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化发育生物学领域有一个已经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争论:最早的后生动物到底是直接发育的还是间接发育的?绝大多数现生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都有幼虫阶段,因而,生物学家认为间接发育是后生动物发育的原始特征。然而,由于已知的化石胚胎都是直接发育的,古生物学家认为直接发育才是后生动物发育的原始特征。
近期,南京古生物所张华侨副研究员与北京大学董熙平教授报道了在陕西宁强发现的距今5.35亿年的化石幼虫,命名为宽川铺始祖幼虫(Eolarva kuanchuanpuensis)。此幼虫缺乏摄食器官,是不摄食或蛋黄营养型的。它展示了独特的体构,可能代表刺胞级的动物。据此,本研究首次提供了间接发育是后生动物发育原始特征的化石证据。
该研究成果最近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英文版)杂志上。
文章信息:Zhang Huaqiao, Dong Xi-ping, 2015. The oldest known larv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plesiomorphy of metazoan development. Science Bulletin, 60(22): 1947–1953.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陕南早寒武世地层中发现已知最古老的幼虫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相关话题/动物 北京大学 陕西 营养 副研究员
华南发现奥陶纪末期深水型海绵动物群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奥陶纪大灭绝是地质历史上五次大的灭绝事件中最早的一次,发生于奥陶纪末期,时代为443—445百万年。经过40多年的研究,目前一致认为奥陶纪灭绝事件可以分为两幕,二者间隔约1百万年。在大灭绝第一幕至奥陶纪最末期这段时间内,很多化石门类先后被发现,如腕足类、三叶虫、珊瑚、笔石等;但是海绵化石鲜有记载,只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埃迪卡拉纪管状化石研究揭示早期动物多样化的形态对称性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Sinotubulites是埃迪卡拉纪晚期的一类直管状化石。它最早发现和命名于我国湖北三峡地区,后来在美国、墨西哥相继被发现,最近在西班牙也发现了该类化石。越来越多的化石产地表明该类化石具有广泛的古地理分布。因此,它能为埃迪卡拉系的划分和对比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成为继新元古代末期最早骨骼生物Cloud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瓮安生物群最古老的原始动物化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3月10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以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朱茂炎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了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Eocyathispongiaqiania)。这一化石十分微小,体积只有2-3mm3,但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大型腕足动物大长身贝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石炭纪是著名的巨型生物时代,除了大家熟知的巨型蜻蜓、巨型蜘蛛等陆生生物,海洋中同样生活着一些体型巨大的无脊椎动物,如菊石,腕足动物等。不少研究已经表明陆地生物的大型化主要是与大气中较高的氧含量有关(石炭纪高达约35%),然而,海洋中无脊椎动物大型化影响因素目前仍无明确结论。 大长身贝(Gigant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南京古生物所外籍科学家在英国白垩系地层发现新的甲壳类动物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等足目是体型较小的甲壳类,一般分为10或11个亚目。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潮虫亚目的潮虫(有时又称为土鳖、鼠妇、西瓜虫)。缩头水虱科是等足目之下的一个科,其尾肢在尾节两侧并与尾节形成尾扇。该类群有的自由生活,有的寄生在鱼类的身上。缩头水虱科的化石记录非常稀少,目前仅有美国、俄罗斯、黎巴嫩等地区少量发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贵州瓮安陡山沱组动物胚胎状化石细胞分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产自我国贵州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约6亿年前的瓮安生物群是研究多细胞真核生物早期演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其化石以磷酸盐化的形式保存了精美的细胞结构。1998年,有两篇独立完成的有关瓮安生物群的文章同时在英国《自然》(Nature)和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其中《自然》文章将瓮安生物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云南发现与澄江化石群相似的软躯体动物化石新层位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寒武纪大爆发”发生在新元古代与显生宙之交,是地球生命历史中最为关键的演化事件之一。它的直接化石证据主要来源于寒武纪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发现,精美的软躯体化石记录了“寒武纪大爆发”中后生动物快速起源和演化的历程。近三十年来,在我国华南的寒武系中陆续发现了一系列典型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宝库,如云南的澄江生物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澄江生物群节肢动物研究取得新成果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澄江生物群中节肢动物无论物种分异度还是个体丰度都占据主导地位,至今已报道的节肢动物超过80种,占到澄江生物群物种数量的近40%,记录了节肢动物早期演化历程和多样性特征。然而在澄江生物群中有一类叫赫尔梅蒂类节肢动物(Helmetiids),其化石材料相对稀少,种类包括跨马虫(KuamaialataHo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奥陶纪末大灭绝后复苏—辐射期全球腕足动物研究取得新成果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生物大灭绝后新的演化阶段是动物群再次建群(repopulation)的关键基础所在。研究大灭绝后生物的复苏与辐射对揭示生物宏演化过程、规律和型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埃隆期(Aeronian)是奥陶纪末大灭绝后腕足动物的首次复苏-辐射期。最近,我所戎嘉余院士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Rob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澄江动物群古蠕虫穴居行为研究取得新成果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古蠕虫类(palaeoscolecdians)是早古生代海洋里一类常见的蠕形动物,在寒武纪、奥陶纪都比较繁盛。长期以来对古蠕虫的分类位置都存在疑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它们属于曳鳃动物。关于古蠕虫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形态分类方面,对于其生活行为方式知之甚少。一些作者认为古蠕虫类在底表生活,还有一些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