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动物胚胎状化石细胞分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产自我国贵州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约6亿年前的瓮安生物群是研究多细胞真核生物早期演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其化石以磷酸盐化的形式保存了精美的细胞结构。1998年,有两篇独立完成的有关瓮安生物群的文章同时在英国《自然》(Nature)和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其中《自然》文章将瓮安生物群中的一类以等体积细胞分裂(细胞数以2n的级数增加,细胞总体积不变,单个细胞体积呈指数递减)为特征的球状化石解释成动物胚胎化石。自此以后,它们一直受到演化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高度关注,如果这些动物胚胎化石证据确凿,那么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最古老动物化石证据,也为揭示早期动物起源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酸蚀法从灰色磷块岩中得到的三维保存化石是以往研究中的主要材料来源,虽然这些胚胎状化石保存精美,但结构简单,因此,有关它们的亲缘关系一直争议不断,如属于何种动物的胚胎?属于动物还是藻类?甚至于有学者认为它们属于原生动物,中生粘菌虫(mesomycetozoean),或硫细菌。

  近日,南京古生物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的博士研究生陈雷和庞科,在导师袁训来研究员、周传明研究员与以及“****”专家肖书海教授的指导下,另辟蹊径,选取了以前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黑色硅质磷块岩,磨制岩石薄片进行镜下观察。此种传统的研究方法虽然得到的是二维平面保存的化石,但是却能保存更精美的细节。

  研究人员通过近千余片薄片观察,发现了数百余枚保存了内部微细结构的动物胚胎状化石。这些化石内部不仅具有以前报道的内部细胞分裂特征,内部细胞从1个至2n的球体都有发现,而且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内部细胞具有分化的特点。从薄片中可以观察到,这些球状化石内部细胞分裂到数百个之后,出现了营养细胞和繁殖细胞的分化,并且繁殖细胞包裹在一个囊壳内,一直进行细胞分裂和生长,细胞数达到了数百数千个。这一特点显示了,以前文献中解释成节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海绵动物等冠群动物(crowngroup)的胚胎,以及团藻、中生粘菌虫、原生动物和硫细菌的说法都值得怀疑。从现在新发现的材料可以做出推断的是:它们确切地属于有细胞分化的多细胞真核生物,有可能是某种基干类群(stemgroup)动物,或者某种多细胞真核藻类。关于这类化石的研究还远未停止,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做出更为明确的解释。

  本项研究由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资助。相关成果于2014年9月25日在线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论文信息:Lei Chen, Shuhai Xiao*, Ke Pang, Chuanming Zhou & Xunlai Yuan*. 2014.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germ-soma separation in Ediacaran animal embryo-like fossils. http://dx.doi.org/10.1038/nature13766

相关话题/细胞 动物 胚胎 结构 生物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生代葬甲的亲代抚育行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生物进化中的一些复杂行为很难在化石证据中观察到。亲代抚育(指双亲对后代的保护和喂养)是高等生命在演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的适应行为,也是节肢动物具有社会性的关键所在。亲代抚育行为在生命进化史中多次独立演化,广泛存在于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以及脊椎动物,如哺乳动物、鸟、恐龙等动物群体中。  南京古生物所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多食亚目甲虫化石研究取得系列新发现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鞘翅目昆虫通称甲虫,是昆虫纲乃至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一大目,全世界已知约35万种,占昆虫总数的1/3,几乎遍布地球陆地和淡水的每一个角落。鞘翅目可分四个现生亚目,其中多食亚目种类繁多,约占所有已知甲虫总数的90%。多食亚目有144个现生科,16个总科,包含人们熟知的天牛、金龟子、瓢虫、萤火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新疆巴楚地区晚奥陶世生物礁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生物礁建造模式从偏重于对生物礁具体例证的剖析发展到对造礁演化历史和古地理模式的理论综述已持续百余年。厘定造礁群落结构更新和海陆分布格局、古气候、海水化学成分等古环境背景是探讨生物礁建造模式的基础。早-中奥陶世以小型菌藻类形成的藻丘为主,中-晚奥陶世之交,后生动物如苔藓虫、珊瑚、层孔虫等大量出现并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缅甸琥珀内含白垩纪昆虫研究取得系列新发现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琥珀被称为“时间胶囊”,精美的保存了生物在地质历史中精彩的演化片段,是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缅甸琥珀产自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最早有关缅甸琥珀的记载见于我国《汉纪》(公元205年-265年),但对其内含物的研究历史仅仅大约100年。缅甸琥珀的时代为白垩纪中期森诺曼期(Cenomanian),距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广东深圳地区首次发现侏罗纪植物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我国广东地区广泛发育的海陆交互相三叠-侏罗纪沉积是华南早中生代重要的含煤地层,尤其是早侏罗世地层因含有海相动物化石而备受关注。但是长期以来,该地区早侏罗世一直没有植物化石的公开研究记录,无疑对深入探究三叠—侏罗系之交的植物多样性演变造成了制约。  最近,由南京古生物所王永栋研究员、吴向午研究员、杨小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抚顺琥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已发现的琥珀资源相对较为稀少。抚顺琥珀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有机宝石资源,也是我国目前已知的唯一含虫琥珀,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科研价值。抚顺琥珀形成于早始新世(约5千万年前)一个重要温室效应时期,形成过程中包裹了大量的节肢动物和微生物类群,为研究这些生物的起源和辐射提供了最直接的化石证据。抚顺琥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二叠纪木化石及古气候学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我国北方晚古生代已经正式报道的木化石多达20余属近50余种,但是这些材料几乎都采自于华夏植物区,安加拉植物区二叠纪木化石的报道极为少见。斯行健院士曾在1934年报道新疆乌鲁木齐附近二叠纪的一种木化石DadoxylonteilhardiiSze,这是首次报道产自我国安加拉植物区的化石木材,也是新疆北部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侏罗纪的水生“吸血鬼”——奇异虫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双翅目昆虫(例如蚊子、苍蝇)与人类的关系特别紧密,许多类群为寄生生活,是重要的致病害虫。尽管双翅目昆虫在三叠纪早期就已经出现,但其寄生行为和吸血行为演化较晚,具体时代仍有争议。寄生昆虫一般分为体外寄生(外寄生)和体内寄生(内寄生)两类。现生寄生昆虫得到了广泛研究,但其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吸引着生物学家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三叶虫个体发育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三叶虫作为古生物学研究领域极为重要的无脊椎动物门类之一,以其属种数量众多,时限长,分布广,演化迅速等为特点,在几个世纪的科学探索之后已取得显著成果,系统分类研究也日趋成熟和完善,然而有关三叶虫的个体发育研究却较为薄弱。研究三叶虫的个体发育不仅能够为三叶虫的自然分类和系统演化提供极其丰富的化石材料和证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澳大利亚早白垩世跳蚤Tarwinia的重新研究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澳大利亚早白垩世库恩瓦拉(Koonwarra)化石层(距今约1.18亿年)曾发现大量植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化石(包括昆虫、鳃足类、蜘蛛等),但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跳蚤化石Tarwinia。  库恩瓦拉化石层的两种跳蚤化石由澳大利亚科学家Riek于1970年发表于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即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