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昌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 /2014-04-05

 《精密仪器与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本学科所培养的硕士生具有机、电和控制等多学科的综合特长,拥有在精密机械、智能微系统、智能仪器、测控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系统等多方面独立开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适合于在精密仪器及机械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l、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端正,作风正派,积极要求上进。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必要的技能,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了解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动态及生产实际问题,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并能撰写论文和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或从事教学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坚持锻练身体,具有健康的体魄。

基本学制:3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养方式:

    l、导师根据本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条件,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2、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两者均不得少于一年。

    3、整个培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应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并具有—定生产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

    4、采取导师负责与教研室(学科点)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5、强调研究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80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32 学分(必修课不少于 18 学分),必修环节 8 学分 ,学位论文 40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指导教师

1

微机电系统与测量技术

微机电系统设计。

刘莹(博导)

罗玉峰(博导)

2

计算机测试技术及仪器

开展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生物医疗仪器与系统研究等方面研究,理论与实践并重。

 

朱洪涛

3

光机电一体化与反求工程

   开展密栅云纹测量技术与图像传感器、反求工程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吴禄慎(博导)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课内/实验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职称)

考核方式

备 注

必修

0020005

英 语

144

6

1、2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1

1

 

 

 

0020003

自然辩证法

42

2

2

 

 

 

0029008

矩阵论

54

3

1

 

 

 

5921041

智能仪器与系统设计

54

3

1

 

 

 

5921042

智能材料与结构

54

3

1

 

 

 

5921043

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

54

3

1

 

 

 

选修

5922012

现代设计方法

54

3

2

 

 

 

5921019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

54

3

2

 

 

 

5921020

机电系统分析与综合

54

3

2

 

 

 

5922021

机器人技术与视觉

54

3

2

 

 

 

5922040

微机电系统概论

36

2

2

 

 

 

5922044

计算机控制系统

54

3

2

 

 

 

5922045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36

2

2

 

 

 

5922046

谱分析技术

54

2

2

 

 

 

5922047

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

36

2

2

 

 

 

公共选修课

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至少选修一门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在学校其他专业培养方案中选择

 

 

 

 

 

至少选修一门

必修

环节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学术活动

 

2

 

 

 

 

 

社会实践

60

2

 

 

 

 

 

外语学术论文

 

1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提倡邀请外单位专家参加。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具体要求见《南昌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定》)。

硕士生在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之外,在公开学术刊物多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但最多只能用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实践环节(2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具体参照《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执行。在正规高等学校担任过一门本科以上课程教学者或委培、定向的硕士生可免去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

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有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外文学术论文。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南昌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者导师第一,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的身份,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与本学科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形式:

  学术性论文。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1、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论文应能表明硕士研究生对所研究的课题的最新动态(成就)有所了解,研究的课题有新的创意,并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3、课题进行过程中,研究生应能正确地选择与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来完成研究工作。

4、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论文结果应能表明,研究生已经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5、 文应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所得出的结论严谨科学。

6、 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严厉禁止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学术腐败现象。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