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奥陶纪末大灭绝后复苏—辐射期全球腕足动物研究取得新成果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生物大灭绝后新的演化阶段是动物群再次建群(repopulation)的关键基础所在。研究大灭绝后生物的复苏与辐射对揭示生物宏演化过程、规律和型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埃隆期(Aeronian)是奥陶纪末大灭绝后腕足动物的首次复苏-辐射期。最近,我所戎嘉余院士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Robin Cocks博士在国际地层古生物学刊物LETHAIA上合作发表了该时期全球海底占优势的腕足动物的综合研究,为该事件后的复苏-辐射早期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在对华南(SC)、阿瓦隆尼亚(A)、波罗迪卡(B)、劳伦(L)、西伯利亚(SB)、冈瓦纳及其他周缘许多小块体的埃隆期200余个腕足动物属进行系统分类、古生态和古地理分布分析的基础上,在相对可靠的地层对比的框架下,从全球视野观察,就不同阶元的多样性、分类组成、群落生态和古生物地理等四方面论述了奥陶纪末大灭绝后腕足动物的复苏-辐射早期的特征,得出了如下结论:1)与鲁丹期(大灭绝后残存期)“幸存分类单元”占优势不同,埃隆期腕足类多样性剧增,数量最多的4大类群(正形贝目、扭月贝目、无洞贝目和五房贝目)在组分变化上差异明显,后两目的属数分别递增为残存期的近2倍与4倍,而残存期占优势的前两者却递增有限,揭示了这次灭绝导致大类群发生“优势替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对古生代随后腕足动物的宏演化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2)埃隆期腕足动物产生了一大批新的类群(主要是超科级,如小嘴贝目、无窗贝目和石燕贝目等),这些类群后来在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海域占据优势且广泛分布,成为古生代腕足动物演化的重要成员,是本期腕足动物辐射的重要标志;3)与残存期腕足动物生存范围较窄(多数为较浅水生境)不同,复苏-辐射早期全球腕足动物占据了更为广阔的生态位,如平底、礁相海域,并开始占领新的深水底域环境;4)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揭示了SC埃隆期腕足动物群所具备的强烈地方特色(如拥有大批土著属、无洞贝目在先、五房贝目跟进开始辐射、正形贝目等明显稀缺)、在古地理上相对隔离及与其他各区最疏远的亲缘关系,后者也可能与缺少深水动物群有关;5)亲缘关系指数显示,埃隆本文研究区域可分成两大组合,即SC和ABL;而SB的古生物地理数据与它们相似性较小,推测与古地理位置远近有关;SC与ABL在古地理位置上相距较远,腕足动物群相似性表明,西向的南北赤道环流是导致SC与ABL在腕足动物交流的主要通道。

  论文相关信息:

  Rong Jia Yu, Cocks L.R.M. 2014: Global diversity and endemism in Early Silurian (Aeronian) brachiopods. Lethaia, Vol. 47, pp. 77–106.

相关话题/动物 辐射 过程 地理 生态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澄江动物群古蠕虫穴居行为研究取得新成果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古蠕虫类(palaeoscolecdians)是早古生代海洋里一类常见的蠕形动物,在寒武纪、奥陶纪都比较繁盛。长期以来对古蠕虫的分类位置都存在疑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它们属于曳鳃动物。关于古蠕虫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形态分类方面,对于其生活行为方式知之甚少。一些作者认为古蠕虫类在底表生活,还有一些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埃迪卡拉纪重要标准化石的古生态学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Cloudina是新元古代末期全球广泛分布的一类锥管状化石,目前已经成为埃迪卡拉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标准化石之一。过去在纳米比亚、加拿大、巴拉圭等地发现了原地或准原地保存的Cloudina,来自这些产地的Cloudina与各种各样的叠层石大量富集保存在一起,相关研究表明Cloudina生活在叠层石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早石炭世腕足动物古地理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是地质历史中的关键时期之一,当时全球板块处在由分散向聚合转折的重要阶段。这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导致中-低纬度地区连接泛大洋和古特提斯洋的东西向海道(RheicOcean)逐渐关闭,全球板块和海陆分布格局、气候和洋流循环模式发生显著改变,但这些变化对当时海洋底栖生物群的发展和演化的影响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华东奥陶纪末大灭绝后腕足动物系统研究取得新成果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最近,我所戎嘉余院士、黄冰副研究员、詹仁斌研究员与英国学者DavidHarper教授合作,在英国SPECIALPAPERSINPALAEONTOLOGY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东南部奥陶纪最末期至志留纪最初期(赫南特贝动物群之后)的腕足动物”专著。系统描记了腕足动物42个属和亚属,涵盖26科17超科12目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澄江生物群群落生态学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我国云南的澄江生物群是迄今为止全球寒武纪最早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特异埋藏化石群,以大量精美保存的软躯体后生动物化石而举世闻名。澄江生物群展示了5.2亿年“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奇妙的海洋生物面貌,是研究“寒武纪大爆发”演化事件最为重要的化石宝库之一。  众所周知,群落生态学研究对于了解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和群落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5.2亿年前动物已进化出“好视力”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眼睛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科学界为之着迷的科学问题。眼睛具有令人费解的精细结构和扑朔迷离的演化历程。达尔文在其著作《物种起源》中,对于眼睛的进化是否也适合自然选择理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如果假定眼睛能由自然选择而形成,我坦白承认,这种说法听起来确实有点荒诞不经。”然而,早期后生动物眼睛的出现和演化也被认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瓮安生物群中发现正处于细胞分裂期的动物胚胎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瓮安生物群是发现于我国贵州瓮安磷矿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上磷矿段的一个磷酸盐化特异埋藏化石库。其中以三维立体形态保存的动物胚胎化石,作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古老的后生动物化石记录之一,为人们了解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历程提供了精美绝伦的研究材料。自1998年以来,瓮安生物群就以动物化石的发现而引起了国际古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追索海桑属古生物地理演变历史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基于化石花粉与现生类型的对比研究  现生海桑属(Sonneratia)归为千屈菜科的单型属海桑亚科(monogenericsubfamily),分布于东非至热带亚洲、澳大利亚北部及太平洋岛屿即旧热带,是组成热带海岸红树林的关键类群之一(插图1)。弗氏粉(Florschuetzia)是海桑属花粉的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微生物腐解分析挑战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类可疑的内部器官解释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所经历的的五个腐解阶段图解  (化石网报道)据科学网(张行勇):近些年来,有关寒武纪蜕皮类群的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化石报道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极大关注。然而,五亿多年前的生物在死亡后经过微生物腐解、压实作用和矿物交替后仍然能够保存极为脆弱的脑子、神经和心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英国萨默塞特发现迄今为止最大海洋爬行动物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英国萨默塞特发现迄今为止最大海洋爬行动物化石(化石网报道)据cnBeta:外媒SlashGear报道,近日科学家新发现的骨骼化石被认为属于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海洋爬行动物。科学家最初发现这个鱼龙骨骼化石时,只发现了一块骨骼。这不是科学家首次发现鱼龙,但它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科学家们能够通过一块骨骼估计这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