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云南发现与澄江化石群相似的软躯体动物化石新层位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8-05-14

“寒武纪大爆发”发生在新元古代与显生宙之交,是地球生命历史中最为关键的演化事件之一。它的直接化石证据主要来源于寒武纪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发现,精美的软躯体化石记录了“寒武纪大爆发”中后生动物快速起源和演化的历程。近三十年来,在我国华南的寒武系中陆续发现了一系列典型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宝库,如云南的澄江生物群、关山生物群和贵州的凯里生物群等,使得我国成为早期动物演化研究领域最受关注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团队对滇东南寒武纪地层软躯体动物化石坚持不懈的探索,在云南昆明呈贡下庄地区的寒武系第三阶红井哨组下部,发现了一处新的软躯体化石产地。南京古生物所赵方臣副研究员和曾晗硕士研究生等对此处新化石点开展了大量的化石采集工作,收集标本数千枚,并对该化石地层进行了深入研究。采集的化石以软躯体化石保存为主,包括节肢动物、腕足动物、鳃曳动物、叶足动物及一些疑难类群化石,其中节肢动物在物种多样性和个体数量上均占绝对优势。该地点产出的化石,其埋藏和物种组成特征与云南东部地区广泛分布的澄江化石库十分相似,是一个典型的澄江型化石库。除一些相似属种外,还具有一些不同于澄江化石库中的新属种,为揭示后生动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根据三叶虫化石组合特征,可以确定这个软躯体化石产出层位时代应属于筇竹寺期晚期(寒武纪第三期),而非之前认为的沧浪铺期。说明红井哨组是一个跨越筇竹寺期晚期和沧浪铺期早期的岩石地层单位,改变了长期以来将其作为沧浪铺期早期地层的认识。下庄化石层位位于澄江生物群的层位之上,相似的埋藏学与物种组成特征表明下庄化石库是澄江生物群的时空延续。这一发现填充了澄江生物群和关山生物群之间缺失的中间环节,使云南东部成为世界上揭示寒武纪大爆发过程中动物早期演化与古群落更替的独一无二的研究地区。下庄新软躯体化石层位的发现,同时预示了其它地区寒武纪泥岩中具有发现更多软躯体化石的潜力。

  相关研究于近期在《科学通报》英文版在线发表。本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Zeng Han, Zhao Fangchen*, Yin Zongjun, Li Guoxiang, Zhu Maoyan. 2014. A Chengjiang-type fossil assemblage from the Hongjingshao Formation (Cambrian Stage 3) at Chenggong, Kunming, Yunn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DOI:10.1007/s11434-014-0419-y.

  

相关话题/动物 云南 中国科学院 化石 岩石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叶绿体化石首次在亚洲发现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植物细胞质化石在古生物学界是相对陌生的话题。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过去认为难于保存的细胞质其实也能保存为化石。国内的植物细胞质化石研究虽然已起步,但是植物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叶绿体在此前报道中却一直杳无踪迹。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研究员和协作单位同行通过合作研究,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澄江生物群节肢动物研究取得新成果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澄江生物群中节肢动物无论物种分异度还是个体丰度都占据主导地位,至今已报道的节肢动物超过80种,占到澄江生物群物种数量的近40%,记录了节肢动物早期演化历程和多样性特征。然而在澄江生物群中有一类叫赫尔梅蒂类节肢动物(Helmetiids),其化石材料相对稀少,种类包括跨马虫(KuamaialataHo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酒泉盆地早白垩世昆虫化石及地层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甘肃酒泉盆地是我国陆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盆地内白垩系称为新民堡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虽经长期研究,其时代意见仍不统一。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海春研究员团队在甘肃酒泉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工作,在玉门地区下沟和中沟组地层中采集了大量昆虫标本。这些标本不仅为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辽西紫萁科植物化石新发现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我国辽西地区是北半球中生代矿化紫萁植物化石的重要产地之一。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永栋研究员研究团队对该地区矿化植物群进行了系统采集和研究,在美国和日本国际学术刊物上先后报道了另外两种新的紫萁科根茎化石(即北票阿氏茎和似普拉姆阿氏茎)。  近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Sc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华南陡山沱组微体化石综合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埃迪卡拉纪是新元古代全球大冰期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间的关键转折时期,在该时期海洋生物群面貌发生了快速的演替。埃迪卡拉纪早期,海洋生物群以微体真核生物(以大型带刺疑源类为代表)占统治地位,而晚期则以宏体的埃迪卡拉生物群为主导。长期以来,通过我国古生物地层工作者的系统研究,在华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发现丰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奥陶纪末大灭绝后复苏—辐射期全球腕足动物研究取得新成果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生物大灭绝后新的演化阶段是动物群再次建群(repopulation)的关键基础所在。研究大灭绝后生物的复苏与辐射对揭示生物宏演化过程、规律和型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埃隆期(Aeronian)是奥陶纪末大灭绝后腕足动物的首次复苏-辐射期。最近,我所戎嘉余院士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Rob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澄江动物群古蠕虫穴居行为研究取得新成果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古蠕虫类(palaeoscolecdians)是早古生代海洋里一类常见的蠕形动物,在寒武纪、奥陶纪都比较繁盛。长期以来对古蠕虫的分类位置都存在疑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它们属于曳鳃动物。关于古蠕虫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形态分类方面,对于其生活行为方式知之甚少。一些作者认为古蠕虫类在底表生活,还有一些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辽西侏罗纪紫萁科植物化石研究取得新发现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紫萁科植物的矿化根茎化石因保存有大量解剖构造和系统发育信息而备受关注,对深入研究真蕨植物多样性特征以及起源演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所王永栋研究团队对产自辽西中侏罗统保存有解剖构造的紫萁科矿化根茎标本进行了系统研究。继2013年报道具有同质硬化环的北票阿氏茎(Ashicaulisbeip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埃迪卡拉纪重要标准化石的古生态学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Cloudina是新元古代末期全球广泛分布的一类锥管状化石,目前已经成为埃迪卡拉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标准化石之一。过去在纳米比亚、加拿大、巴拉圭等地发现了原地或准原地保存的Cloudina,来自这些产地的Cloudina与各种各样的叠层石大量富集保存在一起,相关研究表明Cloudina生活在叠层石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
  • 早石炭世腕足动物古地理研究取得新进展_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是地质历史中的关键时期之一,当时全球板块处在由分散向聚合转折的重要阶段。这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导致中-低纬度地区连接泛大洋和古特提斯洋的东西向海道(RheicOcean)逐渐关闭,全球板块和海陆分布格局、气候和洋流循环模式发生显著改变,但这些变化对当时海洋底栖生物群的发展和演化的影响 ...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