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所戎嘉余院士、黄冰副研究员、詹仁斌研究员与英国学者 David Harper 教授合作,在英国 SPECIAL PAPERS IN PALAEONTOLOGY 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东南部奥陶纪最末期至志留纪最初期(赫南特贝动物群之后)的腕足动物”专著。系统描记了腕足动物42个属和亚属,涵盖26科17超科12目,其中包括1新科、5新属或新亚属,称为华夏正形贝动物群(Cathaysiorthis Fauna)。文中还对动物群的时代、组成、生态分异以及与全球同期动物群的对比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专著共142页,含100幅插图(或图版)。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有确凿证据证明是奥陶纪最末期、志留纪最初期、且多样性较高的腕足动物群。奥陶纪末大灭绝后不久,全球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冰川消融、气候变暖、海平面快速上升,海底大面积缺氧,堆积了黑色泥质沉积物,笔石相地层广布,而营正常底栖生活的腕足动物等壳相化石群则鲜有报道;即使有记录,也因未获标准笔石而难定其精确时代。幸运的是,戎嘉余及其研究小组在浙赣交界区域志留系仕阳组底部发现了丰富的腕足类等壳相化石以及与其相伴的笔石化石,笔石经陈旭院士鉴定,属于志留纪最早期(鲁丹初期)的 Akidograptus ascensus 带,为产壳相动物群的地层时代提供了可靠证据。
该专著提出了以下新认识:(1)华夏正形贝动物群产自奥陶-志留系交界地层中,地层上高于奥陶纪大灭绝两幕间的赫南特贝动物群,即在大灭绝第二幕后。(2)就高级分类单元而言,该动物群延续了奥陶纪面貌特征(以正形贝目和扭月贝目占优势),志留纪的特征类群(无洞贝目、无窗贝目、石燕目等)占少数,说明由奥陶纪向志留纪优势类群的更迭持续了较长时间,到鲁丹-埃隆之交才告完成,这个重大变化是古生代腕足动物演化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事件之一,它不是发生在奥陶纪大灭绝后,而是在环境转好3Ma之后。(3)在古生物地理上,该动物群以大量广布、长历程的孑遗属(从奥陶纪延续而来)为特征,大灭绝后即迁移到本区;也含新生分子,多局限于本区。(4)动物群在本区大都出现于碎屑沉积中,既有浅水(BA2和BA3)、也有较深水(BA4-5)群落,揭示了这个动物群在大灭绝后幸存阶段有较广泛的适应性。(5)赫南特贝动物群灭绝后,华夏正形贝动物群在不同地区快速出现,是全球和区域环境好转的标志,出现时间在各地略有穿时。(6)动物群的多样性接近华南奥陶纪末大灭绝第一幕前夜的水平,说明大灭绝后腕足类从受重创到幸存-复苏的快速特点,与二叠纪末大灭绝中腕足类高灭绝率、缺幸存、复活及先驱分子且普遍存在小型化现象等特征相比,显示其灭绝强度和规模远小于二叠纪末大灭绝。
上述工作前后历经10年(2002-2011)。在这十年中,他们赴浙赣地区野外考察多达10余次,涉及9个地点的地层剖面,采集到万余枚化石标本,才使多样性比较接近真实;撰写本专著历时3年有余,最终在英国经典杂志上发表。
论著相关信息:Rong Jiayu*, Huang Bing*, Zhan Renbin, Harper, D A T, 2013. Latest Ordovician and earliest Silurian brachiopods succeeding the Hirnantia fauna in south-east China. Special Papers in Palaeontology, vol. 90, 1-142 pp.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东奥陶纪末大灭绝后腕足动物系统研究取得新成果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相关话题/动物 环境 院士 系统 鉴定
5.2亿年前动物已进化出“好视力”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眼睛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科学界为之着迷的科学问题。眼睛具有令人费解的精细结构和扑朔迷离的演化历程。达尔文在其著作《物种起源》中,对于眼睛的进化是否也适合自然选择理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如果假定眼睛能由自然选择而形成,我坦白承认,这种说法听起来确实有点荒诞不经。”然而,早期后生动物眼睛的出现和演化也被认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瓮安生物群中发现正处于细胞分裂期的动物胚胎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瓮安生物群是发现于我国贵州瓮安磷矿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上磷矿段的一个磷酸盐化特异埋藏化石库。其中以三维立体形态保存的动物胚胎化石,作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古老的后生动物化石记录之一,为人们了解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历程提供了精美绝伦的研究材料。自1998年以来,瓮安生物群就以动物化石的发现而引起了国际古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微生物腐解分析挑战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类可疑的内部器官解释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所经历的的五个腐解阶段图解 (化石网报道)据科学网(张行勇):近些年来,有关寒武纪蜕皮类群的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化石报道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极大关注。然而,五亿多年前的生物在死亡后经过微生物腐解、压实作用和矿物交替后仍然能够保存极为脆弱的脑子、神经和心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英国萨默塞特发现迄今为止最大海洋爬行动物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英国萨默塞特发现迄今为止最大海洋爬行动物化石(化石网报道)据cnBeta:外媒SlashGear报道,近日科学家新发现的骨骼化石被认为属于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海洋爬行动物。科学家最初发现这个鱼龙骨骼化石时,只发现了一块骨骼。这不是科学家首次发现鱼龙,但它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科学家们能够通过一块骨骼估计这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2.89亿年前“大鼻龙”研究发现爬行动物断尾求生行为的最古老化石记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89亿年前“大鼻龙”研究发现爬行动物断尾求生行为的最古老化石记录 (化石网报道)据吉林大学:3月5日,由吉林大学恐龙演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唐敖庆讲座教授罗伯特.赖兹(RobertReisz)院士所领衔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在自然出版集团(NPG)旗下刊物《ScientificReports》发表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粪便化石揭示恐鸟塑造新西兰生态系统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化石网报道)据科学网(张章):当第一批人类在700年前登陆新西兰时,他们并没有发现哺乳动物。相反,他们发现了一种叫做“恐鸟”的巨型鸟类,以及许多其他的本土鸟类物种。很快,人们就把其中许多鸟“吃光了”。 现在,通过破译在鸟类粪便中发现的古代DNA,研究人员能更清楚地知道这些鸟类物种的灭绝对新西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中国寒武纪早期抚仙湖虫类揭示真节肢动物颚基原节的起源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两类抚仙湖虫形态构造复原图.a?c,Alacarismirabilis:a,左侧视;b,背视;c,头部细节(腹视);d,Chengjiangocariskunmingensis头部细节(腹视)。 (化石网报道)据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2月1日,《Nature》子刊《NatureCommun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物不稀仍贵”的腕足动物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朱氏豪伊特贝,泥盆纪,广西 鸮头贝(未定种),中泥盆纪,广西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报(张文静):“这些腕足动物化石作为一个整体,成为研究者们打开亿多年前远古时代面貌的钥匙,在地层划分对比、盆地分析、环境推测和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对于化石标本来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中日研究团队在云南发现5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初期出现的最古老大型动物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化石网报道)据中新网:本月6日,日本东京大学地质学教授矶崎行雄与中国西北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英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称,在位于中国南部云南省的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初期地层发现了长约30厘米、形似蚯蚓的动物化石。 报道称,这一发现受到关注,被认为是在生物爆发性进化、现代动物原型集体亮相的“寒武纪生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夜行瓶颈”:最新研究揭示中生代哺乳动物的祖先均善于夜间活动 直到恐龙灭绝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夜行瓶颈”:最新研究揭示中生代哺乳动物的祖先均善于夜间活动直到恐龙灭绝 (化石网报道)据澎湃新闻(贺梨萍):在6600万年以前的中生代时期,哺乳动物的祖先并不像它们的后代那样善于在日间出没、捕食。当时的日间统治者恐龙让这些形体普遍娇小的哺乳动物退避不及,无奈只能选择夜间活动。哺乳动物的这段演化历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