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硕士生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B类课程是必修课;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以下两门课作为D类课程,要求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一到两门课,1)物理学进展;2)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专题。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要求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0807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建设需要,有较高思想觉悟,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人才。
掌握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具有基本研究能力,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涉及到物理、材料、能源及智能控制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本专业主要培养有较好物理学基础、具有新型制冷与低温技术研究能力的人才和从事高新技术创新研究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新型制冷低温技术
(2)制冷低温材料的热物理特性
(3)制冷低温流体传热、传质特性
(4)复合相变蓄能材料与蓄能技术
(5)室温磁制冷材料与磁制冷技术
三、招生对象
符合报名资格,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3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高等工程热力学(4学分)
C类:
高等传热学(4学分)
制冷低温原理与技术 (4学分)
制冷低温实验方法(3学分)
低温物理与技术 (3学分)
D类:
相变蓄能(4学分)
室温磁制冷(4学分)
小型低温制冷机(3学分)
Mathematica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2学分)
第二外语(2学分)
六、培养方式
1.硕士生人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公共课(外语和政治)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基础课和专业课以自学为主,辅以重点讲授和提问。要求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阅读有关的专业文献。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人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863、973高科技项目、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相接轨。确定论文题目后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拟定学习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校研究生院备案。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请2位(其中至少有1位是外单位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其中正高职称专家至少两人),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申请硕士学位者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在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并且申请人至少有一项申请专利的证明或经过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