成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独立见解和创新性。
八、前沿讲座的要求
参加前沿专题讲座是研究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使他们及时地掌握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启迪其思维,开阔其视野。为此,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多听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学术报告(至少能3-5个),至少参加一次与本专业有关的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学术会议,还可对本领域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访问,加强学术交往。
九、学位论文的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主要依据。按照学位论文经答辩未通过则不能获得硕士学位的规定,要求研究生必须认真、严肃对待学位论文撰写工作。为顺利完成学位论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生入学后就应着手考虑学位论文题目,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足够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的历史和现状,结合本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题目,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力求体现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研究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做开题报告,审议通过后填写开题报告单,着手撰写论文。
2.学位论文包括两部分内容,即文献综述和论文正文,在撰写时两部分内容分别完成,不能合在一起;文字规模各在三万字左右;论文格式须符合要求。
3.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设计要合理,文献综述要翔实,方法要科学,依据要可靠,观点要正确,结构要严谨,层次要清楚,语言要准确流畅。论文有创新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可视为达到了优秀水平;论文有独立见解,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可视为达到了良好水平;论文有新意,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和实践借鉴意义,可视为达到了合格水平;论文无新意,无独立见解或在政治观点、学术观点方面有明显错误,可视为不合格,不能授予学位。
4.要求在第五学期末写出学位论文初稿,学院要对研究生的论文撰写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硕士学位论文。在第六学期4月15日前定稿并打印成册,组织评审、答辩,5月底前完成答辩工作.评审、答辩合格者,方可授予硕士学位。
十、基本阅读文献及期刊要求(省略)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型 |
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必 修 课 程 |
公共学位课 |
政治理论 |
|
3 |
1 |
考试 |
|
外国语 |
|
4 |
1、2 |
考试 |
|||
计算机 |
|
2 |
1 |
考试 |
|||
学 位 基 础 课 |
现代教育理论 |
40 |
3 |
2 |
考试 |
|
|
教育心理学 |
40 |
3 |
2 |
考试 |
|||
教育哲学 |
40 |
3 |
3 |
考试 |
|||
学 位专 业 课 |
课程论 |
50 |
4 |
2 |
考试 |
|
|
教学论 |
50 |
4 |
3 |
考试 |
|||
民族教学研究 |
50 |
4 |
3 |
考试 |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40 |
3 |
2 |
考试 |
|||
前沿专题讲座 |
30 |
2 |
|
考查 |
每3个专题讲座得1学分 |
||
选 修 课 程 |
教育统计与教学评价 |
40 |
2 |
4 |
考查 |
至少选修3门 |
|
心理测量学(跨一级学科课程) |
40 |
2 |
4 |
考查 |
|||
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 |
40 |
2 |
4 |
考查 |
|||
基础教学改革 |
40 |
2 |
4 |
考查 |
|||
专业外语 |
40 |
2 |
4 |
考查 |
|||
补 修 课 程 |
心理学基础 |
40 |
|
1 |
考查 |
针对跨专业或同等学力学生开设的本专业本科段主干课程。 |
|
教育学基础 |
40 |
|
1 |
考查 |
|||
实 践 课 程 |
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
20 |
1 |
4 |
考查 |
|
|
科研实践 |
|
1 |
3.4 |
考查 |
可从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至少
两篇文献综述或科研立项等方面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