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1、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
基本学制:3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
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与教研室共同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根据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教研室)对研究生培养进行集体指导。 实行学分制,采取课程学习和科研并重的方式。 |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8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2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学分),必修环节8学分,学位论文40学分。 |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指导教师 |
1 |
智能机器人与视觉
|
本研究方向以机电系统为对象,以传感、信息处理、智能控制等技术为核心内容,综合利用多学科交叉互补优势,致力于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在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开发、示教再现工业机器人智能化、计算机视觉与智能自动化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
张华(博导) 刘国平 |
2 |
现代机电系统与微型机器人
|
主要以机器人和微型机电系统为例,研究现代机电系统的结构、运动与动力分析与设计,探讨机械系统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现有机器人系统的改进和新型机器人系统的发明提供理论和方法。 |
罗玉峰(博导) |
3 |
计算机测控技术与逆向工程
|
主要从事光栅图像三维测量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以及该技术在反求工程中的应用。 |
吴禄慎(博导) |
4 |
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系统
|
开展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生物医疗仪器与系统研究等方面研究,理论与实践并重。 |
黄菊花(博导) 朱洪涛 罗丽萍 |
三、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课内/实验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任课教师 (职称) |
考核方式 |
备 注 |
|
必修 课
|
公 共 基 础 课 |
0020005 |
英 语 |
144 |
6 |
1、2 |
|
考试 |
|
00200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30 |
1 |
1 |
|
考试 |
|
||
0020003 |
自然辩证法 |
42 |
2 |
2 |
|
考试 |
|
||
0029010 |
数值分析 |
54 |
3 |
1 |
|
考试 |
|
||
专 业 核 心 课 |
5921018 |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
54/20 |
3 |
2 |
张华、刘国平 胡瑢华 |
考试 |
|
|
5921019 |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 |
54/20 |
3 |
1 |
朱洪涛、吴禄慎王志勇、刘玲腾 |
考试 |
|
||
5921020 |
机电系统分析与综合 |
54/20 |
3 |
1 |
罗玉峰、罗丽萍 万伟民 |
考试 |
|
||
选修 课
|
专 业 方 向 课 |
5922021 |
机器人技术与视觉 |
54/20 |
3 |
2 |
张华、胡瑢华 万伟民 |
考查 |
|
5921022 |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
54/20 |
3 |
2 |
朱洪涛、吴禄慎 刘玲腾 |
考查 |
|
||
5922023 |
微型机械导论 |
54 |
3 |
2 |
罗玉峰 |
考查 |
|
||
5922024 |
54/30 |
3 |
2 |
刘国平、王志勇 |
考查 |
|
|||
5922025 |
机电一体化概论 |
54 |
3 |
2 |
罗良玲、罗丽萍 |
考查 |
|
||
5922046 |
谱分析技术 |
36 |
2 |
2 |
同精仪专业 |
考查 |
|
||
5922047 |
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 |
54 |
2 |
3 |
同精仪专业 |
考查 |
|
||
5922006 |
数控技术 |
36 |
2 |
2 |
同机制专业 |
考查 |
|
||
5922010 |
逆向工程技术 |
36 |
2 |
2 |
同机制专业 |
考查 |
|
||
5922026 |
机械工程前沿专题 |
54 |
3 |
2 |
全体导师 |
考查 |
|
||
素 质 教 育 课 |
公共选修课 |
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
|
|
|
|
|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 |
|
|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
|
|
|
|
|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 |
||
必修 环节 |
|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
|
3 |
|
|
|
|
|
|
学术活动 |
|
2 |
|
|
|
|
||
|
社会实践 |
60 |
2 |
|
|
|
|
||
|
外语学术论文 |
|
1 |
|
|
|
|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提倡邀请外单位专家参加。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 |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具体要求见《南昌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定》)。 硕士生在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之外,在公开学术刊物多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但最多只能用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
实践环节(2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具体参照《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执行。在正规高等学校担任过一门本科以上课程教学者或委培、定向的硕士生可免去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 |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外文学术论文。 |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含正式出版的增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性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排名要求为以研究生为第1作者,或导师为第1作者,研究生为第2作者。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得到申请号(研究生为第1发明人或导师为第1发明人,研究生为第2发明人)视同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 |
学位论文形式:学术性论文。 |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学术性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5)论文正文的篇幅在1万至3万字左右,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