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科 医 学
General Practice
(专业代码 105127)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专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医德修养,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医学事业献身精神,遵纪守法,团结合作。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应用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分析及处理问题。
3.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和社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临床和社区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
4.努力锻炼身体,身心健康。
(二)除基本要求外,还需达到下列要求
1.以培养临床和社区实际工作能力为主,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能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和常规工作;熟练掌握临床和社区基本技能操作技术。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全科医学的理论和原则指导医疗卫生服务实践,能够向患者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基本医疗和必要的公共卫生服务。
2.毕业后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大纲中第一阶段结束时要求的临床水平,即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有处理急诊和社区出诊的能力。
3.能结合临床或社区实际,完成一篇结合临床(社区)研究的学位论文(病例报告)或相应的文献综述,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4.接受专科安排的临床工作和临床(社区)教学工作的训练。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课程学习一学期,临床实践(主要科室轮转)一年半左右,社区实践和撰写论文约一年。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全科医学)研究生培养时间及内容安排总表
时 间 | 学 习 内 容 |
第一学年9月份至第一学年2月份 | 理论课程学习 |
第一学年3月份至第二学年9月份 | 轮科(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学习; 本专业临床能力训练、论文资料的收集 |
第二学年10月份至第三学年5月份 | 社区实践,论文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撰写,预答辩、论文评阅、临床技能考试、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学位 |
三、研究方向
1.社区常见慢性病的规范管理与防治;
2.心血管的防治;
3.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涵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医疗信息管理、社区营养、社区康复、社区卫生管理等);
4.全科医师培养与评价。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小计 | |
公 共 必 修 课 | 英语(普通班) | 150 | 5 | 13.5 | |
医学英语术语学 | 90 | 3 | |||
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 60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医学统计学 | 93 | 3 |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55 | 2.5 | |||
专 业 必 修 课 | 专业 基础课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 36 | 2 | 32.5 |
卫生经济学 | 20 | 1 | |||
临床心理学 | 30 | 1 | |||
内科学 | 60 | 2 | |||
外科学进展 | 90 | 3 | |||
妇产科学进展 | 90 | 3 | |||
医学多元统计方法及SAS软件应用 | 50 | 1.5 | |||
临床流行病学 | 30 | 1 | |||
卫生服务研究 | 45 | 1.5 | |||
社区急救 | 60 | 2 | |||
儿科学进展 | 90 | 3 | |||
社区康复 | 45 | 1.5 | |||
现代营养学 | 36 | 2 | |||
前沿讲座(主讲) | 60 | 2 | |||
心电图学 | 30 | 1 | |||
社区特殊人群保健 | 18 | 1 | |||
专业课 | 全科医学导论 | 48 | 2 | ||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 30 | 1 | |||
专业英语 | 30 | 1 | |||
选 修 课 | 临床诊断逻辑 | 20 | 1 | 12 | |
医学论文写作 | 24 | 1 | |||
医学文献检索 | 32 | 1 | |||
现场调查技术 | 30 | 1 | |||
传染病学 | 30 | 1 | |||
社区慢性病管理 | 18 | 1 | |||
医用电子显微镜技术 | 31 | 1 |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26 | 1 | |||
医学免疫学 | 60 | 2 |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20 | 1 | |||
全科医学的临床思维—案例分析 | 18 | 1 | |||
合计 | 38门课 | 1559 | 58 | 58 |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二)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至少达20分。必修课程成绩以70分为合格,≥70分可计学分。选修课以60分为合格,≥60分可计学分。专业课以自学为主,结合导师讲课。考试合格后授予学分。硕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开始论文工作。
(三)必读著作与期刊
①国内部分:《实用内科学》最新版、《实用外科学》最新版、《妇产科学》最新版、《实用儿科学》、《全科医学概论》、《流行病学》最新版、《临床流行病学》(林果为或郝培良)、《Medical Epidemiology》、《抽样调查》、《抽样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卫生统计》、《中国公共卫生杂志》、《中国慢性疾病与预防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中国全科医学》等。
②国外部分: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由导师指导阅读相关的期刊。
(四)外语要求
1.必修英语课考试成绩应及格(≥70分)。通过大学英语6级考试。
2.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以阅读及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为标准,要求达到2500字符/小时,无重大错漏。
(五)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他们对科研的兴趣;能够使他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对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参加院系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参加省、全国性及更高级别的学术会议
2.综述或报告
要求硕士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或课题报告2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院系报告1次。
五、临床培养计划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为主,但也需参加本科专业的实习带教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年,应侧重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社区医疗、社区健康教育等的训练,具有独立处理临床和社区常见疾病的能力。要求研究生认真、客观地填写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记录,并于论文答辩前上交研究生学院存档。
(一)轮转时间表
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生课程学习一学期,临床实践20个月,社区实践和论文撰写10个月。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可依据不同专业方向作相应调整。
临床轮转时间表
心内科 | 呼吸内科 | 消化内科 | 肾脏内科 | 内分泌科 | 儿科 | 皮肤科 | 耳鼻咽喉科 |
2个月 | 2个月 | 1个月 | 1个月 | 1个月 | 2个月 | 0.5个月 | 0.5个月 |
妇产科 | 普通外科 | 神经内科 | 急诊内科 | 放射科 | 传染科 | 康复科 | 眼科 |
2个月 | 2个月 | 2个月 | 1个月 | 1个月 | 0.5个月 | 0.25个月 | 0.25个月 |
说明:机动一月
(二)临床技能培养基本要求
在研究生临床和社区轮转期间,实行科室领导负责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法。研究生通过本阶段的临床能力训练,掌握轮转各专科的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掌握本专业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学会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接待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
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转科规定,完成其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管理床位数5~8张,出科时必须进行转科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转科总平均成绩≥70分为合格,转科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阶段考核。本学科门诊工作中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诊治病人10~15人次/日,掌握门诊手术或检查操作技术。医技辅助诊断科室轮转中参加医辅科室医疗工作,重点学习辅助检查操作和诊断。
在社区实践期间学习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社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培养全科理念,学会提供以家庭为单位,以人为中心,以预防为导向,防治结合的、持续性、综合性的全科服务。
具体要求:
1.临床实践
(1)心血管内科(2个月,其中心电图室1周、CCU1个月)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心律失常分类、发病机制、;各种常见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洋地黄类和其他正性肌力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常见心脏病X线图像的诊断;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等。
了解:心力衰竭的现代观念和处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分型和处理;心脏电生理的基本知识;电复律术、心包穿刺术、临时心脏起搏术、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操作技术。
(2)呼吸内科(2个月)
掌握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常规肺功能测定;动脉气血分析;胸部X线检查;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分型、临床表现、主要症状诊断、鉴别诊断和X线异常的鉴别诊断等;
了解肺栓塞、结节病、肺真菌病、肺部良性肿瘤、肺间质疾病、睡眠呼吸紊乱综合征等疾病的有关知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粘膜、肺活检、胸部CT、经皮肺活检、雾化治疗、睡眠呼吸监测较高诊疗手段等。
(3)消化内科(1个月)
掌握消化内科的解剖和生理;消化系统常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门脉高压、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消化系统X线、胃镜等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了解肠结核与克隆病的鉴别;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及处理;功能性胃肠疾病病理生理及处理原则;慢性肝病病因及处理;胃镜常见病理图像的识别;其他诊疗技术。
(4)肾内科(1个月)
掌握肾单位和肾脏生理功能;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凝剂应用;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非透析疗法中营养治疗的目的和要求;透析疗法的适应证;肾功能检查的运用和结果判读。
了解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肾血管疾病和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治原则;肾脏移植的抗排异治疗;其他临床诊疗技术。
(5)内分泌科(1个月)
掌握甲亢的病因学、临床表现、治疗及实验室表现;糖尿病类型、病因、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饮食治疗原理、食物热卡计算及实施要点;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的诊断及抢救;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的方法及意义。
了解内分泌其他疾病诊断、治疗原则;激素的免疫测定原理、步骤及临床意义;内分泌功能试验等。
(6)儿科(2个月)
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7)妇产科(2个月,其中产科病房半个月、门诊半个月、病房1个月)
了解围生期保健工作、处理正常分娩、胎心监护的使用和应用,正常接生及产科病历书写原则;了解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人工流产、分段诊刮等计划生育小手术及门诊病历书写原则;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对妇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和处理,能够帮助主刀医师完成妇科常见中小型手术;
(8)普通外科(门诊1个月,病房1个月)
掌握消毒与无菌技术、水、电介质平衡紊乱、外科休克、多器官能障碍、创伤、外科感染、心肺复苏、外科营养、术前准备和术后并发症处理原则等。熟悉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随访规范;熟悉外科基本用药。了解普通外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器官移植进展状况、腹腔镜手术基本理论;普通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原则等。
(9)神经内科(2个月)
掌握神经内科的解剖和生理;神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脑梗塞、脑出血等诊断和处理;常见典型脑CT诊断。了解周围神经疾病、脑肿瘤的现代概念和处理。
(10)急诊内科(1个月)
掌握急、危、重病人的生命支持理论,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LS)、心肺复苏(CPR)近一步心脏生命支持(ACLS)、基础创伤生命支持(BTLS)和近一步创伤生命支持(ATLS)的基础理论和新进展;常见急症的病因鉴别、临床表现及处理规范;常见急症辅助检查的选择指征、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常用急救药物的指征、作用、副作用以及具体应用方法(心肺复苏及血管活性药、强心利尿剂、解痉平喘药、止痛药、止血药、抗心律失常药等)。了解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病因、诊断标准、处理原则;再灌流损伤的机理及临床意义;各种危象、水电解质酸碱严重紊乱等。
(11)放射科(1个月)
掌握常见胸部疾病(肺部炎症、支气管病变、胸腔病变等)的病理特征、X线表现与鉴别诊断;常见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的病理特征、X线表现与鉴别诊断;鼻窦炎、慢性中耳乳突炎等常见病的X线诊断;CT检查中常见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重点掌握脑出血、脑梗塞等的CT表现及诊断要领。了解冠状动脉、心脏造影和介入治疗,能密切配合心脏杂音扥临床资料分析X线片。
(12)其他科室
2.社区实践
在社区学习的时间约10个月左右,实习期间如实填写《社区培养记录本》。具体包括:
(1)社区医疗(包括病历书写,双向转诊等)
要求:每日接诊10 ~15 人(含出诊),能独立完成新建10份以上家庭健康档案,双向转诊3人次。
(2)社区健康教育
要求:学习期间独立完成社区健康教育2次以上(有健康教育教案及照片)。
(3)社区预防保健
要求:学习期间在社区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每周实习半天,掌握疫苗接种和孕产妇访视。
(4)社区康复
要求:学习期间独立完成社区康复3例病人。
(5)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要求:学习期间独立完成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与宣传2次。
(6)家庭病床
要求:学习期间独立管理家庭病床2人。
(7)社区诊断
要求:了解社区诊断的方法,有机会进行社区诊断。
(8)医患沟通
要求:学习期间进行家庭访视23次,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角色扮演1次。
(9)与居委会的联系
要求:学习期间独立完成与居委会联系2次。
(三)教学能力培养
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临床医学硕士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以带教本科生的教学为主,初步掌握临床教学实践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直接面向大学生的各项教学工作,如指导学生见习、实习、上辅导课等,完成工作量相当于带一个班(或小组)一个学期的临床教学(或指导)工作。
(四)临床培养的考核
1.填写、审核《临床培养记录本》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由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管理并考核,轮转期间,以直接管病房病人为主,分管床位5~8张,由导师指导小组成员或由其指定副主
2.临床理论笔试
考试内容包括临床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本学科内笔试则由导师组、科室负责人、带教老师负责考核。成绩≥70分为合格,否则需延长轮转时间并补考。
3.临床技能考核
临床技能考核包括临床分析能力、临床诊疗能力、临床技术操作能力及阅读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等。按照培养要求,考核应包括转科考核和阶段考核。
六、临床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
申请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本阶段进行临床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临床科研能力训练。具体要求是:在临床科研能力训练中通过阅读文献、写文献综述,掌握选题思路方法,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一般应以临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目标,由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或社区存在实际卫生问题为主,完成一篇病例报告或文献综述(按规定格式要求书写),要求具有科学性和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七、培养方式与管理
(一)导师负责制
导师应及时了解研究生思想、学习、科研、生活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学位论文。注重全面提高研究生防疫技能和科研能力。
(二)学科集体培养
研究生培养可由导师提名组成导师小组集体培养。导师小组由三人组成(包括导师),一般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导师小组负责研究生的全面培养,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综合素质、基本知识、专业理论和教学能力等。
(三)考核
1.平时考核:建立研究生考核档案。包括政治思想方面、学习情况、工作表现、科研活动、实践活动、学术活动。
2.期中考核:具体要求同前。
3.毕业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经过三年培养是否全面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要求。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达到培养目标的各项要求方可毕业,凡符合《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后授予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