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被称为“时间胶囊”,精美的保存了生物在地质历史中精彩的演化片段,是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缅甸琥珀产自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最早有关缅甸琥珀的记载见于我国《汉纪》(公元205年-265年),但对其内含物的研究历史仅仅大约100年。缅甸琥珀的时代为白垩纪中期森诺曼期(Cenomanian),距今约1亿年(99百万年)。缅甸琥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白垩纪琥珀之一,蕴藏着目前已知最丰富的白垩纪生物群。缅甸琥珀昆虫研究对了解中生代昆虫各类群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分类系统学、古生态学和古地理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期,南京古生物所黄迪颖研究团队及国内外合作者对缅甸琥珀的鞘翅目和啮虫目昆虫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1、首次发现中生代铠甲化石:铠甲(Micropeplinae)是一类小型甲虫,为隐翅虫科一个较小的亚科,以其体表具有复杂脊状构造,形如“身披铠甲”而得名。铠甲化石十分稀少,之前仅发现于新生代,且均为现生属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等的观察研究,确立铠甲科一新属一新种(Protopeplus cretaceus Cai and Huang, 2014;白垩原铠甲),该新属具有一些原始特征,如前足基节相连和腹部背板不具脊等。另外,其前胸背板具有4条纵脊的特征与现生所有类型铠甲都存在显著差异,这为认识铠甲体表脊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2、发现最古老筒形隐翅虫化石:筒形隐翅虫(Osoriinae)的腹部不具背侧脊而形成筒状腹部,易与其他隐翅虫亚科区分。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研究,确立一新属一新种(Mesallotrochus longiantennatus Cai and Huang, 2014),并将其归入现生Thoracophorini族,与产自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日本石垣岛等)的现生Allotrochus属十分相似。该发现为第一块中生代筒形隐翅虫,不仅比已知最早记录(始新世)提早了约5000万年,而且对研究筒形隐翅虫的古生物地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3、首次详细描述了缅甸琥珀步甲化石:步甲(Carabidae)又叫“步行虫”,是一类常见的陆生肉食亚目甲虫。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描述了缅甸琥珀中第一块步甲化石(Oodes kachinensis Liu et al., 2014;克钦卵步甲),并将其归入现生Oodini族Oodes属。该发现是卵步甲属的最早代表,对该属的起源、早期演化和古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4、发现了最早厚啮科(Pachytroctidae)啮虫化石:和黎巴嫩大学等单位合作描述了缅甸琥珀中厚啮科啮虫两新属两新种(Burmipachytrocta singularis Azar et al., 2014和Atapinella garroustei Azar et al., 2014);详细讨论了两类啮虫的分类地位和与其他现生厚啮的系统学关系。该发现为现生厚啮科昆虫的最早记录,对该类群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成果分别在线发表于国际综合性期刊 Naturwissenschaften 和国际地学期刊 Cretaceous Research。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联合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
1. Chenyang Cai, Diying Huang (2014) The oldest micropepline beetle from 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and its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s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Naturwissenschaften doi: 10.1007/s00114-014-1221-z
2. Chenyang Cai, Diying Huang (2014) The oldest osoriine rove beetle from 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Cretaceous Research doi: 10.1016/j.cretres.2014.03.020
3. Ye Liu, Hongliang Shi, Chenyang Cai, Hongbin Liang, Diying Huang* (2014) The first record of Cretaceous ground beetle (Coleoptera: Carabidae: Oodini) from Burmese amber. Cretaceous Research doi: 10.1016/j.cretres.2014.05.013
4. Dany Azar, Diying Huang, Chenyang Cai, André Nel (2014) The earliest records of pachytroctid booklice from Lebanese and Burmese Cretaceous ambers (Psocodea, Troctomorpha, Nanopsocetae, Pachytroctidae). Cretaceous Research doi: 10.1016/j.cretres.2014.04.005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缅甸琥珀内含白垩纪昆虫研究取得系列新发现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相关话题/昆虫 历史 国际 缅甸 日本
酒泉盆地早白垩世昆虫化石及地层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甘肃酒泉盆地是我国陆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盆地内白垩系称为新民堡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虽经长期研究,其时代意见仍不统一。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海春研究员团队在甘肃酒泉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工作,在玉门地区下沟和中沟组地层中采集了大量昆虫标本。这些标本不仅为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追索海桑属古生物地理演变历史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基于化石花粉与现生类型的对比研究 现生海桑属(Sonneratia)归为千屈菜科的单型属海桑亚科(monogenericsubfamily),分布于东非至热带亚洲、澳大利亚北部及太平洋岛屿即旧热带,是组成热带海岸红树林的关键类群之一(插图1)。弗氏粉(Florschuetzia)是海桑属花粉的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利用化石和分子证据阐明天牛的演化历史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天牛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也是最常见的一类昆虫。天牛和叶甲组成的叶甲总科,是鞘翅目(甲虫)中最丰富类群之一。中生代叶甲总科化石极其稀少,迄今尚未发现明确的天牛化石。由于化石记录缺失,学界对天牛及叶甲总科的起源和辐射时间仍有较大差异。不同分子数据和计算方法也给出了相差极大的结果。先前不同研究组分别基于分子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数码技术复原旧石器时代日本人的面部 轮廓接近中国南方人及越南人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化石网报道)据环球网:日本时事通信社4月22日报道,日本冲绳县立埋藏文化财中心近日公开了利用数码技术复原的旧石器时期日本人的面部复原雕像。 此前,研究人员在距今约2.7万年的“百保竿根田原洞穴”遗址发现了日本国内最古老的全身人骨。该遗址同时出土了至少19具保存良好的旧石器时代人骨,其中4具面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一亿年前白垩纪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介形类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缅甸丽足介类标本轮廓图(绘图/BenjaminSames)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下的希氏弯喉海萤(Vargulahilgendorfii)(供图/MarkWilliams) (化石网报道)据新浪科技:中奥加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在维也纳宣布,他们在一枚距今约一亿年的白垩纪琥珀中首次发现介形类,这是一种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蝴蝶与飞蛾的最早化石证据:德国研究人员出土已知最古老的鳞翅目昆虫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化石网报道)据EurekAlert!:蝴蝶与飞蛾的最早化石证据。德国的研究人员出土了已知最早的鳞翅目昆虫的化石证据,鳞翅目昆虫包括了蝴蝶和飞蛾。这些多为翅鳞的化石为鳞翅目昆虫的演化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他们的发现中,T.J.B.vanEldijk和同事对大约70个翅鳞及翅鳞碎片进行了分析,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亚洲地区发现12万年前人类遗骸化石 或改写迁移历史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亚洲地区发现12万年前人类遗骸化石,或改写迁移历史 (化石网报道)关于人类进化历史,学术界普遍相信人类祖先在6万年前经历大迁徙,集体移离非洲大陆并孕育其他地区的人种。惟德国最新研究发现,人类可能在更早时期已经分批离开非洲,并与尼安德特人等智人繁衍后代,改写以往对人类迁徙史的认知。 马克斯普朗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欧洲科学家在5.3亿年历史的三叶虫化石上发现最古老的眼睛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欧洲科学家在5.3亿年历史的三叶虫化石上发现最古老的眼睛 (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社微特稿(袁原):欧洲科学家在一块有5.3亿年历史的化石上发现了一只眼睛的遗迹。这可能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眼睛。 来自英国、德国和爱沙尼亚的科学家研究一块保存完好的三叶虫化石时发现了它右眼遗迹。三叶虫是生活在5.41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日本新研究发现恐龙灭绝可能“纯属偶然”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社:一种理论认为,约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等物种大灭绝。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这可能是个小概率事件,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位置,使恐龙等动物“很不走运”地灭绝了。 有研究曾显示,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会造成大量烟尘进入大气平流层,遮天蔽日。美国一项研究就曾估算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展出世界最早“现代人”道县人化石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化石网报道)据三湘都市报(吴岱霞):记者从湖南省博物馆了解到,世界最早“现代人”道县人内容及相关化石将亮相新湘博。 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道县文物局支持下,道县人内容以及相关化石将在即将开馆的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