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专业(0602)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热受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情操高尚,具备严谨科学态度,优良学风、敬业和献身精神,善于团结合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古代史专业人才;并力求培养通史型的人才。
1.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中国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学识基础和研究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有一定的创见,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2.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中国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深厚和坚实的学识基础、扎实的史学功底,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学术动态,学术思想活跃,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有较强的创新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专业
A:中国古代史是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l)先秦史(2)秦汉史(3)魏晋南北朝史(4)隋唐五代史(5)宋元史(6)明清史(7)西北民族史(8)中外关系史(9)历史地理与地名学(10)江南区域史(11)南京城市史
B:中国思想史(A、B两专业专业课基本相通)
C:中国近现代史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近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为:(l)晚清史(2)中华民国史(3)当代中国研究(4)当代台湾研究(5)中国近现代社会史(6)中国近现代经济史(7)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8)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9)中国现代化研究(10)南京大屠杀史研究
D:边疆学是综合研究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人地关系、与境外毗邻人群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等状况的跨专业学科,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术传统作为主干,研究中国疆域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中国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及其与中原的互动;中国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及人地关系等等;中国边疆治理问题;中国边疆地区与境外毗邻人群及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中国海上疆域问题等等。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为:(1)宋元明清北方民族与边疆研究;(2)中国海疆研究/中古东亚海域研究;(3)西北边疆与当代中国边疆、民族问题研究等。专业课与A专业可相通。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力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及格,并经复试合格者。
2.硕一博连读:硕士研究生入学两年内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政治素质优良,外语成绩良好,专业课成绩优秀,中期考核优秀,并在省级以上重要学术刊物发表有质量学术论文者,本人申请并经校研究生院批准,可直接转为博士研究生,享受同等待遇。
3.博士研究生: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具有高级职称者、应届硕士毕业生,经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与复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三年
硕一博连读研究生:五年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
五、课程设置
A、B专业:(一)硕士阶段
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2学分)
外语 (4学分)
B类:
史学理论与方法 (3学分)
C类:
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3学分)
中国古代史通论 (3学分)
中国历史文献学 (3学分)
中国思想史理论与方法(3学分B专业指选)
D类:
先秦学术文化史 (2学分)
先秦文献研读 (2学分)
秦汉史专题 (2学分)
魏晋南北朝史 (2学分)
隋唐五代史 (2学分)
宋史专题 (2学分)
蒙元史专题(2学分)
元史史料学(2学分)
明清史专题 (2学分)
明清史史料学 (2学分)
明清史籍研读(2学分)
江南经济史研究 (2学分)
江南区域史研究(2学分)
南京城市史研究(2学分)
中国思想史文献研读 (2学分)
中国思想史史料源流(2学分)
中国思想史专题(2学分)
道家文献研究 (2学分)
民族史专题 (2学分)
中国民族史 (2学分)
东方语言基础 (2学分)
波斯语初程(3学分)
满文初程(2学分)
元史蒙古语初程(2学分)
满文史籍研读(2学分)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2学分)
地名学 (2学分)
中国文化史专题(2学分)
C专业:(一)硕士阶段
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2学分)
英语 (4学分)
B类:
史学理论与方法 (2学分)
C类:
中国近代史研究 (3学分)
中国现代史研究 (3学分)
中国近现代史料与史论 (3学分)
D类:
中华民国史新论 (3学分)
中华民国史史料学 (2-3学分)
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2-3学分)
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 (2-3学分)
社会史理论与方法 (2-3学分)
当代台湾研究 (2-3学分)
海峡两岸关系与政策研究 (2-3学分)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2-3学分)
晚清史研究 (2-3学分)
近代城乡变革 (2-3学分)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2-3学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 2—3学分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2—3学分
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研究 (2-3学分)
中国社会生态史 (2-3学分)
疾病医疗与近代中国 (2-3学分)
文化人类学与近代中国研究 (2-3学分)
中国近代企业制度 (2-3学分)
民国人物研究 (2-3学分)
国际法与中日关系 (2-3学分)
毛泽东思想研究 (2-3学分)
中国近代政治文化思潮研究(2-3学分)
中国共产党与改革开放研究 (2-3学分)
数据库与历史研究 (2-3学分)
(二)博士阶段:A、B专业: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英语
专业英语
中国古代史研究
《论语》《孟子》研究
《老子》《庄子》研究
先秦历史文化专题研究
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专题研究
六朝历史与文化研究
魏晋玄学
中古地理研究
隋唐五代史专题
宋史专题研究
蒙元史研究
蒙元史籍研读
明清史文献
明清史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专题研究
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外文化交流史
西域历史地理
边疆学通论
边疆研究通论
中国边疆发展史
审音与勘同
奥斯曼突厥语语法概论
波斯历史文献选读
C专业: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英语
专业外语
晚清史专题研究(合上)3学分
晚清史研究史料史论与方法(合上)3学分
中华民国史专题研究(合上)3学分
中华民国史研究史料史论与方法(合上)3学分
当代中国史专题研究(合上)3学分
当代中国史研究史料史论与方法(合上)3学分
国内外台湾研究述评3学分
D专业: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英语
专业外语
西域历史与地理(华涛)
边疆学通论(华涛、刘迎胜)
中国边疆发展史(华涛、刘迎胜)
六、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平衡,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博连读研究生,中期考核后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由导师和学科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由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3.博士研究生在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由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4.公共课(外语和政治)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行讲授、自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重在传授专业理论、方法和知识,指导独立研究。要求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专业与方向的文献、资料和论著。
5.提倡研究生选修跨专业课程,拓宽知识面,进行学科的交叉研究。
6.研究生德育及思想工作由学科研究生德育教育小组、导师和辅导员负责。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研究生院和外语课、政治课的教学单位负责相关课程考核。硕士生外语必须通过省级统一考试。基础课由学科组组织授课教师负责考核。
2.专业课采用笔试、专题报告、读书报告、课堂讨论或论文等形式,综合评定成绩,重在考核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史学理论、方法与研究问题的实际能力。
3.中期考核。为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学科组织相关导师成立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准备情况以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求实的原则对研究生做出综合评价,评定成绩。对考核优秀并符合攻博条件者,推荐其硕一博连读;对成绩差、学习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题目、独立完成。选题力求与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接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博士论文题目初选后,研究生应作开题报告,由学科组组织有关专业导师审议,最后确定。
博士论文题目确定后,研究生应拟定论文写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该计划经导师审定后报系学位委员会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博士研究生完成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做阶段报告,争取写成专题论文公开发表。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答辩前,必须严格依据南京大学有关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的工作细则与申请流程,办理相关手续。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并完成学校规定论文指标者,学校方授予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